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河】孺子亭公园游记(散文)
孺子亭公园游记
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的孺子亭公园,占地面积64亩,其中水域面积为32亩。当年为提高城市形象和品味,改善西湖水质。自2016年实施孺子亭公园污水治理及改造工程,2017年竣工完成。
孺子亭公园建立在周边高楼林立之中,我偶尔途经公园外,被园中风景所吸引,随意进入园内观赏。园内湖光在望,伫立树阵广场,近邻观鱼廊,回眸北入口,远眺孺子亭。清风徐来,徐亭烟柳,交相辉映,尽收眼底。而这里已然成为省城难能可贵的“绿肺”,重现出一幅自然“徐亭烟柳”美景。
顾名思义,但凡以人名冠名的公园,都散发着名人文化气息,该座公园也不例外。徐孺子(97~168年),名稺,字孺子,东汉豫章南昌县(今江西南昌)人。东汉时期名士,世称“南州高士”,曾屡次被朝廷及地方征召,终未出仕。汉灵帝初年,徐稺逝世,享年72岁。徐稺因其“恭俭义让”,淡泊明志”的处世哲学,受到世人推崇,被认为是“人杰”的典范和楷模。
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大型墙刻《徐孺子志》,细读品味,感受其品德高洁,学问渊博,慈孝情浓,高风亮节,堪称为人处世的典范。漫步走过石桥,就到了著名的孺子亭外。见识匾额千古流芳;左联:树碑立传静养清修承老庄之道;右联:崇义重德勤读广教治孔孟之学。
园林景观以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莲藕清廉默默奉献精神为设计立意。赏荷亭周边配植大片荷花,结合岸边绿化营造,我们游人行走至此,忽闻柳浪扶风,万条绿丝袅袅婷婷,飘飘拂拂,荷香暗送之际,一池红菡含羞竞放,勾画出一幅清新雅致、诗意盎然的怡人美景,反衬和彰显徐孺子淡泊名利的高尚品德。
相传,陈藩赠送徐孺子一匹布,徐孺子回村后,按照村子户数,每户人家分赠几尺,留下了“分赠官礼”的佳话。
史载徐孺子曾引《诗经》中“生刍一束,其人如玉”的典故,以一束青草祭拜挚友亡母,礼轻而情意深厚。基于诗句赞誉之意,表达对徐孺子高士风范的尊重。
漫步园内,不远处竖立一尊东汉高士徐孺子全身塑像,保留现状的孺子墓及其相关墓碑、石碑,加以梳理修缮,结合绿化与周边环绕节点动静分离。此处湖水潆洄,树荫环抱,石墓侧畔青草离离,以景诉情,步移景变,营造相对安静肃穆的景观氛围。
徐孺子重诺守信,其言必行,其行必果。并乐于助人,他曾答应去几十里外的一户新婚之家磨铜镜,适逢风云突变,徐孺子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步行前往,风雨交加之夜到达,敲门进入,主人见其全身湿透,忙烧姜汤为他驱除寒湿,孺子谢毕只说了一句话:“既言兮必行之”。
当他闻讯在千里之外的恩师黄琼去世时,已年逾花甲,决意每天步行四十里,预计五十天后到达湖北江夏奔丧祭师,沿途以磨镜手艺赚得旅费。一路风雨兼程,并不顾旅途饥渴与伤病,到达恩师墓前跪倒哭拜,久不起身,千里祭师,祭毕不告丧主,悄然而归。
孺子在家乡开门讲学,教书育人,对所收弟子不分家境贫富,身体弱与强,天赋如何,一视同仁,尤其对家境贫寒子弟,不仅让其免费入学,且倾自己所有资助其学有所成。徐孺子的高洁品行,成为千古佳话,有教无类,被誉为师者的楷模。
史记徐孺子曾“四察孝廉、五辟宰府、三举茂才”,朝廷有意“举有道并家拜大原太守”,先后有师长黄琼和知己陈蕃太守,举荐其入朝为官,徐孺子坚守“如有道则仕,无道则隐”的处世之道,全予辞绝。辞聘亲民,做一个“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的平民,一生勤学自励,躬身耕稼,孝亲尊贤,和睦乡里,高风亮节受后人敬仰。
他躬耕修学并关心农事,为减轻农人的辛劳和提高效益,发明了贯通竹节,紧密相连,引山泉与河水灌溉农田;还发明了竹架养鸡,使鸡舍与鸡粪分离,优化养殖环境并增加鸡粪的利用率,成为中国古代科技兴农的典范。
豫章太守陈蕃,久慕徐孺子的高尚品格,多次亲临其家拜访,并在太守府内专设一榻,请徐孺子下榻咨政。他俩彻夜长谈,成为一对肝胆相照的诤友,孺子谈毕去,陈蕃即令将榻收起,他人不得享用。故滕王阁序中有“人杰地灵、徐孺子下陈蕃之榻”之美誉,代代相传。
置身园区,随风飘来阵阵桂花香,让你神清气爽。思绪中蓦地出现了一个外围十分壮观、内部精致的祠堂,这就是上饶市铅山县鹅湖镇的公果徐氏宗祠。上厅石柱刻有“数典难忘下榻称贤推汉代,尊贤隆榻班荆尚有汉陈蕃。”其徐氏家族自明朝由浙江迁居至今,据悉这支徐氏与徐孺子有同根渊源。
漫游孺子亭公园,缅怀徐稺,感念高士德行。远处廊桥倒映迂回湖面胜景,我却带着淡淡的感伤。步出公园,脑子里仍缭绕着古色古韵的凉亭,留下那对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南州高士徐稺布衣下礼贤之榻,东汉名臣陈蕃太守尊尚德之才。
您的这篇散文,哀梨并翦,层次分明,写出了孺子亭公园的特色,树立起徐孺子一代大师的丰功伟绩。拜谢您!╰(*´︶`*)╯
感谢您支持山河社团!敬茶!远握!o(* ̄︶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