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过年(散文)
一半乡土村庄,一半城市繁华。青年时奋发努力,总想挣脱大山的怀抱,逃离故乡,逐梦人生。走出故乡二十多年,如今,故乡成为最深的眷恋。
那记忆中的年,如同风筝的线,将远方的游子与故乡的村庄紧紧相连。
我和故乡有个约会,大约在冬季,在飘雪的过年时节。
时光匆匆,二十多年了,第一次在农历腊月二十三小年节走进村庄。
思乡意正浓,近乡情更怯。一路向西,近了!近了!已到天水了,离老家陇南更近,心里拂过一阵欢喜。
我开着车子载着妻儿,高速公路一路疾驰。无暇顾及沿途的山河美景,太阳山隧道,罗家山隧道,麦积山隧道……
“爸爸,你看!前面又是隧道……”我的小臻宝在后座上开心地说道。刚刚睡醒的小臻宝,脸蛋红扑扑的,无疑是我最好的提神剂,冲淡了我长途开车的倦意。
瞄了一眼车内的后视镜,爱人和妞妞依然在酣睡。
此刻回老家过年的心情,兴奋而激动,在悠长的麦积山隧道里行驶,仿佛在穿越一条时光隧道,从城市走向村庄,从成年回溯至儿时。
这些年里,尽管这条回家的高速路已往返十数次,但每次车过宝鸡,进入天水界,内心便涌动急切而兴奋的情愫。看着隧道限速“80”的标识,总觉车跑的太慢,心想能快点就好!
离开村庄二十多年来,在老家过年的次数屈指可数,甚至都快忘记,六年前在老家过年的情景了。
我与村庄有一场过年的约会,这些年来一直在努力赴约。然而,每至春节过年时节,或值班,或因公出国,或为近年来的“新冠疫情”所阻,终究没能成行,一晃六年过去了。
正思忖间,听爱人问道。“到哪儿了?”
我看了看刚睡醒的爱人:“已到天水,快了。”
“要不到前面服务区,你睡会儿,我来开车。”
“没事,很快过隧道路段,前面能跑起来了,你再睡会儿吧。”
爱人说道:“看你回老家就来精神了……”
穿行隧道,车过老虎沟,看到限速“120”的标识,不由得踩下油门。
今天是农历的腊月二十三,也是农历传统的小年节,上午出发时,心想如遇路况良好,天黑前就可以到老家,陪父母喝罐罐茶了。
一路疾驰,高速路在山川桥隧间穿行,路两旁黛青色的山,披着一层洁白的雪,山坡树林掩映下的村庄,显得熟悉亲切,路过的每一个村庄,都如同我的村庄一样。
尽管天阴,不时还有一些小雪粒落在前挡风玻璃上,心却欣欣然明朗起来。
不知不觉中,两个多小时的疾驰后,已抵达县城的出口,车子下高速的那一刻,心头掠过一丝喜悦:我回来了!
我摇下车窗,贪婪地呼吸着故乡清新的空气,天空稀稀落落地飘起雪花,雪花轻盈地飞舞进车内,让人不禁一个寒颤。后座的妞妞睡眼惺忪,看向窗外:“爸爸,冷,到哪儿了?”我说:“已下高速,到老家了,一会儿进村。”
沿途的村庄覆盖着白雪,不时传来零星的鞭炮声,隐隐约约的声响,像是从天际传来的新年问候。道路两旁还留有积雪的痕迹,街上的车子、行人明显地多起来,人们在忙着进城赶集办年货,为迎接新年做准备。
进入乡道,车过王村,隐约可见老家的山头,再经过两个村子就到家。村庄里弥漫着年味,一进入腊月人们便开始忙碌置办年货,扫屋除尘,辞旧迎新。杀年猪,蒸花馍,炸果子,贴对联,挂年画,进城赶集……腊月是农家人除收庄稼外,应是最忙的时节,家家户户都在为迎接新年做准备。脑海里忽想起儿时父母说过:“腊月八,还有二十二天要过年,有猪的把猪杀,没猪的打娃娃……”
蓦然间,看见路边有人在杀年猪,一阵惊讶,曾经熟悉的画面,已有多年未见,反倒觉得新奇。
大木桶里热汽升腾,一头白胖的年猪趴在大木桶上,年猪的肚子下放两根木杠,分别置于年猪的前腿和后腿之间,四五个杀猪匠围着木桶,穿着防水衣,有的用水瓢给年猪背上冲洗,有的用刀轻轻刮去毛发。而此刻的年猪已经被宰杀,肥硕的脑袋爬在木桶边上,两只大耳朵耷拉着,憨态可掬,像是睡着一般,旁边是一个约一人多高的“门”形木架子,上头挂着铁钩索,收拾干净的年猪,就会勾住后腿被倒挂起来,进行猪肉的分解。至此,一头年猪的生命走到尽头,为农家人贡献约一年的食用油,年猪的肉一部分会做成腊肉,一部分做成臊子。有养猪多的人家,猪肥会在市场上卖掉。
看了看时间已快晚上五点,天色渐暗,经七八个小时的长途驱车,走进飘雪的村庄,乡邻们热情的问候,故乡村庄熟悉的气息,浓厚的年味,那一刻,倦意似乎在一刹那间消失。
父亲已在马路边等候,一见面便抱起小臻宝,用自己的棉衣将孙子裹进怀中,脸上洋溢着幸福开心的笑容。
进入腊月,村庄的年味逐日浓烈起来。腊月二十三是传统的祭灶的日子。在吃晚饭前,先要祭拜神灵。父亲让我休息一下,他去祭灶神,我说:“没事儿,我去吧!”
