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耕耘】【流年】时光书:灯影后(散文)

精品 【江山·耕耘】【流年】时光书:灯影后(散文)


作者:纷飞的雪 榜眼,33377.6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89发表时间:2022-03-17 09:41:36

【江山·耕耘】【流年】时光书:灯影后(散文)
   蜗居在西太行山臂弯里的村庄,从春天静静地捱到了冬天,清漳河的水哗啦啦地流,却始终流不进他干涸的心。
   一间逼仄的土坯房,他住了六十多年。土黄的外墙上留下了被风雨吹打的痕迹。但无论风怎么吹,雨怎么下,他都无动于衷。
   若遇上晴朗的好天气,他便会紧挨着木门,望着外面尘土飞扬的世界,勉强挤出一丝僵硬的笑。很快,他又回到那个寂静的世界。
   若是风雪交加的日子,他蜷缩在屋里,—个人,撕扯着一个馒头,就着几根咸菜,下肚。
   我看见他,从冷寂的路口匆匆走过。
   一件破棉袄,裹住弱小的身子。他的脸,使劲往衣领处埋,想要获取一丝温暖。可风太大了,把地上的黄沙吹起,重重叠叠,打在他的脸上。
   我听见有一个声音,在急切地呼唤他。
   声浪一阵高过一阵,可他却始终没有回应。后来才知道,他自小患有耳疾,听不见人间的虫吟鸟语,鸡鸣狗吠,甚至听不见风声水声。
   这是读完墨痕的散文《一个人,一盏灯》后,出现在我眼前的景象。
   这是我无法洞悉的生活。
   那个与我相隔遥远的村庄,静静地躺在西太行山的臂弯里。
   那里的生活图景,复杂且混沌,却如此清晰地呈现在墨痕的散文里。仿佛,我看到的读到的不是静默的文本,而是一幅画、一阙忧伤的词。
   那个听不见声音的人,是画卷上的主角——苍白的沟壑纵横的脸,常常挂着僵硬的尬笑。他从画卷中出走,弯腰驼背,步履蹒跚。
   那盏灯,那盏微弱如豆的灯,依然亮着。在每一个黑暗时分,在低矮的土坯房内,散发出令人怦然心动的光。
  
   二
   墨痕的散文写作是极为真诚的。他耕耘在文学疆土多年,无论是素材撷取,主题提炼还是人物情节的构造,都是真情注入,以情感力量、思想光芒照亮读者的心灵。
   在这篇散文中,没有什么宏大的场景,也不见任何创作上的炫技,墨痕只是以自己的方式,讲述一个孤寂的村庄,一位孤独的老人,在大雪纷飞的岁末,那些无处安放的辛酸往事。
   散文所描写的人物,显然具有极为突出的“本土”形象,人物存在的社会环境,生活方式也有典型的“本土”意味,甚至包括地域风貌,伦理关系,道德评定都没有和“本土”脱节。
   一位六十四岁的孤寡老人,他的世界满目疮痍——没有爱,没有温暖,没有幸福,甚至没有健康。在这条破碎的时间线上,所有的事物——庄稼、河谷、远山、旷野;残败的屋子,昏暗的灯光,飘落的雪花,还有他荒芜的心灵以及身上的每一处伤口,都纤毫毕现,无主次之分,日日夜夜裹挟着冰冷的气息,纷纷出现在他的世界里。
   他的世界如此冰冷,了无生气——那是一片结冰的湖。每一步行走都如此艰难,不知哪里会有冰窟,不知何时会骤降狂风与暴雪,更不知属于他的春天何时到来。
   贫困乡村的内景在这片土地上无处遁形,而他只是这幅内景中极为渺小的一个点,小到人们忘了他的存在。但,他是墨痕心中的一个牵念。
   本文作者墨痕,是以一位扶贫干部的身份走近他的。两年的驻村扶贫工作,墨痕曾多次走进他低矮的土屋,走进他卑微的内心。在这个过程中,墨痕在社会关注这一层面变得更为广阔,他不断地从个体向劳苦大众为中心点迁移,并与结对的扶贫对象形成疏密有致的关联。同时,墨痕不是个旁观者,也就是说,这篇散文中,如果没有“我”——墨痕的存在,那么所有的走向就会发生变化,散文因此多了亲历感,并贯穿于情感与文本的不同支点。
   这个“我”的抵达,对这篇散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层面。在之前的一篇文中,我提到以下三点:
   一是散文写作不能脱离生活这个轨道,也不能与“我”背道而驰。
   二是这个“我”是一种出发,散文是用“我”的眼睛去认识世界。散文是书写“我”的生活,“我”曾经经历的生活,“我”看到的生活,“我”内心隐藏的生活,然后体现在写作上,付诸于文字上的是一种内心的返程。
   三是让散文回到生活本身,回到“我”的状态中,回到身体的经络与心脉,是一件很难的事。
   墨痕便是带着这个“我”出发,来到西太行山脚下的一座小村庄里,来到老人的身边,然后将这次历程写成散文,这个过程,途径他的经络与心脉,是一种内心的返程。
   贫困乡村的生存状态和生活图景,在这篇散文的书写中是真实的。这种真实感的诞生,所依附的是写作者个体的勇气和内心的力量,不同的人不同的生命形态,不同的生命不同的内心,需要细致入微的描写,而这些都需要诚实。如果缺乏诚实,那么写出来的作品,一定经不起时间的考量。
  
