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北风情 >> 短篇 >> 诗词古韵 >> 【东北】七律·登万全右卫城北门(古韵)

编辑推荐 【东北】七律·登万全右卫城北门(古韵)


作者:写手孙世元 白丁,0.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098发表时间:2022-03-01 15:59:37

《七律·登万全右卫城北门》
  
   平水韵·仄起·首句押韵·十灰
  
   信步雄关酌冻醅,攀城北顾觅龙堆。
   狼烟碎叶萧萧柳,雁影居胥瑟瑟梅。
   成吉思汗登帐殿,完颜守绪赴泉台。
   五河荡尽春闺怨,三岭犹闻画角哀。
  
   注:
   万全右卫城------位于张家口市万全区万全镇,明洪武二十六年筑土城,名德胜口堡,正统三年始包砖,明清三次重修增建,右卫城干道为南北走向,南通迎恩门,北接德胜门,其门额上“德胜门”三字,现已模糊不清。万全古城建筑在张家口西北翠屏山长城脚下,北邻蒙古诸部,南望京都,扼坝上坝下咽喉之地,扼守野狐岭、虞台岭、荨麻岭等山口一线170里防线,阻挡来自草原大漠的蒙古军队,是明朝战略防御的前沿。
   碎叶-----即碎叶城,是唐朝在西域设的重镇,属于中国历代王朝在西部地区设防最远的一座边陲城市,也是丝路上一重要城镇。碎叶镇与龟兹、疏勒、于阗并称为唐代“安西四镇”。曾经多次修筑城墙,唐代碎叶城就是仿长安城而建,位于中亚今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以东,楚河流域的托克马克市附近。2014年6月22日由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居胥-----即狼居胥山,据《汉书一霍去病传》记载:出代郡右北平二千余里……济弓卢,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代郡”在今河北蔚县附近;济弓卢就是渡过弓卢水今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克鲁伦河;禅于姑衍就是在姑衍山跪拜祭地,庆贺歼敌七万余之漠北大捷,由此可以断定,狼居胥山就是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肯特山脉。“山”是数名词,就如同岭是一样,大兴安岭指的不是一座岭,而是整个大兴安岭林区,因此,“肯特山”指的是肯特山脉,姑衍山指的是山脉之中的一座山。那么,封狼居胥山为什么能流传千古、彪炳史册?就是是因为这位大汉24岁年青将领霍去病曾说过“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充满着为国舍家的耿耿忠心,以及气冲牛斗的英雄气概,为民族生存和领土之拓展鞠躬尽瘁,让人热血沸腾,肝胆披沥,由此成为爱国的表征,历代军人之楷模。而同样是这座肯特山脉,还造就了另一位叱咤风云人物,他就是成吉思汗。时光追溯到800多年前,这位顶天立地的年青可汗,曾率领三十万铁骑曾踏平欧亚两洲,而无数跌宕起伏的重大历史事件都与不儿罕山相关, 据说,不儿罕山是蒙古族的发源地。公元1162年,成吉思汗就出生在今外蒙古斡难河河畔,一个叫迭里温孛勒答黑的地方,成吉思汗童年多灾多难,曾多次躲藏在不儿罕山而免于篾儿乞人的追杀。由此,成吉思汗曾把腰带挂到脖颈,一只手持着帽子,一只手放到胸口,向不尔罕山行九跪九拜之大礼,并庄重许下诺言:“我将天天祭你,月月祭你,世代相传地祭拜你”!这座不儿罕山就横亘在斡难河河畔,是肯特山脉的最高山峰。西汉和元朝相隔近一千多年时间,却因一座山把两个年青人紧紧联系到一起,霍去病是安邦驱匈,封狼居胥山,是指国家的地域到此界,而成吉思汗则是起源于不儿罕山,拓疆开域的英雄。因此,历史的发展仿佛象这座山脉,总有达到顶峰的时候,如同不儿罕山是狼居胥山(肯特山脉)的一个最高山峰一样,都深刻影响着这个世界,至于不儿罕山现已成为外蒙古国的圣山,20世纪90年代,蒙古国恢复对不儿罕山的国祭。
