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家】面香里的回忆(散文)

精品 【星月·家】面香里的回忆(散文)


作者:江南柳烟 秀才,1370.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60发表时间:2022-01-27 19:31:15

馒头在北方是常见的,尤其是喜宴上,主家常常把馒头作为主食端上宴席供亲朋好友食用。早餐北方人也喜欢热几个自己蒸的,或者去馒头店买上几个馒头,家里的主妇熬点米粥,再做一个菜,一家人的早餐就准备好了。若是时间赶不及,也可以切点咸菜,就着咸菜喝粥吃馒头,吃的也十分满足。
   小时候每当春节即将来临,母亲和奶奶都会用饭盆和一些稀面,裹严实了放在炕头上发酵。等面发起来冒了泡泡,再掺一些干面,放适量的面碱或者小苏打,把面揉开搓成长条,用菜刀切成均等的面剂子,然后揉成圆放在热锅上蒸熟。这样的馒头家里主要用来上供,上供后有剩余的家里人就分着吃了。上供的馒头是开花的,馒头蒸出来花开的越好,寓意来年收成好,家里人人身体健康。
   上供的馒头家里的男人会用筷子从大红纸上沾点红颜色,在馒头的正中央戳印五个红点,以示鸿运当头。等上供完了再热一热分给家人吃。
   七十年代每家分的面并不多,我也没有看见父亲和母亲在别处买过,每年都是队上自己种了打了麦子,然后分给各家。做面食只有来了客人,家里烙上几张油饼,再做上两个菜就算是好伙食了。吃馒头或者花卷只有春节时奢侈一回,家里人管饱吃上几次。
   八十年代父亲的工作调到边疆,那里紧邻俄罗斯,气温早晚温差大,不适合有些农作物的生长,当地的老百姓在低洼处种水稻,旱地种小麦。选择种小麦和水稻也是因为这两种农作物生长周期短,好成熟。后来农作物的品种进行了改良,现在那里很多农作物也可以种植了。常种植的是水稻、黄豆和玉米,种小麦的不多了。
   定居在边疆,主食吃的是大米和面,这与山外的主食有了很大区别,也是我们几个最爱吃的,家里能吃上面和大米,那绝对是好生活。那一年我们全家就过上了梦寐以求的上顿馒头,下顿花卷,还时不时地蒸一盆大米饭的好日子。去了小兴安岭,母亲是十分自信的,在山外生活时,父亲时常领同事回来聚餐,母亲都要亲自出手做上几个好菜,再烙上一些葱花油饼招待父亲的朋友,有时母亲也会做冷水面条。
   到了这里我们全家吃上了商品粮,粮食本上主要供应的是白面和大米,其次还供应少量的大碴子、小米等杂粮。边疆人喜欢做面食,面食中馒头是首选,除了因为馒头好吃,也是因为馒头存放的时间长,夏天放上三天也不会坏。到了冬天更不用说了,做多了可以放到仓房里冻上,等吃的时候拿回来缓一缓,要做的菜炖进锅里,将馒头放在蒸帘上,盖上锅盖不到半个小时家人的饭食就准备好了。
   母亲做的馒头还是依照在山外做的方法做,馒头蒸出来开了花,看着很喜人。等母亲从新交的好友家里回来,手里多了一块老面。我们几个都十分好奇母亲为何从别人家拿了那么一块面回来。
   母亲一边把老面放在面盆里泡着捏碎,一边回答了我们的疑惑。原来母亲去刘姨家串门,正赶上她家吃饭,看着她家蒸的馒头圆溜溜的,外皮很光滑,就问了刘姨是怎么蒸的馒头。这一问还真问出了名堂出来。
   母亲按照刘姨的说法,将老面泡开后,放了适量的水,将干面放进水里用筷子搅拌成棉絮状,然后下手揉搓成一个大面剂,盆上盖上盖帘,等着醒发。面发好后,母亲又把刘姨请到家里指导如何蒸馒头。蒸馒头也有讲究,发好的面是用小苏打去了面里的酸味好,还是用面碱去酸味好,这要看每个人的口感。
   用小苏打蒸出来的馒头蜂窝多,相对松软一些。用面碱蒸出来的馒头,蜂窝大而且发扁,吃着口感好,不仅有浓厚的面香味,还有淡淡的甜味,外皮更光滑一些。有了新的蒸馒头的方法,老方法也就弃之不用了。
   若是赶上周末蒸馒头,母亲会蒸一锅馒头,剩下的面切成面剂子擀成饼,烙发面饼吃。这是全家人除了饺子最爱吃的面食了。豆油如果充足母亲也会选择第一锅蒸馒头,第二锅蒸花卷。
