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痕】落在生命里的那束光(征文·散文)
一
看着《老闺蜜》中的失独老人梅姨,便会想起李煜的《清平乐》: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
砌下落花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的词,写给被宋帝扣留在汴京的弟弟。几经周折,终是无法将弟弟接回团聚。悲伤之余,思念绵长,他寄情于诗词中,写就此首《清平乐》。
梅姨的生命画卷,一如《清平乐》中的凄伤之境——别来春半,触目愁肠,雁来无信,归梦难成……而铺满整个画卷的是深暗的釉青色,幽淡隽永,看不见跳跃的梅红栀白。
文学与影视有着千丝万缕的共通性,两者在情感表达上是一致的。一场失去至亲的伤别离,通过两种不同的媒介表现出来,具有同样的感染力。
梅姨这个人物,真是选对了演员。只有王馥荔那样的老戏骨,外表端庄,内心沉稳才能与之匹配。演员与角色的匹配度的要求不仅是在外形上,人生格局,内心情怀,精神向度也是至关重要的。从这个层面来看,王馥荔饰演梅姨恰到好处——全然入戏,仿若她就是梅姨,梅姨就是她。
在梅姨人生的下半场,岁月在她的身上留下了太多的痕迹。那些皱褶与纹路,一道叠着一道,一圈环着一圈,却不见丝毫的颓衰,加上合体的装束,更显风霜之美。剧中的梅姨,总是笑脸相迎老闺蜜们,却难掩眉目中的一缕忧伤——梅姨的儿子赵海早年支教香格里拉,一次意外,大海沉落在香格里拉的湖水中。
母与子,一别经年,离恨如春草,远远地在大地上滋长。
这种失子之痛,别人无法体会也无法替代。痛,都是自己的,如同你的幸福,常常在别人眼里。说的都是一个理。
别人眼里的梅姨,不差钱没负担,身体硬朗,长相端美。但实则她的幸福背后,藏着太多太多的苦痛。最痛的莫过于黑发人先去,独留白发老妪在人世间。那些日子,布满银霜,恰似一场大雪,覆盖了所有的幸福过往。
二
海洋咖啡馆是儿子留下的。这是梅姨的住所也是她精神世界里的依存。在她的意念中,只要咖啡馆在,儿子就一直在身边,不曾离开。
咖啡馆的每一处都有大海的生命气息——
墙上的相框里,年轻的大海身姿矫健,脸上挂着如同阳光般的微笑。他的身后,是离天堂最近的地方。
二楼的房间依然是儿子生前的陈设,书桌上,大海用过的台灯,笔,信纸还放在原来的位置上。抽屉里,躺着大海寄给她的书信,信上记录了他在香格里拉的日常。
大海去世后的这些年里,梅姨其实一直没有走出来。渐渐地,她梦见大海的时间越来越少,感觉儿子离自己越来越远。所以,当大海的小学同学用变声器冒充儿子的未婚妻娜娜,几次三番打来电话向她行骗时,一向精明的梅姨明知是个骗局,还是愿意被骗。她听不进闺蜜们的劝说,甚至不惜向她们发火。后来,大家还是将梅姨从这个骗局中拉了出来。大海的同学打来电话,忏悔自己的行为,真诚地向梅姨道歉。那时闺蜜们才知道,原来梅姨早就明白,大海所谓的怀孕四个月的未婚妻是一个荒诞的骗局。
关于这一段剧情,看过的人,各有各的感受。有些人会觉得,这剧情既梗又无聊,甚至还有人吐槽说,梅姨这个人设,中看不中用,话语恶毒,内心脆弱,说白了就是一个爱多管闲事,糊涂弱智的大妈。
我不同意这种说法。人生会出现很多我们意想不到的境遇。比如梅姨的老来失子,这种痛,不是时间能轻易消解的。梅姨的反常,也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感同身受,才能懂她悲伤时的无助。她请求对方不要挂断电话,她愿意给他钱。她的世界中,已经很久很久,没有人和她提及大海,她只是想有个人和她多说说大海,能有个和儿子有关的人与她一起怀念,仅此而已。
岁月,终究是没有辜负梅姨。
有一天,大海真正的女朋友小雪来了。
小雪来咖啡馆应聘服务生,被梅姨和她的老闺蜜们一眼相中。小雪不提任何要求,努力干活,不让自己有消停的片刻。梅姨开始发现小雪有时会盯着墙上大海的照片看,看得那么出神,觉然不知自己已经站在她的身边。直到有一天,梅姨发现儿子写给自己的书信少了一封,这才证实了原来小雪就是大海信中提到的那个女孩。
梅姨和小雪之间的关系在剧中不断变化着,从一开始,梅姨为了不耽误小雪,执意要赶走她,让她去寻找新的爱情,直到离开数月的小雪回归,这个女孩在梅姨心中的角色继而发生了改变。梅姨将她视作自己的孩子,鼓励她放下过去,勇敢地去追求幸福。
梅姨与小雪之间地关系是互补的,其实在精神上,她们都需要彼此。在漫长的岁月里,思念同一个人,支撑内心所愿,获取力量,成为落在生命里的那束光。最后,她们为了纪念大海,一起去香格里拉找回大海当年组建的五彩香巴拉合唱团。