   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大蒙古国可汗,尊号成吉思汗,蒙古族乞颜部人,公元1162年出生于漠北斡难河(今鄂嫩河)上游地区(今蒙古国肯特省),世界史上杰出之军事家、政治家。成吉思汗其父也速该把阿秃儿,则是忽图剌汗之后的蒙古部首领,成吉思汗之母诃额仑,则是在嫁给蔑尔乞惕部也客赤列为妻的途中被也速该把阿秃儿抢回为妻的。孛儿只斤·铁木真出生时,正值他的父亲也速该把阿秃儿打败了塔塔儿部,俘虏其首领铁木真.兀格,由此,也速该把阿秃儿就给这个刚刚出生的儿子取名为铁木真,以此来纪念他们的胜利。铁木真9岁那年,他的父亲也速该把阿秃儿,带着自己儿子铁木真沿着斡难河去弘吉剌部落与德薛禅之女孛儿帖定亲,随后,铁木真便留在孛儿帖家中,而他的父亲也速该把阿秃儿在回家途中恰巧遇上一群塔塔儿部勇士在野餐,或许是刚刚给儿子定下亲事,也速该把阿秃儿依然沉浸在欣喜之中,于是他全然不顾两族多年之恩怨,竟与本部落的敌人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起来。要命的是,塔塔儿部的勇士认出了这个孛儿只斤家族的猛将,知道他曾经杀死塔塔儿部不少弟兄,于是,便偷偷地在也速该把阿秃儿的食物里下了毒,以至于也速该把阿秃儿回家不久就一命呜呼。而也速该把阿秃儿死后,根据草原上的婚姻传统,铁木真的母亲诃额仑本该由同族的其他男人收继,如果也速该把阿秃儿与另一个妻子所生的儿子年龄足够大,也可以收留铁木真的母亲诃额仑为妻子,但在当时,却没有一个男人愿意收留铁木真母子。不久后,铁木真与母亲得到消息,他们不再是这个氏族的一员了。由于家里失去顶梁柱,在分配食物时,同族的长辈直接忽视诃额仑这一家,随后,族人沿着斡难河向夏季牧场迁移时,诃额仑母子竟然被抛弃在原地,而无人问津。据史书记载,一个出身低微的老人站出来为诃额仑一家鸣不平,抗议同族人的所作所为,此刻,还不到十岁的铁木真亲眼看到,无情的族人在转身离开时,竟然将这个善良的老人一刀刺死。世上没有人天生喜好杀戮,正是这样的悲惨的成长经历,才塑造了征服者扭曲的性格。然而,这个家庭并没有在弱肉强食的草原上消亡。据编年史家志费尼记载:“当时,铁木真与家人穿着用狗皮和老鼠皮制成的衣服,而且他们的食物就是那些动物的肉,以及其他无生命的东西。” 铁木真的母亲诃额仑是一个坚强的女性,为了养活孩子,她卷起裙摆,日夜奔波,采拾野果为食,挖掘草根充饥。铁木真学会磨兽骨作为利器,制作木箭,并捕捉鼠类作为食物。随着孩子们年龄渐长,他们获取的猎物也越来越大。就这样,铁木真与家人们艰难地活了下来。悲惨的童年,让铁木真知道了草原上的残酷规则。形势与环境如此残酷,而要想与命运挑战,就要顺从环境适应形势,并且要寻找值得信赖的伙伴。此时,靠近铁木真所在的乞颜部的斡难河岸还有个札达兰部,其中一个叫札木合的少年与铁木真建立起亲密的友谊,两人经常一起打猎、钓鱼,在结冰的河上嬉戏,在马背上练习射箭。他们两次歃血为盟,结为义兄弟(安答),誓言彼此永不相忘。为了表示对友人的忠诚,两个孩子交换了礼物,札木合送给铁木真一个雄獐的指骨,而铁木真给札木合的是一块嵌有小片铜块的宝物。第二年,他们如草原上一代代的猎人一样交换了箭头,这是成年人之间结盟的象征。后来,札木合成为札达兰部的首领,他与铁木真的誓约,成为二人重要的政治资本。光阴荏苒,铁木真16岁那年,迎娶了未婚妻孛儿帖,这是其父生前为他定下的亲事,
