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滑冰(散文)
上帝忘记给我们安装翅膀,所以,我们就用轮子飞翔。火和冰之间没有桥梁,但幸好我们有一辆滑冰车。
——题记
一
滑冰,是我有限的“运动生涯”里是最富激情的运动,可以说,我的少年时代是没有冬季的,有的是激情季。朔风刺骨,车飞冰上,极速时刻,无冷不欢。
曾经,滑冰车在河冰上刻下了白花花的印记,尽管随着河冰消融而消失,但我心中那道激情的划痕依然清晰。
我所在的村子,有一条半环村庄的河,到了村东的“九大桥”下,河面突然加宽,无论丰水期还是枯水期,这里都是水汪汪,我们叫它是“河肚子”。宽若几丈许,长近百米,寒冬时节,布下一个天然的滑冰场。夹岸垂柳,仿佛是给场子系上了流苏;岸边浅水处芦苇遍布,好像赛场四周插上的小旗,斗风招展;大桥做冰场的彩虹。暮色时,沿河阒寂,皓月照冰,华光弥漫,布景温馨。到了三九四九时节,这里冰层很厚,家长也不再管我们了。放学和周末,冰场就是我们白玉做的床铺,一口气跑到冰场,个个都要仰卧冰上,做放空的样子。老街的二十几个孩子,“霸占”了这个冰场。河岸西是我们老街人的菜园地,东岸是我们队上的耕地,名正言顺,处于其间的河床就是我们老街孩子的空间。狭隘,成了我们要犟的理由。那些非老街的孩子只有垂涎地看我们滑冰的份儿,我们把这当作玩冰滑的动力,用傲气的词说,那是“傲视群雄,一展雄风”。
滑冰让我们学会了结伴。手抓一把花生米,递上一块糯软香甜的红薯干,说上一句“哥滑冰真好看”,大于我的玩伴就属于我的朋友了。准备一根粗糙的稻草绳,再加一根长绳,拉的人脚上用稻草绳缠着,增加摩擦力,一个人蹲着,把住绳子的一端,享受着冰上飞奔的激情,嘴里呼喊着“呀呀呀”的声音,这是给拉绳的人加油,几乎全程都是冲刺。拉上几个来回,互换。有时候彼此从兜里掏出花生饼,或者一两个山楂球,算是犒劳。身上的厚棉袄常常脱在了岸边,头上热气腾腾,仿佛是从蒸笼出来的样子。我也懂得了,彼此快乐的秘诀,有时候我宁肯多拉一个来回,其实心中也算计过,但还是心甘情愿,觉得为朋友付出多点才是值得的。
二
我们曾经有过比赛,场面壮观。在一端撒上一溜泥,当作起跑线,一次四五个孩子,可以在河岸做预跑助跑,在起跑线处只许双脚滑动,谁最远谁赢。不管谁赢,我们总是咆哮着,那声音简直如虎啸,也招来女孩子看,我们更来劲。军哥的亲妹妹叫“小荣”,她来看哥滑冰,军哥更来精神,就像京剧《智取威虎山》上杨子荣脚踏滑雪板飞奔,不同的是我们一齐鼓起掌,军哥说,掌声就像脚下的河冰要裂开……我们知道这是表达自己无法抑制的激动。其实,比赛也没有什么奖励,大家把衣兜里装的零食都掏出来,前三名随便拿着吃,其他孩子不能动。其实,也是食物交换的一个办法。记得有了糖果,肯定剩不下,可孩子们的眼睛闪着光,嘴唇都在蠕动,拿到糖果的孩子也不舍得一下子入口,用牙齿咬下一点,然后每人舔舐一下,那么一点点甜,唤出了每个孩子的微笑。
见过点世面的、从赤山电厂回到村子住的强子,把一挂像样的滑冰车带到了河冰上,那个下午,我们的心情很复杂。觉得我们落后了好几个世纪,每个孩子轮流坐上去,享受着冰车飞奔的快乐。好几天,河冰上少了热闹,没有了欢乐,似乎一下子变得寂寞了,小河的水在冰下也不幽咽了,河冰上结着白霜,显然没有谁踏足过,站在岸上看,冰面上有麻雀的脚印,我们的心中很不好受,连麻雀都在嘲弄我们似的。
