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奖】年味,在童少时操置年货中(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奖】年味,在童少时操置年货中(散文)


作者:心梦王水 举人,3357.9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634发表时间:2022-01-29 09:09:47


   过年是一个庄重的仪式,仪式往往总是精短,简捷的,也许就是一餐年夜饭,也许就是一场谢年祭拜,也许就是一次亲戚宴会,也许就是一回友好互访……然而,操置年货,却不那么短暂和简捷,有点繁杂,有点拖沓,有点细碎,为了短暂的仪式,人们不厌其烦,不辞奔忙劳累,反而兴高采烈,我想这就是年味。
   吃的、穿的、戴的、用的、耍的、供的、送的、干的、鲜的、生的、熟的,总之春节所必须的物品,统名之曰“年货”。年少的记忆里,操置年货,不只是采购,还包括处置的过程,年味就在这样的过程中悠悠浓烈。
  
   一、打米胖
   过了腊月廿日,岛斗街东边三叉路边响起了“嘭”“嘭”的炮声,传到我们的耳里。我们就对奶奶说,炮在响了。奶奶朗朗笑着说“好啊好啊,又要过年了,早准备好了,打胖去,明年长得胖胖(棒棒)的。”说着,迈动小脚,从后房的乌雕缸里拿出袋子,用竹筒衡量了糯米和六谷粒分量,分别装在两个铁皮罐里,交给我们。我们找来两个大筲箕。奶奶从灶后搬出一小捆柴爿,叫我们带上。
   打米胖师傅在三叉路边背风向阳的一堵墙下一只手拉着风箱,一只手转动着架在火炉上似炮弹形状的爆米花机。打胖师傅的后面,一捆捆的柴爿排着弯曲的队伍,我忙把柴爿排上队,很快我的后面又有人排上了柴捆。
   大家围在打胖师傅周边,有孩子,也有大人,都是一脸兴奋欢快,看着风箱将炉中的火吹得旺旺的,在风箱杆拉动中,火苗跳着热烈的舞。那时候,哪有现在这么丰盛的食品。平时没有什么零食,有时悄悄拿点番薯干丝解馋,千年篮板才会在平时打米胖。只有过年时,才名正言顺地打米胖、打六谷胖。家家都这样。
   尽管有点阳光,但冬天毕竟是冷的。等待的煎熬,被这么多人的吵吵闹闹赶跑。当打胖师傅大声喊“打炮咯——”时,我急忙蒙住耳朵向后奔开,站得远远的;而几个胆大的孩子只是后退了一步。打胖师傅站起身,一只脚踩住打胖机,一只手拉着一只扎着硬圈圆口的麻袋,一只手在打胖机开关处一拧,一团白气从打开的口中喷冲而出,向四周飘逸而散,“嘭”的一声巨响震耳欲聋,即使蒙着耳朵也有点吓人。而米胖浓浓的香气随着热气扑鼻而来,是让人开心的美好香气。几个在打胖师傅身边的大胆孩子,叫喊着,迅速把从爆米花机口漏到地上的米胖,拾起来,凑进口中,有滋有味地吃着,我心里痒痒的可不敢这么去做。小女孩提着一大篮粒粒膨大的雪白米胖,牵着妈妈的手,嘴里欢快地唱着什么,跳跃着离开了。我急忙上前把自家的柴爿捆向前移动。又一声炮声会在等待中震响……
   快到昼饭时,才轮到我们。等待终于有了美好的收获。一炮米胖打好,哥哥提着回去了。等六谷胖打好,我和妹妹扛着大筲箕,筲箕里六谷胖散发着浓浓的香气,边走边往嘴里塞胖粒。六谷胖酥松脆散,放射的香味,不仅是六谷的香味,还有火的香味,焦脆的香味。
   奶奶给我们一小把米胖、一大把六谷胖,我们放在衣袋里,一颗一颗品尝,米胖凑进嘴一咬酥而松,唾液一沾,舌头一舔,化了。吃好晚饭,打胖的炮声还在响着,给小镇增添了热烈的气氛,似乎让人们感到了年节的步声。
   到了廿三那天,奶奶把一半的米胖做了冻米糖。祭灶供上一盆,祭好就成我们的享受。过了除夕,来客人,敬上米胖糖茶,桌上摆上冻米糖和六谷胖。而我们的袋袋总是装着这些零食。这是我们平时天天盼来的过年美好啊!
   后来有了糖精,米胖六谷胖又多了甜的味道(那时谁也不知道糖精对身体会有不良作用)。
  
