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回归线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回归】青山依依梦相萦(散文)

精品 【回归】青山依依梦相萦(散文)


作者:心静天好蓝 秀才,2716.4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810发表时间:2022-02-10 06:43:57
摘要:我曾无数次梦见自己走在故乡山路上或湖边、河边,醒来便是一番无尽的惆怅和思念! “安得资金千百万,大兴青山建设俱欢颜?”青山,此时我只能用一支深情的笔,愧疚地写下心中对你的爱和遗憾!

【回归】青山依依梦相萦(散文)
   青山是一座山。方圆几百里以内,青山是最高峰,极目远眺,天高地远,群山俯伏,青山唯我独尊。
   毋庸讳言,青山的特点就是一个“青”字,这里四季常青,风景旖旎,特别是雨后初晴的日子,高山、红日、白雾共同绘制的山水画美轮美奂。我曾无数次站在山顶观看过初升的朝阳,觉得那就是一个五光十色的火轮飞在天空,恨不得去那远山上将她摘下带回家里,也曾将雾海比做大海,幻想从未见过的大海的样子;我的思想也飞过绵延的群山,疑问营山县城到底是什么样子?省城和首都到底是什么样子?外国到底是什么样子?
   青山山顶宽阔,上面曾建有一座尼姑庵,因此它又别名“庵子梁”。岁月的变迁尘封了尼姑庵,如今尼姑远去,庵庙颓圮,只有几块庙宇的石头散落在尘土中。
   青山周围的山脉山峰分别有:白沙包、大坪梁、梁家山、何家梁、方家梁、四方寨、马鞍梁等,它们如青山的脚爪伸向四面八方,各自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大坪梁因上面十分宽阔平坦而得名,那里土壤较厚,日照时间长,是我们村主要的旱地;梁家山、何家梁和方家梁如几条绵长的龙脉,那里居住着与山同姓的人家,脚下便是浩渺的清水湖;马鞍梁的顶部酷似一座马鞍,就这名字,你就能领会到那山峰的英武之气;四方寨的山顶宽阔,岩壁陡峭,上面曾建有一座山寨,寨中盘踞着一股土匪,后来红四方面军进攻营山县城,路过这里时将他们全部消灭,而今山上还依稀可见曾作为寨门的几块巨石。
   白沙包被风化后的石头呈白色,远看如积着一层厚厚的白雪。山包并不甚高,上面一无所有,但那里曾被我们当作过“战场”——放学后,我们与十村的孩子们分为“敌我”两方,学着电影里的战争场景抢占白沙包,落后的一方自然成为进攻方,双方将白沙、泥土当弹药打得不亦乐乎,胜者无疑会骄傲好几天。
   故居后面的山也是青山的一部分,名叫柏树山,山上自来多柏树,褐色的山顶光秃秃的,如同一个巨大的面包,也如柏树山戴着的一顶帽子,人们叫它“包包梁”。年少时我们经常在那里割草、玩耍,因为这个原因,那里与白沙包一样,比其它山峰对我透着更多的亲切。
   目光稍纵,还有几座山与青山遥遥相对,仿若青山友好的邻居——青广山的外形颇似书写在天地间的一个“山”字;锅鼎寨的山顶好比一座黑色的大铁鼎,名字中“鼎”的由来并不奇怪;牛背脊山顶狭窄如牛背,一条小路蛇行而上,是人们通过那里的唯一道路。还有一座山峰外形酷似一个人的驼背,山前山后住着许多何姓之人,人们便叫它“何驼子包包”。从前“何驼子包包”光秃秃的,乍看起来倒像一个巨大的乳房,我私自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乳头山”。只是这名字在封建保守的当地人听来有些不雅,是以我不敢公开说出来。
   有山就有沟。那些沟也以当地主要居民的姓氏而命名,如蔡家沟、岳家沟、肖家沟、贾家沟等。这些沟壑如一条条绵软的带子环绕着青山和众多的山脉,约束了它们的恣肆,增添了它们的妩媚。
   黑褐色的石头是青山的骨架,也是青山最大的资源,人们行走累了就依石而坐,山上山下人声不断,百鸟啁啾。石头曾是当地最好的建材,条件较好的人家才会用石头来修建住房,条件不好的家庭只能用石头打基础。从前每到农闲之时,山上就会传来叮叮当当的声音,那是一些石匠们在开采石头。石匠们用大锤小锤砸向巨石,大锤沉重,每一次举落都要花费巨大的力量,为此中间必做一番歇息。此时石匠们的嘴里就会说唱一些听不十分真切的话语。在他们的嘴里,万物都可以拿来说唱,尤其是女人是他们最爱的话题,此时附近一有女人经过,他们嘴里的词语就自然地与她们联系到了一起,由此还会引来女人不满的斥责:“不落教(不正经的意思)!”孩子时我们自然不明白其中之意,现在回想起来才豁然开朗:沉重沉闷的生活要是不掺入一些世俗调剂,那该怎么才能度过啊?
   石头曾是村民们的宝贝。记得包产到户以后,我家土地上就有几块巨石,有一个建房的人家便来找父亲商量,想开采那里的石头,父亲想起我们长大以后石头的用处,坚决没有同意。因了这事,两家人的心里从此便都硌着一块“石头”。现在建材变成了水泥钢筋,双方的隔阂才得以消除。
   石头上面长着青色的苔藓,有的地方还开着白色的石花。那些苔藓和石花也让我对石头产生了另外的看法:谁说石头就是冷酷无情的意象?
  
