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奖】刺绣(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奖】刺绣(散文)


作者:关山琴韵 秀才,2635.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300发表时间:2022-02-11 21:20:27
摘要:刺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其历史源远流长,流传至今、而刺绣在一代一代人的生活中,留下了多少耐人寻味的故事……


   刺绣,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艺术。
   据史料记载:“中国的刺绣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远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至周代,有“绣缋共职”的记载。”随着时代的发展,民间刺绣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我们常见的有苏绣、粤绣、湘绣、蜀绣,号称中国“四大名绣”。少数民族的刺绣更是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男女服饰上都要绣上艳丽的花朵,证明这家教育出的女子心灵手巧,吃苦耐来,谁娶了这样的女子,未来的生活一定过的红红火火。每一个时代的刺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风格、特点,沿传迄今,经久不衰。
   刺绣,是用绣针引彩线,在预先设计好的图案或织物上刺绣,以绣迹构成的花纹图案的工艺。刺绣的主要艺术特点是图案绢秀,色彩高雅,针法丰富,雅俗相宜,绣工平整,精巧细腻。刺绣的针法丰富而变化无穷,主要有:直绣、盘针、套针、擞和针、抢针、平针、散错针、编绣、施针、辅助针、变体绣。直针完全用垂直线绣成形体,线路起落针全在边缘,全是平行排比,边口齐整。针脚太长的地方就加线钉住,后来就演变齐针、抡针、套针、施针、乱针、滚针等等,采用不同的针法可以生产不同的线条和效果。例如,运用施针、滚针绣的珍禽异兽,毛丝颂顺,活灵活现;采用散套针绣的花卉,栩栩如生,尽态尽妍;使用乱针绣的人像和风景,绒条组织多变,装饰味浓,艺术效果强,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使用打点绣的绣品,则清静淡雅,极富诗情画意;运用打子绣的绣品,则具有古色古香、淳朴浑厚的艺术效果与技巧上的平、齐、细、密、光、匀、顺的特色。
   五、六十年代的陇东,民间刺绣非常盛行。而我对刺绣的认知,源于一首歌《绣金匾》。歌词大意至今还记忆犹新:“正月里闹元宵,金匾绣开了,金匾绣咱毛主席,领导的主意高……”而当时还是小女孩的我,拿起绣蹦,在舞台上跳舞。一晃到了九十年代末,当年跳《绣金匾》的小姑娘,转眼到了中年,又登上舞台,主演了《绣红旗》里面的江姐。至今,我还记得那悲壮的场景,绣红旗的旋律:“针儿尖线儿长,含着热泪绣红旗,绣呀绣红旗……”可见,在中国,在民间,刺绣文化已经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对刺绣的爱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生活中无处不在,在各个领域都能表现出刺绣的影子和元素。比如恋人之间为了表达爱慕之心,绣一个手绢,一个荷包互赠礼物,以表达爱慕之情。孩儿过满月,会刺绣的长辈便会给刚出生的孩子绣一个大红色的兜兜,或者一个毛娃枕头,一则表达长辈对晚辈的祝福,二则也是一种吉祥之物的护身符,祝孩儿平安、健康、快乐的长大。
   记得小时候常听母亲说,外婆出生在一个富裕之家,也是家里唯一的独生女,太祖父母待外婆视为掌上明珠百般疼爱。身为大小姐的她基本不干农活和家务。从她记事起,太祖母就将外婆送到私塾学习认字,回到家里,教她绣花做针线活儿。她认为,女娃就应该像个女娃的样子,在家里做做针线,绣绣花,剪剪窗花,文文静静的,才像个女娃。外婆属于那种心灵手巧的女人,一教便会,看一眼就能绣出所要的图案。所以,外婆的刺绣在村里数一数二。这也是旧时代那些大家闺秀们的生活状态.
