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情感小说 >> 【丹枫】高手在民间(小说)

编辑推荐 【丹枫】高手在民间(小说)


作者:白常学 举人,3035.2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79发表时间:2022-03-06 20:44:04
摘要:经检索为原创首发丹枫

【丹枫】高手在民间(小说) 日头已经升到半天上了。社员们仍在队长的催促下用镢头翻地。临近晌午,个个饿得头晕眼黑,肚子咕咕叫,身上连四两力气都没有了。大家纷纷恳求队长:“整年,叫大家歇歇吧,实在举不动镢头了。”整年是大年初一生,故取名叫整年。这时他也感到肚空手软,只好同意大家的意见。社员们见队长松了口,就都一屁股瘫坐在地上,这个说:“我的前心贴着后背了。”那个说:“这时要有个糠疙瘩啃啃多好。”有人提议:“既然满足不了肚里的要求,何不让巧嘴和铁嗓给咱们来上一段,叫大家高兴高兴。”
   巧嘴和铁嗓是两个人的外号,因各有所特长而得名。巧嘴是个音乐通,不但能模仿各种鸟叫,而且随便从树上薅一片树叶,含在嘴里,就能吹出悦耳动听的音乐来。比洛桑的口技要好十倍。什么锣鼓铙镲、唢呐笙箫、琵琶竹笛、洋鼓洋号、小提琴、大提琴、电子琴、萨克斯、二胡、扬琴等乐器,他都能用树叶吹出来,并且还吹得惟妙惟肖,形象逼真,声音纯正,真假难分。他还能把各种乐器的声音揉合在一起,简直可以与庞大的乐队相媲美。铁嗓是个戏迷,靠着自己的天赋,他能唱各种角色和各个戏剧。什么老生、小生、红脸、黑脸、丑角、旦角,他都会唱。对于豫剧、曲剧、越调、乐腔、道情、坠子、二夹弦、四股弦、京剧、吕剧、晋剧、秦腔、河北梆子、潞安大鼓等剧种,样样精通。各种古装和现代戏,你只要点哪段,他就能唱那段。并且唱得字正腔圆,直工直令,不凉腔,不走调。什么《朝阳沟》、《花木兰》、《卷席筒》、《收姜维》、《三哭殿》、《天仙配》等上百部戏曲,不说都会,也是八九不离十。两个人在冬季闲暇之余,就凑到一块,一个奏乐,一个演唱,乡亲们听到后,都纷纷前来凑热闹,拍手赞扬,连声叫好。三间小屋里,充满了热火朝天的盛况。
   看到大家想高兴高兴,他俩也想满足这个要求。但巧嘴却说:“肚里空空,没有底气,吹不出来呀。”铁嗓也说:“我肚子里没有气脉,也唱不成了。”这时,有两个人分别从口袋里掏出两块红薯,说:“这是从去年刨过红薯地里翻出来的,你俩一人一个,啃完了再唱。”他俩接过红薯,在衣服上蹭了蹭上面的土,就狼吞虎咽啃起来。吃过红薯,有了底气,两个人一吹一唱,来了一段《天仙配》,接着又来了一段《白蛇传》,人们听得如醉如痴,入神入迷,十分过瘾,心满意足,虽说肚子饿,但精神上却得到了满足。都是满脸笑容,乘兴而归。
   时间到了八十年代,大集体解散,开始分责任田。地有好有坏,谁都想分到好地。要想不偏三向四,唯一的办法就是抓阄。抓到好的,得意洋洋;抓到孬的,自认倒霉。巧嘴手臭,抓了块孬地;铁嗓好运,抓了块好地。队长整年运气不好,也抓了块孬地。为了跟巧嘴搿邻居,铁嗓就跟队长换了地。自己甘愿种孬地。其实,好地和孬地悬殊并不太大,只要肥足水足,精心管理,也不比好地少打粮食。巧嘴数落铁嗓:“你真是个庸种!放着好地不要,偏偏自讨苦吃,把好地换成孬地。没见过你这号傻瓜蛋。”铁嗓却满不在乎:“不是想跟你在一块凑热闹吗?一亩地少打一、二百斤粮食,算个屁!多少够吃就行。我儿子在县良种站上班。叫他给咱俩买些原种,多上些粪,多浇些水,多锄几遍地,弄好了比好地还打得多哩。”自此,两个人就经常在一起,干一会儿活,就坐到地头歇一会儿,你吹我唱,傻高兴一阵。然后再干活。在他俩的精心管理下,那麦苗的长势越来越好,到了麦收季节,每亩地比好地还多打三百斤。这时大家才知道种子是丰收的关键。就纷纷拿自己的麦子换他两家的麦子。铁嗓端起架子:“一斤半换一斤。少了不换。”大家想想也合算,他两家的麦子。在麦场就换完了。算下来等于每亩地又多收了五百斤。巧嘴忽然想起:“坏了,光顾着换麦种,咱一斤也没留。明年种啥?”铁嗓悄悄说:“明年咱再去买原种。照样比他们打的多。原种的第二代叫良种。良种的产量永远打不过原种。咱前几天点到地里的玉茭,也是原种。秋天又是一个好收成。你明白了没有?”
