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绿洲漫记(散文)
绿洲是干旱荒漠地域能够从事农业生产,适宜人们生活生产的绿地。绿洲土壤肥沃,灌溉条件便利,往往是干旱地区农业生产发达的地方。地大博物的新疆,国土面积大,占全国六分之一。
这里有大片的高山、隔壁和沙漠,而城镇、农村和耕地等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只占总面积的百分之六,所以新疆的城镇、农村在大地上显得星星点点。地处天山南北的塔里木盆地和准格尔盆地中间是大沙漠,沙漠的边缘有四周高山山麓融雪留下来的河水冲刷出冲积扇,形成一片片绿洲。在新疆旅行,看到的是成片的山地戈壁和沙漠,道路把一个个城镇农庄串联起来。绿洲呈串状分布在河流或泉水溢出带附近,以及有冰雪融水灌溉的山麓地带。
绿洲地区自然降水少,难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但是这些地方夏季气温高,热量充足,只要有充足的灌溉水源,各种农作物和树木都能生长良好。我国的绿洲主要分布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边缘地带,在甘肃河西走廊、宁夏平原、内蒙古河套平原也有绿洲分布。
提起新疆,人们都会想到一望无际的戈壁沙漠,可绿洲却是人口稠密,物产丰富,各种瓜果闻名中外的景象。
一
绿洲是干旱荒漠地域,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是典型的内陆干旱地区。因为远离海洋,四周是高山,降水量少,蒸发量大,依靠高山融雪流水,引水灌溉,发展农业。只要有水,绿洲就能兴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田地是绿洲的根本,有水就有田,有水、戈壁沙漠就能变成绿洲。
长期以来,新疆人以农耕为本。引水灌溉、兴修水利,开荒造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了从自然河流中取水,他们兴修水利,开荒造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了从自然河流中取水,他们修筑水利围堰,取水引流灌溉。过去生产力水平低,人们就地取材,兴修水利。设置三角木桩,在地上打下木桩,放进树枝树梢,用石头压住,再用土壤填实。用这种方法,筑坝拦截水流,即可以截取水源灌溉农田,又可以防洪治水保护农田和家园。就这样,筑起了坚固的堤坝,使奔腾的洪流顺利地流进农庄和田野。县乡村都设有管理水利的官员,担负着管理水源的责任。合理的调水分水,让奔流的河水流入村庄和田间地头,保证了人畜生活饮水和农田、林地、果园灌溉,促进了农业生产。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农民群众积累了丰富的引水灌溉经验。春季是绿洲缺水季节,春水贵如油。绿洲的人们,上下游协调,统筹兼顾,合理分配水源,优先保证农庄人畜饮水供应,把涝坝灌满。充分供给农田灌溉,确保农田供水。适当调给果园灌水,积极供应林地用水,保证林木成活率。还实行农田冬灌,确保春耕生产。在夏季,洪水暴发水源丰富的时候,他们把水源引向沙漠,将高处的沙土冲到低洼处,使起伏不平的沙丘,变成了平坦宽阔的农田。他们把浑如泥浆的洪水,引流到戈壁滩淤泥,增加土层厚度,把砂石戈壁滩变成了农田。他们在寸土不生的盐碱地深挖排碱沟,再用洪水漫灌,把盐碱渗排出去,降低土壤含盐量。长期坚持,戈壁沙漠变良田,土地一年比一年肥沃,绿洲一年比一年扩大,绿洲兴旺繁荣起来。
吐鲁番是世界上大陆最为低洼的地方,最低处比海平面还低147米。这里极为干旱炎热,尤其是夏季,蒸发量很大。为了确保农田灌溉,当地农民开挖了坎儿井。坎儿井是地下引水灌溉渠道,把高山上水源用地下水渠输送到农庄田野,大大减少了输水过程中蒸发造成的水分损失,创造了人类引水灌溉的奇迹,成为发展水利的典型范例。
二
新疆维吾尔族以农业为本,积累了深厚的农耕文化。
