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赤山看云(散文)
一位诗人写道,我只想做一件听起来很荒谬的事,去收集天上的云,做成记忆的相册。美好总不会持久,那我们就不要迟疑了。
我还知道,云游三千,终会降落于此,每一朵云都会俯吻,用唇接住,享受这最美的时刻。
——题记
一
小时候,我问妈妈,云的故乡在哪里?妈妈说是大海,海里的浪花就是天上的云落下的。妈妈的娘家是在赤山脚下的东火塘寨村,家距海几步之遥,从窗户看,上潮的水跃起很高,浪花朵朵如花开,似乎要吻上空中的云。妈妈说,浪花是在召唤天上的云回家。
是啊,云是腾空而起的浪,浪是入海戏水的云。我觉得妈妈是一个了不起的童话大师,这种朴素而又浪漫的审美情怀一直感染着我。
我读书很杂,第一次看到“云水禅心”,这是北宋名曲的名字,云和水,酝酿成了禅心,多么美的逻辑!这,更加证实了妈妈的说法的可靠。
《指月录》记一位禅师说:“云在青天水中瓶。”那中间就是禅心了。我倒觉得我妈妈的说的云在海中的境界更开阔。无意否定禅师,“云水”之邈思罢了。
同游的伴儿都忙着看赤山的亭台楼阁,庙宇殿寺,我告诉他们,我想看云。大半生,忙忙碌碌,从未专注地看云,连一朵云都弄不懂,怎么能收获那份禅心啊!独坐那面巨大的“诵碑石”,看天云卷舒,让心思随云流浪。
云,有着最为丰富的色彩。色彩总是找寻着最佳的搭配,总是相聚相拥,勾兑着美。画家达·芬奇说:“所期望的绚丽色泽,总是基于纯白色的铺垫。”白云,是在碧蓝的海湾和赤色的赤山做了唯美的布局之后,进行最后一次铺垫和着色。每一朵白云,都有她的植根处。有诗曰,“一寸相思千万绪”,山间自有安排处。此时的赤山,春色初孕,一切的样子都像是微微的胎动,山静待云启春色。
二
北峰的红云石是红门洞的所在,石赤云白,云绕峰石,忽现忽隐,仙境也不过如此。翠峦奇峰间的法华塔,塔层累叠环绕而上,仿佛是要摘下每一朵流经塔尖的云,做一串串精美的项圈。令我一下子想起李贺的“心事当拿云”的佳句,可佛塔静穆,并无心事,有心事的是我,一股想跃起“拿云”的心志充盈了我的内心。平安谷的音乐喷泉,被游人簇拥着,热闹极了。四围的“天鹿”们,祥和戏云,似乎云要为祥鹿安上云的车轮,我想起了欧阳修的“鹿车何日驾”的句子,倒是担心鹿儿乘着一朵云真的去了。杞人忧云了,这种祥和之气驻山不散。盛世和风手可牵,李白曾问“游云落何山”,看这般景致,不必作答。
坐落于赤山怀抱里的法华院建筑群落,似乎更受白云的青睐,云不再居高临下,不再无视这片发出晨钟暮鼓之地,像是有约而至。黛瓦紫墙,舞风经幡,绿柏嘉木,还有那些闲步院落的僧侣游人,似乎是最惹白云的色彩,灵动的云,时而覆顶,时而升腾,隐匿却半露,有“犹抱琵琶半遮面”之妙;升腾时不带一丝的拖泥带水,清清楚楚,就像揭开了面纱,让我瞩目而不肯游移目光。作家毕淑敏说,化妆以醒目的色彩强调以至强迫人们注意的部位,却往往是最软弱的所在。但在这里,却并不合适,白云为一切做着化妆,强调着那些被我们忽略过的色彩,云衬托了各色,仿佛如洗若濯;如果说“软弱”,也是内心被这番美妙给弄得醉醺的状态。
