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征文 >> 【读名著·传经典】【八一】世俗的冷暖与纯洁的爱情(赏析)

编辑推荐 【读名著·传经典】【八一】世俗的冷暖与纯洁的爱情(赏析) ——《红楼梦》第三十六回赏析


作者:秋水翁 秀才,1758.7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156发表时间:2022-03-11 09:24:12

【读名著·传经典】【八一】世俗的冷暖与纯洁的爱情(赏析)
   读完《红楼梦》三十六回,脑海里久久浮现出两幅美丽而静谧的画面,这种画面让人想起青春里的深情和纯洁的爱意:
   一是薛宝钗来到怡红院,接过袭人的针线,在贾宝玉的房中绣鸳鸯肚兜的时候,让人看到了一种男耕女织的寻常百姓人家的生活场景,读者感受到了一种和谐与安宁;二是借贾宝玉的眼睛,我们看到贾蔷屈就龄官的场面,那种委婉而动情的语言、欲言又止的神态以及龄官对生命的计较,让读者看到了又一对宝黛之恋。
   爱情,在青春的情感里,既有个性,又有共性,往往追求一种毫无杂质的纯粹;也计较过程中的一丝一缕,这既是一种快乐,也是一种伤感。于我而言,也会想起年轻时自己与妻子谈恋爱的场景,那时候总会想方设法讨她开心,甚至可以在她的宿舍楼下等几个小时。爱情这东西,不仅让人着迷,也会改变一个人的心性。
   《红楼梦》的一条主要线索是写情,这个情包括现实的、浪漫的、功利的、纯洁的……所以读完这本小说,似乎就会懂得世间的许多情了。
  
   二
   小说这一回开篇写到贾母。在这里,贾母对贾宝玉做了一件非常温暖的事——这个老太婆因为对孙子的疼爱,害怕宝玉再挨打受罪,于是对贾府里上下的人都给予了交待:凡是贾宝玉对外应酬之事,目前一概免了,只允他在大观园里活动。这无疑是给贾宝玉下了一道免死金牌!可想而知,此时的贾宝玉不知作何欣喜之状:
   “今日得了这句话,越发得意了,不但将亲戚朋友一概杜绝了,而且连家庭中晨昏定省一发都随他的便了。日日只在园中游玩坐卧,不过每日一清早到贾母、王夫人处走走就回来了,却每日甘心为诸丫头充役,倒也得十分消闲日月。”
   这里透着老人对小辈的关爱,如此自由,宝玉自是心里偷着乐。贾母的慈爱常常让我想起自己故去的奶奶,那时候母亲与奶奶关系并非十分融洽,然而当我们兄弟几个因淘气挨揍时,奶奶就会出来主动解围,斥责父母,安慰我们受伤的心。而贾母在这里作为一个有智慧的奶奶,有着不一样的人生经历,她也经历过青春的少年,所以对青春年少的孩子有一种包容和理解,这也正是生命经历无数坡坡坎坎后的领悟。
   贾母曾经也是贾府的大管家,她懂得人情世故里的人情与利益,但更明白生活的艺术与哲理,这是一种至高的人生智慧,需要用一辈子的生命去理解和参悟。
   相比而然,此时王熙凤是没有的理解,也不会这样处理问题的。此时的王熙凤正是贾府的大管家,这个大家庭的一切事务都需要她去裁决、分派和监督,而贾府上上下下的人,都看她眉眼高低行事。权力与压力,往往是同步存在的。这也就使得王熙凤不得不具备过人的才能,且有杀伐决断的魄力,所以她这个角色,既有一种权力的享受,也有一种身心的折磨。
   那时候,王熙凤发现有许多佣人前来向她送礼问好,便引起了她的警觉:因为平常无事,这些人是不会主动送礼的,“无事献殷情,非奸即盗”,她觉得其中或必有隐情。此时平儿不失时机地提醒她:因为王夫人身边的丫头金钏儿之死,王夫人缺少一个大丫环,而这些佣人的女儿正好在王夫人身边当差,她们便算计着让自己的女儿补上这个空缺。
   从中可以看出一些岗位空缺的竞争力,这里至少有两个原因:一是贾府里凡是大丫头,每月月例有一两银子,而其他丫环没有这样多的月例,所以为了那一两银子,众人趋之若鹜;二是王夫人的大丫头,将来一定有个好一点的归宿,能为自己的孩子谋个好的出路,这是普天之下父母共同的心愿。
   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这是所有中国人都懂得的道理。人情社会犹如一张大网,每个人都在这个网里挣扎。有时候人情可以维持一个社会的稳定,但太讲究人情,难免会使社会关系走样,甚至违背法律与道德。所以,在处理人情关系时,应该把握一个度。
   我们来看看王熙凤是怎样处理这件事的:
   人家送的礼王熙凤照收,让人觉得她并不拒绝帮忙,但她又把这件事推到了王夫人身上。因为这个丫环由王夫人使唤,王夫人自然有决断的权力。不过,王夫人说自己不再增添下人,应该把多余的月例发给玉钏儿,以弥补她对金钏之死的愧疚。于是,王熙凤就不再说什么了。王熙凤的这种行为间接告诉了那些送礼的人:不是我不帮忙,是王夫人不需要增加丫环了,我也没有办法。
   王熙凤这一手做得相当绝——既收了礼,也不得罪任何人。这有点人情的套路!现实之中,有许多人情世故,场面上是朋友、兄弟,说不定到了关键时候,吃了你的,拿了你的,却办不成任何一件事。真正的朋友和兄弟,不在于礼尚往来,而在于真诚实意的帮助和淡泊如水的交往。
  