那几天,我和福子哥徘徊在村副业大院里,要从中去发现寻找宝贝。趁着看院的人不注意,我们从废铁堆里找到了几根废旧的车辐条,那是可以做滑冰车的冰刀的。福子哥的父亲是木匠出身,他偷出木匠家什,钻进我家的空屋,不敢弄出大声,我俩轮流站岗放哨,一辆足以让我们俩激动的冰车造出来了。
最值得我们炫耀的是,冰车的冰刀无与伦比,当然是和强子的冰车比较得出的结论。木腿上个镶嵌了四根车辐条,齐刷刷的,就像四条铁轨,但我们还是觉得不过瘾,生怕到了冰上会迟钝,便在泥里反复摩擦,去锈生光,用手摸一下,仿佛四根辐条有了温度,直暖心底。福子哥回家拿来润滑独轮车的油,说可防锈,我们设想,在冰上,一定会如脱兔惊奔,似鸟儿斜飞,快若闪电,疾似流星。我们动了无限的想象,似乎也是在为这辆冰车加油助威,希望冰车也懂得我们的心意。更希望上冰的那天,招来无数羡慕的目光,可以赛过所有的冰车,我们知道伙伴们都在家蒙着头搞冰车,我们是不肯把四刀冰车的秘密告诉他们的。
三
我们的冰车是一流的,孩子们犒劳了我们,我和福子哥就没有坐车滑冰的份儿,伙伴们向我们投来感激的目光,我们只顾得吃零食,看着冰车在冰面上来回飞奔。冬天的太阳沉下去早,我们还不舍得离开,要赶“夜场”,只要没有大人来河岸上吆喝,我们就不肯收兵。河冰上只有我们发出的笑声,还有一阵阵的吼声,似乎冰车一出发就是冲刺,还有在坐冰车人的后面帮助推背的,推车的人一定要晃开膀子,臀部要左右摆动,推出冰车后,推车的人蹲下,借着惯性,紧随其后。
现在想想,那种激情速度,把我们带到了如梦如幻的境界。冰,可以制造梦幻,所以,遇到薄冰就伸手取一块入口,是解渴,更是表达着喜欢之意。奥运精神里有“更快”、“更团结”,我们实现了两个目标。我们很少见到汽车,风驰电掣,一晃而过,可望不可及;那时村里连拖拉机也没有,有几户人家有自行车,我们看着眼馋而已。冰车,是我们乘坐的最快的车,在我们的心中,如闪电划过,似寒剑刺远,更像弓弦上射出的一支箭。冬天,是一个无梦的季节,可我们这些喜欢滑冰的孩子,曾经交流过冬夜的梦,不断改良冰车,驾着冰车飞银河摘星星,冰车给了我们最大胆的想象和快感。
我们的土冰车也不是很容易驾驭的,常常侧翻,那真的是人仰车翻,坐的人会像滚雪球一样在冰上滑出很远,大家笑着跑去扶起,有时候嘲弄一下——屁股不沾胶布,坐不稳。被摔出去的人满脸通红,骂一个“滚”,就开心了。最原始的快乐,毫无芥蒂,任何时候都可以轻易获得。我们对“激情”并不理解,但我们觉得刺激就是激情,能够让我们尖叫,让我们疯狂,还有什么样的激情可以超越这些呢。
我和福子哥还发明了“三尖冰锥”,就是冰锥上钉三根钉子,这样,着冰点面积大,用力也大,撑滑的劲儿也就大。伙伴们有求于我们,我们也不为难,记得做了不下四五根冰锥,越做越好,有的还在冰锥一端系上了红绸,滑起来,红绸如旗,在寒冷中猎猎作响,好不威风。
记得有人说,有趣的人生,一定要有河海江湖。小河冰场,就是我们初出世道的江湖,不但有趣,还有美感,更让我们历练出一种进取向前的精神;冰场是低温的产物,但恰恰低温里可以燃烧热情。母亲曾经心疼地说,又是摔跤,又是酷冷……我马上堵住母亲的嘴,告诉她,一身的热量,就怕融化了冰……
四