   三
   低矮土墙中间凿出一个出入口。
   两边立着破门板,一推便会发出“吱吱呀呀”的尖叫声。
   屋内漆黑一片,听到有人进来,他点亮灯盏。
   灶台破裂,屋顶墙壁被烟火熏黑。土坑上堆着油腻肮脏的被褥。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坐在炕头打盹。
   ……
   这是墨痕第一次走进老人的家时所直面的场景。在这一部分的写作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墨痕是一位注重人的内在生命力的写作者,他在探究人性时极为真诚。在他的其他散文作品中也有所体现,如《我惧怕生命散落的方式》《我把父亲种进地里》《我始终是一介没有戴着镣铐的囚徒》等作品。外在生命只是一个自然表象,而内在的生命力却是能够恒久的,生生不息地存活在这个世界上。
   散文《一个人,一盏灯》中,墨痕极力想要在客观环境的制约中,去呈现小人物的努力和坚持,这使他的散文在弥散着伤怀之意时,依然能让人感觉到那一缕久久不散的温暖,且有力量。
   这篇文中的赵姓老人,在逼仄的世界里艰难地活着,窝囊了一辈子,受过多少白眼讥讽,在墨痕这些扶贫干部的帮助下,变成了另一个人——蓬草一般的乱发干净了,黄土般的脸也红润了,皱巴巴的衣服裤子看上去也齐整了,就连那尬笑,因为舒展,也有了新的定义。
   老人彻头彻尾的变化,归功于这些年“墨痕”们的精神指引。物质的贫穷只是暂时的,完全可以依靠个体努力改变,但精神上的贫瘠却是最可怕,特别是自身的堕落和荒芜,永不得不到阳光的抚照。
   扶贫先扶志。作为一名扶贫战场上的战士,墨痕深知这一点,于是,他在文中写道:每一个卑微如草芥的生命,都有生存的权力,都有好好的,有尊严地活下去的权力。
   散文的精神内涵从这里突显,我们依然相信,文学具有净化灵魂,提升生命活力的可能。即便扶志的难度远远高于扶贫,但墨痕依然坚定地走进了他的世界。
  
   四
   墨痕悲悯的心,明亮的眼,幻化成夜空中的星辰,注视着村民的幸福与苦难。他踏上这片土地,聆听从土地胸腔里传来的阵阵颤音,聆听新年钟声里的最后一缕回响,聆听一位独居老人六十余载的辛酸往事。
   有人说,散文是一种智慧的文体,散文最能体现写作者的思想及文学艺术功力。这点我极为赞同。散文只有丰满的细节和自然的呈现,才能更为深厚且渗透心灵。
   文章有多处细节描写,动人且催泪——
   在第一次见到老人时,墨痕拿出两百元钱,搁在他的炕头。
   老人从木箱子里取出两个皱巴巴的苹果,塞到墨痕手里,只是为了表达一下自己无法说清的感谢。
   第二年冬天,墨痕受同事之托,给老人送去羽绒服。老人在穿上羽绒服后表现出来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反应,令人泪目。
   墨痕轻抚老人因嚎啕痛哭而不停起伏的后背,随后静悄悄地离开……
   这些细节描写,无声胜有声,真切具有感染力。散文最重要的不是美,而是力量。确实,这篇散文暗藏着无穷的力量,散文不仅有痛点,有丰富的情感,有真实的画面,更有悲悯情怀的涌动。
   但凡有思想的人,都会从骨子里注重生命的仪式感。而对于我们来说,生命中有一个重大的仪式,便是写作。墨痕沉浸在这个仪式中的时间很少,除了繁重的教学,他还要应付各种突如其来的任务,书写各种汇报。当这些在我们看来既枯燥又无趣的任务将他困得疲倦至极时,文学便带着一股与生俱来的力量,将他拽了出来。写作,是灵魂的狂欢,没有一件事比写作更能让他元气满满。
   韩小蕙在《散文渴望创新》里提及:好的散文、创新的散文、当今的散文,的确不能再满足于平面的讲述描写抒情之类,而应该在文字的描述背后,尽可能地拥有多重意向、复调意味和丰赡的意义。
   从这篇散文中,我发现墨痕的散文写作也有了这种意味,这种意义。
   《一盏灯,一个人》,是一篇深蕴着广袤的悲悯情怀的散文佳作,这篇散文干净结实,体现了中年写作者的成熟,也体现了理性与感性的共存互补。时代背景与乡村现状的直面,融入血脉的乡村情结,都是这篇散文的品质所在。
   人无完人,文无完文,这篇散文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有些地方特别是最后两段稍显用力过猛,如有些词语上还可以精简。但瑕不掩瑜,这篇散文的格调是上扬的,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扶贫题材类散文作品。
   在文末,我们欣喜地看到一个重生的灵魂。一个孤寡老人,便是无数个贫苦山村老人的缩影,他们活在社会最底层,没有任何生活保障。残酷的现实对他们进行着无情的切割、挤压、捶打……在这篇散文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是因为这些残酷,使得人心逐渐偏离最初的轨道,丧失美好和温情。中国乡村村民的生活困境依然存在,他们的精神生活或许更为贫瘠,但好在有那些像作者一样深入到乡村扶贫的天使们,为独居老人带去温暖,更带去了尊严。
   流年社团编辑“燕剪春光”在评论栏里写道:面对这样的文字,所有的风花雪月都将黯然失色。
   本文的作者墨痕,耕耘在当下——教书育人,扶贫帮困,文学写作。他所依赖的是丰富的人生经历及丰沛的心灵经验。
   向本文作者致敬,向无数扶贫天使致敬!
  