   二、炒年货
   炒货,只是零食闲食,却是年少时过年不可或缺的年货。炒年货大都在腊月廿三前后进行,因为有些炒货是祭灶的供品。
   廿三下午,奶奶从乌雕缸的一个个袋子里把花生,倭豆、黄豆、香瓜子、番薯糕等一样样取出来排在桌上。灶膛的火生起来,姐在灶后添柴烧火。我装作给姐凑柴,心里却想着炒货的味道,总是不停地起身站在灶边看奶奶炒作。
   铁锅烧热了,奶奶先在锅中加了好多白盐翻炒,锅中发出盐开爆的声音,又把去年剩下的灰紫盐沙倒进去,一起翻炒。奶奶说,虽然用沙也可以炒,但盐干净,还可消毒,而且炒出来的货品更酥松。盐粒开爆声消尽了,奶奶就开先倒进黄豆炒,然后依次是香瓜子、花生、倭豆等等,一样一锅地炒。当淡淡的焦香飘溢时,就可出锅。连盐沙一起都铲到一只铁丝朗朗的篮子,再把篮子使劲摇几下,盐沙就从朗朗的篮眼漏到锅中,篮中就是炒熟的货品了。奶奶翻炒时,铲子与盐沙细碎摩擦,铲子与铁锅强力滑动,物品互相轻微触碰和遇热发出的开爆声,是一组音响轻重,调音高低融和的交响乐;年味就在这样的乐声中飘起来,漾开来、浓起来。
   而最先品尝了炒年货美味的是我。每一锅炒好,奶奶总会给我们几颗品尝。黄豆的草香,瓜子的油香,花生的酥香,倭豆的淡香,番薯糕的甜香,显示着各种不同的味道,让舌尖丰富。奶奶炒的倭豆特别的酥松,不会硼牙。奶奶在前一天就进行了前期处理:倭豆在水中浸泡一个多小时,又捞出来晾干,然后再浸泡水中,再晾干,进行了三次以上反复操作,第二天晾晒干,炒起来,倭豆粒粒开爆,颗颗酥松,特别有味。
   晚上,祭灶,除了向灶王奶奶上供,奶奶还向祖宗、诸家阿太供奉祭灶果。祭灶后,奶奶说“吃了祭灶果,脚骨健健过”,我们就高兴地坐在桌,前,一起吃一会儿,把香香的炒倭豆咬得脆响,吃出白脚、油枣、麻球的甜美。然后奶奶就把剩下的分给我们小孩,我们奔奔跳跳,欢欢喜喜地叫喊着,各自把分得的藏起来,慢慢享用。而这些炒年货是祭灶果重要物品,品尝得最多最久。也许正是那时的习惯,延续至今,还以咬炒豆嗑瓜子嚼花生为快事。
   炒年货,还有一样必炒的是黄鱼胶。故乡是大黄鱼之乡,家家都晒有鱼胶。一片片小手掌似的黄鱼胶,晒干呈淡淡的黄白色。鱼胶是年夜饭和宴客的大菜,单独纯炒,味道纯正清口,与肉丸、蛋片合炒就是著名的炒三鲜。但鱼胶必须先炒透。平平的鱼胶在盐沙中翻炒,在热的作用下,渐渐发胖,渐渐显黄,渐渐卷起圈儿,可以出锅了。炒熟的鱼胶,用水一发,膨大松软,可做菜了。
   炒年货,最要当心的是火。那时烧的是柴草,灶前地港又堆满了柴草。老同学阿勇对炒年货炒记忆最深,问其原因,竟是因为那一年他家炒年货不小心,灶中的柴火燃出灶门,引燃了灶前地港的柴草,烧毁了他家厨房,要不是他家厨房独立,可能房间也会荡然无存。故此每到年底,乡村总会组织晚呼队,告诫人们,小心火烛,注意安全。
  
