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河如画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山河】走进湖坊游安兰(散文)

编辑推荐 【山河】走进湖坊游安兰(散文)


作者:周游四海 童生,684.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613发表时间:2022-02-16 13:01:03

走进湖坊游安兰
  
   湖坊镇位于江西省铅山县境西部,东邻虹桥、港东乡,南接陈坊乡,西界弋阳县,北连汪二镇。境内大部分为低山丘林,地势南高北低,水资源十分丰富,是个地灵人杰,千年文脉绵延的好地方。
   镇内始建于隋朝开皇二年(582年),历史悠久的七宝寺依然如故,建于唐朝贞观四年(630年),六墩五孔的澄波桥至今横跨两岸,有老虎山上麓,距湖坊南4公里,建于清同治年(1862年)的水口庙;还有七眼井、蝴蝶塘、罗汉松等胜景,千百年来,成为湖坊一道道靓亮的风景。
   辛丑年腊月初一,一轮红日喷薄而出,云彩飘遁,天空湛蓝。我随铅山县作协、星火鹅湖驿站“沿途悦读,快乐出发”采风团共20多人,来到了魂牵梦萦,心仪已久的湖坊镇安兰村。
   安兰村地处湖坊镇北,村委会刘家埠自然村离镇政府4.5公里。全村面积11平方公里,下辖14个自然村,曾获全国文明村镇,江西省文明村镇等荣誉称号。
   深入乡村,为发掘乡土文化,传播铅山好故事,我们一行人来到康家自然村。聆听村支书傅元武的精彩讲解,以及作家协会姚增华主席的风趣幽默补充,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伴随着大伙匀称的深呼吸,追赶众人节奏明快的脚步声,引发谈论当地热门话题,带来欢声笑语。文友来到老朝门前,对石雕门匾上“泉湖世家”颇感兴趣。这里有神奇的传说,许多都与七眼井有关。
   康家,又称泉湖康家,是一座始建于明代的古村落。距镇政府6.5公里,泉湖始祖立朝公,明朝时,自福建迁徙来到铅山湖坊,他选择了康家青山绿水和沃野平畴的地方安居乐业。26代人历经时代变迁,现已有了百余户人家。
   相传,当年“八仙”之首铁拐李与众仙飘洋过海,游历途经铅山境界,五彩祥云下,热浪阵阵,铁拐李向来好奇心重,向七仙打声招呼,让他们先走,按下云头来到康家地面。他见干旱灾情特别严重,广阔的良田干枯龟裂,村民们连饮用水都很困难,更谈不上灌溉稻田了。怜悯之心顿生,忙向村庄走去。他来到村边,环视左右,选择方位,擎起拐杖,口中念念有词,施展起神功。他按照七星方位,用拐杖连戳破七处土眼。一袋烟功夫,七眼洞穴中,源源不断涌出清澈的泉水,当地人得救了。
   后来村民珍惜这冬温夏凉、来之不易的水源,用青石板砌成长方形,并制定乡规民约。将七眼井分一、二口为饮用水;三、四口为淘米、洗菜用水;五、六口为洗涤用水;七口为洗刷下水,用于通塘养殖。尤其是首次听到七眼井,竟然藴藏着神奇传说的文友们,依依不舍前往康家祠堂。
   映入眼帘是一座外墙砖砌,整体完好,跨越几个世纪的康氏宗祠。与我十年前采风所见不同,是大门外多了一长排椅子,坐着晒太阳的老年人。岁月这东西,总是要按时带走它要带走的部分,能将年轻英俊挺拔的人,转瞬变成了一个老态龙钟的老人。
   祠堂内整洁干净,戏台天井敞亮,板壁挂着白底红字“铅山县湖坊镇安兰康福社区服务中心”牌匾。我有机会又一次围观中堂香案,见文友们被康氏始祖——位牌和立仲公画像所吸引,左侧不起眼处挂有康氏宗族“图腾”。心里猜想真正看清此物的人不会很多,置身古老的天井下,仰望蓝天飘荡的白云,忽觉有一种重游故地的神怡感油然而生。
   湾里新村,清朝末年,福建刘氏家族迁徙到此,建村于山湾,至今已逾六代。上个世纪60年代后期,又有浙江开化移民在湾里村落户。21世纪之初,在湖坊湾里这块沃土上,走出去一位方早德先生,他开创的“江天”公司脱颖而出,应时而生,企业经营不断发展,造福桑梓的同时,为方氏家族增添了浓墨重彩。
   我们来到地处崖山东南的湾里自然村,参观新村鳞次栉比的洋楼和山水交融的生态园林,休闲公园,竹林遍布,绿化苍翠欲滴。在村后的广场边,一幅大型壁画和文字引人注目。当细观身着清代服饰雕像时,姚主席就《芋老人传》这些文字,即兴分享了“江天农业研发脱毒红芽芋”这一成果,他声情并茂地娓娓道来。
   原来这是清代文学家周容的一篇文言文,主述一位书生穷困时吃过老人芋头,后来高居朝堂贵为相国,再食老人芋却没有以前感觉,简直索然无味,后经老人一番话才幡然醒悟的故事。我想,湾里再现雕像和《芋老人传》原文,这必定与当地广植红芽芋和加工芋产品有关。原文古为今用,它无声告诫人们,不论你地位高低,都不要忘了做人的根本。似乎可与《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侯韩信乞食漂母的寓言故事相媲美。