走进熟悉的厨房,似乎回到儿时的旧时光。父亲在院中劈柴,天空飘着雪,母亲在厨房蒸馍,做臊子,铁锅里的臊子发出呲呲声,散发出阵阵馋人的肉香。每到这时,母亲就会给我盛上一碗热臊子吃,叮嘱我小心别烫着。我迫不及待地端起碗,咀嚼着自家养的年猪肉,满口肉香,心里欢喜着:过年真好,有肉吃,有新衣服穿,还能挣到压岁钱。
在灶台上我点蜡燃香,一回头,父亲手里拿着几刀黄表纸进来,随即跪在灶台前,我忽想起农村老家祭拜灶神爷要虔诚跪拜。糖果、水果、糕点敬献,一番敬茶、敬酒,献祭献供后,又一次听到父亲虔诚的祈福:“旧灶爷上天去,新灶爷下凡来,多带福禄粮来……”
农历腊月二十三祭灶神是村庄里传统的过年习俗,村里家家户户都会祈福,以求新年生活富足,安康。从这一天开始,村庄的年味便会日渐浓厚,家家户户忙的不可开交,直到腊月三十晚上守岁,辞旧迎新之际,会将过年的气氛推向高潮。
一周多以来,直至腊月三十,老家几乎每天都在下雪,早上一起来,院子里就是厚厚的一层雪,踩雪的咯吱咯吱声,银装素裹的村庄,仿佛在印证“瑞雪兆丰年”的好光景。
妞妞和小臻宝在院子里玩耍,高兴地蹦蹦跳跳,“下大雪了!下大雪了!”姐弟俩追逐打闹,尽管天气寒冷,但这丝毫不影响玩雪的乐趣,妞妞在院中的积雪堆上,抓起一把雪,放在手里揉成雪球,开心地扔向弟弟,小臻宝也不甘示弱,抓起雪就扔向姐姐,两人咯咯咯咯的笑声回荡在农家院里,爱人站在堂屋的台阶上,冷的瑟瑟发抖,不时叮嘱孩子们小心滑倒。
除夕夜,天空飘着雪花,夜色拥抱村庄。鞭炮声,漫天绽放的烟花,时而此起彼伏,时而竞相绽放,沸腾着白雪覆盖的村庄,烟花闪烁五颜六色的光芒,鞭炮声声,回荡在村庄的山头沟壑之间。山那边村庄的烟花,如同闪电不时照亮夜空,一股浓厚的村庄年味弥漫开来。
城市里禁止鸣炮,我的小臻宝三岁了,第一次听见鞭炮声,吓的直往爱人怀里钻。但看到烟花却撒娇地说:“爸爸抱抱,我要看烟花!”
我站在堂屋的台阶上,一家人看着院中的烟花,我转身问妞妞“农村过年开心吗?”妞妞说:“开心,好玩,就是家里太冷了……”
屋里暖炉的火烧的正旺,火红而热烈,弥散着熟悉的炭火味,温馨而甜蜜,炕上火盆里的罐罐茶,在旺火中咕嘟嘟嘟地沸煮。
父亲看着孩子们开心的笑着,洋溢着过年欢乐的笑容,祖孙三代,一家人团聚的幸福时刻,都融进这漫天绽放的烟花里,融进这漫天飞舞的雪花中,融进这村庄热烈而浓厚的年味里。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