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归】一阳生(散文)
一
中国有个民间俗语,叫做:冬至一阳生。意喻自冬至起,白昼一天比一天长,天地的阳气开始慢慢变强,代表下一个物候循环的开始,是大吉之日。
大吉之日应该说吉祥话,至少要用人话来说人事,这样才能对得起人类自己的祖宗。为此,大家要祝福自己的同类在寒冬之日,否极泰来,一阳生!
说人的事最好还是从动物讲起——本是同根生,知根又知底。简单来说,动物就是靠本能活着,这个本能十分惊人,绝对是大自然的非凡造化——有时,让人自叹不如。人基本也是靠自身本能保持生存的活力,物竞天择是最初的根本。自从人间有了文化,就让人渐次脱离了兽性中的原始冲动,同时也部分地失去了造化里的本能,变得市侩起来。
动物为了食物可以用智慧和体力拼抢,这是为了维护生命的尊严;而人在特定社会的灾荒年,即使全家饿死,也不敢越雷池一步,否则就是为相关“文化”抹黑。文化可以使人更像人,也可以使人不如兽——文化是一柄双刃剑,既塑造了人类的汲取精神,又消减了人类的真诚坦率。文化产生了文人这个群体,文人从此在人间的历史舞台上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毁誉参半,有时还名声狼藉。
人类的集体记忆就不说了。仅中国的自古起,为商王计算人殉的时间和数量是文人,为周天子制定礼乐规模的是文人。文人为秦王打造驭民术,文人为皇家裁剪万岁袍……文人为帝王制定的礼乐程序,就是社会制度。
随着中国进入大一统帝制时代,中国文化里最显著的奇葩——就是千方百计利用各种手段使人降智商。其中的文化操作就是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及“三纲五常”的儒家伦理。不仅如此,女性地位也必须逐渐沉沦,两宋到明清“裹小脚”、“童养媳”、“贞洁牌坊”泛滥成灾,就是用文化制造体能和精神更羸弱的人,才能证明帝王的伟大和男性世界文人存在的价值。
在现代社会里,文人无论男女,都有施展才智的机会,“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万丈豪情,成了急急如丧家之犬,惶惶如漏网之鱼的焦虑,一些文人们的远大志向是为了利益而独占鳌头、独领风骚,已经脱离了正常人的轨迹——能卖身求荣,就不舍身成仁。
你可以看到,许多或豆蔻年华、玲珑可爱,或徐娘半老、猛男瘦骨的男女,在视频中明目张胆地造谣生事,胡说八道,一副正义凛然的流氓嘴脸。这一定是故意的,因为他们也知道自己说的是胡话、假话,但就是不知起倒,逞工炫巧,龌龊猥琐。
自古以来,依附成为一种庸俗的时尚,其内质的精神根脉,源于一种旷日持久的文化圈养。许多识文断字的人很会做人,卑污而不能自立,懂得识时务,甚而争相效忠,不惜泯灭本能里的天良。
常常发生这样的事情,当罪恶的链条足够长时,人们看不到它的全貌,每个在链条上作恶的人都觉得自己无罪,自己只是执行命令,完成任务。这种平庸之恶,能让罪恶达到可怕的极致,否极泰来一阳生即使到来,也异常沉重。
二
中国文人最大的愿望就是当官,历朝历代都是这样,这是一桩最能光宗耀祖的好生意。纵观中国历史文化,所有的草莽英雄和苦读书生,唯一的希望就是进入体制内,成为官场中的一员,成为祖宗坟头那棵迎风摇曳的狗尾巴草。
“官场”这个词在中国文化里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词语,那里面有几千年来官场的文化——根深蒂固,生生不息,枝蔓错节,还兴旺发达。官场文化塑造了文化人,文化人让官场文化发扬光大,这是一个各取所需的精神胜利法。
人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无论哪个时代,想当官的人都浩浩荡荡,恰如过江之鲫,密密麻麻,一望无际。文化人即使遇上了狠人,像张献忠一样举办科举考试,哪怕一个不留,全部命丧黄泉,也要手持自宫的宝物排队报名,让官家验明正身,以期录用。
这个故事还可以继续讲几百年:武则天当政期间经常杀人,不解的大臣就向她发出疑问:你这样杀人,谁还敢当官呀?当天晚上,武则天让人在宫殿外的平台上点了一把火,黑暗中的飞蛾见火便纷纷扑来,结果飞来多少,就烧死多少,可还是不断有飞蛾扑过来。武则天笑着对大臣说:这叫做飞蛾扑火,自取灭亡,本性难移吧。
武则天知道,人这种生物面对金钱利益很难拒绝,会有人源源不断“飞蛾扑火”,这是人的本性。垂涎高官厚禄者多如飞蛾,想当官的人源源不绝,哪里会杀得尽呢?君王最看不起文化人,君王也知道文化人最没骨头。
许多时候,只要皇家树起招兵旗,自有吃粮的文武人,哪管它是正义还是邪恶。英雄不说出处,只要听君王的话就是本朝的俊杰,哪怕死后洪水滔天,哪怕青史污秽恶名。
