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走进涌泉村,静享一座山(散文)
一
我觉得,我是一个春的追随者。所以,每逢初春时节,至少要登一次山。初春,找一个明媚的日子,放下所有的牵绊,去放牧自己的心灵。带着好奇,我来到久负盛名的涌泉村,要去攀登劈山。
淄川太河镇涌泉村,那是电视剧《马向阳下乡记》的外景拍摄地,先坐公交车到了太河镇,又在手机上叫了辆车。因是中午或是淡季,卖票那儿也没人,省了票钱,于是就直奔进村子。
初来乍到,满是新奇。村子街道很干净,街道两边见缝插针似的栽了很多竹子,让早春的时节多了些斑驳的绿色。沧桑厚重的古路、长满青苔的古井和墙壁全是青石的古房子成就了涌泉村,村子三面环山,相对高度在本地算很高了,只西北角有条路进来。红灯笼、春联,村子里还飘着过年的欢乐。忽然,一阵锣鼓声清脆地响起,转角一看,原来是几个老人围坐在一起,在起劲地敲打着。他们的脸上露出快乐的笑容,如同吃着糖葫芦的孩子。
走向村中央,一眼瞧见那棵网红大槐树。大槐树是网红打卡地,我急于想留下纪念,就东找西寻,可往哪里找到一个认识的人啊?
在路西边有一个大姐,蹲在路边守着一篮子黄地瓜,招揽着游客。
“大姐,我逛完买点地瓜!麻烦你给我拍几张照片吧!”我走近卖地瓜的大姐,就对她说。我平时也爱吃地瓜,地瓜被很多养生的人所推崇。
“好啊!”她爽快地答应。
“你看着手机屏幕,点一下,清楚了再照!”我叮嘱大姐。
大姐就给我拍了几张照。我一看,还挺满意。
“你别走,我下山来,就买!”
“好,好!”大姐微笑着说,一副很信任我的样子。
我先在村子里转转,沿着村里的古路向南走,古道崎岖不平,因地势铺就,连接着一家家古房子。一条古道就是一道绝美的风景。因是初来乍到,我忙问一个正在走路的大姐齐长城在哪。
“你走到这儿了,错过了最近的路。不过,你沿着这条小路,就可以走到大路上。”她给我指出了路径。
我就按照小路走,可走到尽头,小路已模糊不见,发现好似不对,就原路返回。听到山坡处有登山人在说着话,就找到了块路牌,按照指示,向前走,终于走上了大路。大路是水泥路,很平整,好走。走一会儿,正好路过刚才折返的地方,发现离水泥路只有几米之远。哎!费时费力。那大姐说的一点没错,自己还错怪了她。水泥路如苍龙蜿蜒曲折,横卧在半山腰与层层梯田中。层层梯田是流传下来的财富,饱含着无数前辈的智慧和不懈地坚持,而在这梯田里的收获真是粒粒皆辛苦。
二
曾经想登上万仞高山,来看尽目之所及的美景。劈山齐长城的险要、它的巧夺天工就是一种隐秘的召唤。早听说,淄川涌泉劈山齐长城以地势险峻而著称,蜿蜒曲折地建于悬崖绝壁之上,是齐鲁大地所有齐长城最美丽的一段,无论春夏秋冬都释放着动人心魄的魅力。
沿着盘山水泥路一路前行。在山腰下遇见一个中年背包客,他刚从齐长城下来,向孟姜女故居方向走去,而我相向而行,向齐长城走去。他也是一个人旅游的,看来我不是孤单的,也有同党啊!是的,人有时应随心随性,莫负了梦想中的世外桃源。
这时,村子里欢快的锣鼓声又响起,锣鼓阵阵,敲击出了生活的韵味,回荡在山谷间。不由让人一阵激动,忘掉了疲劳。路旁陡峭的梯田,现在都已荒芜,其实是已退耕还林,但它们留证了以前日子的艰辛与无奈。田地里高大的杏树、栗子树伸展着乌黑、粗壮的枝条,在等待着阳光雨露……而我也毫无保留地交给了大自然,把身心与自然融为一体,我成了山中的一景,亦成了林中的一画。
踏着当年孟姜女寻夫走过的羊肠小道,一块刻有“齐长城遗址”的石碑立于劈山关前。齐长城是中国的最早的长城,秦始皇是受到齐长城的启发才修建了秦长城。齐长城蜿蜒曲折由半山腰伸展到山顶。再抬头望着劈山,与南北紧邻的山峰仅几米的距离,独立成峰,巍然屹立,高耸入云,悬崖绝壁如刀削般。
阳光暖暖的,让人惬意。因下午气温升高,预报达18度。但长远的登山路,累得我已出汗。于是,坐下休息,要在登山顶前增加些营养,拿出年前在超市买的火腿肠,又吃了两块饼干,带的水喝光了。
自己鼓励着自己,两腿不停打着颤,手脚并用,扶牢站稳,顺着悬崖边人工焊接的铁梯子,左转右拐,终于独自一人爬上劈山顶。爬山的感受就是:山真险,令人胆寒!不敢靠近崖边。北望,几米之遥的眼前就是齐长城保存最为完整的一段遗址,有古兵营,烽火台。只是烽火早已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劈山诸峰南北一字排开,东西部为悬崖峭壁,是经典的岱崮地貌。完美的自然景观是大自然的恩赐,在我们手中一定要保护好。一个姑娘伸开双臂拥抱着蓝天,而她的男朋友在给她拍着照。而远眺,群山蜿蜒起伏、层峦叠嶂,如条条巨蟒,又似海上的涌浪……
