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来自异乡的感悟(杂文)
壬寅虎年的正月初六,也就是公历的二月六日。我和老伴搭乘儿子的顺风车,跟儿子举家三口,从科尔沁草原上的小县城来到了自治区首府青城。
到了青城的儿子家不消几日,因出现了疫情,出行受到了限制,好在两个子女居住的小区没有出现核酸检测呈阳性者。
积极响应市政府号召,在小区内连续做了14天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那段时间里的生活非常有规律:起床→洗漱→早餐→排队→核酸检测→领检测贴签→河边遛弯→中午回家→等待明天的日出。
生活循规蹈矩,时光慢悠悠地挪动着前行的脚步。两周核酸检测下来,手机壳变得色彩纷呈,仔细端详每枚模样俊俏的“核检标签”,不得不为设计者的智慧与匠心点一个大大的赞!每枚环形核检证明标签,都清晰地标明核检时间序号,隽秀的文字、素雅的图案、巧妙的设计、温馨养眼,小小的标签洋溢出国力的强大,昭示出生命的宝贵。
不知不觉中入赘呼市40天了。呼市疫情已经清零四天了。市政府为了保持取得的成绩,争取全城早日清零,防止疫情二次复发,从三月十五开始换发了出行证,每户一张出入证,只允许每天出去一人采购一次生活用品。我这个“咸腊肉”(东北话,没用的人。)只好与滨河隔离了!
足不出户,心却依旧行走在滨河的北岸。难挨的时光里,我要在手机上拉回尚未泯灭的记忆,码字抒怀,字符里拽回这段时光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以此慰藉心中的那份淡淡流觞!
01
俗话说,十里不同天,隔道不下雨。这话还真的灵验!
北国的农历二月,虽说节气已经过了立春,依旧风寒料峭,绿色还在路上。树木依旧穿着冬装,河道里的蒲草依旧歪躺着凌乱的枯黄。
近日,远在两千里外的家乡,连下两场大雪,邻居说鹅毛大雪。从邻居发来的视频里,纷纷扬扬的雪花漫天飞舞,“燕山雪花大如席”的画面仿佛就在眼前。雪花飘飘洒洒,犹如洁白的鹅毛曼舞欢歌!
家乡捎来好消息,壬寅瑞雪兆丰年。呼市连日骤升温,瓢泼大雨润早春。
“三八”妇女节的夜里,呼市喜降甘霖。这场大雨来的突然,来的迅猛,农历二月初,下如此大的雨,在地处大青山南麓的呼市实属罕见,北方的二月仍旧是雪花飘飞的季节。
雪花、雨滴,让我身在异乡,感悟到了大自然的变化无穷,感悟到了人在大自然面前微小的无法形容!人改变不了大自然,就要适应大自然,随遇而安的心态,是对生活最美的尊重!
02
疫情限制,不能远走,每天做完核酸检测,拿着出入证,出示健康码。滨河两岸,散步、观景、赏钓……稀疏的人群,人人戴着口罩,距离自然保持。
有三个先生,一个女子,每天背着长镜头相机,带着三脚架,不停地游走在滨河两岸,不停地对准河道里的蒲草按动着相机的快门,“刺啦,刺啦”的快门声不停地响着。有时几个人分散开拍摄;有时几个人在相隔不远处拍摄,似乎拍摄的对象是同一目标。
我好奇地问一位先生,在拍什么东西?这位先生告诉我,他们在拍翠鸟。我随口说了一句,翠鸟不是飞到燕山山脉以南的燕赵大地越冬吗?这位先生微笑着对我说:“对啊!”“你还懂得翠鸟的习性。”先生的这句赞美顿时让我觉得脸火辣辣得热,我对鸟类学一窍不通,哪里懂得翠鸟的习性,纯属胆大胡咧咧。
我的一句信口开河,竟然让这位先生不停地与我搭讪起来。从彼此之间的多次交流中,获悉这位先生再有两年就要退休了,在自治区司法厅工作,老家是通辽市后旗的,原来我俩是老乡。月是故乡圆,人是老乡亲。有了老乡这层关系,每次河边相遇,他都会主动与我打招呼,我也喜欢与之交流,他很随和,不端当官的架子。受他的影响,他的伙伴们也开始与我攀谈,我们似乎成了朋友。他的伙伴中有一位年长我两岁,是自治区林业厅处级退休干部。曾经去过我的家乡多次,对通辽市地区的自然状况非常了解。