   三
   说到丫环,王夫人自然问起关于短缺姨娘丫环月例的事。我们看看王熙凤又是怎样回答:
   凤姐忙笑道:“姨娘们的丫头,月例原是人各一吊。从旧年他们外头商议的,姨娘们每位的丫头分例减半,人各五百钱,每位两个丫头,所以短了一吊钱。这也抱怨不着我,我倒乐得给她们呢,他们外头又扣着,难道我添上不成?这个事我不过是接手儿,怎么来,怎么去,由不得我作主。我倒说了两三回,仍旧添上这两分的。为是他们说只有这个项数,叫我也难再说了。如今我手里每月连日子都不错给她们呢。先时在外头关,哪个月不打饥荒,何曾顺顺溜溜的得过一遭儿?”
   我曾查过资料,在清朝一两银子大约值1-1.5倍吊钱。那么,此时两位姨娘的丫头每月的月例仅是王夫人丫头的一半或者不到。姨娘的身份地位卑微,跟随姨娘的丫头的身份,也高不到哪里去。读到这里,我便会觉得王熙凤太过刻薄:两位姨娘本来贫寒,再减其丫头的月例,就会使她们的生活更加捉襟见肘,这不得不让人叹息!这样做,一定会给贾府的未来埋下隐患和宿怨。
   从这里我们还能看到贾府管理上的更大隐患——
   王熙凤既掌握着贾府的人权,又控制着财权。如此之大的权力,假若由一个品行端正、为人正直的人掌握,也许这个家庭还可长久发展下去;但这样的权力却被王熙凤掌握着,她虽有才干,却贪小利、重名声、擅专权,由她这样的人掌权,就会自我膨胀,目空一切。所以,当她听见王夫人寻问短缺月例之事后,早就料定是两位姨娘在王夫人面前打了小报告,她心里哪能服下这口气。于是,她转过身来,立在过堂上大骂:
   凤姐把袖子挽了几挽,跐着那角门的门槛子,笑道:“这里过门风倒凉快,吹一吹再走。”又告诉众人道:“你们说我回了半日的话,太太把二百年头里的事都想起来问我,难道我不说罢。”又冷笑道:“我从今以后倒要干几样克毒事了。抱怨给太太听,我也不怕。糊涂油蒙了心,烂了舌头,不得好死的下作东西,别作娘的春梦!明儿一裹脑子扣的日子还有呢。如今裁了丫头的钱,就抱怨了咱们。也不想一想是奴几,也配使两三个丫头!”
   这里所谓的“过堂风”,意思把自己的话带到她希望别人听见的地方去。你看凤姐挽起袖子,跐着门槛子,再加上那恶言相向,俨然是一个泼妇骂街的形象。有时候想想,对两位卑微的人这样恶毒和刻薄,那不是在纳福,而是在积怨。但是,有时候的权力确实让人迷失,甚至失去良知,这恰恰反映了人间世俗的冷暖。
   权力本身没有错,可以给人以暖,也能给人以寒,而孰暖孰寒,则取决于拥有权力的人。
  