   按照当时的风俗,铁木真要准备一份与妻子嫁妆同等价值的礼物送给自己的父亲。由于父亲早亡,铁木真决定将一件黑貂皮外套带给他父亲的挚友——克烈部的首领脱斡邻勒,克烈部生活在蒙古高原中部最肥沃的草原上,脱斡邻勒年轻时与铁木真的父亲也速该结为“安答”,并肩作战,并推翻克烈部的前任首领,夺取了汗位。脱斡邻勒后来被金朝封为“王”,一些史书称之为“王汗”。脱斡邻勒王汗听说了朋友一家遭受的磨难,爽快地收下铁木真的礼物,也就是认他为义子。于是,铁木真与克烈部就这样结成了联盟。据《蒙古秘史》等史书记载,此时的铁木真,更倾向于成为一个部落的领导者,并没有统一各部的野心。此刻,铁木真一家人的营地里,年轻的新郎、新娘与母亲、弟弟妹妹正在一同度过平凡而充实的时光。然而,一场意外将铁木真推向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场战争。一天清晨,蔑儿乞部的一伙强盗闯入铁木真的营地,掳走了铁木真的新婚妻子和其他几个女眷。铁木真在慌乱中骑马逃走,躲入黎明前的黑暗之中。这时,铁木真面临着人生的关键抉择,如果不夺回妻子,他将一辈子蒙受屈辱,可他孤身一人,又如何与蔑儿乞部为敌?而生活总离不开盟友,即便是日后横扫四方的征服者也是如此。誓言犹在,铁木真猛然想起自己的义父与兄弟。于是,铁木真来到克烈部的营地,告诉他的义父脱斡邻勒王汗:“蔑儿乞人把我的妻子掳走了,请您发兵助我。”王汗毫不犹豫地答应了铁木真的请求,他说:“你的父亲曾经帮助过我,我一直把他的恩情记在心间。现在正是我实现诺言的时候,我马上发兵帮你抢回孛儿帖。”接下来,铁木真又派人给朋友札木合送去口信:兄弟,我的妻子被人夺走了,你怎么为我雪恨?札木合当即给了回信:“铁木真安答的家中被洗劫一空,爱妻被夺,我心肝俱裂,无需多言,我们应该消灭蔑儿乞部,救出孛儿帖。”随后,铁木真在义父与兄弟的鼎力相助下集结了4万多兵马并展开对蔑儿乞部的联合作战,联军铁骑杀掠无度,战利品堆积如山,大胜之后,铁木真无心过问战果,只想与妻子马上团聚,他在乱军中声嘶力竭地呼喊孛儿帖的名字,随后,铁木真与妻子孛儿帖终于破镜重圆,不久孛儿帖发现自己怀孕并在几个月后生下长子术赤。“术赤”这个名字蒙语的意思是“客人”,于是很多学者认为,尽管术赤长大后得到父亲重用,但铁木真始终怀疑,他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而是流着蔑儿乞部的血。也有一些学者指出,铁木真为长子取这个名字,是为了表示,他们一家人是札木合的客人。铁木真夺回妻子后,带着他的族人投靠札木合,他们为庆贺结盟宴饮狂欢,札木合与铁木真更是共被而眠,亲密无间。但这样的关系并没有持续太久,随着铁木真势力不断增大,札木合似乎越来越排斥铁木真,用剧中的一句台词来说就是:“札木合很愿意帮助弱者,但却容不下强者”。其实,札木合这种担心是有道理的,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铁木真总是在广施仁义,收买人心。他的理想和抱负,吸引了札木合部落中的一些贵族和头领,于是,他们纷纷投靠在铁木真的帐下,比如那个萨满‘豁尔赤’便是其中之一。这个豁尔赤说起来也特有意思,豁儿赤不仅是札木合麾下大将,而且还是萨满教巫师,后率领篾年巴阿邻部归服成吉思汗,曾借神人托梦预言成吉思汗必成大业,并要成吉思汗在功成后赏赐他三十个美女。