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家园】尽孝不是接父母进城过年(散文)

编辑推荐 【家园】尽孝不是接父母进城过年(散文)


作者:贵州晨华 白丁,11.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08发表时间:2022-02-16 17:20:41
摘要:笔者是带着沉重的心情写完这篇文章的。现在乡村在国家的投入下变化之大,道路交通、自来水、电力等各项设施齐备,但守候在村里的人却是越来越少,仅仅这次春节,回村里过年是寥寥无几,尽管他们很多人从外务工回到了家乡,但他们也只是在县城的家里过,却没有涉足生他养他的村庄和老屋。笔者担忧乡村将来会消失。

【家园】尽孝不是接父母进城过年(散文) 今年春节回老家陪父母过年,在欢乐的气氛中让我嗅到了一种莫名的不安。我们村子真正回村过年仅仅7个人,与常驻的老人和小孩合计21人。虽然我们村总人口80余人,但在以前每到过年大家都会回去,一起杀年猪、一起加工年货、一起聊聊天、一起打麻将、一起给祖先上坟等,好一副热闹的幸福景象,真应了那句话“父母在哪里,家就在哪里”。可今年春节,全部人口加一起凑不齐一桌麻将,着实让我有些担忧和害怕。
   父亲说,近十年来,回村过年的人越来越少,锐减最为严重的是从六年前开始的。那一年村里一共去世3位老人,当年就有两家近20人没有回村过年。2019年又有一位男子因病去世,女人带着孩子改嫁,再没有回村子。现在每年回家过年还在减少,因为年轻人挣到钱后都在县城里买了房子,或者享受了国家“异地扶贫搬迁”的好政策。每到过年,他们不但不回村里过年,反而将父母接走了。
   现如今,每年只有我的父母在村子过年,因为我和我的弟弟乃央企职工(且不在本地),无法享受“异地扶贫搬迁”政策,即使我们给父母在县城买了房,他们进城也无依无靠,也无法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之前父母亲也跟我进城住过一年多时间,因不适应各种生活习惯,回村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在父母亲的心里“城里条件再好也不如在老家过得踏实和舒心”。
   自疫情爆发以来,我仅在2020年的国庆回去过几天后,今年春节回去,当看见父母亲时,第一感觉是比以前明显老了很多很多。特别是母亲,脸上被岁月刻下纵横交错的皱纹越来越深,长满老茧的双手颤抖得碗都端不起来,走路也大不如以前,背也驼得很厉害。尽管如此,他们依旧喂猪、养牛,种几十亩地,看得我心里阵阵发酸。仔细一想,父母亲与土地相依为命几十年,他们还离得开土地吗?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城里又住不习惯,在村里我不种地我一天什么?不喂头猪剩饭剩菜怎么办?不养头牛地怎么耕?庄稼怎么种下去?”父母的一连串问题,让我哑口无言,只能劝其少种点,权当锻炼身体。
   其实父母住在村里,种点地喂头猪养头牛,对儿女来说是一种安慰,起码证明了父母的身体健康、生活过得充实。回想起十几年前,几位旁系亲属都健在的时候,山村遍地是绿油油的庄稼地,鸡鸭成群,猪牛满圈,村子热闹非凡。而且一到过年,外出务工的哥哥、嫂嫂、侄子都要回家,整个村子整天被欢声笑语包围。现如今,那些家庭因其中一位老人的离世,土地不再耕种,猪牛也不再喂养,有的人还随子女离开了村子,有的人虽然还住在村子里,但逢年过节都会随子女进城,过完节再回村。
   这个春节,我无意间目睹了一位老妪在城里过完年,再回村开家门时的情景。当老妪掏出钥匙,颤颤巍巍打开冰冷的锁子,走进凉如冰窖的堂屋,抬眼看着“香盒”(“天地君亲师”位等最庄重、最神圣的地方)上已逝爱人的遗像,她的眼泪充满了眼眶,嘴里还不停叨念“你没有饿着吧!”。当时,看到她那种悲伤的表情着实让人心疼和心酸。
   古人言:“父母在哪里,家就在哪里”。换句话说,父母在家就在。可有些人根本没有理解这其中的含义,每到过年就执意将父母接走,可当她们过完年再回到村里冰冷的“家”时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和感受?敬请那些只想着把父母接回城“过年”的子女们设身处地为年迈的父母想一想,他们不愿意跟随进城不是他们不懂得享受生活,是他们不想给自己的子女添麻烦,不想成为子女工作和生活的“负担”。他们留守在村子的老屋里,种点瓜果蔬菜,自食其力,颐养天年,既是愉悦心情的一种选择,也是对已故先人的一种守候。
   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最盛大的节日——春节,神州大地每年都上演数十亿人奔流迁徙的奇观。虽然那一段段风尘仆仆的旅程背后,不尽是温情、圆满和欢笑,也会有辛酸、无奈、失落和“不知道为什么要回来”的空虚怅惘。但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父母的牵挂,子女的孝心。
   可当今,有一种很不好的现象正在蔓延,村里有一部分人在城里工作生活时间长了,习惯了城市人的节奏,开始万般挑剔乡村生活。住不惯陈旧的老房子,听不得父母的唠叨,吃不惯农村粗茶淡饭,买不到每天想要的商品,耐不住村里的寂寞,走不惯乡村的山路,等等。一年到头即使有条件也不回村去看一看,陪一陪父母。到了过年,才打着“敬孝心”的幌子接父母进城,这样行之,只会增添老人的许多孤独和寂寞。如果真关心,就多回村陪陪父母,时不时带着妻儿回村与父母住几天,让父母也享受享受天伦之乐。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对家和幸福的追求,是亘古以来潜藏于人类集体无意识中的一股原始动力。正是这股力量,驱使着人们跋山涉水、排除万难,与家人团聚。也正是这股力量,让我们这些漂泊异乡却心有所系的人,不感到孤单无依。如今,唯有在有限的生命里,在父母健在的每一天,我们能多一些时间,多一些空间,给予父母力所能及的赡养,给予双亲力所能及心灵的陪伴,因为“父母在,家就在”。