   二
   有山就有水。
   最显著的水是两座水库,较小的名叫贾沟水库,水面不宽,呈“Y”字形,孕育着家乡那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水从坝口缓缓溢出,如一个被禁锢久了的孩童,沿途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在“长淌河”经过短暂的沉静,它才重新爆发力量,沿“溜溜凼”的巨石俯冲而下,在“黑暗凼”的石罅中潜行,发出汩汩的声音,再次现身时,则以一股毅然决然的勇气,从悬崖上一头扎进波光粼粼的“尺八凼”里,发出“哗啦啦”的响声,显出另一种妩媚和妖娆。
   这一段河流并没有一个名字,但响声是她最大的特点,尤其是洪水时节,河流彻夜发出轰轰隆隆的吼声。根据这个特点,我便给她取了一个名字,叫作“响水河”。响水河里凝聚了我们童年的时光,我们在里面赛泳技、学跳水、捉鱼虾,欢乐妙不可言。
   另一座大型的水库叫清水湖。湖泊建于共和国之初,后来又经历过几次扩建,目的是满足营山县城居民用水和沿途农田的灌溉。湖水在青山脚下缠绕,不仅养育了当地的人们,也养育着广大的营山人民,是营山人名副其实的“母亲湖”。清水湖边上有一个乡镇,名字就叫清水。如果说青山是一个伟岸的男生,清水则好比一个秀丽的女生,双方隔清水湖相望,实乃天作之合!清水乡属于回龙镇管辖,镇上的高中——回龙中学就建在那里,我的高中生活有两年在那里度过,其间不知多少次穿行在连接青山和清水的山路上;清水乡地势低洼,那里潮湿闷热,但湖水给了我两个清凉的夏天,有的同学还在这里山盟海誓!
   清水湖湖岸高耸,碧波荡漾,原生态的自然风光让人神清气爽,而今那里已成为国家级四A景区。一次故地重游,我曾作一首小诗来表达我的心情:
   三山相持把雄争
   一龙卧波听涛声
   红日蓝天融碧水
   皎月辰星落凡尘
   群鸥点点戏游鱼
   轻舟翩翩放歌行
   借问游人何所思
   半截渔竿钓闲情
  