成吉思汗建国后,封他为万户,并派他统治林木中百姓秃麻部,从中任选三十个美女。结果他在选美女的当口被秃麻部扣留羁押。随后,成吉思汗派博尔忽出征营救。博尔忽以神武著称,蒙古国大将,成吉思汗“四骏”开国元勋之一。南宋庆元三年(公元1197)主儿乞败亡后,被成吉思汗在战场所拾得,并由成吉思汗之母诃额仑抚养,为“四养子”之一,随后充当“那可儿”(伴当),随从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战功卓著。话归正题,秃麻部女首领孛脱灰塔儿浑听说博尔忽来解救豁尔赤,立即组织人马刀枪做好了迎战的准备,并在密林里设下埋伏,布置哨探。要命的是,博尔忽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竟然远离自己率领的大军,只带三个随从先行阵前侦察。秃麻部的哨探发觉这个情况立即报告给女首领孛脱灰塔儿浑,后来结果可想而知,博尔忽先是被秃麻人截断退路,后被擒获并杀掉。成吉思汗得知博尔忽被杀的消息,自然悲怒交加,并要亲自出征突麻部,后被博尔术、木华黎两员大将人苦苦相劝才作罢,最终,成吉思汗改派朵儿边部的朵儿伯多黑申前往继续解救豁尔赤,并命令说:“你要严整军马,祷告长生天的佑护,一定把突麻人消灭掉。”公元1217年平定突麻部后,豁尔赤被救回,成吉思汗还赐其三十名突麻部妇女以完成他的心愿。 此时后话,再说当下,札木合为了保存自己实力,决定用极其温和的方式与铁木真和他为数不多的部众分道扬镳。札木合是这样说的:“铁木真,我的好安答,靠座山坡扎营吧,好让牧马人有行帐!不知可否?找个河岸扎营吧,好让牧羊人充其腹!行来无束!”可以看出,札木合完全是用商量的口吻来劝退铁木真。因此与其说两人是决裂,还不如说是分手。但铁木真还是带走了札木合的许多部众和牲畜,札木合虽然都很清楚,但却始终没有派人去追赶和讨还!不可否认的是,铁木真和札木合是两个有理想和野心的年轻领袖,他们都希望在对自己有利条件下恢复蒙古王室,并都想成为蒙古部落的大汗。他们的前辈一直以来都没能将蒙古世系统一到像塔塔尔部或者是乃蛮部那样的部落中,始终都因为血统或者是其他别的原因,致使部众离散,难以形成一个统一强大的整体。现在,这个艰巨而伟大的历史任务落到了他们的身上,他们欲想将分散的蒙古部落联合起来,成为像乃蛮部那样强大的部落族群,并且能让自己成为大汗,于是他们便开始纷纷积蓄力量。公元1190年,就在铁木真被推举为乞颜部首领的第二年,札木合的一个同族在一次抢夺铁木真所部牲畜的袭击中被杀,札木合以复仇为名,召集部下攻打铁木真。铁木真将所属3万人分为13部迎敌,双方交战于斡难河上游附近。在这场被后世称为“十三翼之战”的战役中,铁木真惨败,军营被冲垮,无数部下被俘。愤怒的札木合不顾往日情谊,对铁木真的部下展开了极其残忍的报复。他砍下了一名对方将领的头,将其首级系在自己的马尾上,这是马最污秽的部位,以此羞辱死者。札木合还用70口大锅烹煮年轻的男性战俘,将他们活活烹杀。在这场胜利后,札木合确实让人们对他心生恐惧,但他对战俘的暴虐,也加深了旧贵族与底层民众之间的矛盾,蒙古的老百姓更加同情与支持战败的铁木真。札木合赢得此战,却失去了人心。

共 30040 字 7 页 首页1234...7
转到
【编者按】这首诗歌以登万全右卫城北门为题,为读者展现了那片地域的阔达景象,同时牵引出与此有关的历史人物及事件,令人感慨连连。整首诗歌文笔大气、意境开阔、情景交融、值得品读。感谢作者赐稿,推荐阅读!【东北风情编辑:子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