   小时候,外婆经常给我做布鞋,布鞋做好后,鞋尖上总要修一朵艳丽的牡丹花或者小菊花,来装饰鞋的美。每当穿上外婆绣的布鞋,心里就美滋滋,乐悠悠,每走到玩伴面前,总是要显摆一下我的绣花鞋。记得八十年代,儿子快出生时,外婆亲手为我儿子绣了一个毛娃枕头。黑色平布猫身,两头做成猫娃头的形状。大红布底色,用黑色的丝线,用滚针绣的针法绣上了黑色的眉毛,圆圆的眼睛,毛娃的鼻子是用几层布垫起来的,然后用绿丝线绣起来,很有立体感。三角形的嘴唇是用绿丝线绣成的,几根黑黑的胡须,绣在嘴唇两边,非常生动可爱。两只耳朵用黑底白丝线,用延边的绣发绣边,后又用白丝线绣成了耳朵,最后在填充上荞皮,刺绣好的毛娃枕头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可爱至极。当孩子满月时,外婆做的这只毛娃枕头,赢得了亲朋好友的称赞。这只毛娃枕头,伴随我们很多年,后送给了朋友的小孩。
   第一次见外婆刺绣,老人已经七十高龄。记得那时候,外婆被母亲接到家里居住。外婆一生都在忙碌,突然闲适下来,有点不适,便拿出一个绣蹦,将预先画好图案的大红绸缎镶嵌进绣蹦中,让绣面显的平整光滑。便坐在窗前开始刺绣。那天艳阳高照,一抹阳光穿过玻璃窗,照在她丝丝白发上,发出缕缕银光。她戴上老花镜,拿出一埪五彩丝线,随手抽出一根,用嘴怋一下线头,再用指尖轻轻捻一下线头,线头对准针眼,一下就穿过去。穿好线,便开始一针一线刺绣。喜欢看外婆低眉沉静中的那个神态,那金丝线一上一下舞成的弧度,就像一道彩虹,发出炫目的光韵。那本来艳丽的红布上,被外婆一针针绣上了绿色、桃红色的花朵,针法唯美的画面上,色彩或浓或淡,画面或简或繁,深深浅浅的绣品上,已经把外婆全部的心思,都倾注到这方寸间,让我们看到外婆外中内秀的情感下,隐藏着很深的爱。原来呀,她要在有生之年,为所有出生,或者还未出生的重孙们绣一个毛娃枕头,一件大红兜兜,她的任务也就完成了。外婆想到,也做到了,直到外婆九十儿岁去世前,家族中的第四代、第五代孩子们,每人都拥有过外婆刺绣的毛娃枕头,或者大红兜兜,为孩子们留下了一位老人绵长而温暖的记忆.
   每一个喜欢刺绣的女人,他们不在乎外面的世界有多喧嚣,也不在乎谁是他非,在她们的平静如水的世界,刺绣已经融入他们的生活,刺绣的图案、色彩、针法、款式已经成为她们情感世界的寄托。难怪唐代诗人朱绛在《春女怨》中这样写道:“独坐纱窗刺绣迟,紫荆花下啭黄鹂。欲知无限伤春意,尽在停针无语时”。从中可以看到秀娘们内心的孤寂和惆怅,还有无限的思念。
   我也喜欢刺绣,但从来没有触摸过刺绣,因为我不属于细腻文静的女人,向来风风火火,哪能干这般灵秀细腻的针线活儿。喜欢刺绣的女子,把自己的柔软的的心思都绣进了锦锻之中。每一根线都是一丝情意,只交付于自己最心爱的男人,这种情透过绣品传递出来,是最深也最含蓄的情感表达。
   悠悠岁月,恍若隔世。刺绣的发展也是层出不穷。有机绣,十字绣等等,但不管是哪种绣法,我想都比不上传统的手工刺绣,它是刺绣的灵魂而经久不衰。
  
  
   作者毕琴
   2020年9月25日11点30完稿于陋室
  
  
  
  

共 253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中国刺绣又称丝绣、针绣,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据《尚书》记载在四千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宋代时期崇尚刺绣服装的风气,已逐渐在民间广泛流行,这也促使了中国丝绣工艺的发展。中国四大名绣分别是苏绣、粤绣、湘绣、蜀绣。刺绣很有讲究,有针法之说,好的针法绣出的图案更逼真鲜艳。五六十年代的陇东,民间刺绣就很流行,文中的外婆就是绣中高手。刺绣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大家闺秀的标准,从文中我们就可以感受得到,外婆是一个心灵手巧,文文静静的大户人家的子女,也是村里数一数二的刺绣高手。外婆的一生,都倾注在了刺绣里,将刺绣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精彩好文,文章生动精彩,描写细致细腻,同时也弘扬了我国璀璨的传统文化工艺。佳作力荐共赏,感谢老师赐稿晓荷社团,欢迎继续来稿。 【编辑 陌小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陌小雨        2022-02-11 21:20:53
  拜读老师佳作,问好老师。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