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流年】也说“审美”(随笔)

精品 【流年】也说“审美”(随笔)


作者:和气致祥 布衣,286.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84发表时间:2022-02-04 20:44:07

【流年】也说“审美”(随笔) “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是很多人认可并推崇的,法国雕塑艺术家罗丹充满了诗意浪漫的一句名言。
   我们的潜意识也似乎觉得美很常见,也很容易见,俯拾皆是,只要你具有发现美的眼睛。我们睁开眼就可以看到美人,走出去就可以看到美景,支起耳朵就可以听到美声,打开电视会发现美德。好像这个世界真的不缺少美。
   但是我们认真推敲一下,却发现事情不是那么简单,有如下几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合理的解释:
   从来没有人拿着一个东西告诉你,这个就是美!就像拿着一枚土豆,告诉你“这是土豆”那样;也从来没有人告诉你某个东西的特性叫美!就像告诉你火的特性是热那样;也从来没有人能够给你一个衡量美的标准,就像钻石的硬度和辣椒的辣度都有衡量标准那样;也从来没有人能够给美这个名词概念,提炼、归纳出一个清晰、明确,可以自圆其说,并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定义。
   因为从来没有人能够把美的特征罗列出来,作为美这个概念的内涵。就像人的特征是“会劳动、能制作工具、有语言、能思考的高级动物”那样;也没有人能够划出一个外延,把美这个概念代表的所有要素都圈定进来。
   更奇怪的是,如果说美是世界上真实的存在,那么同时期的人就应该对这个美一致认同,就像月亮就是月亮,谁看都是月亮一样。但是很多时候人们对美的看法却截然相反。就像乞丐服,很多时髦女性觉得穿上很美,施施然自我感觉良好,但却有很多路人为之侧目;综艺节目中出现的众多娘炮,搔首弄姿被很多中青年妇女所追捧,却为广大男同胞嗤之以鼻。为什么很多人不具有发现这种美的眼睛呢?
   如果说美是世界上真实的存在,那么古代人发现的美,现代人也一定会认同,就像古代叫青铜器,现代也应该叫青铜器,而不能叫和田玉一样。但确实又有古代认为的美,到现代却被认为是丑,比如三寸金莲。在明清时期的中原汉族,那是衡量美女的首要标准,也是体面人家娶媳妇的最低门槛。而到了现代,看看老照片中的缠足,却感觉难看到了恶心,甚至愤懑的程度。既然古人都具有发现这种美的眼睛,为什么我们现代人却失去了?是我们主动的闭眼了?还是被动的瞎眼了呢?
   我们到底要怎么理解有关美的问题呢?
   答案是:只能在审美活动的过程中来探究。
   “审美”,是人们的一种心理活动过程。审美活动包括三个要素:一是“审美者”,也叫“审美主体”;二是“审美对象”,也叫“审美客体”;三是“审美活动,也叫“审美认知”。而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是由审美活动联系起来的。
   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这一对概念,是相互依存的。没有审美者,就无所谓审美对象。比如,一切由光影、颜色、轮廓、线条等构成的美景或美色,相对于盲人来说,就不是审美对象;而没有审美对象也就没有审美者。比如,被关进暗室的人,被隔离了所有审美对象,也就被剥夺了审美主体的资格。
   审美对象在我们这个世界是无比丰富、不可胜数的。
   从审美对象本身所存在的范围来划分,分为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艺术现象等三类;从存在的形式划分,分为有具体形象和无具体形象两种。比如,风景和雕塑是有形的,而音乐和鸟鸣是无形的,再有文学作品产生的意境也是无形的,看不见也摸不着,说不清也道不明。
   自然界的审美对象纷繁多样,当我们走入大自然就会看到那:朝霞落日、星空月圆;湖光山色、雪岭冰川;雪拥北国、雨润江南;繁花似锦、嫩柳如烟;翠绿翡红、玉润珠圆;锦鳞彩蝶、虎豹花斑;还会听到那:紫燕啁啾、黄鹂婉啭;蛙声咕呱、秋虫呢喃;春雨簌簌、河水潺潺;石泉淙淙、飞瀑轰然,如此美景、美声等等等等,哪一样不是我们的审美对象,哪一样不令人心旷神怡、又欣然向往呢?