   三、酿米酒
   米酒,我们称为甜酒,香香的甜甜的很好吃。记忆中,酿米酒那年,我刚上小学。之前过年时,是阿姨把她酿的米酒从里岙送两瓶过来。店里买来的老酒很多,可我们都喜欢喝自酿的米酒,两瓶喝不过瘾。母亲说,下次我们也自己酿。
   那年过了腊八,奶奶提起酿酒来。母亲说她早先跟去阿姨家学着酿过,记得怎么酿。奶奶就去里岙,从农民家买了四五斤糯米。母亲在服装店工作,白天没时间,拟定腊月月半的晚上酿酒。那天清早,奶奶就把糯米淘洗,淘清白浆,用清水浸泡。
   晚饭以后,米沥干后,投入老旧的木蒸锅蒸。我在灶后跟姐烧火,烧的是柴爿,再用风箱送风,火力很猛,很快蒸锅出大汽了。过了会儿,母亲打开锅盖,向米层洒了点清水,又盖上盖子再蒸。好一会,母亲说好了,米饭倒进脸盆凉一下,饭粒膨大发亮、松散柔软。等待退热,母亲往热饭上洒上一些冷水,就更松散了。母亲把四五个汤圆似大小的干白药(就是酒曲)在碗里研压成粉末。到米饭不烫手了,就把白药粉末撒一些在米饭中,搅拌均匀。而后,把拌了白药的糯米饭装进腐乳坛。那坛,口大大,身直直,奶奶早就把它洗得干干净净。母亲放一层饭,再在上面散点白药粉,压实;层层加,层层散白药粉,最后上面又散上白药粉压实。中间捣一个至坛底深坑。把盖子盖严密。母亲忙着,我在边上看着,兴奋地叫着:酿甜酒咯,有甜酒吃啦。忙好这些,母亲把坛子搬进房里,放了个热水袋,外面用被子包裹严实,放在空床上。有太阳时裹着被子放在太阳下晒。
   过了腊月廿日,我从街上的小书摊看书一到家,就闻到一阵酒香。奶奶笑着喊我到灶房,打开煮好不久的饭锅,搬出热汽腾腾酒香飘逸的碗来,我急忙上前,见白白的酒糟中浮着一个透着黄色的圆蛋。奶奶说,今天你生日,酒糟蛋补力,快趁热吃。酒糟漾着淡香的酒气诱人,品一口,软软的,甜甜的,就是酒糟中的卧蛋,也渗透酒气。年底生日就有年底生日的美味。那时过生日没有像现在这样的排场,平平常常却实实在在。
   除夕,年夜饭总是特别丰盛。米酒终于端上桌来,虽然还有点白涂涂,可是酒香浓浓,微酸中的甜爽,非常好喝。从不喝酒的奶奶,也端起了酒杯,酒香更感菜肴美味。
   正月初一早上,奶奶煮的是浆板圆子。是从制酒的腐乳坛里取来的浆板。“浆板”是酒酿的方言叫法。爷爷说,“浆”“涨”同音,取其“财运高涨”“福气高涨”的好彩头。早上一碗热腾腾、甜滋滋、醉兮兮的浆板圆子,那感觉就怎一个“爽”字了得。
   初三那天,表哥他们来我家作客,自然又喝米酒。那米酒似乎比先前清冽了。因为高兴,加米酒气味芳香,味道甜美,也没有冲鼻的酒味,在表哥的煽动下,我端起第三杯就喝。母亲忙来阻止,说要喝醉的。爷爷说,这酒营养好,小孩子多喝点,强身体。于是我端起那一杯喝了,不但没醉,下午还特别有劲。
  