   墨痕绝品散文:
   【流年·人间值得】一个人,一盏灯(征文·散文)
   https://www.vsread.com/article-934699.html

共 389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围绕几个主题词引领读者深入地走进墨痕先生的大作。第一部分:“画面感”。作者浓墨描摹出在静寂世界苦熬的老人的生存状态,立体鲜活,画面感极强,让人看到印象深刻且心生戚戚。而这幅生动的画面,是作者读墨痕先生文《一个人,一盏灯》后浮现在眼前的情景。不言而喻,墨痕笔下的文所言及的生活,尽管不被作者洞悉,却极具带入感,极具感染力。第二部分围绕着“真实”去剖析。墨痕怀着真诚,倾注真情,写出真情实感。于此,作者由墨痕这个扶贫干部对扶贫对象心的抵达,引发出作者剖析散文作者“我”对文本的抵达。三、从“人性”的角度探究原作的精神内涵,挖掘作者写作的主旨。四、围绕“细节”去分析散文温暖感人的力量。作者鞭辟入里,从不同角度与层面挖掘散文《一个人,一盏灯》的艺术特色、写作风格与作品主旨,高度评价了墨痕先生的作品,诚如韩小蕙在《散文渴望创新》一文中所言,“拥有多重意向、复调意味和丰赡的意义”,慨叹原作是优秀的扶贫题材类散文作品。这是一篇匠心独运的佳作赏析,作者巧妙用笔,没有让枯燥的理论降低文章的看点,而是如一个胸中自有丘壑的优秀导游,一一指点着旅游胜景的妙处,让你在她的精准妙绝的引领下,一步步抵达美文的精彩之处。别具风味的赏析佳作,倾情推荐赏阅!【编辑:风逝】【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0319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风逝        2022-03-17 09:44:54
  人家都是灯下黑,看不清,道不明。你老人家的《灯影后》别辟蹊径,让赏析居然开出了一朵馥郁芬芳的花,引人入胜。开篇一读,就那么有吸引力与感染力。小宇宙又爆发了!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回复1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2-03-17 09:56:24
  谢谢亲爱的风,一大早编发了此文。
   这篇文章欠了好久,改了多遍,主要是这个骨头实在是太难啃了。
2 楼        文友:思绪飞扬淡墨痕        2022-03-17 10:10:48
  细致读完雪社的这篇评论,心中唯有莫名的感动!
   雪社不仅在散文创作中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与实践,也善于透过流年社团其他编辑的文字,深入挖掘文字背后所隐含的深意,总结文本所呈现出的写作特点。这一篇评论,无论对《一个人,一盏灯》思想内容的解读,还是对文本写作特色的剖析,都客观独到,充满真知灼见。可见,雪社懂《一个人,一盏灯》,更懂我的内心世界。正因如此,评论通篇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不由得让人钦佩不已。手动点一个赞!
思绪飞扬淡墨痕
3 楼        文友:康心        2022-03-17 20:48:29
  细读赏文,再读原文,收获颇多。也生一怀感慨。
用文字记录人生的轨迹,修一条心心相通的小径
4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2-03-20 15:19:10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5 楼        文友:闲云落雪        2022-03-22 22:27:44
  《一个人,一盏灯》的确写得好,可要条分缕析地说哪儿好,我还真说不出来,只觉得语言好,读得过瘾,读得心里有所触动。今读了雪的赏析,才真切地明白它好在哪里。雪的文真是下了功夫的,喜欢加佩服!
闲云落雪
6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22-03-24 19:58:54
  雪社的赏析,也有鲜明的个人特色,用诗化语言,解读原作,又从思想内涵和创作手法等多角度阐释。
已是人间不系舟,此心元自不惊鸥,卧看骇浪与天浮。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