许多文人就像海盗,守着一定的祖训行规,一会儿是成就私人买卖的海上强盗,一会儿是替皇家抢劫异国商船的国家英雄。文人们也是如此,此一时是横行乡野城镇的文化掮客,彼一时是奉旨私掠财物的官派显人。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政治环境中,文人的这两种身份可以随意切换,在似是而非的外部脸谱识别中迷惑大众,内里却是左右逢源讨好或针砭的文化高手——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利用文化人的角色卖身依附,为自己攫取巨大利益。
其实,仅从善恶来说,大多数文人还是有良知的,但一个社会只要存在劣币驱良币的文化基础,那么,恶就会一点点战胜善,善就会越来越少,良知成为稀有,品行沦为笑柄。这种痛彻心扉的现象,相信人们都有切身的体会。
生活需要赚钱来养家糊口,没有那几两碎银日子确实没法过。在许多时候,人们怀念那些令人敬慕的文化大师们,他们有知识,有情趣;有性格,有灵魂;有人格,有品格;更有文人独特的风骨。鲁迅曾说,赚钱不是目的,只是一种结果,人生的根本意义,在于突破自我,突破环境,从而达到自由。
文人的风骨很珍贵,虽然已经远去,但人们欣喜地看到——当今的一些文化人已经开始拾回。
三
动物保护组织拯救濒危动物,其实就是拯救人类自己——仅物种而言,人类这个物种的生死存亡就在一念间。人类的文化应该首要保护同类,不要因为思想意识不同而将其视为异类——必须要赶尽杀绝,才能彰显自己伟大正确。任何一种物种的灭绝都会造成生物依存关系的断裂,最终会影响人类自身的合理存在。人类的健康发展就是要文化多元,思想自由,只要不是恐怖犯罪,缤纷多彩的生存发展观念都有其存在的意义。
疫情发生前后,社会的集体意识出现了许多裂痕和崩塌,沉睡的人们逐渐被痛醒。沉沦的文化不再成为主流,呐喊的声音出现在灰色地带。然而,许多情况是,当勇敢的智者告诉人们真相之后,有人会觉得是在造谣,然后又开始愤怒,认为破坏了自己美好的心情。即使承认了勇敢的智者说得话对,也会生发烦恼,为此而重复自己也不相信的谎言,以此获得精神高点。这不是文化人的悲哀,而是文盲加流氓的悲哀。文人的概念需要重新定位——丧失良知的人,无论文化多与寡,都是重度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我最不喜欢把“苦难是人生最好的大学”这句伪鸡汤作为伪励志了。苦难不是我们想要的,是被强加的,是无可奈何的一种生存接受。为此我们在默默承受中诅咒苦难!人类一直在追求幸福,一直在设法摆脱苦难,苦难让大多数人失去了奋斗的希望,苦难使许多有才华的人失去了施展的机会。不是人人都能把握好幸运儿十亿分之一的投胎机会,但人人都可能成为一闷棍下的苦难人生。为此我们诅咒制造苦难的文化,以及鼓吹散播这种文化的精神文盲。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为未来的人们没有苦难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吧,祈祷幸福!祈祷光明!祈祷否极泰来!
人间的罪恶犹如宇宙的黑洞。虽然黑洞会消亡,宇宙的未来却不可知,在这个过程中,时间和空间会扭曲,精神和物质也会发生蜕变。时间和空间也许就不存在,精神和物质也许就是一种意念,但人类文明所揭示的科学原理,必将影响人类未来的文化走向,从而端本正源。
中国近代,胡适先生将理想寄予社会制度的改变,鲁迅先生努力鞭挞人性的丑陋,他们的希望就是世界更美好。世界近代历史文化遗产应该是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这是一个很高的标准,这种人文理念对人类社会进步提供了永恒的精神滋养。人们试图通过汲取先哲们的力量,热情和智慧,用科学精神注入现实世界,树立一块思想文化的里程碑,这就是“科学现实主义”文化定义。
从宏观的宇宙意识关注人类社会的发展本质,是人类存在的最终定义。虽然现实有文化的卑微和政治的狂妄,但有科学和文明的探索,以宇宙意识关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人类将不再渺小,也不会自大——人类将以一种伟大的意志存在于宇宙之中,虽然短暂,但非凡如神。
无论你今天在意念里看到一个商王?或是一个猴王?自己的幻觉说了不算,这需要现实的认定。乌俄开战了,网上一片叫好声,一些人大谈乌克兰男人在战争中都死完了,他们来接收乌克兰美女脱单——为战争叫好,想着怎么借机趁火打劫,把别人的苦难和痛苦,变成无底的狂欢是毫无人性的懦夫!
这是漠视生命,让人类的文明蒙羞。
或许不久,我就会失去写作能力,也许我会死于新冠疫情,也许我会一直坚持下去,保持一种原始的道义,直到最后看到社会常态的否极泰来。地球是一个整体,所有的人和事都与我们有关。以时代的悲悯文化去呼喊人间正义归来,过一个普通人的正常生活,就若物候循环的开始,一阳生。
2022年2月25日星期五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