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远方】热的圣泉(征文·散文)
天亮了,列车慢了下来,我掀开窗帘,窗外树木枯黄,一派深秋的景色。没过多久,前方出现了一座低檐尖顶,橘黄与赭色组成的二层东洋式建筑。有人喊:“阿尔山车站!阿尔山到了!”随着喊声,车上一阵躁动,都忙着收拾行李准备下车,列车员忙着扫地,整理床铺。我心也一阵悸动,忙穿上羽绒服,拉起了行李箱,向车门口慢慢走去。
列车停了下来,车门打开,一股凉气扑面而来,是一种清新冰凉的感觉。车站工作人员都穿着军大衣,车上下来的游人都穿着羽绒服,戴着围巾帽子,这里-1℃,感觉好冷。十月的古城,正是秋天最美的时节,出发时,我还穿着单衣单裤,这里已经是寒冷的冬天了,是秋天里的冬天。
我缩了下脖子,然后仰头向那洋气的二层楼望去。晨曦中,花岗岩石墙,玻璃窗户,还有赭色屋顶都在熠熠生辉。
对于阿尔山的认知,就来源于它的火车站,几年前,当看到这座美丽的建筑时,我就喜欢上了它,对它充满了无限的向往,期待着有一天能够走进它。今年夏天,当决定国庆节到阿尔山旅游时,我兴奋了好久,一直盼望着秋天的来临。现在来到它面前,我恍惚还在梦里。拿出手机,我对着它咔嚓咔嚓拍了两张照片,就被人群簇拥着向前走去。边走,我还边回头望着它,直到望不见。想和它合影都没有机会,等人少了再过来拍照吧。谁知这一走,竟留下了遗憾。
中午,我们从白狼镇回来,放弃了下午泡温泉,专门来打卡阿尔山火车站。我们走出酒店,一直向东边走去,印象中,火车站就在东南方向,离得不远。然而,我们穿过了一条小路又一条小路,脚都走疼了,也没有走到火车站。询问当地人,说还远,要绕一个大圈儿才能到。花五元钱,打一辆的士,只用了十多分钟,我们就来到了阿尔山火车站。
一下车就傻眼了,车站在路边,却不是早上出站的那面,而是进站的这一面,根本看不到整体建筑的门窗和远处的山峦,感到遗憾。
不过,车站外面也不错,感觉比里面还要线条流畅,色彩靓丽。从车站前大树下立着的石碑上看,阿尔山火车站是日本人在1935年建的,两年后建成,原名叫温泉车站。当时日本人修建火车站的目的,是想延长白阿线,强化殖民统治,掠夺东北的资源,把大兴安岭的木材运回他们国内。
我们拍了几张照片,逗留了片刻,就绕道去车站的那一面。沿着温泉路走到头,经过海神圣泉博物馆向右拐,再走过一段荒草地,就看到了火车站的那面。可是,根本无法靠近火车站里面,隔着好几道铁轨,还有铁丝网拦着。只能站在草丛中,踮起脚,透过铁丝网远远地望着。这座东洋式建筑,主体二层楼的外墙是橘色,有一扇扇的长方形玻璃窗,一层是咖色的日本民居。我们把手机伸进铁丝网里,拉近镜头,对着火车站拍了几张照片,也算了却了心愿。然后,我们去逛阿尔山的城区。
阿尔山原名叫哈伦阿尔山,蒙古语的意思是:“热的圣泉”。阿尔山因受远古火山的影响,形成了颇具规模的温泉群,是一座温泉城市,著名的温泉疗养胜地,已有一百七十多年的历史,可追溯到清朝道光年间。
道光末年(1850年),呼伦贝尔的官宦子弟,蒙族人,左翼镶黄旗公中佐领,记名总管敖拉·善兴和一位喇嘛医生,顺着大兴安岭南下视察,在阿尔善河发现了32个泉眼,他回到海拉尔,向呼伦贝尔副都统衙门通报了这个重大发现。衙门很重视这个发现,认为这是天赐的圣水,第二年,就命敖拉·善兴带人去阿尔山修建疗养院。让圣水发挥作用,为当地的百姓服务。
在当时,这个工程是很大的,要在每个泉眼旁修建水池、盖房屋,还要用满、蒙、藏文注明泉水的名称及功效,这便是阿尔山最早的疗养院——阿尔山圣水疗养院,现在的海神圣泉旅游度假村。
疗养院建好,隔了两年,敖拉·善兴又来到了阿尔山,当他得知温泉治好了许多当地人的疾病时,颇感神奇,认为这是上苍所赐,是神的旨意。为使温泉最大限度地为当地百姓服务,为感念上苍的眷顾,敖拉·善利用化缘集资的方式加固了泉池,还修建了庙宇、药神转经筒、神泉敖包,并立下哈伦阿尔山纪念碑。
