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暗香】标点符号恩仇录(杂文)
一、祸起萧墙·萧无标点
推荐一段“20年前古今合璧中外合璧现代造”的古文标点符号:
荀子有云——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请打标点符号……
一个人的诗文水平,是与他诗文中标点符号的密度、复杂度--特别是和谐度--正相关的。
所罗门先生:
前一段时间,我也曾误入(误入:所罗门先生后悔)诗圈和一些诗词群,看到一个有语言暴力习惯的人把市井中最肮脏的语言骂向未向其示好的诸多诗人——受骂者有的表示感谢,有的立马示弱示好、有的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旁观者不语,私下里说“不一般见识”!对这等言无常信,行无常贞,唯利所在,泼口伤人的恶者之屈就,哪里是什么孤芳或海量?纯粹是“见侮而不斗,辱也”!大辱也!(大辱也--所罗门先生发恨)
我所见证过、所罗门先生见证过、我们圈子里几百号人都反复见证过起码7、8上十次的时代奇诗人/红诗人,家喻户晓的“无底线快速反复谩骂”文艺评论家连绵不绝地骂人,连绵不绝地唆使人骂人……
不是画蛇添足,而是画龙点睛--这位奇人,无论黑白无论风雨无论男女老幼无论是发作期还是发情期,无论是撩拨他人还是辱骂他人,拟或是舔人还是舔屁,从不打标点符号--先不问他是不是打了草稿--你愿意请一个没有家教从不打标点符号的家教吗;你愿意去辅导一个没有家教从不打标点符号的孩子去做他的家教吗?
预备知识:
山人归卧晚,诗意满秋林。
山人--具有偏正结构的具体名词,“宽”对“诗意”--同样具有偏正结构的抽象名词;无论是就词法或句法或修饰而言,“诗意”都不是“无底线快速反复谩骂家”所一手捏造钦定的形容词--在这里,抽象名词“诗意”,被简化了的谓语-补语“满(于)秋林”所形容,与上句结构相近的谓语-补语“归卧晚”“宽”对。
古今中外,一切“一味”不打标点符号者,唯独此一人可以在当代,头戴“著名文艺评论家”的钢盔,摇头晃脑,不时突然一汪无标无点的光秃秃的辱骂--活像那些附庸风土地主,明明是一窍不通,却硬要摇头晃脑,哼哼几句无标无点的“老道”八股调一样!
二、一个坚定的“标点符号”者,调侃无标点的“极端自由诗”·二则
1.七月的月色
把热辣了一天融化的时光
撒在工地上
为还未收工的人刷脸
在本该下班考勤时间的时间里
天色一直暗不下来
风用淡淡的月光粉刷着天空
建筑工人用浓浓的涂料粉刷着高楼
他们的影子一起粉刷着繁忙
一粒星光落下来
落在他们的脸上
夜色巨大的手
抹了一把
抹不去许多的月色
抹不去月色里的时光
重新排版一下,请教诗的主人
热辣了一天融化的时光,
撒在工地上……
为还未收工的汗水刷脸:
在本该下班的时间里,
考勤时间……
天色,一直暗不下来……
风,
用淡淡的月光粉刷着天空;
你,
用浓浓的涂料粉刷着高楼……
他们的影子
一起粉刷着繁忙……
一粒星光落下来
落在他们的脸上
夜色巨大的手
抹了一把
抹不去许多的月色
抹不去月色里的时光
2.悟道
一些树,被春风吹
就发芽就开花
就把人们带来新的惊喜
轻轻的,悄悄的
把绿的希望带给大地
那些冒出土的
在枝头轻悄悄的,展示嫩芽的黄
……
2.我特别“嗜好”给那些习惯性顽固性不打标点符号的作品找茬--因为这不是什么我的文学品行问题,而是我非常看不惯文学的倒退,看不惯语文的倒退,看不惯教育的倒退,看不惯时代的倒退……
一些树,被春风<一>吹,
(“一吹”,表示一种短暂的动作或这种动作、行为的“过去式”,具有“现成状态”的意味,用做形容词,这里,做“春风”的“无宾语”的谓语--说得通)。
或者说“吹过”,有了补语“过”,也相当于英语中的“现在/过去完成时”,作为一种形成状态,也就不存在“宾语残缺”的问题了。
就<忙碌着>发芽<呀>,
就<欢喜着>开花<呀>,
就把人们带来<新×--这里把“新”去掉,也就去掉了句子的独立性>的<新春的>惊喜
还有<新>绿的希望
轻轻的<地>,悄悄的<地>
<洒向>大地--
那些冒出土的:
在枝头轻悄悄的,展示嫩芽的黄……
……
这二首小诗,意境与情感确实都不错,前者深沉洒脱,后者清新绵长。
三、表意文字·标点符号向表音文字·标点符号打嘴巴官司