   四
   小说写到这里,并没有指出凤姐的对与错,只是把故事的情节交待出来,让读者去自我评判。我想那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只是陈述事实,事实中的好与坏、美与丑、复杂与单纯等等,作者没办法给出一个准确的评论。作者也相信读者有填补作品空白的能力。那些伟大的文学艺术总是把想象空间让给读者,以此与不同的读者产生共鸣。
   所以当作者写到王熙凤大吹“过堂风”时就嘎然而止了,从而把这一回小说的节奏从热闹一下子拉到静寂,从急促转向缓慢。一本好的小说,总是能很好地控制节奏——张驰有度,这样才能让读者感受到文字组合起来的故事更接近于生活的原态。
   然而,《红楼梦》这本小说里有一个奇特的写法:当小说转向静态的时候,总会有一些温馨的场面展现出来。作者会用细腻的笔法,把这些场面一一地加以描写,让人从这些细节里更能看到人的本性,体会到生活里点点滴滴的真实。且看原著描写:
   “宝钗独自行来,顺路进了怡红院,意欲寻宝玉谈讲以解午倦。不想一入院来,鸦雀无闻,一并连两只仙鹤在芭蕉下都睡着了。宝钗便顺着游廊来至房中,只见外间床上横三竖四,都是丫头们睡觉。转过十锦槅子,来至宝玉的房内。宝玉在床上睡着了,袭人坐在身旁,手里做针线,旁边放着一柄白犀麈。”
   仲夏时节的午后,贾府一片静寂!
   我第一次读这本小说时,读到这样的画面,总觉得似乎在哪里见过一般。后来,我想起了儿时的夏天,午后爷爷就睡在堂屋门口的木板上,身边放一把竹扇,用于驱赶蚊子;奶奶坐在屋檐下,纺棉或者纳鞋底……这样的场景,常常让人感到安心而陡生幸福之感。
   所以我觉得这里描写得特别美好。尤其是当袭人离开时,薛宝钗接了袭人的针线活,继续为贾宝玉绣肚兜的情景,那画面非常强烈:静静的院子里,男主人睡在床上,女主人正全神贯注地给他缝制衣物,这岂不是普通百姓人家追求的一种安宁么?!
   美好,幸福,人人都渴望,也都憧憬。也许薛宝钗也憧憬在那种美好的情景之中:她希望给贾宝玉做点什么,用自己的温暖贴近他的肌肤,这样既是一种寄托,也是一种期望。然而,此时的贾宝玉根本体会不到薛宝钗对他的情感,在他内心里,只有林黛玉存在着。所以,当薛宝钗沉浸那种期望的美好中时,贾宝玉却在梦中给了她一瓢冷水:
   “宝钗只刚做了两三个花瓣,忽见宝玉在梦中喊骂,说:‘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金玉姻缘?我偏说木石姻缘!’薛宝钗听了这话,不觉怔了。”
   如其说这一段话是对薛宝钗说的,还不如说这正是这部小说作者的爱情观——真正的爱情,不取决于物质拥有的多少,也不是什么家庭利益之间的交换,而是男女之间那种纯洁的,彼此相惜相知的那份情感。
  
