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我们的时间都去了哪里(随笔)
我去年在朋友圈里偶然间看到过一个小学生的作文,作文的内容大致是这样的。
有一天,小学生问妈妈:“妈妈,我的时间都去了哪里”。
孩子妈妈回答:去了你的发呆,扫地,看电视,玩耍,睡懒觉里了。
孩子愣了一会儿,斩钉截铁地说,不,妈妈,我把我的时间都分配了,一部分放在了看书学习上,一部分放在了做家务上。你看,我今天背会了十个单词,做了一张数学试卷,攻克了三道数学难题,背会了一篇散文,还有我今天帮妈妈摘菜,洗碗,擦桌子,摆桌椅了。
妈妈很是欣慰地点点头笑着说,是的,孩子,你今天时间的去向非常明确,你明白自己的时间都去了哪里,如果你每天能够坚持背单词和课文,刷题,相信,日积月累,你会成为一个特别棒的孩子。
看看这个孩子的时间去向,我们是不是应该梳理一下自己的时间都去了哪里了?
从2022年元月一日开始,到现在,我们谁能算得清自己的时间都花在了哪里。
小亦说:1月1日开始至今,我读了二十本书,看了两部电影,和朋友去周边的景区游了一圈。
马丽说:我今年去美容店做了三次护理,和闺蜜逛了三次街,其他做家务上班的时间就不算了。
张红说:今年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在省报上发表了一篇3000字的散文,在市报上发表了三篇短文,还有和朋友一起聚会去了趟久未光顾的两岸咖啡馆。
许文支支吾吾了半天,才说,我今年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干成,一天除了上班,回家就是玩手机,刷朋友圈,睡大觉,看电视,偶尔和朋友出去大吃二喝一翻,喝得酩酊大醉,睡到自然醒后继续上一天的生活,循环往复,循环往复啊。
轮到我时,我吞吞吐吐地不想说,可他们一个劲地催促,非让我说不可,最后在他们的软磨硬泡中勉为其难地说,我今年了了草草地读了十本书,写了四十篇小诗、散文、随笔,不过都是练本,基本上没有发,有两首小诗被《白孔雀诗刊》丛书录用,还有两首小诗发表在了《北方诗歌》杂志上,哦,还有什么呢?当然了,最重点的一个就是孩子上初中的学校有了明确的奋斗方向。
他们一听我这一个多月做的事,都说自己把时间都白白地浪费掉了。我接着说,不,我们的时间都有明确的去向,就小亦吧,她一个月除了上班睡觉能攻破二十本书,我非常的佩服,接下来,一定得朝着她激进的奋斗目标前进了。
大伙儿都异口同声地附和着我。
随后张红慢慢悠悠地说:颜真卿在《增广贤文》里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虽然我们都是四十岁的大妈级的“人物”了,但不能怠慢了自己,尤其是在学习方面,要永远保持积极进取,保持昂扬拼搏的姿态,心存希望、信念,热忱,激情,要浩气长存,与孩子同呼吸,共奋斗。在孩子面前,树立一个好榜样。我们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不能让我们的后一代仆我们的后尘,以身作责,言传身教,要让他清楚,学习的重要性,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和孩子,学习是终身的事,唯有知识才可以改变命运。
我们几个洗耳恭听,小亦本身是书香门弟出身,对自身的提升和对孩子的教育,有独到的见解,所以,大家一起聚会时,都喜欢听她天南地北地侃侃而谈,讲一些历史、哲学、文学方面的知识。
我也不例外,对小亦可以说是崇拜有加,她是我人生路上的良师益友,每次遇到不开心或困难的事,她都会第一时间站在我面前,给我出谋划策,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我解决最棘手的问题。
这就是我的朋友们,一个个视时间为生命,一个个在艰苦卓绝的生活里面奋发图强,一个个顽强的在时间的跑道上勇往直前,生活虽苦,但没一个人感叹过如履薄冰的生活,没有一个人为造化弄人的命运而萎靡不振过。
“一年一度,烂漫离披,似长江去浪”。
“岁华晚,漂零渐远,漂零渐远......”
朱自清先生曾说:“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的中间,又是怎地匆匆呢?”
是的,去的时间已经去了,来的也已经到来,唯有,使劲地用力抓,把它放在一个可行的认定了的“事情”上,到了年底,我们才可以看到它“生存”过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