   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那四大石窟、五大名山;高耸古塔、恢弘宫殿;日浴沙滩、牧马草原;西式园林、东方庭院;宽阔广场、激光喷泉;经幡烈烈、颂钵嗡然;还有帅哥靓女、娇娃萌憨;铿锵玫瑰、戍边硬汉;情操高尚、品德伟岸;工匠精神、无私奉献等等正能量的人物形象和思想行为,又哪一样不让我们去感叹,去赞美呢?
   当我们流连于魂丽多彩的艺术世界中,那数不胜数的奇珍异宝更是让我们目不暇接:那赏心悦目的书法绘画、摄影雕塑;陶冶性情的小说散文、诗词歌赋;引人入胜的电影电视、戏曲歌舞;消遣娱乐的曲艺杂技、魔法幻术;荡气回肠的西洋管弦、民族丝竹;巧夺天工的玉石陶瓷、刺绣红木,等等等等艺术珍品,又哪一样不令我们赞叹不绝而陶醉于其中呢?
   我们对这众多的审美对象进行归纳、分析之后,就会概括出这样一些特点和共性:
   人们欣赏朝阳,但不必去探求太阳由氢到氦的核聚变过程;人们歌颂明月,只是歌颂它皎洁明亮的光芒;桂林山水陶醉了无数的游人,但是陶醉人的不是喀斯特的地貌结构,而只是山青水秀的色彩和轮廓。
   我们可以夸赞某个人,称赞他的相貌漂亮或内心善良,但我们绝无必要对他进行生理解剖的研究。
   我们欣赏艺术作品,是欣赏它们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性,而不会在意它是纸质材料还是电子数据。
   这些情况说明,人们的审美对象不是某些事物的全部,而只是它们的部分属性。
   这种属性在自然现象上表现为某些自然属性,如魅力的色彩、和谐的空间轮廓和悦耳的乐音等等;在社会现象上会表现为某些事物的道德意义和社会价值等等;在艺术作品上则表现为思想性和艺术性等等。
   我们如何概括这些形形色色、繁复庞杂,跨界于自然、社会和艺术等不同领域,又有形无形兼具的特性呢?
   这时候就不能再用审美对象来代表了,因为那样就太笼统和粗糙了。
   马克思在论述“金银天然是货币”的原因时,对“黄金的魅力色彩”创造性地提出了“美学属性”这个概念。用此概念来标志上述那些“审美特征”,应该是比较恰当的。如果要强调是在审美认识的过程中把握这些特性,也可以用“审美要素”来加以表述。
   做为审美者进行审美活动,也是需要前提条件的。
   首先,我们要具有与审美对象相造应的审美能力。这种能力包括两个方面,即审美的生理结构和审美的心理因素。
   审美的生理结构是审美能力的物质基础。它包括正常的感觉器官、神经传导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等等。人们的审美认识与人类一般认识活动一样,都是开始于眼、耳等感官与客体的直接接触,开始于直接的感觉经验。所以说,具有正常的感官是人们审美活动的前提条件。反之,比如色盲患者就体会不到香山红叶的震撼人心,只能看到一片灰蒙蒙的颜色。除此之外,人们还要具备能够把感觉的结果传入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传导系统和接受外来刺激并能对之作出理智和情绪反应的中枢神经系统。人们必须具备正常的中枢神经系统才能对审美对象进行认识,也才能有美感的产生。
   相对于审美的生理结构来说,审美的心理因素就复杂得多了,它是在人们审美的生理结构的基础上由个人的后天审美经验积累而形成的,并且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审美的心理因素包括:“审美趣味”“审美经验”“审美标准”和“审美理想”等等组合构成的“审美观”和“审美判断力。”并且在很多的场合,人们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也时常加入审美活动而充作审美的心理因素之一。
   在人们的审美活动中,“审美趣味”起着规定审美对象的范围和引导审美活动方向的作用。审美趣味既有历史和民族共性,也有个性化特征。如同孟子所言:“口之于味也,有同嗜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说的就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会有一个共性的审美趣味。这从我们各个历史时期的服装特点和建筑形式特点等等就可以说明。同时我们每个人的审美趣味又有很突出的个性特征。比如,你喜欢文学,她爱好旅游;你痴迷洗脑神曲《小苹果》《忐忑》,她钟情京剧《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等等。
   审美趣味是可以被社会塑造和引导的。比如央视的《鉴宝》节目,使得许多字画、瓷器、文玩等精品进入了普通百姓的视野,给人们充实和扩大了审美的内容和范围,也勾起并引导了很多人的审美兴趣。