新疆农村家家户户有坎土曼。坎土曼是每个农业劳动力必备的劳动工具,它用途多,功效高,它既可以当做镢头一样挖土、开挖水渠、筑垒田埂,又可以当锄头一样锄地、松土、除草,还可以在地里抛洒农家肥料,很实用。
新疆的农田,普遍土壤沙性强、有机质不足,为了增强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肥力,这里实行轮作倒茬、草田轮作,增加土壤有机质,在注重使用厩肥的前提下,农田广种苜蓿。苜蓿是豆科植物,根瘤菌具有固氮作用,有效地提高了土壤肥力,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和含氮量。苜蓿是牲畜的好饲料,可以保证养殖业的发展,使农牧业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发展。这里还大面积种植绿肥,秋季碾压入田种小麦,能够养地肥田。这里的农村每天夏秋季收割野草落叶,堆积沤肥,发酵腐化成为绿肥。
新疆的农业在汉代就很兴旺。张骞通西域,沟通了内地和西域的联系,葡萄,苜蓿,石榴,胡麻,核桃,胡萝卜的种植从西域东传到内地中原。汉朝政府派军队在轮台屯垦戍边边、开荒种田。
随着丝绸之路的形成,西域与内地的联系日益密切,内地先进的农业耕作技术传到了西域。新疆长期以来种植桑树,成为广大农民喜爱的一件事,养蚕巢丝加工制作丝绸在各地普遍兴起,成为一项产业,制出了别具特色的艾德莱斯绸,得到了大众百姓的喜爱和青睐。
绿洲的春季,油菜花开了,杏花桃花开了,田野里的野花也开了,农民引水浇田,春耕播种,种田种树,辛勤的劳作耕耘,期盼丰收。绿洲的夏季,绿树成荫,翠绿缭绕,农田里百禾生长兴旺,农民收麦复种,为棉花玉米锄地追肥浇水,把辛勤的汗水洒在了田野。秋季是丰收的季节,田间五彩缤纷,玉米田由绿变黄,棉花田里白茫茫的一片,瓜果熟了,农民怀着幸福在收获成果。冬季农民也没有休闲,仍然破开封冰修整渠道,秋翻冬灌平整土地。
绿洲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农民致富的根本,是千百年来人们发展经济积累的物质成果。
三
新疆人善于种植业,喜栽植树木。在城市和农村道路边、渠道边、房前屋后到处都种植有树木。他们因地制宜植树造林,具有十分丰富的绿化经验。梧桐树冠大,遮阴强,常被种植在城镇路边和公园作为绿化景观树种植。杨树树干笔直高大,生长速度快,常被种植在村头路边,既是防护林防风固砂,又是用材林提供用材。柳树吸水强,根系发达,生长快,多被种植在河流、水渠边,发挥着美化环境、加固渠道的作用。枣树抗盐碱,抗风沙,常被种植在新垦的荒地或者果园的周边,即是经济林,又是防护林。长期坚持,绿洲处处绿树成荫。城市中梧桐树美化环境,风光无限。路边种杨树,挺拔笔直,成行成林。河边种柳树,护渠固堤,阿娜多姿。砂地种枣树,郁郁葱葱,防风固沙。
绿洲的树木一年四季呵护着城镇、农庄和农田,改良了绿洲的小气候,使绿洲宜农宜居。夏季炎热时,树木能够遮天蔽日,降低气温,为人们避暑,送给清凉。严冬时,阻挡风沙,降低风速。树木是绿洲不可缺少的生物种群,他在绿洲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改良了气候,美化了环境。
维吾尔族人盖民房是引来水源,把房基周边的黄土浸泡渗透,然后将泥块儿铲起,在墙基垒筑房墙、墙头支架房梁和椽子,屋顶多为平面,盖上苇席和苇草,屋顶上抹一层泥。该地无暴雨,降水很少,气候干旱,所以普遍用这种方法盖房。讲究一些的,先打制土坯,房基使用石头奠基,然后用土坯砌墙,房屋梁椽盖苇席苇草抹泥,房顶吊顶,屋檐做装饰,墙面抹一层泥,用石灰粉刷白色。房前屋后喜栽植树木。农家通常房前有果园,屋后有畜圈,因此农户的院落都比较宽敞。农家聚在一块儿,形成村庄,树木簇拥着家园,簇拥着农庄,农民过着祥和安逸、美满、幸福的生活。