   三
   青山也是一个乡的名字,其别名叫“高梁市”。乡场地处山上,被称作“高梁”并不奇怪,但被称为“市”则含有当地人的诙谐之意——市者,发达也,偏僻贫穷的山里人或是以此来表达心中的美好愿望吧!
   乡场很小,一条街道兼公路穿越而过,一边房屋紧靠大山,一边房屋濒临绝壁。场镇的容貌与其它山区场镇别无两样,在此就不赘述了,只将过去的几处风物搬出让读者一飨。
   一处是粮站。据父亲讲,从前这一带没有粮仓,爷爷交租交粮要挑到位于蓬安县的码头上,翻山越岭达一百多公里,其间甚是辛苦。解放后青山才修建了粮站,每年上交公粮时,粮站人潮涌动,热闹无比。四座巨大的仓库和它们雪白的墙壁,看起来如同今天一些大胖子的肚皮。粮站里最显眼的是站长一家子,七个女儿个个皮肤白皙,美艳动人,恰如一颗颗白白净净的大米。
   另一处是青山小学的旧戏台。戏台基础较高,青瓦屋顶,三面用竹块编制,并糊上了一层泥巴,一面敞开面对操场。戏台是从前乡上和学校重要活动的举办场所,比如全乡的社员大会以及孩子们的节日等。记得有一年“六一”儿童节学校举办文艺汇演,我曾当过一次演员,与几个同学在台上表演过节目——三句半。尽管演技不高,但还是赢得了观众的掌声。
   戏台也是全乡最好的电影放映场所,银幕的四角就挂在戏台的敞开面,成群结队的人们扛凳子,搬椅子,家住较远的则就地搬来石头,还有的人就苦站三四个小时。电影放映开始,观众们都屏住了呼吸,偌大的操场只剩了电影里发出的声响,只有到中间换胶片的时候,一些人才小声发出议论。今天,如同农家大院的校园旧建筑已全部拆除,代之以水泥钢筋建造的楼房,唯有那个戏台幸存了下来,成了旧青山唯一的“证人”;它如一台年份已久的大电视,还在讲述着那时人们罕有的文化生活。
   离学校不远是一条古街道,木板做壁的房屋比普通的农房结实了很多,其中有小卖铺、裁缝铺、铁匠铺、医院等,一时间是全乡最繁华之处。那时缺衣少穿,裁缝铺里的新布、花布总让我们艳羡不已,每次路过都忍不住要去摸上一摸,师傅生怕我们摸脏了那些布匹,总要挥起尺子吓唬我们一番。铁匠铺四壁破旧,里面有一老一少两个铁匠,他们终日挥汗如雨,叮叮当当的打铁声响彻老街,也传到我们上学的课堂里……熊熊的炉火、烧红的铁块以及叮叮当当的捶打之声至今还镌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老街上有好几家小吃店,印象最深的是一家凉粉凉面店和一家糍粑油馍店。凉粉店老板是我的一个远亲长辈,晶莹透亮的豌豆凉粉和金黄色的凉面拌以红油香料,香辣鲜美,诱人之极。我一有时间我就去帮他扫地擦桌子,以此换来一点心仪的美味。另一家店里,糯糯的红糖糍粑、金黄的油馍以及醇香的醪糟汤圆更是馋得我们直咽口水。
   老街上的医院与我的生命密切相关。有一次我的小腹疼痛难忍,母亲听说老街上有一个巫婆巫术灵验,就立即将我送去那里。那巫婆装神弄鬼地施法一阵,给了少许神水,叫母亲带回家里给我连饮几日就可痊愈。后来一连几天毫无效果,母亲这才将我送进了老街的医院。医生诊断完毕,立即给我打针吃药止住了疼痛,在我的哭闹声中,医生还强行给我动了手术,保住了我的一条小命。后来学校老师得知情况,还以此为例引导学生们要破除迷信,相信科学。
   乡场上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值得一提,那就是榨油坊。榨油坊位于悬崖下方一间农舍里,那里一年四季都响着“咚咚咚”的撞击声,菜油的香味飘散四方,每次路过那里,我都要做深呼吸,让那份馨香溢满每个毛孔。
  
