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归】瓷婚之年(散文)
时光静静流淌着,每个人的生活过程都在以似曾相识,却又完全不同的方式各自展开着。有时是岁月静好,有时是激情燃烧,有时是春风得意,也有时是一地鸡毛。蓦然回首,仿佛是转眼之间,我和我家老柳的婚姻已经走过了二十个年头。我在百度上搜索了一下,结婚二十周年有一个十分文雅的名称,叫做“瓷婚”。瓷婚的意思是,此时的婚姻,就好比是一件精美的瓷器,十分娇贵,需要用心去呵护,用爱去经营,方能长长久久。
每当提起婚姻,我们总是会想到钱钟书先生说过的那句话:“婚姻就好比是一座围城,在围城里面的人都想要出去,而在围城外面的人又想要进去。”其实我们都知道,结婚过日子这些事儿,纯粹是冷暖自知的事情,十分个性化。花前月下,浪漫无比的婚姻,有时候也许却落得个烟花易冷,不欢而散的结局。有些看起来平平淡淡,柴米油盐,简简单单的日子,却如同涓涓溪流一般,一牵手就是一辈子。每个人的婚姻故事何时开始,如何开始,完全是因人而异的,那些模式和经验只具有借鉴意义,不能一概而论,更不能照搬照抄。
说起来,我和我家老柳那得算是个闪婚了。我俩在经人介绍相识大约两个月之后,就走进了神圣的婚姻殿堂。遥想当年,初次见面后,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我原本是决定要放弃他的。我记得那天上午,我让我妈去给介绍人回个电话,想告诉他印象一般,就不必再继续交往下去了。可是当时我妈怎么也找不到介绍人的电话号码了。她不知道随手记在了什么地方,屋里屋外、翻来覆去地找了个遍,急得出了一身汗,就是找不到那个电话号码。就那么找来找去的功夫,小柳(当年还是小柳哈)就骑着个自行车,拎着一袋水果,第二次来到了我们家。而且,那天家里人好像是有什么事情,正准备着要出门,中午只留下我和姥姥、姥爷在家吃饭。因为我不会做饭,我妈反复叮嘱我,简单煮点挂面,凑合着吃一顿就行了。没想到,这时候小柳说话了,他让我爸妈放心出门吧,他说他会做饭。结果那天中午,才不过是和我第二次见面的小柳,就为我和姥姥姥爷做了一顿热腾腾、香喷喷的手擀面。这一波操作下来,让原本一心想要拒绝他的我,莫名其妙地出现了一些思想的波动,所谓心湖里泛起了阵阵涟漪吧。
现在想来,这一定就是传说中的缘分到了,都说是千里姻缘一线牵,而我和我家老柳干脆来了个千里姻缘一碗面条牵。一个不会做饭的笨女孩,就那么被一顿手擀面,被一点人间烟火气,给收买了,这确实是有点太肤浅了哈,惭愧之至。这不,一晃二十年就过去了,每次聊起这个无比奇妙的相识之初,我们俩都会互相打趣一番。尤其当偶尔吵架斗嘴的时候,我若是抱怨几句那个莫名其妙失踪的电话号码,我家老柳他准会笑嘻嘻地说,“嘿嘿,我看咱妈是故意找不到的吧,肯定是怕你嫁不出去呗。”我越是对此嗤之以鼻,老柳他越是一副洋洋得意的劲头,所以,我才不上他的当呢。
此时敲打着文字,回首这二十年,我仿佛一瞬间踏入了时光的隧道,片片段段的影像在脑海中忽隐忽现。我想尽力抓住一些比较大的影像片段进行定格,放大,但我发现,这似乎有些徒劳。我俩这二十年的婚姻生活,全都是琐碎而又平常的日子,很家长里短,很鸡毛蒜皮,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感人至深的大事件发生过。
我和我家老柳,都是茫茫人海之中最普普通通的那一个。平凡的家庭背景,平凡的相貌,平凡的智慧,平凡的工作,平凡的收入,平凡的经历,一日三餐四季,过着最简单而又平凡的日子。我们之间的相处方式也很普通,有时拉拉家常,有时谈谈人生,有时也会因为一点小事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在气头上,还会打几天冷战,谁也懒得搭理谁。好在我俩都不会太可劲绷着,等一个人气消了一些,就会给自己和对方找个台阶下。有时候尽管嘴上还说着挺硬气的话,可是行动上却已不计前嫌,做出了重归于好的姿态。
到如今,虽然我们已经走过了二十年彼此磨合的日子,但我始终觉得,我们俩都没有为对方做出太多改变。我还是那个我,他还是那个他,俩人在一起慢慢变老着,脾气和秉性却没怎么变。老柳他还是个急性子,啥事都爱着急,做起事情来总是风风火火。我还是个比较慢的性情,有点小懒,注重细节,遇事喜欢思前想后。有人说,夫妻双方性格互补,婚姻关系才更稳定。也有人说,彼此性格相似,婚姻关系才更和谐。我觉得还是不能一概而论,因为一个人性格的优点和缺点,在特定条件下,是会相互转化的。就拿我家老柳的急性子来说吧,性子急的人,有时候就会显得很鲁莽,线性思维,这是缺点。但同时这样的人性情也很简单,直来直去,让人一目了然,尤其遇到事情能够当机立断,和这样的人在一起绝对踏实,不用费心费力,猜来猜去。