   我们来到百官村,对于美,缺乏的不是存在,而是发现。走在平坦硬化道路上,在气势宏伟的牌坊间,仰望品读“静怡百官”匾额,慢慢品味“版筑傅芳千秋金玉尊人范;清河润德一舍蕙蘭养世贤。”匾意精彩,坊联蕴涵深厚。姚主席说:“天气晴朗,蓝天下大家正好合个影。”当要拍摄时,随行一位南大回村元旦度假的大学生,主动担任摄影,让我留下了这次采风的唯一合影照。
   百官自然村,坐落在湖坊北偏西4.5公里的田坂上。星火鹅湖驿旗帜所到之处,看见漂亮的高洋楼将低矮的封火墙砖瓦老屋几乎全履盖。幸好,村庄口的老朝门还健在!仿佛门匾石雕“彩焕云台”四字散发出古色香气。朝门只是保留了主要部分,边缘已通村道。村里广场至今还有一尊大号旗杆墩,足以佐证百官村的来历。
   我和村支书傅元武边走边聊,知道这里与鹅湖镇傍罗傅家同根同源。自明朝建村已有20多代人。当年始祖在朝官居吏部尚书,他为官廉洁奉公,尤其注重督学和开科入仕。此后,故里族人以其为荣,耕读为家,学风鼎盛,绵延不绝,蔚然成风。屡朝历代,六品以下官员多达百人,故而将老家地方称作百官。
   最后我们沿途来到崖嘴山下,领略一览众山小的雄伟。这里有座崖山寺,大雄宝殿内,庄重肃穆,宽厚慈祥。达摩祖师爷说“廓然无圣”乃佛教至高境界。
   崖山寺地属康家自然村,山背的崖嘴山下,靠北偏西的双溪桥南岸的丘陵田坂,就是陈坊河与弋阳双港河交汇处(俗称河为港),也是湖坊桥北村所在地。南侧的三角洲平坂上,与弋阳县双港河隔河相望,不远便是湖坊安兰与弋阳叠山村交界处。
   传说,古代崖嘴山脉是风水宝地有一条龙脉。原是浩瀚如海的原始森林,山峰险峻,碧浪翻涌崖壑纵横,又是一个仙境藏身幽僻之乡。
   一天傍晚,将军村有一位将军迷路来到山边,忽见一只崖鹰半空飞翔,他本能弯弓一箭,不料射穿崖鹰翅膀,负伤崖鹰“哇”叫一声,越过山顶而逃。第二天,天亮了,当地人突然发现,原来的普通山峰,已神奇变化成鹰状,山顶酷似鹰头形。
   负伤的神鹰,它原是道教神仙太白金星的化身,是玉帝的特使,负责传达命令和信息。这次下界凡间,监察民众疾苦被将军误伤。他为报一箭之仇,忍痛上界,登上凌霄宝殿向玉帝奏本,诉说铅山安兰民风彪悍,此处不宜设置县衙门。玉帝听来采纳了意见,权衡利弊后,便将土重的官地(称秤衡量两地土质重量)已拟定的县衙门所在地,重新调整到土轻的永平设置县衙门,以此作为惩罚。
   还算幸运,因崖山有三把金交椅可权衡制度。将崖山寺一把,东山社公庙一把,官地社公庙一把。这三把金交椅应对三星高照,使安兰康家遇难呈祥、逢凶化吉,最后化险为夷。如此这般,保佑了湖坊地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文友潘爱英美文曰:安兰,安澜!使我蓦然想起国军第200师师长,抗日英雄戴安澜将军。1942年,他率200师作为中国远征军赴缅甸参战。取得同古会战、收复棠吉等战功。在郎科战斗中负伤,因伤重殉国。建国后追认为革命烈士。无独有偶,抗战时期崖嘴山驻防国军100军,同为百数,无巧不成书。
   1942年5月,日军统帅部接受东条英机的命令,为攻占浙赣线铁路,继而再图打通粤汉线铁路,出动共14万兵力,分兵两路,计划在横峰县会师。南昌西面日军一路攻克鹰潭、贵溪,6月上旬,日军11军34师团占领弋阳,企图攻打铅山。
   当年抗日烽烟四起,国人奋起抗战。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在崖嘴山与国军第100军,团结共同抗日。他们翻山越岭,前往崖山背的双溪河南岸设防,部队沿岸挖掘战壕,秣马厉兵,枕戈待旦。
   他们以崖山作依靠,占据有利地势。日军先头联队,到达铅弋交界的北岸布阵。指挥官用望远镜观察南岸阵势,见前有双溪河阻挡,崖山据高临下,对方严阵以待。日军还听说有“过山龙”作怪,如龙尾一扫人便倒下一大片。
   许是翻译有误,但日军知道龙是中国汉族的民族图腾,是最古老的动物龙,难怪日军将过山龙当作真龙信以为真(过山龙是游击队自制土炮,打出的铁子似弧形,杀伤力较大射程不远)。当时日军两路横峰会师临近,无奈只好放弃攻打铅山,撤军向横峰而去,两天后浙赣线打通。10月,东条英机升任日本内阁首相。
   历史时期称安澜村,建国后几十年,繁体中文简化简体中文,原来的安澜就成了而今的安兰村。
   崖山,厚德载物,胸襟宽阔。它历经严寒酷暑,狂风暴雨和四季轮回。山是孤独的,但并不寂寞,因为它拥有一个丰润而宽厚的内心世界。
   返程中的黄土古道,细长的小径弯弯曲曲,深邃的峡谷宁静神秘,山岭豁然亮堂。孔子云:“仁者爱山。”宛如一湾清泉滑过我的心田,走进湖坊游安兰,大自然美景让人如痴如醉,似梦似幻。
  