   四
   好山好水出好人。除去我的若干亲人,还有几个人儿的形象也烙印在我的脑海里,永不褪色。
   贾书记,个子高大,腿上带点残疾。据说他的腿是因武斗被打残的。每年春耕秋收或其它重要时节,他都要提前组织召开全乡村民大会,大会地点自然就是学校的操场。他站在戏台上,讲形势,讲政策,认真而又动情。贾沟水库就是在他的带领下修建的,随着堤坝的宽大,他的身影却日益瘦削下去。今天人们对这水库的命名便是对他最好的纪念!
   肖校长,个矮而干瘦,但声音颇为洪亮,人性化的管理改变了许多孩子的人生。一位学生因家境贫寒无法上学,每天便把牛牵到学校附近放养,自己就站在教室外面听课。肖校长立即叫老师给他在教室里安排了一个座位,并免除了他的学费,后来那位学生不仅考上了大学,还成了全乡唯一的留美博士;大哥因家中困难,辍学跟着父亲当起了农民,肖校长先派一位姓杨的老师来我家劝说父亲让大哥上学,杨老师无功而返,肖校长又亲自上我家来做工作,并给哥哥减免了一些学费,哥哥的学业才得以继续,后来也考上了心仪的学校。
   郭老师,一个“民转公”的外来人,一辈子孤寂地坚守在古庙改建的村小里,直到退休才从我们的视线消失,今天看到村小那棵孤独的黄葛树,我就会想起他。是他以及一代代人的含辛茹苦才一点一点拔掉了村民们脑子里封建落后的杂草,并在那些荒芜的心田里播下知识的种子,迎来了山乡巨变!人说孔子门徒三千,但郭老师三十多年亲自教出的学生加上他的徒子徒孙不知是孔子的多少倍!
  
   五
   青山的方言别具特色:太祖宗叫太太,曾祖叫祖祖,爷爷叫嗲嗲,奶奶叫婆婆;父亲的称呼有叫爸的,有叫爹的,还有叫丫的,母亲的称呼则有妈、娘、吖吖;其他亲人的称呼则是:伯父叫大爸,依次排列,最小的叫幺爸或尔爸。对姑姑称作幺幺,对姨则叫大姨、幺姨;大哥称作大老倌,二哥称作二老倌,最小的哥姐叫尔哥哥、尔姐姐等。“尔”也被冠在一些物品前,用以代替小,比如尔碗、尔桶等。
   青山人说话中爱用“瓜”代替“过”,比如吃瓜了、去瓜了、做瓜了、睡瓜了等。还有一些口语也颇为特别,比如“去不去”叫“克(音kie,三声)不克”、“怎么办”叫“哪门办”等等。甚至还有人将“洗”读作“死”,如“洗脸”叫“死脸”,“洗不洗”叫“死不死”,“你先洗我后洗”叫“你先死我后死”,“吃饭”说成“ki饭”,“柴火”叫“rai火”,“你家猪儿肥”叫“你家居儿肥”等,外来人一听绝对蒙圈。
   青山人对情意的表达也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如手长衣袖短——心有余而力不足;靴子烂了补后跟——深情厚谊日后慢慢弥补等。
   青山人将请客吃饭说得很含蓄,叫“到我家耍一会儿”;青山人用荷包蛋、鸡蛋或汤圆待客很有讲究:一个太少,两个似睾,三个正好,再多可以管饱;给客人挑菜叫“奉菜”,奉肉不能奉两片。青山人将随礼叫做“带礼信”,将客气斯文的客人称作“耍礼信”。
   青山人称赞一个好人叫“那个人还要得”,坏人则说“那个人要不得”。两人关系好叫“丁对”,不好则叫“不丁对”,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身在外地的青山人,听见这些乡音,遇到这些乡俗,就知道自己遇到了最地道的老乡,感情的纽带自然拉近。
  