我从老乡的相机里目睹了翠鸟的美丽容颜。老乡说,从去年入冬以来,他们一直在跟踪这几只翠鸟,翠鸟在寒冷的北方过冬实属罕见,在此之前也没有记载资料。这几只翠鸟辛丑暮秋没有飞走的原因与滨河水冬季不结冰有直接关系。其实,呼市滨河原名叫小黑河,又叫二道河。位于呼市南二环快速路南几百米处,东西走向,东连如意河,西至云中路的去托克托县大桥,往西自然流淌。十年前,呼市对小黑河进行全面整治,拓宽河漕,修建并排两个两米深的地下排水洞,南北两岸修建了花岗岩护栏,铺筑了石板路,种植了多种树木、花卉,建成滨河公园。呼市辛辛板污水处理厂的废水经过处理达标后,排放进河中,自东向西流去。改造后的小黑河更名为滨河。南北修建了三车道的路,称之为滨河南北路,银河南北街。昔日的黑水河,如金成了亮丽的银河。如金的滨河里,蒲草茂盛,水质清冽,水鸟翩跹,两岸绿树成荫,游人的乐园。因为排放污水中还有盐分和其他物质,导致滨河很长一段冬季水流潺潺,热气腾腾不结冰。几种水鸟终年栖息在这里,冬季也不离不弃。
翠鸟能够在此度过漫长寒冷的冬季,除了感谢滨河水冬季里提供的食物,更应该感谢翠鸟自身顽强的生命力。小小的翠鸟,能度过零下二十多度的冬夜,在春风里叫着,飞着,迎接着夏季的到来,恭候着它们的兄弟姊妹,从遥远的南方飞来,共享北方夏季的繁衍生息之乐。
几只小小的翠鸟,让我懂得了什么叫挑战,什么叫爱拼就会赢的道理!
03
我一直以为那种黑羽毛、白嘴巴的水鸟是野鸭子的一种。老乡告诉我,它不是野鸭子。学名叫“白骨顶鸡”。我从老乡的相机看到了清晰的鸡貌。原来白骨顶鸡的嘴巴是尖的,跟野鸭子的扁嘴巴形状完全不同。白骨顶鸡的头顶部是一块硬骨头,也许因此而得名“白骨顶鸡”吧。
白骨顶鸡的两只爪子类似鸭子,爪子之间有蹼连接。
老乡告诉我,白骨顶鸡属于杂食鸡,它冬季主要靠吃水中的草末活命,并不像野鸭子那样专门以鱼虾为食。
我怀着猎奇的心理,想对白骨顶鸡做一番深入地了解。手机上百度出有关白骨顶鸡的资料,通过网上查阅资料,知晓了白骨顶鸡的别名“白冠鸡”,体重通常不到一公斤,雌性略小,雄性略大。属于鸡科动物,每年四五月份产蛋孵化,每年大约孵化两窝幼鸡,每窝产蛋7——10颗。每年冬季在白洋淀一带过冬。
白骨顶鸡有人工饲养的,这种鸡虽然体型小,但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餐桌上的上等美食,野生白骨顶鸡属于国家保护类野生飞禽。
经常看到两只白骨顶鸡在水面上追逐,有时相互攻击,原来以为是两只异性白骨顶鸡在谈情说爱,取悦对方,博得芳心。网络资料让我茅塞顿开,我的判断是完全错误的。原来是两只雄性白骨顶鸡为争夺配偶而进行的一场“护妻大战”,激烈程度不亚于当前的“京”“基”之战。
老乡说,白骨顶鸡和野鸭子能在呼市越冬,也是因为滨河冬季不结冰,水中的鱼虾为它们提供了足够的食物,确保了它们的饮食安全。
白骨顶鸡和野鸭子的北方过冬,得益于水中鱼虾的奉献精神。
野鸭子、白骨顶鸡能在呼市安全过冬,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凡事利弊相关。处理后的污水不结冰,会散发出一种气味;然而,不结冰的河水,给鱼虾提供了生存条件,鱼虾的存在,解决了野鸭子的吃饭问题。食物链上,究竟谁是赢家?
北疆白杨
2022年3月17日写于呼市银河北街水语青城小区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