   果然不假,他两家秋季又获得大丰收。这回铁嗓不换籽种了,他让大家去县里买原种。发自己村里人的财,还算人吗?以前换麦种,是想让大家明白只有科学种田,才能多打粮食。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自己富大家穷,那不成地主老财了?铁嗓脑瓜灵活着哩。秋后没事,正好县里召开戏曲歌舞曲艺魔术及各项文艺擂台大赛,是个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大好机会。俩人就决定去试试,看看自己的水平到底有多高,能不能登大雅之堂,上了上不了台面?反正是农民,不用打扮,就是刷下来,也不丢人。他俩就这样灰头土脸地去打擂了。评委问:“你们是独唱,还是合唱?:”二人答:“我们是一个组合。”评委说:“那好。唱哪一段?报上来,好让音乐师找伴奏。”巧嘴说:“我们自己伴奏,不用麻烦音乐师。”评委感到奇怪,看看二人平平常常,邋邋遢遢,就不奈烦地催促道:“那就赶紧开始表演吧。”铁嗓说:“我们表演的唱段是《南阳关》”。随即巧嘴便开始奏乐,那伴奏声里可以听到有锣鼓铙镲的声音,有板胡二胡琵琶笙箫的声音,还有小提琴大提琴电子琴和梆子的声音。这时,铁嗓亮出高亢响亮的嗓子唱道:“西门外哎放罢了三声炮,伍哪伍云召,伍云召我上了马鞍桥哪嗨呀……”这嗓子一喊出来,顿时惊呆了观众和评委。那伴奏,悠扬婉转,乐耳动听,时快时慢,时轻时重,有板有眼,金声玉振。铁嗓唱得更是字正腔圆,直工直令,声音宏亮,干净高亢。评委和近千名观众都被其漂亮标准的唱腔给镇住了。一个个敛声闭气,聚精会神地洗耳恭听。他们十分惊奇,两个衣冠不整,灰头土脸的庄稼人,怎么能唱奏出如此优美动听的腔调啊?真叫人不可思议。此刻,整个大剧院下面鸦雀无声,空气如凝固了一般。都听得如醉如痴,入神入迷。当他俩表演罢后,人们一时还没反映过来,还沉浸在美妙的唱腔中。当人们反映过来后,马上发出经久不息的暴风雨般的掌声和呼喊叫好的声音。此时,三位评委感到又惊又喜。且又满腹狐疑:难道庄稼地里能出这么优秀的人才?真叫人不敢相信。其中一个评委对他俩质问道:“你们是哪个高等音乐学院和戏剧学院毕业的?为什么假扮成老百姓来打擂?究竟是什么目的?老实交待!”巧嘴回道:“评委老师,我们就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没上过一天高等学院。我们两个都是初中毕业,可没有那么高的学历。”铁嗓也说:“我们是山后橡树洼的。不信你们可以去打听打听。”评委们根本听不进去,就问:“你们说你们是农民,我问一下,什么时候摘花椒,什么时候打核桃,什么时候刨红薯,什么时候收白菜?”巧嘴回道“评委老师,你这话问道点子上了。七月摘花椒,白露打核桃,霜降刨红薯,小雪收白菜。”评委又问:“什么时候种瓜点豆,麦子入仓是热装还是凉装?”巧嘴不假思索:“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小麦入仓,必须热装。”评委当年也种过地,知道回答是正确的。但这些常识大多数人都知道。为了证明他俩确实是农民,就让主持人看看他俩的手粗糙不粗糙,有没有茧子。主持人看了看他俩的手,确实粗糙,满手老茧,而且两手又大又厚,可以证明他俩是名符其实的庄稼人。这时,观众席上站出来一个人,评委都认识他,是县农林局的局长。他说:“我可以作证,他俩确实是农民,我们是一个村的,论辈份我得叫他俩叔叔哩。”这时评委才知道了真相。不禁伸出大拇指说:“高手在民间。这话一点也不假呀!”局长又说:“他俩会的可多啦。俺那个铁嗓叔,还会唱旦角、丑角、红脸、黑脸。