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书香南北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书香·泉】中国礼(散文)

编辑推荐 【书香·泉】中国礼(散文)


作者:北方天马 举人,3451.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66发表时间:2022-03-08 16:12:44
摘要:中国之礼博大精深,豁达包容,在三千余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地完善自我,吸纳佛教、道教、诸子百家,集中外礼仪文化于一身,形成具有华夏特色,汉民族文化的经典,成为天下尊崇,世界效尤的典范。

【书香·泉】中国礼(散文) 一.
   人类在进步,历史在发展,社会在不断地变革。悠悠中华三千多年前的黄土大地上,矗立了六百年的大邑商王朝,日渐腐化堕落,大厦将倾。暴君荒淫无道,苛政祸国殃民,导致国家怨声载道,臣民众叛亲离,加之连年讨伐东夷的战争,国力日渐衰微,黎民食不果腹。此时的华夏民族走到新历史转折的重要关口。
   而时处西部周原上的姬氏部族,历经几代人的韬光养晦和励精图治,逐渐蓄积起力量。凤鸣岐山,天下归心,周武王联络八百诸侯,举起灭商兴周的大旗。牧野一战,小帮周打败大邑商,改朝换代,天下再次定鼎。中国的历史从此拉开了帝王封建制的序幕,此后在炎黄大地上延续近三千年。
   周王建立起泱泱大国,为了统治,分封下众多诸侯,似以血缘关系来统治辽阔的神州大地,以稳固大周江山。但此举亦非尽善尽美,整个大周也不是铁板一块,血缘关系的维系有着局限性及时间性,不可能经久万能。不久就周朝统治出现危机四伏,江山社稷摇摇不稳。
   该用一种怎样的思想和理念,来治理天下,管理王土臣民?从而实现长治久安,大周的基业传承千秋万代?在一直是周王夜不能寐苦苦思考的问题。
   大周传至成王这一代,连宗室中的“三监”(为武王弟,成王叔父的管叔、蔡叔、霍叔共同派去监管商朝遗民,是为三监)也欲起叛乱,周朝一统的江山开始动摇,统治政权一度出现危机。这时老臣周公旦(成王的另一叔父)适时复出,带军平定了叛乱,诛灭、惩治了同胞兄弟,才稳定住大局。
   痛定思痛,他为了利于统治,约束宗亲,制定出一套详尽的“礼制”规范,配以“乐制”来教化族臣,束管治下的人心和臣子行为。
   他认为,先朝之所以灭亡,是以单一的“天命神论”来统治国家,巩固政权。历史证明“神治”并没有使夏、商王朝千秋永固,他们反而后来被上苍抛弃,另泽了新主。可见,人间的天下理当由人来管理,即使上苍选择,支持的应是守礼有德的明君。所以,以“礼”治国,以德服天下,是国之大计,应该可以使江山永固,万世太平。
   从此中国社会由“神治”转向“礼治”,以礼治的基础,结合神论,从人的思想意识领域中转变制度。以“礼”为形式,划分阶级,划分尊卑,规范人的精神与行为,达到治理天下,统治国民的政治目的。这不能不说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有着重要的时代和历史意义。
   周公旦在意识形态领域中,进行了全面革新,将上古至殷商的礼乐进行大规模的整理和改造,创建出一整套具体可操作的“礼乐”制度。内容包括饮食、起居、祭祀、丧葬,都纳入“礼”的范畴,使其成为系统化的社会典章制度和行为规范,愚民于无形之中,教民于安分守己之列。
   礼、乐这个意识领域的思想体系,可以说是应运而生,在大周辽阔的版图上漫延开来。这个制度就是“周礼”,周礼涵盖了国家的大政方针,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每个社会成员,和其人生形成的每一个节点,都有规范,严格规定了人们,必须遵守与践行的伦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其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和强制性,具有法律,政策的表现形式,也具备法律初期的性质和作用。无论是抽象的精神引导,还是具体的礼仪形式,都对社会成员作出了明确的要求,从而实行施政治人,安邦定国。
   初时,礼治对周王朝统治政权的稳固,起到了无与伦比的作用,曾出现了历史上著名的“成康之治”。但任何一种新思想体系和政治雏形,不可能完善至美,历史的验证,必定暴露出其片面和局限性。到春秋战国时期,一些体制、社会、思想和利益的矛盾日渐突出,诸侯之间因利益恩仇和野心大动干戈。一时间烽烟四起,群雄争霸,竞相扩张、兼并、割据,甚至欲摆脱大周天子统治,社会造成“礼崩乐坏”,建立不久的新秩序,眼看土崩瓦解。中华民族又一次进行到一个新的历史路口。
   尽管周朝建立礼乐制度的初衷,是为一定的统治阶级服务,尽管有不少弊端甚至主观成分,但历经几百年的推行验证,看的出人类需要这样的文明,文明社会必须以此为基础,家国才能和谐发展,社会才能繁荣与共,国家才能天下大治。因此周公创立的“周礼”,无形中潜移默化,融进中华民族的血液骨子里。奠基了中华成为闻名世界的“礼仪之邦”的基础,是人类从蛮荒走向文明的光辉里程碑。
  