   后来家里种植了木耳,生活条件改善了,面想怎么吃就怎么吃了。尤其是到了冬天,可以把萝卜剁碎,再剁一些猪肉或者牛肉,搅拌了馅蒸包子吃。多数时蒸糖三角吃,也是考虑糖三角可以存放的久一些。
   边疆主食吃面,若是赶上家里没有馒头,或者蔬菜青黄不接时,母亲会和一块很硬的面,然后捏成条,等锅里热好了油,放了水,又放了葱花和佐料,锅里的水慢慢烧开,母亲一只手托着面,一只手操着菜刀很有技巧地将削下来的面片甩进锅里,面剂子削完,再用勺子翻动着在热锅里翻着花的面片,一锅面片汤就做出来了。这样的面片汤母亲常做,也是她最爱吃的。
   父亲除了喜欢吃饺子,还喜欢吃面条,擀面的活成了父亲的专长。母亲会把父亲擀出来的面铺了干面粉折叠成长条,然后按在面板上切成等宽的面条。面条煮好后,拌上一些料汁吃进嘴里,面香里掺杂着浓厚的料汁味,感觉真是人间美味。这样的冷水面条,父亲会吃上四大海碗。有亲友来家里父亲也会十分高兴地吹嘘自己的饭量的惊人。
   说起父亲爱吃面条,还有一段小时候的回忆,那是我五六岁时,每到周末父亲就会张罗着和面擀面条吃。小孩子对面食的喜爱,首先喜欢吃饺子,做饺馅没有肉也不太好吃,七十年代很难买到猪肉吃,饺子是别想了。不吃饺子期待母亲烙几张葱花油饼还是可以的。可偏偏父亲爱吃面条,一开始我是抗拒的,母亲怜我瘦弱,总是弄点剩饭热了让我吃。父亲看见了批评母亲溺爱孩子,一大家子人,你不爱吃这个,他不爱吃那个,一家人的饭怎么做?母亲听从了父亲的话,家里做饭仅凭母亲靠着现成的食材去做,或者父亲张罗做什么。我们几个仅凭父母做主,做什么吃什么。这样时间长了,不爱吃的也都吃了,我不爱吃的面条后来吃起来,也从面条里吃出了面条的美味来,这一点父亲做得极对。
   等我毕业分到外地工作,又顺理成章地成了家,饮食习惯与故乡有了一些差异,本地人喜欢吃米饭,蒸馒头这活会的不多。想吃就到面食店买几个回来,省事又简单。我吃惯了故乡用老面发的面做出来的馒头,对于当地机器做出来的,没有灵魂的馒头吃起来如同嚼蜡,干涩,品不出麦香来。除非饿极了我才肯下口吃一个抵挡饥饿。当地做出来的馒头看着很松软,一捏就没有啥筋骨了,撕开里面蜂眼很大,密密麻麻的,这种馒头看着很大,实际上没有用多少面做出来的。
   故乡把我的嘴养叼了,面食馒头就这样在我的生活里渐渐淡去,随着夫家吃饭的习惯,上顿米饭,下顿还是米饭,偶尔包一顿饺子。有时婆婆也做热汤面片,和母亲的做法截然不同。面和的不算硬,擀成大面饼,然后用菜刀拉成长条,婆婆扯着长条面一段一段地撕进炝好汤的锅里,翻几个热滚,热汤面片就做好了。这种面片很适合胃弱或者老年人吃,面汤清淡,面片柔软,入口嚼起来不费力气。
   二○一四年我被查出乳腺有结节,医生告诉我再观察一年看看长不长。我听从医生的话,买了一些遏制结节继续长的成药,再去做B超复查,结节没有控制住,而且是一个的,医生分析说单个的容易癌变。为了控制癌变,我只好去省城做手术,手术前做了全身检查,查出我患有糖尿病。这样的检查结果大大的打击了我,一种缠磨你一生的富贵病,好吃的不能多入口,忌口吃这个,忌口吃那个,细数起来我能吃的并不多了,其中大米饭不能多吃。那我主食吃什么呢?上网查了一查,也买了有关糖尿病的医书看了看。大致方向掌握了,每顿控制主食摄入量,北方人爱吃的土豆不能吃了。
   等手术后回家,我开始考虑自己每天的主食吃什么呢?相对的要改变饮食习惯了。面食不能全是白面的,要加入一些荞麦面、玉米面参杂着蒸出馒头吃。当地面食店是没有卖的,我只好自己学着做。做出来的馒头不算太美味,婆婆尝了尝,感觉我吃的东西不够好吃。等我上班后,不知和哪位会做面食的大妈聊起了如何做面食。这样,婆婆时常给我蒸两餐的杂粮馒头吃。有时烀了豆馅包成豆沙包给我吃。就这样,我的主食由顿顿大米饭改成了杂粮馒头,或者杂粮米饭。
