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耕耘】【柳岸】仿佛,我已“陷入”此园中(散文)
我把江山文学网看作自己一个“读与写”合一的百花园地。我家住浙江江山市。江山,好大气的名字。这里位于浙闽赣交界处,绿水青山,宜居宜游,是个“江南”好地方。我,当然热爱家乡江山。想当初,素不关注文学的我,并不知有个江山文学网,完全是因为江山人的缘故,无意中与她不期而遇,有点“姻缘天成”的味道。回过头,看看注册时间,已是漫漫七年有余了。而且,至今,我一点没有离开她的念头。我承认,我已对她产生依恋感,有点难舍难分,所谓“一朝入红楼,终身梦不醒”可能也就这般。
文学作品,我曾经在比较年少时,少少读过一些,多半是在读书期间,在教科书上。至于自己也写一些文学类文章发表,哪怕是短小文章,总缺乏一种自信,认为凭自己那点浅薄的学识与阅历,要写好这类文章,那就等同于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不自量力,因此长久以来压根儿就没动过念头拿过笔。有的人,天赋异禀,年纪轻轻在文学创作上就大放光彩;也有的人,屡挫屡写,终于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自问自答,不论是先天还是后天,这些都不属于我。曾经,对于文学写作,我好像已经认命。
然而,自从进入了江山文学网这个园地后,年纪已一把的我,竟然怦然心动跃跃欲试。心想,怕什么,用个网名,谁也不知我是谁,就别怕受熟人冷嘲热讽,如陌生人讥笑,就让他笑去吧,当作没听到。不是有句名言,敢试敢闯吗?既如此,试试又何妨,于是有了我的第一次构思动笔,第一次投稿,第一次被网站发表,第一次被编者加了按语,第一次被人阅读……
回想起来,在网站内,我无论在蹒跚学步,还是在班门弄爷,无论是文字粗糙,还是稍有长进,所投稿件总能第一时间得到善待、鼓励,往往,那编按写得恰到好处出句句真言,让我如饮琼浆玉液般如痴如醉浑身舒畅。昨日还有昨日,比较久远的昨日故事说不尽不提也罢,那早已印在脑海里萦绕在心头历历在眼前。
因不久前的一次征文活动,我新结识了柳岸花明社团。此后多篇稿子在此发表,有几篇编按真叫美不胜收沁人心脾。如,晓雪老师给我一篇稿子的编按中,这样写道:“读老师的文章《漫谈‘自觉’》,如一缕清风吹进心中,如一汪清泉映入眼帘,眼明心清,春风徐徐而来,眼前大同世界。作者着手于小事情,讲诉着大道理”。安平静好君老师给我的另一篇稿子的编按中,这样写道:“这篇小说构思巧妙,内涵丰富,取材于现实生活,很接地气。情节连贯,故事完整,文笔朴实,叙述流畅,刻划的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活灵活现。尤其是心理描写细腻到位,温润灵动,真实地再现了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和新气象,乡土气息浓厚。特别是故事结尾成功反转,主人翁思想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升华了文章的主题,突出了社会的正能量,读来温馨感人,印象深刻,令人欣慰,引人共鸣”。刘柳琴老师在给我的一篇近作的编按中,这样写道:“散文通过对两棵桂花树的描述,从中感悟人生,汲取真谛,借物抒情,情理交汇,贴近生活,引人共鸣”。醉里清风老师给我最新的一篇文章的编按中,这样写道:“一篇不错的记叙散文,文写物,也抒情,娓娓道来。作者给一个老旧的公文包立传,牵扯出一段清浅的岁月,给作者、也给读者诸多思考。文章的写作手法间叙间议,深刻而又朴实。散文朴实却有意义,文字出于生活,却一定要高于生活,因为它带着思考”。诸如此类编按,既是给我的文章锦上添花,又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温暖着我渴望且还显脆弱的心。
编者是稿件的第一读者,而这个读者也不是一般的读者,大都是写文章的行家里手。出自他们的评语,对于半道入门且悟性并不高的我,有何等的激励性不言而喻。因此,每当文章发表,我首先要看的是编按怎么说,而不是文章本身。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看到这般妙评,我就会想,这样的写法,竟然是可以被美言美语赞赏的呀,于是,就像小时候被老师表扬一样,自信心一点点增长,文章的数量慢慢地增加。而质量比较好的文章,社团也毫无遗漏地申报评精,没通过的,又不厌其烦地建议修改复议,这是何等的精益求精作风。就这样,虽还少得有些寒碜,但我的文章毕竟被冠过数篇红豆了,也有文章被纸刊录用了。这对于我而言,在文学写作上不是一种质的飞跃吗?不是有一种变不可能为可能的惊喜吗?
