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生活的真面目(随笔)
我从来没有认真地思考过所经历的每一天,因为和大部分人一样,我们都意识不到一天有多么重要。这种忽视,让我们失去了思考和反刍生活真相的意识和能力,也失去了改善自身生活状态的机会和动力。
人的一生,充其量就三万来天,若以正常语速数这个数,最多5个来小时就数完了,这是多么令人惊心的短暂时光。“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不知不觉间,一天的时光就溜走了。我们大部分人仓促的一生,多半是在漫不经心和潦潦草草中度过的,总想着日子长着呢,何必计较一时一事的得与失,何必在乎这一时半会儿。当猛然惊醒时,已经是“轻舟已过万重山”,最美好的时光已经只能在追忆中去缅怀。
我们何尝不暂时放下琐碎的日常,让时光慢下来,让自己置身事外,以看清我们生活的真实面目。
或许,这是一件惶惑而极其困难的事情。生活的慵常,谁能看清自己每天忙忙碌碌的蛛丝马迹,是被怎样的一条主线穿连起来的。当然,每天我们要吃喝拉撒睡,但这些只是动物的属性和本能,不是生活的主题。或许,“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身处其中,我们永远也看不清自己,不管是我们的内心还是行为。
做一个旁观者,可以对自己一天的所作所为进行思考、嘲笑、评判,甚至赞赏。你会看到,我们每天有多少时间戴着假面具,游走于周围的人和事之中。这种该笑不能笑,该怒不能怒、该说不能说的伪装,也是我们感到疲累的主因。
你还会看到,我们有多少时间,处于似梦非梦的状态,失去了判断周围事物的能力,我们的言行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控制着,机械地应付着周遭的一切,干着许多毫无意义的事情。甚至,在我们的意识里,闪过多少不能示人,既龌龊、可怕又危险的念头。这些念头基本上百分之百不会实施的,但它是我们潜意识里的危险信号。一天中,在外界一些因素刺激下,总有那么一些瞬间,我们处在间歇性精神失常甚至精神错乱的边缘。
这些,绝非危言耸听。更不可思议的是,一天之中大部分时间,我们都活在别人的世界里,思想没有真正的独立,情绪没有真正的宁静,行为没有真正的自我,总是被形形色色或远或近的人与事所困扰。愤怒、嫉妒、鄙视、不肖,甚至仇恨等不良情绪此起彼伏,既是产生一些同情、欣赏、愉悦等情感,也是稍纵即逝。这种在本能的驱使下,把大脑中接收的或喜欢或讨厌的一些人和事,在比较和攀比中无限放大,除了让自己郁闷之外,既浪费精力又耗费时间,让我们每天的生活过得虚幻而无聊。
当然,我们生活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平凡而琐碎的,每天从日升到日落往复循环,组成了我们生命的过程。作为有智慧、有理性的高级生命,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很少有意识地去观察反思每一天的生活细节,凭着感觉过一天算一天,总有“年年月月总相似”之感,最终唯一引起我们慨叹的,就是脸上日益变深的皱纹、头上日益增添的白发。
或许,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心里的生活真相和生活观念,生活,就是活着,我们不必太当真。但如果我们不能真切地对待和感悟生活的每一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只会走得糊里糊涂。由于人生的短暂甚至珍贵,人人都希望“过好每一天”。那么,生活的真正面目到底是什么?或许,这个问题太难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就像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曾提出散文“形散而神不散”观点、影响文坛几十年的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谈到他的日常生活时,说到他每天都是以分甚至以秒来计算的,工作学习安排的满满当当,从不把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事情上,说这些话时他已界80岁高龄。著名评论家雷达说:“综观肖云儒近30年的文论,突出感到,他思路活跃,涉猎面很广,举凡文学、哲学、戏剧、书法、散文创作,社会评论、民俗研究,直至文化人类学,都有论列。”著名作家贾平凹这样评论肖云儒:“他思维活跃而丰实、劳动繁重而艰辛,我是畏惧这样的人,更是敬重这样的人。”看来,生活的真面目,就是我们认真地对待每一天、运用每一天、感悟每一天、享受每一天。每当日落之际,让自己静下来,认真审视走过的这一天,为明天谋划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