阿尔山庞大的温泉群,是我国独有的,也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这里的泉水是天然的矿泉水,含有多种微量元素,能治愈皮肤病,治疗关节炎,治疗胃病等,还具有保健作用。
现在的海神圣泉旅游度假村,有泉眼48个,有冷泉水,有温泉水,水温高低不一,疗效也不一。看来,我们放弃泡温泉,是此行最大的失误。
敖拉·善兴的所作所为,造福了阿尔山的百姓,三十年后,他的后代成德却不同。成德是个有经济头脑的人,他要把阿尔山的温泉推广出去,要让更多的外地人也来疗养治病,还能有经济收入。
在呼伦贝尔副都统衙门的支持下,成德成立了拉尔山旅游公司,并负责运营。成德说干就干,先让人修通了海拉尔到阿尔山的道路,又买汽车拉客人,还修建旅馆、修建中西餐厅,迎接国内以及国外的旅客来疗养治病。一切就绪后,阿尔山疗养院首先迎来黑龙江、沈阳、海拉尔一波一波的人来疗养治病。就此以来,阿尔山有圣水,圣水能治病的消息就不胫而走了,不但传到了国内,也传到了国外。引来苏联人,在阿尔山修建了耶稣教堂;又引来日本人,把温泉引进了室内;西藏班禅也带着大队人马来治病疗养了。上世纪初,阿尔山这座圣水之城,是极其有名,也是极其热闹的。
而在此时,阿尔山这座城市是寂静,也是寒冷与萧条的,主街上车辆稀少,行人更少,路两边高高低低的建筑都在黄昏中静默着。
阿尔山的建筑,以尖顶居多,洋气,充满着异域风情。别墅区里,一幢幢二层小楼,坐落在花丛中,也是尖顶,还是拱形窗户,色泽典雅,让人极为享受,却大都黑着窗户,也是寂静的。徜徉在阿尔山的街头,有种身在国外的感觉。
阿尔山大街上也有中式建筑,如海神温泉大酒店那样,方方正正,高大,坚固,气势恢宏,外墙是花岗岩砌成的,就像皇宫一样,神圣不可冒犯。
阿尔山地处内蒙的东北部,是呼伦贝尔、科尔沁、锡林郭勒和蒙古四大草原的交汇处,也是从森林到草原的过渡地带,并与蒙古国接壤,是中蒙国际季节性开放的口岸。近几年,旅游业发展势头较好,只不过,十月份天气渐冷,属于旅游淡季了。
天要黑了,风也越发凉了,我们一个个冻得瑟瑟发抖,肚子也饿了,便在大街上寻找吃饭的地方。大多饭店都亮着灯,开着大门,有的门前炭火熊熊,穿着蒙古袍的人在烤羊肉;也有的饭店里灯火辉煌,店主却在门外的寒风中招揽生意,用我们熟悉的东北腔爽朗地说,大姐来吃饺子吧!大姐来吃面条吧!
可我们不想吃饺子,也不想吃面条,想吃当地的特色菜,就向台阶上的那家饭店走去。这是雪妞妞在美团上寻找的,说他家的东北菜不错。推开玻璃门,一股热气迎面扑来,是春天般的温暖,饭店开了暖气,脱掉外套,我们稳稳地坐了下来。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阿尔山全年气温比较低,日差也大。冬天平均气温是-26℃——-13℃,每年九月份开始供暖,到来年六月份才结束,供暖要长达九个月,一年大部分时间是在暖气房里度过的,冰雪与温泉是阿尔山的特色。冬天冰雪运动,夏天避暑,六七八三个月,才是阿尔山的春天。
我们点了四菜一汤,外加一盆小米粥,饭菜端上来了,正如导游所说,菜盘大菜量足,味道也不错,我们吃得痛快淋漓,只嫌自己的肚子太小。由于没听导游的告诫“四个人点三个菜足够了”,都吃饱后,菜剩下了,小米粥和汤也都剩下了。
阿尔山的前身是个边陲小镇,是科尔沁右翼前旗的一个镇,二十五年前,才建成了阿尔山市。虽然只有一条正街,可许多地方都在拆迁,相信不久的将来,阿尔山将是一个有特色,有独具魅力的城市。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