诗人说,在春天的出口去看云,一定要把握这个机遇。春云给人的是十足的想象力。作家沈从文说:“只要有人会看云,就能从云影中取得一种诗的感兴和热情。”(《云南看云》)赤山有赤石,石是云之根,所以,云在赤山总是做了诗情画意的表演。诗意的产生,首先是因为我们的眼睛和白云之间一定有一根无法用肉眼看到的诗意线索,牵连着,缠绕着,轻吟着。若一片树叶,悠着飘来,可不知何时落于我的掌中;似一叶船帆,是与正东的石岛湾的船帆,合成一曲“帆虚带白云”的美妙;恰如一缕锦带,是要系在哪一高枝?宛若簇着的一朵菊,哪里是它落花的锦缎?云移其形,幻变成一把琵琶,谁操之弹一曲?令人猜想。千云被西风切割,变成了细窄的彩带,或者就像蝌蚪,它要孕育出什么?这样的问题,怎么会有合适的答案呢。有时相聚叠加,生成一团蘑菇,那是降雨的云?有时翩然灵动,像一只蝙蝠,起舞蓝空。像一个少女在静眠,那是她甜美的睡姿;像一个弯弓射雕的少年,我期待着那支箭出弦;有时就像一个拄杖的老者,款款而行……这是我?我想回到那个少年的云朵里,再来一场弯弓射雕。
我的思维顽皮了。我的初吻曾经给了一支香烟,我多么想给山上的白云……
三
赤山好像是一个早就做好了的非常精致的画框,连绵的山,葱翠的绿,都成了云的背景。初春,是掩饰不住妩媚的季节,云,喜欢凑到春色面前炫耀自己吧?云是灵性的,证明了歌手佘诗曼的话:当你是一幅画时,你需要寻找自己的画框。古诗曰:“白云生远岫,摇曳入晴空。”我倒觉得诗句没有了脱俗的想象力了。云在赤山的峰上,搭起了一顶白色的蒙古包,她有了家。云,此时变成了画家,匆忙地从天庭跑过,信手运笔泼彩,勾勒出若奔若止的彩云,画框里镶嵌了一幅“云恋山待吻”的油画。我记得大画家莫奈是描绘天空的大手笔,丹青在他的笔下变得暗淡了,他是靠光与影的技法,凸显云的清幽与神秘,我赶上了阳光故意穿云弄光影的时刻,幻觉里好像是莫奈来了,莫非你要再绘一幅赤山的云,送给我,因为我钟情于云。如果举手做一幅小画框,那么,我们就可以摄取最为精致的局部镜头。谷中的云,调皮起来,钻来钻去,故意让我无法见到谷涧的真容了。我特别喜欢朦胧的美感,有时候我们真的做不到“难得糊涂”,朦胧一点,是一个多么温柔的启发啊。有时候,云宛如一个姑娘,拖曳着白色的轻纱,想给峰峦披上,这让我生出一丝遗憾,我怎么不见她身后的童子为她收住裙纱的尾?这幅画是“留白”,让我喜欢起来,很多事,未必做彻底就是善美。雨果的声音响起:“云朵——唯一永远不眠的小岛。”(《消失的城市》)是的,赤山被云胁迫了,搬到了我的眼前,成了一座飘飘欲仙的小岛。我在孤独的小岛中,找不到我的影子了,哦,是我的思绪缠绕了小岛。想起我年轻时在外求学的第一个寒假回家,妈妈说,就像一片云,留不住你,没几天就飘走了。妈妈去世后,我读懂了她的话。云属于远方,可云还是应该找一个常驻的家。多么矛盾啊,妈妈的心!白云有型,却不能系缚。留下多少诗意的遗憾!云,此时正包裹了我,经不住一阵风,又飘然而去。片片浮云去,愁人正望乡。我从云中出,感觉画框里,刻印了一个被云洗染过的我,还有温柔的山峰。我醉了。可诗人的声音响起:凡我醉处,皆非他乡。是啊,这是家乡的云。我的老家距离我端坐的“诵碑石”还有十里许,可一寸的距离,也有乡愁。我还把“望乡”两个字写在我描摹的这幅画的右上角,以为题款。云中谁寄锦书来,我在期待“雁字回时”。我什么都不想要了,生怕碍着我的思乡之路,只想掬一抔云,留住,轻轻地放在我的画框里。可云怎么留得住,推开我,离我而去了。