   八十年代以来,资本炒作过唐三彩、字画、瓷器、玉石等等。炒作手段基本就是两个,一是对大众夸大和普及艺术品的审美价值,撩拨起占为己有的收藏欲望;二是强调稀缺性,作为拔高收藏价格的基本手段。没有审美价值,不漂亮、不好看的东西,就没有人愿意收藏;不具备“稀缺性”,遍地都是的东西,就没有“炒作”空间。
   明星包装亦是如此,首先,用“好声音”或“好皮囊”展示外表的审美价值,然后通过讲故事来搭建人设,营造心灵美的形象,来引导和吸引人们的审美兴趣,利用人气来提高身份或身价。
   审美趣味有高雅和低俗之分。导向健康的、向上的、正能量审美对象的,就是高雅;引导人去追求物欲和肉欲的满足、迎合低级趣味的审美,则是低俗。
   “审美经验”是审美活动的心理基础。审美经验来自于前人的知识和自己的实践积累。可以说,欠缺哪个方面的审美经验,就不具备哪个方面的审美能力;掌握了哪个方面的审美经验,就可以提高哪个方面的审美能力。
   人们阅读欣赏文学作品,不管是小说,散文还是诗歌,其主要接收方式,就是通过形象思维把书面文字转换为景色和人物的形象画面,来感染感动自己。而想象出来的画面,其素材都来自于我们曾经直接或间接(照片或画作)见过的景色和人物形象,也就是曾经的审美经验。如果我们脑子里没有这些“存货”,就不能完成文字语言作品的阅读和欣赏。
   当年传达林彪乘坐“三叉戟”飞机失事于温都尔汗的文件时,同学们怎么都想象不出来飞机能有“三叉戟”的形象。有人猜测是前面有三个“螺旋桨”,有人猜测像战斗机前面“针状”的空速管分了三叉,还有人猜测是“尾舵”分三叉,为此争论的红头白脸,去请教老师、工宣队、军代表也得不到答案。怎么也想象不到那是为了飞行安全在“双保险”上又加一重保险,而设置的“三套飞行控制系统”和“三台发动机”而得名。
   再比如,《渔歌子》中“青箬笠,绿蓑衣”一句,如果以北方人经验中的“斗笠”来想像,则是苇子或竹篾编织的,黄白颜色,主要为了防晒降温,所以编织时留有通风空隙。而“青箬笠”则是用新鲜竹叶编织,主要为了挡雨防水,非常严密甚至重叠;北方人见到的“蓑衣”大多是棕皮棕毛制作,土褐色居多,而“绿蓑衣”则是新鲜“蓑衣草”结扎而成,不仅颜色新鲜水灵,而且味道清新湿润。也只有着“青箬笠、绿蓑衣”的人物形象才能配得上那斜风细雨、朦胧青山、飞翔白鹭、艳丽桃花、清澈流水、肥美鳜鱼而构成的那幅“水乡春汛图”。也才能体现出这首诗只寥寥数笔就色彩灵动,意趣悠然的高手风范。
   所谓“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原因就是读者审美经验的不同,所以才有对相同的景色人物,理解的深浅不一,评价的好坏差异。
   所谓引起共鸣,就是文学艺术作品描写的意境,表达的情绪与你已有的经验认知高度吻合,而产生的相同的情绪情感体验。
   再比如,只有理解了音乐的和声知识,并经过相应的训练,掌握了“音高叠加”的纵向结构和横向运动,才有能力通过和声和弦的色彩、形象等等要素来欣赏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和情感,也才能够完整地、高质量地体会到音乐作品的美感。所谓“内行听门道,外行听热闹”就是这个道理。
   古人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要积累知识增长见识,丰富人生的各种经验,审美经验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审美标准”产生于审美经验,是过去审美活动中的最高等级的评价记录,也是我们用来评价以后的审美对象的内在尺度。
   比如民间流传的“黄山归来不看岳,九寨归来不看水”,就是给山水美景确立的最高审美标准。这句话脱胎于徐霞客说的:“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因为黄山五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加上三大名瀑,其巍峨秀丽无出其右者,涵盖了五岳等大多数名山之景色特征特点,所以,看过了黄山,其他山就无需再看了。
   而“九寨归来不看水”,则是现代人对九寨沟水文大观的赞美肯定。其展现的泉、瀑、河、滩,加上一百多个各式海子,把水在涓涓流动时的仪态万方,寂寂静谧时的如诗如画表现的淋漓尽致;再有翠海、叠瀑、彩林、雪峰、蓝冰等特征而构成的五彩斑斓的翡翠瑶池,被世人誉为“水景之王”,也就当之无愧成为衡量水景的最高审美标准了。
   再比如,看过了巅峰时期的中国女排比赛,熟悉了那些“时间差”“短平快”“平拉开”等进攻方式。享受过那些以时间的抑扬顿挫,创造空间的伸缩开阖,用智慧、力量和坚韧演绎出的速度和变化,带有音乐节奏般的激情运动“美感。”并以此建立的审美标准,以后再观摩其他排球比赛,再也享受不到如此顶尖的感官享受和情绪体验,俗话说的“审美疲劳”就这样产生了。
