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奖】邻居(随笔)
人的一生从小到大会有许多许多的邻居,有的记忆深刻,有的可能会在你的记忆中消失。比如我,儿时记忆中的邻居,那是刻骨铭心,到现在五十多岁了,有时仍会出现在自己的梦中。
以前的农村的房屋,大多数都是祖辈留下来的祖宅。祖爷爷传给爷爷,爷爷传给儿子,就这么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所以,相比较而言,邻居也是世代相传的。邻里之间的关系就显得格外亲近。
农村自古以来都是以耕田种地为主,尤其是解放以前,没有现代机械化,家家户户都是靠人力或者耕牛种地,耕牛也不是随便一个家庭就有的,贫穷人家连人都吃不饱饭,哪有能力养一头牛?
所以,农忙季节邻里之间相互帮助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如果有个富裕一点的邻居,再是一个善良的人,你作为他的邻居是多么的幸运。
等着他们家耕地种完,耕牛用完了,你就可以优先使用邻居的耕牛种地了,当然,你使用的这几天你得负责给人家喂养,还得准备比邻居本家都要好的上等饲料。因为,人家也就是看在邻居的份上才让你用的,咱得知道这是一份邻里之间的情义。
我小时候的邻居是一个双重再建大家庭,他们家和我们是一个姓氏,可能在五服以外了,由于家族人口不是太多,所以,红白喜事他们家和我家还都走动,按农村的辈分我家小好几辈。
记忆中,他们家属于母系氏族,女主人当家。因为,他们家的第一个男主人在饥荒年代,和村里几个年轻人夜里去偷乡镇粮仓,被人打死了。听家里老人说,那是一个忠厚老实的庄稼人,在那个年代,那是被饥饿逼迫的实在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男主人去世后,女主人和两个孩子无依无靠的更难熬了,好在女主人是一个非常强势的人,生活没有被失去丈夫而萎靡不振太久,为了孩子有个完整的家,她和本村的一个青年又组成了一个家庭,男方家庭也是一般,索性男方就来到我邻居家,成了上门女婿。我一开始就说了,他们是一个双重再建大家庭,也可能因为是那个穷苦的年代,又加上女主人失去了一个丈夫,也可能她本身性格比较开朗,都比喻她是个强势的女人,男方来到她家生活后,一直被她约束着过日子,后来又生了三个女孩,总共五个孩子。
我们两家之间是用黄泥巴垒起来的低矮的一堵墙,被常年累月的雨水冲击的很低矮,别说大人们,就连我们七八岁的孩子也挡不住。邻居家的五个孩子,时常地爬过墙头来我家里玩,我家就我和弟弟两个孩子,邻居之间的关系也不错。大人们去地里干活时,我们这些孩子在一起玩泥巴,爬树杈地在一起玩耍,也给苦涩的生活带来不少快乐的时光,完全忘记了少吃没穿的苦恼。
那个时候农村真穷啊,记得我小时候,我的父母都是到村里头,唯一的一口水井去用肩膀挑水。虽然离的不是太远,可是无论酷暑严寒,尤其是冬天,砸开冰窟窿去挑水,水井边上全是冰,不小心就滑倒。还有,那是全村人吃水的地方,每次去挑水还得排队,不管冷热的天气,都得耐心等待着,不光受累挑水,还得受酷暑严寒的罪。
在那个贫瘠的年代,父母吃的苦我们这一代人都无法想象,更别说下一代人,真的无法想象,他们受的苦比电影里边的苦涩多的多。
大约在我七八岁的时候,生活开始有些好转,起码村里开始有人在自家院落打水井,那种手压井,在那个年代相当于现在的自来水。
我母亲属于那个时代的先锋者,非常愿意接受新事物,我们家是村里为数不多的,第一批在自家院落打水井的人家。自从有了小压井,我们家的生活就好像发生了质的改变,其一,最主要的我父母不用去村里头挑水,受累受罪的了。其二,自从我家有了水压井,我们这些孩子们对于这个新时代的产物,也充满新鲜感十足,我们家来的小伙伴也越来越多了。
自从有了水压井,家里用水基本我都承包。没事就看看水缸,看着不是太多我就开始压水把水缸加满,这样父母也算是减少了一个体力负担。
次年开春,我母亲把院落收拾出来,打理成一小垄一小垄的,种上了黄瓜,茄子,辣椒之类的蔬菜,浇菜园子的任务主要是我来完成。虽然用水量比以前增多了不少,可是看着这些小苗苗一天天的茁壮成长,辛苦变成了累并快乐着。
美好的事情后面总会出现或多或少的代价和烦恼,满院子的蔬菜水果眼看着硕果累累,和我一样期盼着这些硕果累累早点成熟的,还有我邻居家的那几个孩子们。
我们两家之间土墙基本上抬腿就过来了,中间有一棵大槐树,是我母亲当年从我姥娘家的地里带过来栽上的。在我七八岁时,已经碗口那么粗,上边还有个树杈不算太高。来我们家玩的孩子们都敢爬上树杈玩,就是我不敢上去,我实在想着去尝试一下时,就让我母亲把我抱上去,还不让我母亲离开,母亲在树下当我的守护神。
有一天,父母去地里干活了,邻居的孩子们又来了,自从我母亲院子里种了这些蔬菜,他们除了被家长逼着去打猪草以外的时间,全部来我们家了。
他们其中一个大点的比我大三岁,是一个男孩,后边的岁数挨着两三岁的样子,不管家长们的关系如何,孩子们很鲜明的是谁家孩子多谁家孩子厉害。也可以说仗势生威啊!完全会有小孩们的社会啊。相比较而言,我家就姊妹俩,我弟弟比我小四岁,我时常是一种势单力薄之生存之下。那天,他们完全忽视我这个小主人的存在,在那个大点的孩子的带领下,把我家我辛苦浇灌的黄瓜,茄子洗劫一空。能吃的都吃了,不能吃的都破坏了,我们家那点生活的曙光,被邻居的那几个孩子给破灭的干干净净。
看着他们肆无忌惮地抢我束手无策。等着父母从地里回来,一场避免不了战争在大人们之间展开。从此,我家重新把院墙垒得很高,和这家邻居之间有了不可逾越的高墙,孩子们之间也少了来往,大人之间也好多年没有了红白喜事的来往。好几年以后,在家族人的说和后,我们两家之间才开始重新来往起来。
我之所以把这些小事重新缕一下,总和原因就是,那个时候的农村人真的太穷,太穷!
一年到头,肉食基本吃不了几回,能让家里人吃上点新鲜蔬菜都难于实现。不难想象当时的情景,我们全家人的那一点生活的希望被人毁于一旦的感受。其实,这些邻里之间的琐事只不过就是太穷的缘故。
回想儿时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个邻居,置身现在的城市之中,好想回到儿时的那种邻居的味道。甚至,怀念儿时和邻居们闹的那种鸡飞狗跳的场景,现在想来,那才是人生最真切的生活,即使生活多么艰苦,你会感觉到邻里之间的滋味是真真切切的存在。而不是现在城里人的生存环境,邻居之间,甚至对门住了好几年,互不打扰,互不来往,互相不知道你是做啥子工作。
当一个人在城市住久了,就越发怀念小时侯的人和事。因为,城市人大多都忙于生计,房贷,车贷,老人,孩子,每天一睁眼就想着今天得还多少房贷,得还多少车贷,无暇顾及也没时间顾及邻里之间的往来。相对于农村来说,少了许多城市人的这些压力,邻里之间的关系依然如故,相互之间依然保持着我们儿时的那种邻居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