   六
   青山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小乡,曾经她属于绿水区管辖,后来又成为回龙区的一部分,再后来拆区建乡,青山才作为一个乡独立存在了一段时间,后来又因太小差点被拆销。在最近的一次乡镇合并中,青山与三星乡合并为一个镇,因青山这个名字具有环保的象征,新的镇名就叫青山,但镇中心却定在了三星。一些自尊心很强的人觉得受了侮辱,自嘲说青山镇的牌子挂错了地方,大家应该去扛回来挂在青山这里。联想到青山乡的起起落落,我觉得她在社会前进的大潮中如同封建时期一个身不由己的小女人,连自己的名字、名分都保不住,其中透着一份可怜和无可奈何!
   年过半百,我已去过不少地方,逐一回味,觉得青山才是我心底最柔软的一块土地。有人说近乡情更怯,我则以为依乡情更浓!不是吗?当你的感情完全与故乡相融时,哪里还是胆怯而不是沉醉呢?
   青山除了自然风光,还有红色文化、佛教文化、古镇文化基因,如能将这些基因发掘并辅以一些现代游乐设施(如跑马场、环山跑道、玻璃栈道、水上乐园等),青山的旅游业将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我曾无数次梦见自己走在故乡山路上或湖边、河边,醒来便是一番无尽的惆怅和思念!
   “安得资金千百万,大兴青山建设俱欢颜?”青山,此时我只能用一支深情的笔,愧疚地写下心中对你的爱和遗憾!
  
   (原创首发)

共 573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可以想象,青山在作者心中是怎样的一种情结——那是他的生之根脉,是他的梦中歌谣,是他永远也忘不了的“青山画卷”。这篇《青山依依梦相萦》是作者故乡篇的新作,也可以说是一次全景式的记忆扫描,那里有家乡的山水,有少年的童趣,有景物的思睹,有人情的世故……作者在此文中倾注了对故乡特别的深情,把那年那月的流光碎影重新拾起抚摸,再经过记忆的整合铺展开来,让记忆成为文字,成为永恒的刻痕。作者文章的结构和叙事语言是精心安排的,这里有他的努力,有他的探索,还有他孜孜不倦的文字向往……可以说,作者一直在用心声书写自己眼前的世界,让那些逝去的日子成为青山画卷。佳作,特此推荐!【编辑:策马南山】【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20214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策马南山        2022-02-10 08:21:17
  心静春节期间笔耕不辍,在别人四处闲逛游玩时,他却珍惜着每一分每一秒。在安静的环境中,构建着自己文字中的理想家园。问好朋友了,祝春节愉快!
人生如梦
回复1 楼        文友:心静天好蓝        2022-02-10 08:50:37
  感谢社长精心编辑!本文确实是想将青山画卷分享给各位文友,并力所能及地为故乡的宣传尽绵薄之力。
2 楼        文友:芹芹森        2022-02-13 11:16:16
  拜读佳作!
回复2 楼        文友:心静天好蓝        2022-02-21 09:35:03
  谢谢老师留言
3 楼        文友:上大人孔乙己        2022-02-14 15:45:06
  读一篇文章,一是领略作者的文笔,一是感悟作者赋予文章的思想内涵与生活感悟。读心静老师的新作《青山依旧梦相萦》,心静老师创作技法愈发形成自己稳健大气的风格,文字随心而出,犹如山间的清泉细致而又悠长地滑落到读者的心里。故乡是一个自古到今说不尽的话题,写不尽的相思。在心静老师的文章中,故乡是童年的欢乐,是青年的理想起步的基石;在心静老师的文字中,故乡是中年的感悟,是年长者的追忆,是故乡人挥不去的长相思。感谢投稿【回归】,【回归】因你更精彩!
回复3 楼        文友:心静天好蓝        2022-02-21 09:36:11
  谢谢老师精心点评留言,更加增添了敝人对文学的兴趣,更加增添了回归社团的凝聚力。回归因您更精彩!
4 楼        文友:太行飞剑        2022-02-20 21:08:22
  尊敬的天好蓝老师,您好!最近分两次阅读了您的几篇作品,使我受益匪浅,多谢您的好作品引路,我最近也写了两篇,希望您能抽空来看看我的作品,我主要写散文和短篇小说,希望您提点宝贵建议,或者是指点一二。我蒙头写作进步很慢,希望您介绍自己的写作经验给我。多谢。
太行飞剑
回复4 楼        文友:心静天好蓝        2022-02-20 23:35:26
  老师客气了。向您学习。待拜读了您的作品再交流啊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