相比之下,像我似的慢性子,性情就有点复杂,平常挺爱瞎琢磨事儿,遇到大事情更是思前想后,总想考虑得更周全一些,其实有时候就是举棋不定,优柔寡断。所以,在我们家啊,真正的一家之主那绝对是老柳。遇到大事情都得靠他拿主意,我瞎琢磨半天,顶多就是个高参,他才是主帅。不过,这些年我家也真没几件大事情发生过,所以老柳的优点也常常得不到充分发挥。好在我心知肚明呀,平常日子就得平常过,细水长流的日子,才是生活的主旋律。还有啊,我们俩的兴趣爱好也完全不同,他喜欢唱歌和养小动物,我喜欢看书和养花,我们各自安享着生活乐趣,互相不干涉。正因为我们分别给予了对方充足的个人空间,所以彼此都能呈现出很轻松自如的身心状态。
今年的情人节,我看别人都在忙着晒红包,晒鲜花,晒礼物,晒幸福。我就打趣老柳,“怎么你就不意思意思了?”他说,“那都是年轻人的事,咱们都老夫老妻的了,就不用讲究了。”我说,“没事啊,你不买那我可自己买了。”于是,那天下班后,我真的买了一盒德芙,我和女儿、老柳一起吃着巧克力,就算是应个景,过节了。女儿还在笑话我呢,她说,“以前过节的时候,我爸给你买礼物,你说他买的东西不实用,这下好了,你自己看着买吧。”我没好意思再说什么,回想一下,刚结婚那几年,老柳似乎也曾浪漫过几回。我说的是那种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突然收到惊喜的时刻,的确很让人感动。但是,女人的心思你别猜,猜来猜去你也猜不明白。有时候我们想要惊喜的礼物,越意外越好。有时候我们又想要称心的礼物,越实用越好。有时候我们又觉得,惊喜和称心的礼物再好,还是抵不过绵长岁月里知冷知热的体贴更好。当然我们最期待的还是“完美”,但话又说回来了,咱也得有些自知自明,毕竟我自己也不够十全十美,所以我觉得,不如趁早打消了期待完美的念头,否则希望太大了,更容易产生心里落差而感到失望。
其实在人生不同的年龄阶段,对于所谓浪漫的理解也会有一些差别。少女时代若收到一束鲜花,一串风铃,一瓶纸折的千纸鹤,就会很感动,也很心动。中年以后的女人,可能就失去了那份天真烂漫,变得有点俗气,有点现实主义了,我们会觉得礼物要实用,才更贴心。最近我看到网上有一个家庭制作的小视频就很有趣,妻子先用自己的手机给丈夫转账,然后再用丈夫的手机给自己发红包,一三一四,五二零,随便发,然后再截个图,晒个图,秀一下,皮一下,一来二去就把中年人的节日气氛给搞起来了。
中年夫妻的生活,有时候难免会让人觉得有点清淡寡味,过个节就好比是在一锅温汤里放入一些佐料,调个自己喜欢的味道。这是一种生活情趣和人生智慧的体现,并没有一定的标准可以参照,全凭个人喜好,自己去揣摩就好。无论方式方法如何,目的却只有一个,那就是让自己和家人感受到节日的温馨和生活的快乐。
终究,婚姻还是一门相处的艺术,即使是夫妻之间的相处,有时候也不能太过任性。我觉得不光是瓷婚之年需要呵护和经营,从我们走进婚姻生活的那一天开始,我们就要慢慢学会在保持自己个性和独立的同时,也要去尊重和理解对方的个性和独立。因为所有的包容都会有一条底线,即使关系再好,再亲密也是如此。底线高低因人而异会有所不同,但如果总是无所顾忌,为所欲为,一旦破坏了那条底线,就会触动到婚姻关系的平衡。每个女人都会很享受被宠溺的感觉,但同时也要懂得适可而止,也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一些优势,去平衡被动得来的爱。因为“宠溺”这个词,本身就有点居高临下的意思,与宠溺相对应的,有时可能就是失宠。我觉得温柔有力,张弛有度,不骄不纵,不亢不卑,这才是现代独立女性始终应该秉持的姿态。
当然,道理始终是道理,说起来容易,持久地做起来并不容易。人生中,成就很多美好事物的基础,恰恰是源自于一个人的自律。我觉得网上有句话说的特别好,你若盛开,蝴蝶自来。当我们在努力不断调整、完善和成就自我的过程中,婚姻生活的美好画卷就会围绕着我们,徐徐展开。
“背靠着背坐在地毯上,听听音乐聊聊愿望,你希望我越来越温柔,我希望你放我在心上……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这是一首好听的经典老歌,名字叫作《最浪漫的事》,这首歌,大约唱出了婚姻生活最美的一种状态。无论世事如何纷纷扰扰,愿每一对相爱的人都能心随所愿,终成眷属。不管山高水长路远,愿每一对夫妻都能携手共进,相伴一生。我忽然在想,当有一天我和老柳一起变老了,坐在摇椅上,晒着太阳,喝着茶,聊着天,一点一滴回忆着过去时,我们会想起些什么呢?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