   四、置白菜
   大白菜是过年吃得最多的蔬菜。大白菜是冬季菜,过年之时正是大白菜收割食用时,价格便宜,而且好吃,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够贮藏久长;至于营养什么的,那时也没什么讲究;现在知道营养丰富。
   我家大白菜是由爷爷购置的。爷爷年轻时去上海做过生意,40岁回老家开了爿小店买南北杂食,结识了一些搞货运的人。小时候,每到年底,总会有人把爷爷买的大白菜总会送上门来,有十几颗。爷爷就把大白菜搬到小阁楼上,一排一排叠起来,叠成一个立体梯形。做菜时,奶奶就上阁楼取一颗白菜,可以用上两三天。
   十岁那年,家里的年糕搡好时,有人带信给爷爷:船到了,去取白菜。那时家乡的农人只有自留地种点蔬菜,没有大片种植蔬菜的,种白菜的更少,买一二颗,可能买得到,过年要买一些贮存的就比较难。爷爷向搞货运的老大预约到外地买白菜,那些老大没人会失约。
   爷爷接到信息,就叫哥哥一起去,我也跟着去看。到了北街埠头,见那只木帆船舱板上,层层叠叠堆满了白菜,看过去像满船都是青绿的彩球。爷爷上前去跟人说了什么,船上几个人就一颗一颗把菜传到埠头那里的磅秤处,二十多颗,一百多斤,哥哥挑了一些回家,剩下的一个船工帮忙拿回家。而我说要抱一颗回家。没想到那颗不大的白菜硬硬的有点沉,走不了几十米,就吃力地放下来休息。那白菜的外皮有点干,有点泥土污斑,为抱起来贴身,我嫌它脏,不能贴身,抱着费力,就把白菜外层的那些干干的污泥叶片去掉。
   二十多颗大白菜码在阁楼上,叠成一个三角塔。而我抱去的那颗白菜,被奶奶选出准备先吃。奶奶说我把白菜的“保护膜”给毁了,因为白菜外面的部分残叶自然风干,包住整个白菜,能保护白菜里面的水分。
   除夕夜,一桌子菜肴中大都有白菜,白菜梗炒肉片,白菜煮带鱼,白菜炒蛋片,白菜炒油豆腐、木耳香干炒白菜,白菜炖粉丝,白菜叶包菜饺,炒三鲜配白菜,外婆羹缀白菜,就是杂烩汤也有白菜片……那白菜味道鲜鲜,细嚼还有甜味,真是吃不厌。
   过了元宵,家里的白菜还有好几颗。这大白菜可真是年节的“当家菜”,让物品匮乏时期的年节也有多彩的风味。
  

共 455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小编觉得,各地的年俗不同,呈现出的年味就不同。比如这篇文章,给作者记忆深刻的年味就体现在打米胖、炒年货、酿米酒和置白菜里。四个方面的内容作者叙述详实细致真情,娓娓道来了曾经经历过的过年往事。四个章节里,作者提到最多的是奶奶,其次还有爷爷姐姐,由此可见作者对年味温馨快乐的回味,更是对家庭那份朴实亲情的怀念,对奶奶的思念。这篇文章让小编深刻感觉得,真正美好的年味就是通过像奶奶那样,用自己饱经沧桑的双手调制出来的,带给了整个家庭舌尖上的美味。一篇佳作,倾情推荐阅读。【编辑:叶华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22-01-29 09:11:44
  老师好,过年好。希望老师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快乐阖家幸福,祝福老师文思泉涌,创作出更多精品佳作。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