从二组(其中一组链接略去)中德技术术语的翻译,看汉字汉语标点符号的先天逻辑性科学性优越性--
我们的关注或警觉,首先是技术的,接着是翻译的。
汉语词汇,由于汉字汉语的构成特点,有着与生俱来的简洁而颇为紧密的逻辑关系;德语词汇之间逻辑性天然欠缺--翻译中往往是先天畸形或先天残缺--其实,“剧本”已经准确了,只是要在“脚本--非运行区域,写清楚:整机机柜;箱体零部件”,就已经清晰准确了。
感觉“端子,常规”的译法,不是英文原文准确的问题,而是翻译者没有准确把握汉语语法,缺少逻辑修养,电学水平不够高所必然造成的。
准确的译法应该是:【端子,常规端子】--常规,抽象名词用作副词,等同于“一般”,回头限定科技名词“端子”的范围--这样,【端子,常规端子】就构成了一对简洁的、准确的、清晰的几乎不会产生误会的“种属”概念的汉语表达式。
组合括号【,】在这里是表示一组或一对词语·概念·范畴的点号/标号--外面的标号方括号其实具有点号的属性;里面的点号“,”,其实具有标号连接号“-”的属性--在一些标准的软件里,这个“,”或“-”,其实是直接地用“空格”来代替或表达的。
显然,虽说标点符号是“洋字码”,但20年前(以远)的戊戌变法/五四运动,特别是新中国矛/盾时代以来的成功的成熟的新汉字/新汉语创新,新诗歌/新文化运动,使得20年前的新中国“矛盾时代造的”普通话(书写·拼读/词法·句法/修辞·逻辑,还有包容、体现所有这些方面规则的“中国化”的标点符号),中西合璧,中外合璧,丰富·简洁/科学·生动,与时俱进,鹤立鸡群。
读了此文,受益匪浅--另外,如果在讲解“PE”“接零”端子时,附带简洁提示一下“分类、统一”接地、接零的问题,那么,此文就不仅精彩,而且经典了。
以汉语为代表的表意文字的逻辑性远远胜过以英语为代表的表音文字:汉字常用字800多个,普通人掌握3000个字就足够了;而英语有近百万个单词,不学会一万多个单词,日常交流就会时刻体验到词汇的拮据。
英语等表音文字的最大问题是很多地方不合逻辑,以帽子为例,汉语帽子两个字把所有的帽子都包括进来,然后再在帽子前边加个字来区别什么帽子就可以了,比如礼帽、鸭舌帽、宽沿帽,只要记住帽子,前边的字因为与帽的用途形状相关,一次就可记住,而英语关于帽子的单词就有数百个,并且毫无关联,毫无规律,这种现象比比皆是,正是因为英语等表音文字的逻辑性和规律性太差,所以会产生大量的新单词,浪费人们大量的时间。
汉字如同一个活化石,具有信息量大、词汇丰富、超越时空、言简意赅、含义稳定等诸多优势,很好地保留了中国文化,这是那些拉丁文无法比拟的。
1.汉字是表意文字,加上中国文明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所以信息量丰富;
2.(有逻辑内涵/关联的)词汇量丰富,是一种文字发达的标志;英语譬如帽子有几百个写法,但逻辑内涵单一凌乱,语言文字形式互不关联,说明英语、英国、英语文明是一种新生的发展中的文明文化,缺乏时间的沉淀,日月的积累;汉字单词(形式)的相对单一化是与汉字单词内涵的丰富化,是互为表里的;
3.简化汉字,推广国际音标的拼音普通话,造就了汉字与计算机多媒体的深度与广度的高度融合--计算机多媒体语音输入输出:这是表音文字所无法企及的;
4.现代汉字汉语诗歌,相比较与表音文字,具有建筑美音乐美的明显优点;但几乎所有“无标无点”的“极端”“汉语”自由诗,都是有意造就意境凌乱,逻辑含混,情感旁杂,词汇跳跃,条理闪烁的氛围与情趣,故作姿态,赞美浅薄,沉醉纠葛,昙花一现,自以丑小鸭为美--山寨意识流、仿形荒诞现实主义--特别是,几乎无一例外,完全没有了五四/新中国以来,特别是文化大革/改革开放时期,现代汉语自由诗优美优雅优秀的建筑美、音韵美、意境美;
5.当然,汉字汉语必须彻底完全拼音化,继续汉字汉语在世界语言中鹤立鸡群的科学性与逻辑性。
语言文字由具体到一般,由简单到复杂,由表象到本质,由一知半解良莠不辨的“浅薄内容”,到理清头绪·条理清晰的规则描述--准确深刻系统的标点符号,及其使用规则,是语言文字科学性的结构标志,运用规则,发展手段。
期待赐教。
老师的措辞是相当谨慎的:既是一种谦虚,也是有点“心虚”--请原谅,坦诚是最高境界的尊重。
