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编外(散文)

编辑推荐 【柳岸】编外(散文)


作者:山谷 秀才,2292.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259发表时间:2022-03-08 17:12:59

光阴荏苒,在南昌陆军学院两年的读书生活转眼就结束了。
   一九八七年一月,我从师团干部大专班毕业,文凭是有了,可工作单位没了。军队体制改革,福州和南京两大军区于八五年下半年合并成立新的南京军区,原福州军区撤销。这个消息自然引起了福州军区机关在读干部的不安,因为我们中不少人的“原单位”已经不复存在了,毕业后往哪里去,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大家不能不考虑。
   大区原福州军区三大机关有许多江西籍学员,此时多数人考虑,既然军区撤了,原单位没了,就趁此机会回南昌吧,有要求直接转业的,也有继续留在部队的。我也有回江西的想法,征求妻子意见,她态度坚决地说:“不想去南昌”,理由是那里为长江上三大火炉之一,气候不好太热了。她还提醒我说:“忘了啊,你去南昌陆院读书,第一年就长了一身痱子回来。”她说自己就喜欢福州,发达的沿海城市,改革开放地区,多好啊。既然妻子这么喜欢福州,我当然尊重她的意见,要满足她的愿望。
   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往往看不透,说不清。
   两年前选拔第三梯队干部进南昌陆军学院读书的时候,谁不认为这是一件大好事呢,哪一个有幸被选拔出来的干部不是兴高采烈呢,可是我们高兴得太早了。正当我们在南昌望城岗的学院里“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候,传来了福州与南京两大军合并的消息,谁也想不到本来的好事瞬间变成了对我们这些在校读书的人很不利的一件事了。新组建的南京军区,机关各级干部由两大军区按规定“比例”选配。由于上级规定院校在读生一律不参与这次选调,说是等我们毕业以后再说。这样一来反倒使原本不是第三梯队的干部有了先于第三梯队提拔重用的机会。那些没有被选拔去读书的人,不少都提拔起来了,有的去了南京军区机关,有了去补充了军、师班子的缺额。当初说是等我们毕业后再说,其实没得说了,因为两大军区合并时,各级班子齐装满员刚配备好,到我们毕业时也才一年时间,哪会有什么缺额,这就意味着许多人没有合适的去处了,大多都得去“帮助工作”,做个“临时工”。
   本来被看好的“第三梯队”,一下子成了编外人员,是个多余的人。“帮助工作”,是权宜之计,是不得已的安排。其实是不受人家欢迎的。一个单位,干部配备齐全,各司其职,运转正常有序。来个帮助工作的,增加了管理的幅度和难度,弄得不好反而会添乱,打内心讲,单位并不欢迎“帮工”,因为他们确实不需要。而我们这些“帮工”呢,也处于很尴尬的境地。你积极不得,也消极不得。积极了,在位干部有戒备心,他心里会想,你小子那么积极干嘛,是不是图谋我的位子?消极了呢,又怕人说我们有思想情绪,怕人说:“三梯队就这个样子!”。所以,这“帮工”并不那么好当,日子不好过。
   看到我们这些人读书回来这个结局,有人对我们冷嘲热讽地说:“你们是三梯队啊,怎么没有人要了呢,又不是垃圾堆。”还有的单位对我们这些人,说是让你“帮助工作”,实则是不闻不问,不安排事情干,让你成天坐冷板凳,无所事事,自觉无趣,而不得不自己提出要求转业。真想不到,我们这些人以喜剧登场,以“悲剧”落幕。最可笑且最可悲的是,明明是一场“悲剧”,我们还曾自以为是在上演一场喜剧呢!
   我毕业后被分配到福建省军区后勤部帮助工作,安排在政工处,主任姓方,手下有三个干事。
   领导说是让我协助方主任工作,我没有什么企图心,我把自己当作一个老干事,方主任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因为我不了解情况,人头也不熟,我多看多学多干,少说不说,只帮忙、不添乱,我与老方相处得还好,几个干事对我倒也尊重。帮助工作期间,我印象深的是去永安的军械仓库做过一次调研,去苍山的后勤部印刷厂蹲过一次点,这都是交给我独立完成的任务。在后勤部帮助工作一年多时间,后来省军区在司令部成立了《军事志》办公室,就把我抽去参与编写军事志了,在这里时间也不长,我只参加了几次学习和会议,到省档案馆和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去查阅、收集了一些资料。
   到军事志办公室,也是很边缘化的一次临时性的工作安排,我想:两、三年后,编完军事志我又能到哪里去呢?那个时候没有了年龄优势就更难安排了,我何不早下决心、趁年纪还不是太大,赶紧转业地方工作,要学什么东西还来得及。我开始考虑是否还要继续在这里呆下去。再说,全党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转移,我置身渡外,一辈子没搞过经济工作,岂不遗憾。能转业地方,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去,也是个很不错的选择,我觉得这才是一个理性的思考。
   想是这么想,真要下决心脱军装,还是很艰难的。我一个农村孩子出来当兵,本来啥也不懂,是部队这个大熔炉煅烧、锤炼了我,把我培养成长为一个上校军官、正团级干部。从情感上说,我真的舍不得离开部队和战友,但我还是把自己转业的想法对妻子说了,她也不舍得我离开部队这,不希望我转业。就连两个孩子都央求我说:“爸爸,你不要转业嘛,我们喜欢部队、喜欢看你穿军装的样子。”
   说实在的,过去我从来没想过要离开部队,我总以为自己可以当一辈子兵,穿一辈子绿军装,在部队干一辈子。当然,如果不是自己要求,组织暂且也不会安排我转业的,因为跟我一起从陆军学院回来帮助工作的人,还没有一个被如此安排的,他们都还在等待一个提拔的机会。
   面对现实,我思考了很久,经过内心的痛苦挣扎和斗争,我还是觉得应该尽快转业到地方工作,不想无休止的继续熬日子,不能老等八卦,坐困愁城。我给妻子分析了自己的情况和可能的利弊得失,说处理问题不能只凭情感,还要多用理智。她被我说服了,接受并支持我的想法,我终于下决心向组织递交了转业报告。决定转业了,我认真完成自己手头上未了的任务,军志办也未再安排我新的工作。

