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舟•向未来】记朱先生震(随笔)
朱先生震者,我之同窗,而且是同桌,二载。
先生为人,特立独行。世多有谤毁者,然亦有知己数人,深知先生为人,值得钦佩。
我与先生的同桌,是缘分。然当时与先生的交往,是不快的。原因很简单,先生太多热情,每我与他人交谈,先生必插话其中,令人不快。所以同窗二年,其实心里是对先生感冒的,常冷冷对之。当然,先生也是知道的。
第一次知道先生为人,正是毕业后。因为同窗时并不愉快,毕业后长吁畅意,觉得离开先生这个讨厌鬼了。然先生刻意过来找我,赠我一套脂砚斋评点石头记。当时颇为感动,觉得先生肚量不小,遂改变了对先生的看法。只可惜当时不知道这套书的珍贵,送与他人了。后来知道了,悔恨不已,更明白了先生对友谊的看重,惭愧不已。自此,与先生真正成了好友。
先生大学毕业后,入一公办学校,成了体制中人。而且,先生的夫人亦在同一学校,同一体制。入了体制,爱情与事业双丰收,人生无忧,当知足矣。然先生特立独行之个性,与体制并不相符,与领导、同事相处亦不愉快。当然,这也无所谓,先生足以潇洒人生。后社会有一公私合营的学校招聘,起点和要求很高,先生慨然应聘,顺利入职。数年后,该校公私资本产生矛盾,公办老师尽数回归,先生亦在回归之列。先生这时显示出了不容于世之处:当时报名应聘,很多公办教师均是瞒着校方领导报的名,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录取率不高,没必要让领导知道自己不安心于本职工作。所以回归时,多多少少受到了原校领导的刁难。先生也受到了刁难,当时也曾与我商量。其实很简单,因为有政府文件做后盾,刁难只是刁难而已,根本不可能成为障碍。我向先生建议,去认个错,送点礼,其实就是让领导出了气,一切问题就顺理成章解决了。更何况,先生的夫人还在原学校,根本不可能无法沟通。事实上,当时很多人就这样操作了。先生的执拗,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个性,这时候爆发了。先生就是不屈服于领导,谁劝都不听,宁可不要编制,也不向领导卑躬屈膝。为此,先生丧失了很多:没有了编制,甚至因为妻子的屡劝不听,导致了夫妻关系的破裂。那是先生的低谷期,事业爱情均失去了。同样,社会上很多人都无法理解先生的执拗,但真正的朋友知道,这就是先生。
难得的是,先生没有被困顿压倒,就在最困难的时候,先生毅然放弃了一切,以出国充电的方式,应对着生活的一切困难。那时候,先生是艰难的,可以面对毒蛇,可以面对最底层的打工,可以面对食不果腹。令人敬佩的是,就在这最困难的时候,先生没有灰心丧气,反而以积极乐观的态度,赢得了众多的国际友人。也许,先生是一个天生的外语人才,所有的思维方式都是西式的,可以和西方人轻易交流,但就不容于传统式的中国思维。
回国后,先生面对着一无所有,简单的开始了外语培训。当然,先生也考虑了其他的创业方式,但不需要了。正如前文所说,先生是个天生的外语人才,培训过的学生卓有成效,于是,仅此就可以谋生,而且获得了可观的受益。先生的培训深入浅出,又有着多年教师的经验,无论是实用还是应试,均取得不俗的成效。但是,先生的西式思维,也让有些家长受不了。先生的授课,妙趣横生,无拘无束,孩子乐意听,乐意学。记得先生曾经在圣诞节的时候,装扮成圣诞老人,开了节免费的英语聚会,整节课欢声笑语,孩子在英语的熏陶中,获得了知识,更收获了快乐。如此学习,谁不乐意?但是,先生的无拘无束的思维方式,也让传统的中国人汗颜,正如先生在授课中讲授的“精液”“处女”等英语单词,让家长们匪夷所思,不敢苟同,甚至非议四起。更为奇葩的是,先生毫不反省自己,以外国人直接的思维,认为自己没有错,拒不改正,甚至认为家长们是有意挑衅。所以,瑕瑜共陈,先生就在这种奇葩教学氛围中,让自己的教育事业,一步步壮大,收费也越来越高,成了本市最顶级的培训机构。先生更嚣张的是,把自己的培训机构,自喻为黄埔军校,自任校长,所有学员,编为黄埔一期到黄埔若干期,可见先生的雄心壮志和藐视世俗。
先生雄心未济,与世长辞,令朋友们感慨不已。人已仙逝,所有评价随风而逝,先生率意人生,不屈于世,以无愧于自己的人生。
悼念先生,一个出生于中国的外国人,一个令人生厌的善良者,一个秉承内心的洒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