   二.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在元圣周公离去几百年后,看到天下大乱,人心不治,稍有起色的礼乐制度,被私欲无情地践踏,造成所谓的“礼崩乐坏”,感到十分痛心和不安。他周游列国十四年,试图恢复周礼,天下归仁。但那时候的大国,正忙着争霸天下的战争,小国都面临被吞并的危险,整个社会正发生着激烈的动荡和变革,所以孔子宣扬的恢复周朝礼乐制度的主张,没有人重视,当然也没有人接受。
   归来后他反躬自省,致力于研究周礼,呕心著书立说,把周礼的“德、尊、亲”,融进了“仁、义、忠、孝、悌”的内涵,集诸子百家的思想于大成,教授育人,创立了儒学,之后进一步完善,延绵不断,深深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是谓“半部论语治天下”,至今仍是充满一定生命力的学术大流派。
   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多种思潮和理论都在探索人生、社会及家国的治理。出现了很多新思想,新理论,新流派。道家思想,黄老之术,法、墨理论,阴阳、纵横学说,林林总总形成百家。孔子的儒教,其核心是“礼”与“仁”的结合,仁,是爱父母、爱天地、爱万物;礼,是维护社会的安定与和谐。礼是治世大纲,仁是礼的根本,二者相辅相成。如果缺失了仁的内在真诚与德行,那么礼也就变成外在的一种形式。只有仁与礼融合,充满仁义道德的礼,才是治国大道,才能“为政以德”,才可安定民心治天下。这样的思想,为帝王臣民们都所乐于接受,因此唯儒独尊,唯儒昌盛。
   至圣先师孔子,开坛立教,坐下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在以后历史的发展中,逐渐发扬光大,集其大成,逐步形成中华民族特有的思想体系。后经秦汉几百年的社会实践和检验,证明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行之有效,是最高尚的治国之本。
   汉代大儒董仲舒以儒教为基础,结合周代以来的宗教观、天道观和阴阳、五行论,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的思想精髓,奠基了“三纲五常”理论,更加完善了儒教的思想体系。是时汉武帝极力推崇,成为汉代的官方统治的哲学,并为众多东林党的“清流”士人所拥戴,一时大为气候。
   至此,中国的“礼”,已形成为中华民族人性哲学的大系,变“无为”而“无不为”,由“神治”转向“礼治加法治”的政治体制。实践证明,中国历史上的每次儒风大兴,都会呈现出天下大治,都会出现盛世繁华。如“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无不因儒而盛国,因儒而人和,因儒而政通,因儒而乾坤清明,社稷昌优。
   越来越完善的儒教思想,符合华夏民族的国情、家情、民情,符合华夏民族的道德标准和审美观,也是底层士人及黎民志士进步的阶梯。慢慢在人的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内,形成一种观念,后自发地产生出强大的信仰和约束力,它具有“法”的性质,而又脱离了“法”的钢性和强制,利于安定天下,利于治国建业,以至传承三千余年而不衰。
  