共 228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散文叙述了“我”在陆军学校学习遇到的难题。两年的陆军学院读书很快结束了,可我有了文凭,却没有了编制。原来因为军队体制改革,我原来在的福州军区撤销。我们在读干部因此就没有“原单位”了,毕业后的何去何从,成了难题。想当初,我们进南昌陆院读书的时候,各个踌躇满志,却不料两年后没有了原单位,同事有的转业了,有的继续留在部队,我在征求了妻子意见后,选择去了福州。我想起两年前进南昌陆院读书的时候,那时高兴的劲头早没了,面临着是曾经很有希望提拔的“第三梯队”,一下子成了编外人员,成了别的单位的“帮助工作”,我也在毕业后被分配到福建省军区后勤部政工处帮助工作,在帮助领导干了几件事后,我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再三权衡利弊,说服了妻子和儿子,决定脱下军装,转业到地方去。散文通过我在部队经历的编制改革带来的阵痛,叙述出一位军人的一段难忘的人生经历,情节生动,故事很有时代特征,贴近生活,引人共鸣!欣赏,问候作者!【编辑:刘柳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刘柳琴        2022-03-08 17:13:34
  问候作者,写作快乐,初春快乐!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2 楼        文友:刘柳琴        2022-03-08 17:18:01
  人生会遇到各种风风雨雨,但只要心中有阳光,生活就会处处充满阳光!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回复2 楼        文友:山谷        2022-03-09 09:41:42
  是的,人生路上有风雨,重要的是心中要有阳光。
3 楼        文友:刘柳琴        2022-03-08 17:18:33
  恭祝创作丰收,期待更多佳作点缀柳岸,展示你的风采!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4 楼        文友:山谷        2022-03-09 09:40:04
  问好老师,编按辛苦!
5 楼        文友:迎冬寒梅        2022-03-09 23:06:14
  理智的选择。
回复5 楼        文友:山谷        2022-03-10 09:37:40
  是的,我的选择应该说是正确的、理智的。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