全国主要剧种,他都会唱。”他这一说,台下的观众立即喊道:“再来一段,再来一段!”他二人只好又唱了一段《白蛇传》。那知观众不依不饶,说不唱个三段五段的,不能放他们走。他俩见观众如此热情,就一连唱了五六段。其中有常香玉的《花木兰》,马金凤的《穆桂英挂帅》,闫丽萍的《秦雪梅吊孝》,崔兰田的《秦香莲》,牛得草的《七品芝麻官》,申凤梅的《收姜维》,海连池的《卷席筒》。台上迈力表演,台下掌声不断。铁嗓手舞足蹈,唱念做打,累得热汗直流,只得少憩片刻,喝水润嗓。这时,局长又向大家介绍:“我这位巧嘴叔,会唱三百首歌曲,而且唱得很好听。大家想听不想听啊?”台下忙喊:“想听。咱们热烈鼓掌,来一段。”巧嘴只好给大家唱了一曲《再见了,大别山》。这巧嘴真不亏是巧嘴,那歌声婉转悠扬,饱含深情,就像是从心里发出来的声音,无论是音准音色,都十分标准,挑不出一点毛病来。且深深地打动了观众和评委的心弦。有些感情丰富,柔弱心肠的观众,甚至满含泪水,如亲历其境一般。简直是天籁之音,在每个人的脑海里反复萦绕,挥之不去。巧嘴的演唱,同样赢得了大家雷鸣般的掌声和叫好声。这么好听的歌声,大家当然不会就此罢休,马上喊出:“再来一首。再来一首!”巧嘴也没推辞,接着唱了一首红高粱电视剧里的主题曲《九儿》,这个歌曲本来就好听,但经过巧嘴一唱,显得更好听,更优美了。那声音声调,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掌握得恰到好处。那腔调,时而细若游丝,时而粗犷豪爽,时而如飞瀑溅玉,时而似炸雷轰响。让人们听得自己好像飞起来一样,飘飘然到了九霄云外,完全忘却了自己。叫人听得心旷神怡,酣畅淋漓。可谓经久不绝,余音袅袅,绕梁三日,回味无穷。大家听后,掌声更加热烈。这时巧嘴知道大家不肯罢休,就主动说道:“谢谢各位乡亲鼓励,下面我给大家模仿一下百鸟的叫声,听听像不像?”说罢从口袋里掏出五六个咪子,含在口中,学开了鸟叫。大家从声音里可以听到百灵、喜鹊、画眉、鹦鹉、大角、腊嘴、相思鸟、十姐妹等几十种鸟的声音,而且模仿得惟妙惟肖,真假难辨。逗得观众前仰后合,哈哈大笑。这一场擂台赛,他俩拿了个第一名,一人还得了二百块钱奖金。巧嘴和铁嗓,一炮打响,不但有了名气,县广播电视台还连续播放他俩的精彩表演。随后市里也转播了。紧接着不断有记者来采访,电视台来录相。他俩的名声,已经传遍全市六个县了。
   常言说,人怕出名猪怕壮。附近老百姓家里办红白喜事,都来请他俩去表演。每人挣三百元外,还送两条好烟,两瓶好酒。中午饭是大鱼大肉,四盘八碟,吃得满嘴流油,红光满面。小时光过的是滋滋润润,风风光光。跟没分责任田以前比起来,真是天壤之别。他俩做梦也不会想到还能过上这么称心如意,吃穿不愁的好日子。不过,他俩的这些功夫,也是苦学苦练得来的。巧嘴放过十年羊,听惯了百鸟音,也学会了百鸟叫。因爱唱歌,放羊时带上收音机,边听边学。铁嗓也是跟收音机里学来的戏剧。因生来就爱听戏,每天晚上捧着个收音机,一直听到深更半夜。功夫不负有心人,再加上二人的天赋和爹娘给的好嗓子,才成就了二人的今天。