这个过程却是异常艰难,大海去世后,合唱团便自动解散了。一些孩子随父母离开了家乡,一些孩子因家庭因素不再学习,再加上当地艰苦的生活,重组合唱团难上加难,但梅姨并没有因此放弃,在小雪的陪伴下,她一家家地去拜访,并拿出咖啡馆的拆迁款,以大海的名字资助学校以及合唱团的孩子们。
梅姨的大爱与坚持。感动了这片土地淳朴的人们。梅姨终于完成心愿,将合唱团的孩子们重新聚集在一起。当校长带着她走到学校的院子里,一群孩子和家长举起白色哈达,献给善良的梅姨,这个场面太让人感动。剧中人物和观众的心境其实都是一样的,百感交集。
孩子们站在香格里拉的湖边,用天籁般的歌声为天堂里的大海演唱《大海啊故乡》。恍惚中,梅姨看到日日思念的儿子,站在雪山下,翠湖边,对着自己微笑。
镜头闪过,虽只有短短的数秒,却是有着无比的温情。
三
一部电视剧,豆瓣评分7.7分,除了演员与场景,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呈现了当下绝大部分普通人的生活,特别是老年人的生活状态等问题,还有一些情节是有教化意义的,如发生在海洋咖啡馆里的那些故事——
一对相亲男女被安排在咖啡馆约会。憨厚老实的男生,浑然不知坐在自己对面的是一个城府极深的拜金女,一边打探男方的经济收入,住房情况,一边在手机上查询所在地段的房价。第一次见面就提出置换房产的要求,还假装说要和男方一起还房贷。
这一切都被梅姨看在眼里,她一眼就看穿了女孩的心思——这样两人一旦离婚后就可以分到一半的房产。
梅姨端上餐食,故意说店里正在搞活动,女生付款可享受半价。女孩不愿意付款,谎称自己没有带钱。梅姨慧眼如炬,一语戳穿了女孩的真实意图,以过来人的阅历给初涉情场的男孩上了一堂人生课。
咖啡馆因梅姨的多管闲事而生意清淡,服务生走了一个又一个,只好再次贴出招聘信息。
一个男孩前来应聘,梅姨邀请闺蜜们留下来一起参加面试。男孩的拉花做得漂亮,人也老实肯干,对薪酬的要求也合适,但他的左手骨折了,没钱去医院治疗。梅姨看到男孩就想到自己故去的儿子,拿出钱让男孩先去治病,她的老闺蜜们也加入进来,纷纷塞钱给男孩。
一次招聘会成了一场慈善活动,这位幸运的男孩在梅姨充满母性关爱的目光里走出了海洋咖啡馆。
剧中类似的片段还有不少,如梅姨制止客人在公共场所吸烟,教育年轻人如何尊重长辈。梅姨天生是个有佛性的人,人性中的正直与善良,坚韧与柔软在她身上呈现着,蔓延着。
四
生活往往不会按照我们的意愿发展。一日,海洋咖啡馆接到了即将拆迁的通知,所在的区域要新建儿童医院。小雪和闺蜜们不知该怎样将这个消息告诉梅姨。拆迁办的工作人员前来协商,梅姨态度强硬,还假装病重卧床,坚决不同意拆迁。
熟悉梅姨的人都知道,拆迁咖啡馆对她来说意味着什么,等同于重新经历一次失子之痛。梅姨的思想工作做不通,拆迁规划便因此搁浅。而导致梅姨最终改变心意的,是她去旧的儿童医院替闺蜜刘大夫取药,看到医院逼仄杂乱的环境,陈旧的设施以及那些生病的孩子,梅姨的内心受到强烈的触动。
她告诉小雪和闺蜜们,自己已经在拆迁合同上签字了。在咖啡馆被拆除的那个晚上,梅姨泪流满面,小雪赶去陪她,闺蜜们也赶去陪着她。这段场景把我看哭,同时也敬慕心怀大爱的梅姨。
咖啡馆拆除了,梅姨搬到了艾琳家中,开始新的生活。在剧中,梅姨这个人物的结局还算是幸福的。她的星辰与大海,依然璀璨浩渺——人生下半场,不仅拥有了小雪带给她的亲情,还有老闺蜜们的友情。
在对痛苦的感知以及灵魂的认知中,绝大多数女性都有共通的一面。梅姨的闺蜜们,特别是相识大半生的艾琳,感知梅姨内心痛楚时,接收与抵达的频率往往高于其他几位。梅姨和艾琳,始终处在同一个频道上,彼此映照,那些温暖,抚慰,懂得,融进了一个又一个孤独的时光里。
她们,同样是落在彼此生命里的那束光。
一部电视剧,定格了无数个动人的悲伤的幸福的画面,而我们的生活就是由这些画面连缀而成的。这世界那么多人,大多生而平凡,一如梅姨与老闺蜜,梅姨与大海,梅姨与小雪的故事,链接着平凡尘世所有的爱和温暖,真实又贴切,感动着俗世中的我们。
致意梅姨,以及那些在老去的岁月里,依然能将日子过成诗,在生命的图卷上描绘绚丽色彩的老人们。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痛,都是自己的,如同你的幸福,常常在别人眼里。说的都是一个理。”
“在漫长的岁月里,思念同一个人,支撑内心所愿,获取力量,成为落在生命里的那束光。”
“梅姨和艾琳,始终处在同一个频道上,彼此映照,那些温暖,抚慰,懂得,融进了一个又一个孤独的时光里。”
作者的文字十分有味道,学习了。
失独老人是个很沉重的话题,可文中的梅姨活出了自己的精彩,给读者带来一束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