   三.
   中国是礼仪之邦,国家和臣民们无不知书达理。人人有谦谦君子之气,崇尚礼义廉耻,尊守忠孝诚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泱泱大国,处处有好生之德,尊老抚幼,伦理纲常,“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中国的礼,树人类文明之道,立乾坤社会之风。“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教化人们循规蹈矩,克己奉公。这是周礼之功,为民族之魂。温文尔雅,谦谦恭敬,受益于孔孟之道,属儒雅之风,人间之正道。学而致用,发扬光大,应归功于竹林清流学士及董仲舒、朱熹等鸿儒的继承和发展,是开明智慧,正人君子之为。
   中国的礼乐文明也是世界人类文明的标志,一个古老的民族,历经万千年发展,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为历史的必然。中国自“礼乐”制度成行,就标志着人类从洪荒、蛮野走向开化和文明。尽管初始有着浓重的政治色彩,但那是催生的孵化器,后来完善归统,更具思想文化,文明秩序的现实意义,当为中华民族贡献给全人类的哲学理论与实践,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社会是个不同群体的集合,群体是由众多个体汇聚而成。和谐相处,共谋发展是人类的共性,然而个体间绝对存在差异性。礼仪为社会交往的润滑剂和黏合剂,会使不同群体之间互相敬重、相互理解、求同存异、和谐共处。从这方面说,中国的礼仪担负起了世界文明举足轻重的责任和道义。
   人们的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往往约定俗成,无不尽美地展现自己和塑造自身形象。礼仪就是手段,能正确把握人与人,人与外界人际交往的尺度,合理的处理好人与人、民与国家的关系,这样事情总会做的恰到好处和无比顺利。人不可能脱离社会,在社会活动中,交谈讲究礼仪,可以变得文明;举止讲究礼仪,可以变得高雅;穿着讲究礼仪,可以变得大方;行为讲究礼仪,可以变得使人尊敬。总之一个人若讲究礼仪,就可以变得高大和充满魅力。
   高素质的人就是有道德、有品质、有文化、有礼仪的人,也是有很好的工作能力的人——那就是“德才兼备”。这些人都反映在遵礼守法上,礼仪是个人的内强素质及外塑形象的美好标志。如果我们时时处处都能以礼待人,那么就会使我们显得很有修养。古人有这样的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最重要的一点,也就是培养了人的自信。素质是后天培养的,自信是慢慢锻炼的,而讲究礼仪,正是能够树立人的自信,提高人的素质。我们在生活中自信地讲了话,自信地做了事,我们的自信也就能真正的确立起来。
   中国之礼博大精深,豁达包容,在三千余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地完善自我,吸纳佛教、道教、诸子百家,集中外礼仪文化于一身,形成具有华夏特色,汉民族文化的经典,成为天下尊崇,世界效尤的典范。

共 396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第一部分,从历史入手,写礼的缘起,讲政治与礼、乐的衍生关系,讲了礼治的成效和弊端。第二部分,再次从历史文化入手,写了礼子对礼和仁的发展,写了礼法加法治的历史辉煌。第三部分,立足于时代、社会和现实,对礼乐、礼仪和礼对于人的素质提高作了展望、呼吁。文章大开大合,脉络清晰,从历史入,从现实出,很有历史感和文化厚度、现实意义。文章不是对历史资料的简单汇总,而是择其要,结合历史和现实,有深入的思考。文章的语言简洁、准确,清新,有开阔感和叙述性。文章有追溯历史和针对现实的双重意义。写得非常好。是精美之作。全力推荐。【编辑:归来的少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归来的少年        2022-03-08 16:14:30
  大开大合,清晰,有历史感,有现实和社会意义。是非常好的作品。祝贺天马老师。
回复1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2-03-08 20:00:13
  老师的编按总是那么精准,细致,辛苦了。中国礼的厚重文化和思想内涵,自己感觉理解还是肤浅,故大题目,小文章。
2 楼        文友:雪凌文字        2022-03-08 16:54:26
  礼,是深厚文化历史沉淀之下的民族才能具备的素养,是刻在骨子里的东西,与生俱来。这种东西,对于没有文化底蕴的某些列强民族而言,是不可理解,也无法模仿的!好一个中国礼!赞!
著文写诗,记录生活,更是记录人生!
回复2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2-03-08 20:07:55
  感谢赏读,中国礼的思想、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民族积淀,浩浩如海,咱只能窥一斑,尽管如此,欲写系列几个,弘扬民族精神,好与不好,尽力吧。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