  

共 368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走进湖坊游安兰》是周游四海老师写的游览江西省铅山县湖坊镇安兰村文字。他在这篇游记里,探索了泉湖康家的起源,发展,兴盛的历史。讲述了七眼井的传说。还有康氏宗祠,再一次见识了中堂香案,同来的文友被康氏始祖——位牌和立仲公画像所吸引,左侧不起眼处挂有康氏宗族“图腾”。又讲到湾里新村,福建刘氏家族清朝末年迁徙到此,上个世纪60年代后期,又有浙江开化移民在湾里村落户。21世纪之初,在湖坊湾里这块沃土上,走出去一位方早德先生,他开创的“江天”公司脱颖而出,应时而生,企业经营不断发展,造福桑梓的同时,为方氏家族增添了浓墨重彩。在湾里自然村,参观新村鳞次栉比的洋楼和山水交融的生态园林,休闲公园,竹林遍布,绿化苍翠欲滴。姚主席就《芋老人传》这些文字,即兴分享了“江天农业研发脱毒红芽芋”这一成果,他声情并茂地娓娓道来。原来这是清代文学家周容的一篇文言文,主述一位书生穷困时吃过老人芋头,后来高居朝堂贵为相国,再食老人芋却没有以前感觉,简直索然无味,后经老人一番话才幡然醒悟的故事。百官自然村,坐落在湖坊北偏西4.5公里的田坂上。还领略了崖山寺,以及三把金交椅的传说。接着讲述抗日战争中,烽烟四起,国人奋起抗战的故事。 历史时期称安澜村,建国后几十年,繁体中文简化简体中文,原来的安澜就成了而今的安兰村。语言简洁,层次分明。文化底蕴深厚。力荐赏读!【编辑:极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极冰        2022-02-16 13:04:50
  感谢周游四海老师赐稿山河如画!o(* ̄︶ ̄*)o
  
   您的这篇游记文字,文化底蕴深厚,记述的历史和人物以及事迹,饶有兴趣。又富有尊重的感情!拜谢您!╰(*´︶`*)╯
  
   感谢您支持山河社团!敬茶!远握!o(* ̄︶ ̄*)o
极冰
回复1 楼        文友:周游四海        2022-02-17 16:32:50
  极冰社长的点赞和鼓励,是周游坚持创作的动力。诚谢!遥握!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