冰雪给人的是激情和兴奋,那时孩子们穿戴并不保暖,但运动的活力足以御寒。我们也很早就听到那句充满希望渴求希望的名言——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么!可我们对冬天的理解很特别,宁愿停在这个季节,让冰车载着我们在冰面上飞奔,去追赶我们的快乐。
瑞雪纷飞,每一个激情滑冰过后的冬晚,我们掮着土冰车,神气地走在老街,我们想不出有什么合适的歌曲可以表达此时的心境和情境,就唱起了“战士打靶把营归”的歌,大人们站在门口,或从窗户探出头,惊讶地看着我们,他们的笑容就是送给我们这群冰上孩子的花朵啊。
七九八九向阳生。河里的冰,一天天在变薄,老师和父母亲都一再叮嘱不要到河里滑冰,而且寒假里写安全公约,第一项就是要“坚决不到东河滑冰”,这是老师让我们这些“冰孩子”写的第一条。小河开冻了,有的冰面破了,碧蓝的河水在破冰处轻漾着涟漪,坚冰一圈圈后退,尤其是那些耐不住而跑来玩水的鸭子,呱呱地钻进水中,那些脆弱的河冰,似乎一下子被鸭子的声音划开了,我们曾怪鸭子把冰面破坏了,对“春江水暖鸭先知”并不认可,反倒以为是鸭子打碎了那面冰镜子,有时我们就投石驱赶,但看到鸭子侧目于我们,我们觉得是做了一件坏事,曾经还在假期总结里写了“投石驱鸭”的错误之举,让老师笑得合不拢嘴,问我们,打了几次?擒了几只?我们无语。谁也不敢贸然说个“没”,因为老师要批的就是不诚实。
冬天真的过去了。我们得把冰车藏好,福子哥的冰车就被母亲拆了做烧火柴了,他不敢跟母亲讨价还价,但遇到母亲砍柴烧火他就嘀咕几句,发泄不满。
我们的儿时,要玩,也是最原始的,如果我们的家长给点鼓励,我想,在我们这群孩子中间,说不定也会产生“冬奥”滑冰选手,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教练,我们长大了,谈到往事,都还戏称自己是无师自通。没有冰鞋,没有防护服,没有御寒帽,更没有像样的滑冰工具,但我们一点不少冰上激情。
那天我的老同学发来孙子滑冰的视频,我看了之后,眼圈跑泪,跟老同学说,我那时滑冰的冰车土气得掉渣!是啊,尤其是冬奥会在北京举办,有太多的青少年爱上冰雪运动,什么样的装备没有,专业的滑冰场,滑雪场,驱车就到,不必赶在三九四九天,似乎冰为爱冰者而坚,雪为爱雪人而飘。老同学说,尽管那时冰车简陋,但一点不少含金量。是啊,什么是含金量?从冰雪运动中找到快乐,有了冰雪般洁白的童话少年时代,还有什么可遗憾的!
我知道,每个生在北方的孩子,心中都有一个冰雪梦。我庆幸自己的这个梦在条件恶劣的年代还在。疾驰,是滑冰给我们的鼓舞,一生的坎坷,并没有自己打住自己勇敢向前的脚步;快乐,是滑冰本身的应有之义,并不因我的成年已经告别了滑冰而消失,那种快乐锻造了我的性格,为我一生开朗乐观奠基;激情,也因滑冰而生,那种“嗖嗖”的疾驰的激情,始终在感召着我,特别是那些青春岁月里,这种声音一直回响着。
老了,对冬季的雪有了更深的感情,或许是滑冰让我喜欢了雪。遇到大雪过后,我还会找一个斜坡,踏平了,自上而下,来一次“刺溜”,滑不太远了,就是想寻找那份超速的感觉。
我在想,如果到了手不离拐杖之年,会不会还把手中那根拐杖当作了雪杖?想想,很好笑。
2022年2月17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