   二○一九年父亲被查出患了胃癌,为了给父亲找到最佳治疗方案,又把老人家送到北京肿瘤医院去确诊,癌细胞已经转移到肠子里,年岁又大了,若是手术可能下不了手术台,即使下了手术台可能活的更短。这样寒假一到夫又开车把我和女儿送到老家照顾父亲。那一年已经决定请长假照顾父亲,没有想到春节后第一天新闻报出武汉新冠疫情来了,全国陷入紧张状态,为武汉人民担忧,为国内疫情担忧。正月十五不到,全国封城封小区隔离抗击疫情。很多人习惯吃外面做成的食物也不敢吃了,疫情比想象的严重,很多店面关闭了。
   那段时间大多数人都是茫然的,平日里爱吃的美食怎么做?网络给爱做美食的人提供了平台,这样朋友圈开始晒自己做成功的美食。父亲这些年也吃惯了外面卖的吃食,比如某家的豆腐脑,某家的烧饼,好友家的老儿子卖的血肠。
   看着父亲逐渐消瘦的身体,我们每天使劲全身解数做好每一餐,但是我和妹妹哪里有开店人的手艺好?父亲要吃母亲烙的葱花油饼了,这难倒了我和妹妹。母亲去世快三年了,自从家搬到县城,母亲也不做面食,每天都是买着吃。我猜父亲想起了过去的生活,想念母亲了。
   小妹让我好好想一想母亲是如何做的葱花油饼,我静下心来努力想着母亲做葱花油饼的画面,想着母亲做的每一个步骤。很显然如何和好烙油饼的面是很有讲究的。首先要用温开的水和面,然后醒发半个小时,把面放在面板上擀成一张大饼,再放一些豆油,撒上一层干面,把切好的碎葱撒在上面,然后卷成长条用刀切成大剂子。父亲家有电饼铛子,每次仅能烙一张,我给父亲烙了五张饼,把五张饼摞在一起切成十字花,每张饼成了四小块。当我把准备好的菜和饼端上去,父亲迫不及待地先拿了一块吃起来,一边吃着一边点点头,说是我母亲烙的油饼的味道,我暗暗松了一口气。现在想起来那面没有和好,若是一半用开水烫一下,一半用温水和,饼会更柔软一些,吃着也会很香。父亲走了,现在想再给他老人家烙一次葱花油饼,已经没有机会了。
   照顾父亲并不轻松,尤其是患了胃癌的人,每餐要少,食物要胃能够担待得了。看着父亲日渐消瘦,我们几个合计给父亲请了一位会做病人膳食的保姆。说真话,保姆能做成这一行也是有真本事的。她给父亲做出来的小饼,松软好咬。原来都是在下料和和面上下的功夫。保姆把父亲爱吃的食材用破碎机打成碎末,然后和面发好,那和的面很软,用筷子可以扯成条。烙的时候用汤勺盛一勺倒进电饼铛就是一张小饼,父亲很爱吃,胃口好的时候也能吃掉两个。
   家里常有亲属和朋友来看望父亲,拿来的水果吃不了的,我都会榨成汁液和了面蒸馒头或者烙成饼给家里人吃。父亲有病那段时间,四叔和四婶等疫情过后来陪父亲,我蒸水果馒头给他们吃。四叔最爱吃的就是火龙果做出来的馒头,红颜色的,带着水果的甜味,吃起来口感很好。而我自己常做蔬菜馒头吃,也许是蔬菜多了,口感家里人并不喜欢吃,倒是喜欢西红柿榨汁和面烙出来的软饼吃。
   今年九月下旬,中秋还没有过,疫情席卷而来,最后封城封小区,多数人居家隔离。吃的所有食物需要自己做,这时候第一次疫情练出来的做面食的手艺有了舞台,没有想到我做的多层油饼深受夫的喜爱,商量我三天做一次,我和他协商后决定每周末做一次。这种多层油饼做起来也是比较费事的,首先烙油饼的面一半用开水烫了,一半用温水和,然后掺和在一起揉成面团,放在一旁醒发半个小时。这边我又热油,把切好的小葱末、花椒和白胡椒放在小碗里,等油烧开,再把热油倒进碗里,只听滋啦啦热油倒进碗里烧出来的声音,然后趁着油热又加了适量的干面粉进去搅拌开,油料就做好了。
   醒好的面有些粘手,不得不用干面粉帮忙,把半熟的面捏成长条,然后切成剂子,再把剂子擀成小饼,抹上事先做好的油料,沿着饼的边缘切成多瓣不断中央,依次折叠成剂子赶成饼,一张张用电饼铛烙熟。多层饼重点在如何做才能做成多层的,抹油是为了不粘连,也为了好吃;切成花瓣再折叠成剂是关键的一步。也可以把面团擀成一张大饼,然后抹上油料卷成长条,再顺着长条切割成两半,沿着一半的边缘卷起立起来,一个多层的油饼剂子就做好了。
   夫吃着我烙的葱花多层油饼,嘿嘿笑着,让我多做几次,手艺就更好了。我笑望着狐狸一样的老公,回答他不用,想吃我就会做给他吃。一样爱吃油饼的父亲若是活着,吃到我烙的多层葱花油饼,会不会也会很欣慰呢?