我喜欢古人的话:闲来看云。有人说,喜欢抬头看云的人都是寂寞的。也是,我一个人思乡,寂寞了。但此时我又不寂寞,云游赤山,我在赤山里,我唤云归来与我同住。这是难得的浪漫而充实的时刻。也曾有人说,何时才有闲心看云啊!在人们的眼里,天上的云,看似轻飘,实则浓重,而浓重的是心,不是云。赏花,听雨,闻香,还有看云,不要以为只是文学家的浪漫,其实,我们的内心都需要这种生活的游戏,胸腔的心,一辈子在那点狭窄的空间跳动,是需要给它一点浪漫的鼓舞。我们有时候是辜负了自然的,也辜负了明月闲云。春天,我们没有安排一个计划,心无旁骛地去感知东风吹云拂面,写给云一首诗;没有在意并去有意碰触一株细草,与之分享草叶上流过的云;没有询问过燕子,哪朵云送你到我家的檐下。我们的精神器官越来越迟钝了,把明月星辰、轻风游云当作是必须陪伴我们的东西,其实,它们真的是没有义务陪着我们的,心中若无云之影,怎能接住一滴雨。有一首歌这样唱:迷迷瞪瞪上山,稀里糊涂过河,一路上的好景色都没有仔细琢磨……是啊,生活太机械了,也很疲惫,此时,就应该抽点时间,浪漫一下,如我,坐下来看看云。我还觉得,只是看云还不够,我们自身也都应该是一朵轻盈而潇洒的云,如此,即使我们躺在草地上,云也会吻着我们。
我曾和法华院的禅师坐品茶,他的目光并不在我的脸上,我问,大师看的什么?答曰,看闲云。这是去年的秋,秋云流淌,亟亟的,似在追赶什么,他却道“云闲”。我想起僧人的一个句子——白云常来作我客。云在窗前是徘徊,伸手可让人取;外出散步,云朵紧随,是如此相知。我明白了,禅师是在告诉我,做一片云。了却的是牵挂,但也有云的情调。我是一片云,天空是我家,朝迎晨曦出,暮送夕阳下,如是而已,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很好的心境。
白云聚了散,散了又聚,人与人总有缘分在等着。谁说两片云永远不会聚首?如果没有碰面,林清玄说得好,那是云迷路了,或者是暂时在流浪。
诗人说,我是一只鸟,有野外啄食的快乐,忽然觉得为生活奔波的人才是幸福的。我说,我是一片云,有自在飘逸的闲趣,即使身有负载,也轻盈不坠,突然觉得诗意的生活,就像微醺的云。
四
赤山脚下是碧波荡漾的石岛湾,我相信,赤山的云,是为了一次次和湾里的水波相会,或许是一个千年的约定。电影《玛利翁》里有一句台词:声音是听得见色彩的。湛蓝的水,漾起涛声,唤来了白云,相约做浪漫的勾兑。闲云潭影,格局那么小,于是,皑皑白云,扑进海的怀抱,演绎出云水的波澜。云,安分地栖居在空中,是于动态中取静,正所谓卷舒自如。我朋友说,石岛湾是一个巨大的泪眼,云拼了命挤进湾中,是为拭去蓝色的泪。多么忧郁啊!他是一个靠药物维持生命的人,我理解他的“眼泪”,我更理解他的“云”,是一剂可以治愈忧郁的良药。命运有时候会和我们开一个玩不起的玩笑,把沉重的玩笑当作一片云,沉重,但会少了压抑的分量。人类总想用天上的白云装饰着心灵,这是多么壮阔的浪漫,尽管浪漫里带着痛楚,就像带着脚镣起舞,我觉得他心中的云,已经是一种气质。经书里有一段话这样说,有一片白云……手里拿着快快的镰刀。镰刀是来解剖灵魂的,也是来收割灵魂的。或许,我的猜测都是误解,每个人的心底都需要一个谜底,不必揭开,可以告诉云,云会藏着那个谜底,自己想解开的时候,云就打开了那扇门。
赤山的云,是最佛系的云。
朋友吆喝我,我还对着云发呆。
朋友问我在干什么,我道看云。朋友说,好浪漫!我说,也沉重……
但,我永远不会厌倦这里的云,哪怕是云倦了。
2022年2月24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