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杂文随笔 >> 【看点】忠臣、奸臣和佞臣(随笔)

编辑推荐 【看点】忠臣、奸臣和佞臣(随笔)


作者:林步山人 童生,968.8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238发表时间:2022-03-15 08:51:21

【看点】忠臣、奸臣和佞臣(随笔) 中国历史悠长,因连续而未中断,所以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涌现过诸多的历史人物,演绎着一个又一个丰富多彩的历史故事。中国文化喜欢将历史人物归类,于是便有了忠臣、奸臣和佞臣之分。有好事者将忠臣、奸臣弄了个排行榜,评选出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忠臣、十大奸臣(对于佞臣未单独标列)。虽然评价的标准未必一致,但大体上还是不错的,譬如昭炳清秋史册的贤臣良相,有商纣的比干、周朝的周公旦、三国的诸葛亮、唐朝的魏征、南宋的岳飞和文天祥等,著名的奸佞之辈有鲁国的庆父、秦国的赵高、唐朝的李林甫、南宋的秦桧、明朝的严嵩、魏忠贤、清朝的和珅等。这些都是后人对前朝历史人物的评价,但是在当朝如何识别出忠臣、奸臣和佞臣,一直是个大问题。因为忠臣、奸臣和佞臣额头上并没有刻字,他们混杂在朝臣之间,实在让人很难分辨。
   忠臣、奸臣和佞臣并非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之间比较才出现的,譬如忠臣是相对于奸臣和佞臣而存在,奸臣和佞臣是相对于忠臣而存在,但他们一定是与皇帝互动的。贤明的皇帝远离奸佞之徒,昏聩的君主身边一定围绕着奸佞之辈。所以忠臣、奸臣和佞臣与皇帝(或领导)的个人品行和鉴别能力密切相关。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告诫阿斗,要“亲贤臣、远小人”。可谁为“贤臣”,谁是“小人”呢?诸葛亮没说,这让阿斗很难办。欧阳修在《朋党论》中说:“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欧阳修继续说,“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君子“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欧阳修在此将忠臣和奸臣置换为君子和小人了。似乎说明白了,但仔细一琢磨,还是让人一头雾水。因为具有奸佞特征的“小人”并不认为他“好利禄、贪财货”,他也会像君子那样宣称他是“守道义、行忠信,惜名节”的。因为皇帝就是天子,他对皇帝负责守的就是天子的“道”、天子的“义”,惜的是对“天子”忠的名节。更何况即便是一个奸臣和佞臣,也有慈悲或正义的一面,有的甚至还具备某种特殊的才能。但是搁在当时的历史氛围中,搁在朝臣对具体问题处理的过程中,搁在茫茫人海中,所谓的君子或小人,所谓的忠臣、奸臣和佞臣依然是难以分辨的。要用西方科学哲学的话来说,这在当时是“不可证伪的”。
   为了将忠奸分别出来,古人可谓耗尽心思,不惜以一个人的面相或骨骼来鉴别忠奸善恶,据说连曾国藩都干过此事,为此写过一篇叫《冰鉴》的书,可见辨忠奸是何等的重要。相面术依据的是“相由心生”。但因存在“大奸似忠,大伪存真”这种情形,所以以相面术来判定忠奸善恶,仍然存在极大的风险。而脸谱化一个人物靠想象就可以简单实现,本质上是思维惰性的体现。
   那么,到底如何来辨忠奸呢?由于忠臣、奸臣和佞臣是后人根据前朝大臣的品行及其影响给予的历史评鉴。所以通过对前朝臣子们在重大历史事件节点中言行的归纳,并以此形成一套范式来判断忠奸善恶,还是有迹可循的。果如此,对现在的政府单位、企业公司领导们识人用人,也有一定借鉴意义的。当然对于那些喜欢拍马溜须、贪得无厌、昏庸无能的领导除外,因为他们需要奸佞之徒来拍马逢迎,以满足他们的虚荣心和贪婪的欲望。
   鉴于臣子(或者下属)与皇帝(或者领导)发生互动关系,那么就存在以下几种情形。第一种情形:领导本身贤明甚而强势,如唐太宗李世民,那么作为下属如果像魏征一样,积极进言,不断纠正或完善领导的某项决策,此等下属就是忠良之辈。第二种情形:领导贤明或强势,作为臣子(或者下属)在决策的过程中只做壁上观,阴在一边,专等领导犯错误,然后阴阳怪气、指手画脚一番,或者阳奉阴违,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在执行过程中自作主张,偏离领导意图,甚至将领导意图故意曲解,致使结果与目标出现荒诞的背离,对于灾难再诿过他人,不敢担当,此等臣子(或者下属)非奸即盗,属于大奸大恶之人。第三种情形:领导本身暗弱无能,如三国时的阿斗。那么,作为臣子(或者下属)如果像诸葛亮一样,倾心扶持,不越位、不缺位,积极建言献策,则此等臣子(或下属)便是忠良之辈。第四种情形:作为臣子或下属遇到昏聩暗弱无能的领导,以为机会来了,欺上瞒下,操弄权术,玩弄领导于股掌之间,甚至以非正常手段逼宫,此等臣子(或下属)便是奸臣无疑。
   在奸臣中还有一种例外,那就是佞臣。佞臣没有是非对错的观念,他们是以皇帝(或领导)的观念为观念,以皇帝(或者领导)的是非为是非,此等货色专事谄媚。领导对的自然是对的,领导错的也是对的,他们只为哄领导开心,领导开心了,他就可以坐享荣华富贵。问题是他们不认为这样做有什么不妥,因为在他们的意识中将这种行为归为“情商高”,所以在他们的心目中并无违和之处。这等货色比之奸臣更为可恶,像秦之赵高,清之和珅,自私自利,贪得无厌,危害巨大,不可不察也。
   (编者注:百度检索为原创首发)

共 193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谁都知道奸臣和佞臣祸国殃民,只有忠臣才靠谱。问题是,当局者(领导)很难分清谁是忠臣,谁是奸臣和佞臣。他们只要觉得某人看着顺眼听着顺耳用着顺心的就是好部下。只是这么一来等于给奸臣和佞臣营造了一片可供滋生的土壤。奸臣和佞臣可以在这片土壤中为所欲为,左右领导甚至架空领导,以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而忠臣们呢,由于忠臣属于极少数,相对来说比较孤立甚至无援,大多都没有一个好的结果,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忠臣无好死,祸害一千年”。推荐赏阅。【编辑:湖北武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22-03-15 08:54:44
  忠臣、奸臣和佞臣只有通过演绎才能分得清。欣赏了,问候林步山人老师!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1 楼        文友:林步山人        2022-03-16 16:09:42
  谢谢!辛苦了!
2 楼        文友:若海若蓝        2022-03-18 09:36:57
  解读到位,欣赏,问好作者,春吉春祥!
只码字,不管事,不问事,不惹事。
回复2 楼        文友:林步山人        2022-03-18 10:44:22
  谢谢!问好!春日吉祥!
3 楼        文友:若海若蓝        2022-03-18 21:32:24
  唉,我是酒鬼,武总说的!他说我就不敢说了!其实君父子就是忠奸佞而已!酒话,乐其乐而忧……
只码字,不管事,不问事,不惹事。
回复3 楼        文友:林步山人        2022-03-20 10:11:50
  酒中乾坤大,枯枝出新芽,千年老店在,不妨推倒它。一笑,问号朋友!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