   疫情过后复课上班,看着本组小方每天早晨吃着面包,再喝一袋牛奶早餐就算好了。小方比我女儿大不了几岁,刚大学毕业从事教育工作,看着她就想起了女儿,若是工作后也和小方一样需要自己做饭吃。想到这里,我毫不迟疑地从网上买了紫薯粉和菠菜粉,和成紫红、绿色和白色的三样面,每样里放了脱脂奶粉和鸡蛋,等三样面醒发后做成了花卷蒸出来,给她发了信息,然后装了花卷趁着漆黑的夜给她送去。那天正是下暴雪,街里的雪积了很厚,风雪交加的。这些对于一直生活在边疆的我是无所谓的,但是对于本地人这样的天气很少有人出门。
   顶着风雪把花卷送到小方那里,小家伙感激的不知道说啥好了。对于年长如同她的母亲的我来说,仅仅是心疼她一个人在外地生活。这让我想起年青时候的自己,也是受了很多老教师的关照,她们给予了我母亲般的关怀,时常送给我一些蔬菜,津津教导我如何为人处世。她们的慈爱如同接力棒由我传递给在我身边的小方,让她多一份温暖,人生路阳光明媚。
   面香里的往事,一幅幅画面闪现在眼前,温馨如故。虽说是生活中的小场景,但是叠加起来就是每个人一部分的生活的轨迹。有家的温馨,亲人的呵护,也有近在身边人的互爱。

共 531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馒头在北方是比较常见的主食,因为北方主产小麦。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北方的人从小就吃着馒头长大,饮食习惯就这样渐渐养成了。在北方,自然是家家户户都会蒸馒头吃,在北方人眼里,馒头不仅美味可口,还方便。只是第一次蒸的时候有点麻烦,只要蒸上一大锅,就能存放好几天,下一餐只要热一下就可以了,非常方便快捷省事。作者小时候物资匮乏,白面馒头只有逢年过节或者有客人的时候才可以吃得上。因此,每到春节,母亲和奶奶都会蒸好多馒头作为春节的美食。后来生活条件好转,可以顿顿吃上面食了,面的吃法变得多种多样、丰富多彩起来。母亲是个巧妇,做馒头、蒸花卷、烙葱油饼、做面片汤都得心应手,而父亲最擅长擀面条,手工擀出来的面条,口感劲道,是机器无法做到的。后来随着父母老去离世,再加上后来生活的地区主食是米饭,面食渐渐吃的少了。但因为自己有轻微糖尿病,米饭白面不能多吃,自己和婆婆又开始研究学习做杂粮米饭馒头。疫情期间,又学会了烙多层葱油饼。看着年轻的同事吃着买来的面包和牛奶,不由得心疼起来,亲自蒸好馒头,当晚趁热冒着风雪和严寒给小姑娘送去,让小姑娘感动不已。关于面食里的回忆,其实也是亲情和爱的回忆。一篇充满了烟火气息的文字,读起来亲切温暖。好文,推荐共赏。【编辑:彩蝶飞舞】【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0130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彩蝶飞舞        2022-01-27 19:33:14
  喜欢柳烟老师的文字,朴素亲切感人。
愿做一株野草,简单,自然,宁静,美好。
回复1 楼        文友:江南柳烟        2022-01-28 09:32:13
  感谢鼓励!
2 楼        文友:彩蝶飞舞        2022-01-27 19:35:38
  我们不是北方人,但奇怪的是,我们一家三口都喜欢吃面食,馒头、花卷、煎饼、饺子、包子、面条样样都爱吃。自己也会做一点点的,所以读着你的这篇文字,深深地引起了我的共鸣。
愿做一株野草,简单,自然,宁静,美好。
回复2 楼        文友:江南柳烟        2022-01-28 09:35:31
  现如今,交通便利,互联网拉近了地域的距离,看着好吃就可以做了。我昨天西瓜视频中看到在俄罗斯生活的中国人做的自媒体,中国的很多美食已经走进那里,并且很受欢迎。
3 楼        文友:张连菊        2022-01-28 09:40:00
  细读美文,感慨不已。每个故事都是满满的感动。
走过春天 留住美丽
回复3 楼        文友:江南柳烟        2022-01-28 16:58:43
  想用真实的笔调记录下现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