站在这里,欣赏无限风光,把自己融入大自然中,让怠倦的心灵得到滋润。呼呼的风从耳旁刮过,让人觉得自己似乎已经超脱凡尘,人世间的一切烦恼在广阔的宇宙里,实在不算是什么……
三
天空极晴,偶有几片白云飘过,难得的初春。拖着疲惫之躯,慢慢下得山来,按照指示牌,沿着水泥铺就的宽敞的道路,彺村西南走去,山势渐高,不想误入了竹林深处。
路旁遍植翠竹,简直成了竹子的世界。路东紧邻着山涧。我沿着一条小径走到山涧中,沿着路标指示,来到涌泉边。涌泉不大,水不很深,但就是它,保障了涌泉先人的生活用水。
在北方,石灰石山能形成一眼泉真的不易,是大自然的造化。一眼泉,对于一个村子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对于一个被大山包围的古老山村。
孟姜女本是传说中的人物,不想今天来到了她的故居。古房子,古家具,古劳动农具,让人肃穆起敬,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让现在的人深思和汗颜。2004年,劈山被确认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孟姜女哭长城传说发源地。孟姜女哭长城的传奇,把优良的传统文化植根入民族血液中,让那血浓于水的亲情一脉相传,依然鲜活地流淌在现代人的身体里!涌泉村正是因留传千年的孟姜女哭长城故事而被录入中国传统古村落。而“滴水恩,涌泉报”的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被发扬光大。
四
春风不断拂面,心情随之明媚起来。回到大槐树下,已是3点半。正北的小卖部前,有几个中年大姐谈笑着。而那个卖地瓜的大姐坐在马扎上,看着它的地瓜。
“你好,大姐!”我走近卖地瓜的大姐。
“呀!你没走。我刚才还在这儿自言自语,说你怎么不买(就走)了呢!你真守信用!”大姐说完,咯咯笑个不停。
我也佩服大姐的守信用。于是挑了有五斤,使用微信支付后,装进背包。
我回到大槐树下的围石块上坐下。在网上又搜索着找车,可就是没人接单。因地偏人少,出租很少。心想,实在不行,就在民俗住一晚。可是要花钱了!因口渴,我向正东的一个小卖部走去。
“有人吗?”
一个中年大姐忙应答着从堂屋走出来,浓密油亮的短发,眼睛明亮,嘴一张露出满口洁白的牙齿。
“拿一瓶矿泉水!一瓶绿茶!”见有蜂蜜,我又问,“多少钱一斤?”
“20元一斤!”男主人不紧不慢随着出来说,男主人身材魁梧,经过岁月洗礼的皮肤有些黝黑。
我拧开盖子,看着如大油般的蜂蜜,不知是不是真蜜。于是拿起一根筷子蘸点尝尝。
“我们的蜂蜜都做过鉴定的!有个老板要了50斤,分给职工!”那中年大姐急着说。
我要了一瓶三斤的,总共65元。我还担心在景区矿泉水和绿茶会很贵。
“你们有摩托车,把我带到幸福村站牌!给你们点油钱吧?”我看着房子里摆放着一辆摩托车,焦急地说。
“那你就送送吧!这时还真没公交车了。10快钱吧。”中年大姐热情、爽快地对另一个刚进家门的相貌堂堂的中年男人说,并拿出10元现金给了他,他把摩托车推出大门。
一共75元,我扫码支付。坐上摩托车,我扭头又看了一眼大槐树,有些不舍。很快到了幸福村站牌处,可也没有车。
“老师,你把我带到马鞍山公交站牌吧,再给你点油钱。”我对摩托车老师说。
“不用了!坐稳抓牢!”摩托车老师叮嘱我。
只觉得风呼呼刮过,带着些焦急的味道。到了站牌处,前边停着一辆公交车。我下车忙掏出二十元钱递给对摩托车老师。摩托车老师摆摆手,不要。他又挥挥手,走了。我默默地注视着他走远,直到拐弯看不见。等了许久,公交车才发车。等到了淄川公交站,已是5:38,距离最后一班车仅有2分钟,还是很幸运的!
坐上回公司的公交车,我长长舒了一口气。回想一下午的旅游,涌泉村,清风白云下,纯粹的自然,大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真正的美,从来都不加任何装饰。一时,觉得心底通彻,清新润泽。而让我更难忘的,还是那些生活在当地朴实的村民。
一座村,一座山,一群人,一份让人感动的美好。那份美好的情感在心中回荡,天空极蓝,大山极高,人极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