其实我,还有编者按,都和你一样,还是相当谨慎的--可以有没有标点符号的现代诗,特别是可以有简化了标点符号的现代诗--我们说的是,一个作者,不可“一贯”“一概”习惯于装着看不见自己诗文到了打标点符号的时候--其实是因为自己的词法、句法、章法/语法、修辞、逻辑--严重不过关,不得已而求其次:索兴一贯一概不打标点符号而已。
譬如我的习作的第二部分所举的二个例子:充满着词法句法/修辞逻辑毛病--然而,这二首小诗无论意境/情趣,确实都不错:前者深沉洒脱,后者清新绵长。
必须指出:
所有的中外现代诗经典,标点符号都简洁、精准、和谐--不时还有烘托气氛,深化主题,渲染情操的画龙点睛之妙。
无论怎么标榜,一句话,所有的纯粹的无标无点自由诗,都没有全世界阳春白雪/下里巴人们所公认的期盼的津津乐道的:建筑美,音韵美,意境美--并且,全中国全世界,古往今来,写的最好的前一万首无标无点自由诗,都是短小琐碎的--大家都不敢写长:写不下去呀!……
老师的措辞是相当谨慎的:既是一种谦虚,也是有点“心虚”--请原谅,坦诚是最高境界的尊重。
其实我,还有编者按,都和你一样,还是相当谨慎的--可以有没有标点符号的现代诗,特别是可以有简化了标点符号的现代诗--我们说的是,一个作者,不可“一贯”“一概”习惯于装着看不见自己诗文到了打标点符号的时候--其实是因为自己的词法、句法、章法/语法、修辞、逻辑--严重不过关,不得已而求其次:索兴一贯一概不打标点符号而已。
譬如我的习作的第二部分所举的二个例子:充满着词法句法/修辞逻辑毛病--然而,这二首小诗无论意境/情趣,确实都不错:前者深沉洒脱,后者清新绵长。
必须指出:
所有的中外现代诗经典,标点符号都简洁、精准、和谐--不时还有烘托气氛,深化主题,渲染情操的画龙点睛之妙。
无论怎么标榜,一句话,所有的纯粹的无标无点自由诗,都没有全世界阳春白雪/下里巴人们所公认的期盼的津津乐道的:建筑美,音韵美,意境美--并且,全中国全世界,古往今来,写的最好的前一万首无标无点自由诗,都是短小琐碎的--大家都不敢写长:写不下去呀!……
感谢老师的坦率坦诚。
老师的措辞是相当谨慎的:既是一种谦虚,也是有点“心虚”--请原谅,坦诚是最高境界的尊重。
其实我,还有编者按,都和你一样,还是相当谨慎的--可以有没有标点符号的现代诗,特别是可以有简化了标点符号的现代诗--我们说的是,一个作者,不可“一贯”“一概”习惯于装着看不见自己诗文到了打标点符号的时候--其实是因为自己的词法、句法、章法/语法、修辞、逻辑--严重不过关,不得已而求其次:索兴一贯一概不打标点符号而已。
譬如我的习作的第二部分所举的二个例子:充满着词法句法/修辞逻辑毛病--然而,这二首小诗无论意境/情趣,确实都不错:前者深沉洒脱,后者清新绵长。
必须指出:
所有的中外现代诗经典,标点符号都简洁、精准、和谐--不时还有烘托气氛,深化主题,渲染情操的画龙点睛之妙。
无论怎么标榜,一句话,所有的纯粹的无标无点自由诗,都没有全世界阳春白雪/下里巴人们所公认的期盼的津津乐道的:建筑美,音韵美,意境美--并且,全中国全世界,古往今来,写的最好的前一万首无标无点自由诗,都是短小琐碎的--大家都不敢写长:写不下去呀!……
让人心碎的是,诗文完全不打标点符号,不打标点符号成风,居然反倒是近20年的事了!……
谢谢银科、雨阳二位老师的关注、关切。
让人心碎的是,无拘无束/一贯一概的无标无点极端自由诗,反倒居然是最近20年发作的事!……
事情的起因是,一家中德科技合作的公司在翻译/推介一个德国科技软件,办了一个培训班,有一些客户或学生对一些术语懵懵懂懂,其中,就有对“端子,常规”的理解,再三纠结。对此,我分三次发表了意见(大致就是现在文中所说的意思),建议翻译成【端子,常规端子】,学生和老师大家一下全醒悟了。
现在在这里旧事重提,有二层意思:
1.矛盾朱时代的现代汉语,包括标点符号,丰富简洁/科学严谨;
2.我们现在,无论科学技术,还是语言文化,都大踏步地倒退了:20年前的翻译,譬如我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大学毕业时看到的软件就是像我现在说的这样写的。以前的大学生为什么这样优秀呢--一个重要原因:高中没有文理分科,大二才开始专业分化;好老师,好教材,好学校,好教育,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