   有一天上午,他俩正在锄地,只见村里来了一辆小轿车,车上下来两个人,专门来请他俩去表演。听说是商演,巧嘴伸出一巴掌,意思是少了五百不去。来人一看巧嘴伸出五个指头,二话没说,就爽快答应:“没问题。后天的事,车接车送,中午管饭,十六个菜,茅台酒,中华烟,”一天就挣五百,管吃管喝,有这等好事,傻瓜才不去呢。商演那天,二人使出浑身解数,迈力表演。当然,表演的不光是他俩,还有当地著名歌手,戏剧演员。但都没有他俩表演得好。尽管多次返场,观众仍不依不饶,说没有听过瘾。再来两段。他俩只好满足大家的要求,继续表演。商家马上请来十几个舞蹈演员,来给他俩伴舞。他俩见这么多美女来给伴舞,表演得更起劲了。商演结束后,除了好酒好饭招待,他俩一人还得了一个红包,那当然是他俩的报酬了。回来后,他俩觉得不对劲,红包怎么这么沉?打开一看,他俩都惊呆了!这哪是五百元,分明是五万元!叫声我的老娘爷呀,咋给这么多?咱俩的表演,难道真的这么值钱吗?咱俩辛辛苦苦种三年地,也挣不了这么多钱呀。铁嗓问:“巧嘴,咱这不是做梦吧?”巧嘴说:“不是梦,是真不啷啷的。这就是咱俩表演的真正价值。”自此,他俩只要去红白喜事上表演,还是每人三百元;如请去商演,每人五万元。要是出县去表演,每人八到十万元。说来也怪,开的价越高,活就越多。一月总有二十天不闲,连庄稼也顾不上管理了。不过,他俩也不在乎这几亩地了。一天就挣五万元,能买多大一堆粮食啊!一家老小三年也吃不完。但有一条,只要是县里文艺部门邀他俩去表演,他俩分文不要。吃水不忘打井人。当初要不是那次擂台赛,哪有今天的风光啊!
   巧嘴和铁嗓风风雨雨表演了十几年,成了富翁。给儿女们在县城买了房子,成了家。不愁吃不愁穿,银行还有大量存款。自此,两个人突然金盆洗手,在家老老实实种起地来。乡亲们不知何故,问其原由。他俩就向人们解释:做啥事要有个度,不能太贪,要适可而止。钱是下山猛虎,多了要害人的。像那些贪官,一贪就是几亿,几十亿,甚至几百亿,还买几套、几十套房子,又买好几辆小车。要那么多财产干啥?能住过来吗?真是贪得无厌,到头来落个丢官判刑,坐一辈子监狱,弄个身败名裂,丢人现眼,不值呀。当然,俺俩的钱是辛辛苦苦挣来的,但也不能太贪心。够花就行。儿女们劝他俩去县城享福。他俩才不去呢。家里的楼房是新盖的,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宽大的四合院,既清静,还接地气。白天去地里种种庄稼,累了躺在树荫下,想吹就吹,想唱就唱,农闲了去山上转转,听听鸟叫,喊上两嗓,吸吸新鲜空气,活得多滋润啊!再说,咱山沟里环境好。不得传染病。不像城里那样,今天是新冠肺炎,明天是奥密克戎,成天活的是提心吊胆的,哪有山沟里这么安生啊?俺俩生来就是庄稼人,离开庄稼地,就活不成了。俺俩和乡亲们一样,要在这里生活一辈子哩!

共 5338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小说高手在民间讲了两位农民靠着自己独有的天赋过上了衣食无忧的好日子,但吃水忘打井人,首先对县里文艺部门的邀请演绎分文不取,因为是他们宣传了自己,其次是回归农村,不忘根本,并以淳朴善良的情怀告诫乡亲,做人不能太贪心,钱够花就行,不忘自己是光荣的农民!全篇文字精炼,语言极其流畅,高手在民间,做人不忘本!力推欣赏!【编辑:梦锁孤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22-03-06 20:59:07
  又见老师一部大作,令人敬佩!感谢老师赐稿丹枫,期待精彩继续!
梦锁孤音
2 楼        文友:白常学        2022-03-06 21:54:52
  多谢梦社长编审。你辛苦了。
3 楼        文友:淇水碧柳        2022-03-27 18:48:52
  农村里能人很多,这篇小说讲述了两个身怀绝技的农民由不见经传到名扬乡里的经过,充满着乡土气息。
与文字相伴,把柴米油盐的生活过出诗情画意。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