   “审美理想”则是人们审美活动的愿景追求。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追求原有审美范围的扩大和质量的提高;二是参与艺术活动,创造艺术形象,追求实现自我审美理想。人们参与艺术活动,不论是从事文学写作,摄影书画,歌唱舞蹈等等,都是为了把自己心目中那个最钟意的完美形象,最真挚的情感,最赞赏的价值观所代表的审美理想完整表达出来,表现出来。审美理想是我们所有艺术活动的指南,也是艺术创造的未来标准。
   每个人都可以体会到,由于以往人类历史的积累,人们具有了渴望着明朗的色译和和谐的空间轮廓的眼睛,具有了向往着韵律悠扬的乐音的耳朵,具有了道德感和审美感的心理状态。人们的这些主观欲望要得到满足,这就决定了人们不是被动地为审美对象所影响,而是主动地去追求、去接触、去认识、去判断,甚至去创造,主动地去对它表示态度,这就是审美活动,它贯穿于我们的全部人生。
   在审美活动中,我们发现了“美学属性”(或者称作“审美要素”)。我们要如何定义美学属性呢?
   美学属性是标志着审美对象的美学范畴。这种审美对象是客观事物自身的某种属性,由于它符合人们的审美趣味,适应人们的审美能力,可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达到人们的审美标准,所以能够为审美者所感觉、认识、判断,并被评价、赞叹为美!
  
   注:美字的词义和词性,以及用法是比较复杂的,很难说清楚。我们可以尝试用“好”字的词义和词性,以及用法来参照理解,因为这两个字有很多相近、类似之处。

共 567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什么是人物的外表美?什么是画卷的艺术美?什么又是山水的自然美?这种审美的眼光,不但与个人的审美情趣有关,还与个人的素养、学识、审美标准有关,也与他人的灌输,也就是被人洗脑有关。这篇文章,作者从多个方面,阐述了人对美的认知这个抽象的问题,并罗列出了“美”的特征,以及审美的标准,指出作为“美”这个概念的内涵:“要主动地去追求、去接触、去认识、去判断,甚至去创造,主动地去对它表示态度,这就是审美活动,它贯穿于我们的全部人生。”也由此说明,美绝对不是一个“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么简单的问题,它即抽象又有深度。佳作,编者推荐阅读!【编辑:五十玫瑰】【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20211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22-02-04 20:48:21
  文章有深度,知识性强,欣赏学习了!
五十玫瑰
回复1 楼        文友:和气致祥        2022-02-04 23:12:55
  感谢老师编辑点评,节日快乐!
2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22-02-04 20:48:59
  感谢将美文安放流年,祝福新春愉快!
五十玫瑰
3 楼        文友:吴桐        2022-02-09 21:31:57
  美是一个字,又包括了太多东西,它是表象的也是丑想的,不同的人对它的理解也是不同的。感谢分享。
轩窗听雨,淡看似水流年。
回复3 楼        文友:和气致祥        2022-02-10 20:48:56
  感谢文友驻足留评!春节快乐!
4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2-02-11 16:11:12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回复4 楼        文友:和气致祥        2022-02-11 23:21:54
  感谢社长又给拾掇了一番????????????????
5 楼        文友:闲云落雪        2022-02-19 23:27:32
  真是一篇好文章,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文字深入浅出,给人很好的阅读体验。学习了!
闲云落雪
回复5 楼        文友:和气致祥        2022-02-20 21:21:53
  谢谢老师鼓励!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