人与人之间有的方面可以比一比,有的却未必可比,因为主观和客观均有不同,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人的精神可汲取,他人的业绩可羡慕,他人的成就高低却不可攀比。用民间通俗的话叫做“人比人气煞人”,所以不盲目去与他人相比是一种人生智慧。写作上也不必与他人处处相比,比来比去,只会灰心丧气。但是,今天的我,与昨天的我,明天的我,与今天的我,有些方面倒是有些可比性。比比看,该努力的是否努力了,该抓的机遇是否抓住了,该进步的是否进步了……如在文学写作上,比比昨日,今天的我,虽然努力上依然有欠缺,不改“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痼疾,但多少已有所收获,已超越了昨天的我。这样一比,信心强了,动力足了,但还要更加努力。
比过之后,自然而然想到,这样的成绩,那不是在江山文学网这个肥沃的百花盛开的园地里才结出的果实吗?是的,那些扶植文学入门者、爱好者的编辑老师们、网站及社团领导们,与我天涯海角,素昧平生,“君子之交淡如水”——甚至一杯水都未邀饮过,却让我领略到他们对文学的真诚和执着,对工作的认真和辛勤,对后进的奖掖和鞭策。想想这些,我不禁对他们肃然起敬!对社团、对江山文学网更加喜爱与信赖!
文章是写给他人看的。有人说,像我等一般人(相应于写作高手)写东西主要是自娱自乐,在某个角度,或许也有一定道理,但我觉得终究站不住。仅仅定位于自娱自乐孤芳自赏,时间长了就不会有悦和乐了,还有内在动力再去所谓写作?说到底,发表出来的东西还是希望与别人分享的,且最好达到作者与读者心灵的共鸣。这样才会激发出无尽的写作热情与动力。因为编辑老师的肯定、社团的荐读及精品的申报、网站红豆的加持,我就想,自己写的东西可能还真不是那么不招人待见,为什么不敢在自己所及范围内拿出去自我展示一番呢?好酒也要勤吆喝,何况自己是个名不见经传的人,所写的文字更需自我推销了!
于是,最近以来,我把自己觉得适宜的新发表的文章往各个微信群里发送。没想到,有的文章,得到家人亲戚、战友朋友、同学同事,附近人远方人、熟悉人陌生人的热情反馈。这些人中,有年轻人,中年人、还有老年人,有文化程度较高的,中等的、较低的人,有工人、农民、老师、干部等各行各业的人,都是草根一族普罗大众中的一员。因而,在网站之外,他们又给了我莫大的满足和喜悦。除简单以“表情图标”点赞外,这里不妨无序罗列一些文字短贴:我们家的一股清流;文采好,您是我学习的榜样,偶尔读读您的文章,立马感觉生活处处美好;人之初性本善,社会在进步,生活环境显得异常重要。文章值得一读;美文美心,读罢一身舒畅。令人非常向往一起向未来的日子;读后体会到触动心弦,犹如茶余饭后的另一道养生食补;文章源于生活,小处着手,善于观察,引人入胜,阅后回味无穷,令人深思;自称老夫,但文章却挺萌的,很有意思,符合当下年轻人的口味,说明作者常年喝脑白金,年轻态;文章越写越有味道了,真人不露相啊;一个老夫惊绝了我对你永久的印象,对我是无情的打击,因为文笔达到我无法超越的高度;仔细看了一遍,写得真不错。我脑海里一直在想,两棵桂花树在哪里呀?我有没有见过……看到这些朴素又暖心的文字,如和煦的春风在我心头阵阵拂过,分外温馨动人。自然,我怀着感激的心一一回复答谢。一来一往,不但结交了新朋友,而亲朋故旧的感情、友谊又不知不觉地加深许多。对此,有时我生发感慨:人间温暖真是无处不在啊。
我在微信里发送自己的文章,可能最初多少有点找自我存在感的意味,但这个成份越来越少,因为人生到这个年龄,已经不是看重这些东西的时候了,如果还局限于追求这些,我自己都要鄙视自己。人家或许也会觉得我是“老来俏”好卖弄。更重要的,是考虑这种文章的传播,能带给读者什么,是好的,还是坏的,是正能量的,还是负能量的?我不刻求于争做“阳春白雪”,但致力于做好“下里巴人”。自我感觉自己的文章虽然文辞粗浅,但始终恪守弘扬正道。只有尽己所能多发送多传播,才能更好体现它的“魅力”,发挥它的更大效能。变“昙花一现”为“花香四溢”,那或是更值得期待的境界。于是,我不仅写写,又要发发,还要看看阅读量是否上升,有没有点赞评论等等这些后半篇文章,乐在其中,乐而不疲。饮水要思源,参天大树有其根,做于此,乐于此,如果没有入江山文学网这个园地,对我那只是无可想象的海市蜃楼!
时间如白驹过隙,我将要过起退休生活。人生进入了“老”字辈阶段。既这样,就要慢慢适应所谓“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新生活模式。这既要靠家庭、社会、国家,也要有自己的主动性能动性。比如这乐和为,最大的自主权不是很大程度上掌握在自己手上吗?岂有强人所为强人所乐之理?每人有不同的乐和为,或许也不仅仅就一种乐和为,而我的乐和为选项中,必然有一项是:只要身心、时间等允许,就要在江山文学网这个引人向上的园地里,不时地去耕耘,不断有收获,把乐和为统一在一起,让人生晚景抹上一道靓丽的色彩……
如此看来,仿佛,我已“陷入”江山文学网中,那也只是我平凡人生中的一件小事,却是好事幸事!如果没有这样的事,我的人生就少了些许回味,也少了些许对今后生活的浮想。反之,有了这样的事,我觉得自己整个人生就少一份缺憾,多一份美满。于是,在真诚祝福自己的同时,真诚地祝福江山文学网在伟大祖国的怀抱里更加繁花似锦长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