共 196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生动的叙述,厚重的内容,春节回家乡过年的感悟,作是带着沉重的心情写完这篇文章的。作者这次回家亲身目睹,现在乡村的变化很大,但守候在村里的人却是越来越少,这次春节回村里过年是寥寥无几。到了过年,打着“敬孝心”的幌子接父母进城,只会增添老人的许多孤独和寂寞。如果真关心老人,就多回村陪陪父母,时不时带着妻儿回村与父母住几天,让父母也享受享受天伦之乐。感谢发文分享,推荐阅读共赏!【编辑:秋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觅        2022-02-16 17:22:34
  生动的叙述,厚重的内容,春节回家乡过年的亲身感受,现在乡村的变化很大,但守候在村里的人却是越来越少,这次春节回村里过年是寥寥无几。感谢赐稿,欣赏佳作,期待更多精彩!
秋觅
回复1 楼        文友:贵州晨华        2022-02-16 17:27:11
  感谢编辑秋觅老师的精彩点评,我会在您的鼓励下笔耕不断,争取写出更好的文章与大家分享。
2 楼        文友:一叶草        2022-02-20 19:44:27
  有人感觉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了,其中有一点就是越来越多的农村人选择了在城市过年,或把农村的父母接到城市过年。他们或在城市买了房、安了家,或在城市租了房,总之,已经适应了城市生活!这些或是导致年味变淡原因所在。
回复2 楼        文友:贵州晨华        2022-02-21 14:14:00
  叶老师说得很对,放眼全中国都是这个样子,即使父母在村子里,他们也不回去,所以让我很是担忧——乡村的消失。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