   五
   处于当今社会,有些人的婚姻和爱情更注重物质方面的东西。
   我时常听说现在的男女婚姻需要有车、有房、还要有钱,无论城市还是乡下,大部分如此,好像婚姻变成了一种交易,而不再是因为爱情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这样的婚姻未必会有一种圆满的结果。
   相比之下,那些拥有真实爱情的婚姻,应该更加难能可贵。所以,作者是站在一个很高的角度来赞美和歌颂纯洁的爱情!因为纯洁爱情,有对生命自由的追求,也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作者又借蔷龄二人之间的爱情,进一步向人们展示青春生命里的那种纯度和洁癖。
   当时,贾宝玉来到梨香院,想请龄官给他唱一曲《袅晴丝》时,作者借贾宝玉的眼睛,看到一段温馨的场面——
   贾蔷为了讨得龄官的开心,不知从哪里弄来一只训化了的小鸟。他原来以为龄官会因此而高兴,哪知龄官却不以为然,甚至有些俏皮地道:“你们家把好好的人弄了来,关在这牢坑里学这个劳什子还不算,你这会子又弄个雀儿来,也偏生干这个。你分明是弄了他来打趣形容我们,还问我好不好。”
   爱,并不都是一本正经地说话,轻松说出心里话才会更亲近。
   龄官的这段话,没毛病,且很有林黛玉的口气。生命成长的幽情里,总有一丝触动心弦的无名愁绪,龄官由鸟笼里的鸟,想到自己的生命——被贾府买来作戏子,不知道未来的命运如何摆布自己。再联系到自己与贾蔷的爱情,这个爱情最终有没有结果,她无法掌控,所以她此时的计较,是对自我生命无助的一种叹息。
   再者,这些青春少年,不希望生命被禁锢——笼中的鸟,失去的不仅仅是自由,更多的是失去了对生命自我完成的机会。作者表面上写的是龄官一时的气话,但这段话的背后,隐藏着对当时社会禁锢生命和压抑人性自由的一种无情批判。
   人的生命生来就是自由的,而爱情是生命经历的一个过程,追求纯洁的爱情与崇尚自由的生命并不矛盾。《红楼梦》第三十六回,让我们可以认识到:一个人,只有真正认识到自己生命的纯度与自由,才能算一个完整和健康的人;一个社会,只有把对人的尊重放在首位,让人的个性发展随着生命历程慢慢地成长和成熟,那么这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才会得到提高。
  

共 488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有关《红楼梦》第三十六回的赏析文。《红楼梦》大旨言情,主要以宝黛爱情为主线,也描写了众多少男少女纯洁美好的爱情,贾蔷和龄官就是其中一对。作者主要从情感和人性等方面对第三十六回进行分析,宝钗给宝玉绣鸳鸯肚兜,表现了她对宝玉的深情和美好爱情的向往。凤姐贪财好利,待人苛刻,迷失了本性,缺乏人性。龄官作为一名戏子,也向往自由自在的爱情,和贾蔷情投意合,只是现实很残酷,让人唏嘘不已。作者能高屋建瓴,能深入阐述人性的美与丑,入情入理,条缕明晰,让人掩卷沉思。赏析文主题鲜明,精准透彻,联系实际,论述有力,感悟深刻,启发性强。尊重人性,崇尚自由,让社会更文明更和谐。好文章推荐共赏,章欣赏学习,感谢老师投稿八一,祝春安吉祥!创作愉快!【编辑:淡淡的云彩】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2-03-11 11:46:49
  赏析文主题鲜明,精准透彻,联系实际,论述有力,感悟深刻,启发性强。尊重人性,崇尚自由,社会会更文明更和谐。好文章推荐共赏,章欣赏学习,感谢老师投稿八一,祝春安吉祥!创作愉快!
淡淡的云彩
2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2-03-11 11:53:24
  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纯洁的爱情只遵从内心,和贫富、地位无关。再次欣赏老师带来的精彩文章,祝文丰快乐!期待更多精彩!
淡淡的云彩
3 楼        文友:村姑丽雅        2022-03-12 15:21:49
  细腻,委婉,与自己的经历和现实生活相互交融,更具有说服力。欣赏佳作!问好作者!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