新疆农民喜爱种植瓜果,这是一项甜蜜的事业。各种瓜果只要新疆能种植生产,其品质就是全国最好的。有些果品新疆有,其他省区不一定有。在绿洲的土地上种出的甜瓜和西瓜特别甜,含糖量常常在12%以上,这在内地是很难达到的。人们把收下的西瓜和甜瓜储存起来,可以保存到来年的春季。新疆的果树主要有苹果、李、桃、杏、梨、葡萄、无花果、核桃、巴旦木,种植面积大,品质优,产量高,一地一品形成名优特商品爪果生产基地,长期以来形成了地方特有的优良果品。吐鲁番的无核白葡萄、马奶子葡萄,阿图什的木纳格葡萄,鲜食口感极佳。尤其是吐鲁番,它是全国唯一生产葡萄干儿的地方,产品销往各地。哈密瓜麻皮红瓤或白瓤,加师瓜绿皮红瓤,瓜大瓜甜,是最为优质的甜瓜品种。库车白杏、英吉沙色买提杏,果胶和糖分含量高,既能制干,又能鲜食,杏仁甘甜,可以仁用,是优良的杏品种。库尔勒香梨皮薄甘甜、肉酥无渣,产品远销各地。叶城大籽甜石榴个大粒大、晶莹剔透、色泽鲜红甘甜可口。叶城薄皮核桃、壳薄可以用手捏破,核内果仁饱满,是闻名各地的优良坚果,受到人们的青睐。和田大红枣是新疆的又一优质干果产品,销往各地供不应求。新疆红富士苹果和黄金蟠桃,因为品质好,果实甜,常常外销到俄罗斯及中亚国家,供不应求。还有阿图什无花果干和莎车巴旦木,是全国独一无二的优质果品,产品价值高,销往各地。
新疆瓜果品质好,原因是这里的环境条件优越,砂质土地,灌溉供水,夏季白昼炎热高温,晚间凉爽,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份的生成和积累。因为自然选择,这里的果品形成了优良基因,遗传至今,产生了优良品种。
新疆绿洲不仅瓜果甜、品质好,而且还生产优质的棉花、甜菜、西红柿、辣椒、枸杞、玫瑰花,产品加工后,有的销往国际市场,有的销往祖国各地。新疆成为了优质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
四
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天山南北,原驻新疆的守军被改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2兵团。战争结束,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百业待兴,这支强大的人民军队就地转业,组建了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当年延安的中央警卫部队359旅早就有南泥湾开荒大生产的革命传统,由王震率领走南闯北,来到新疆。在中央的一声号令下,开荒大生产。他们越过塔里木河,走进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阿拉尔,风残露宿,挑战沙漠,挖渠种地,屯垦戍边。他们艰苦奋斗,克服困难,开荒种田,种棉种粮。
第22兵团开往石河子,开展垦荒大会战,千年沉寂的荒原沙滩沸腾起来了。英雄的军队表现了特有的风格和气质,展开了一场开荒造田运动,以保卫边疆、建设边疆、屯垦戍边的信心,建设农场,垦荒种田,使昔日的荒原变成了优质农田。此后,为了让兵团战士安下心来,留得住,兵团到内地广招人员,出现了“八千湘女上天山",“山东上万女兵赴兵团”的事迹。兵团为了更大的发展,再次到内地广招人才,动员了上海10万支边青年赴兵团就业,兵团人员剧增,他们就地挖地窝子居住,艰苦创业的精神感人肺腑,可歌可泣。
哪里宜农宜居,哪里就有兵团战士的身影,兵团人献了青春献生命,献了一生献子孙,他们一代接着一代干,使屯垦戍边的事业不断发展。如今的石河子市是新疆最优美的城市,阿拉尔也建成了塔里木盆地腹地中一个现代化的城市,一批高校科研机构在该市建成。兵团师团在各地州都广泛分布,14个师、100多个团场,相继成为城市和城镇农场,经营规模和效益不断提高,现有三百多万人,成为省市级单位,具有相对独立的行政司法管理体制,肩负着建设新疆,维护安定的重任。
这已成为古今中外大搞开发建设,大力发展边疆经济的光辉典范。兵团人不忘初衷,屯垦戍边,建设边疆,保卫边疆。兵团是农业现代化的先锋,农业机械化的样板,农业科技的示范,对绿洲面积的扩大、绿洲生态的改善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五
现在的绿洲已经是今非昔比了。兴修水利,一条条笔直顺畅的水渠取代了以往弯弯曲曲的土渠。用卵石或者混凝土砌筑渠道,干支斗毛各级渠道配套,有效地把水引导流入农田,形成一个个高标准农田,能够及时灌水。为了提高供水能力,有的地方打井取水,补充灌溉用水。绿洲的人们结束了吃涝坝水和流水的历史,家家户户用上了清洁的符合饮用标准的自来水。广泛推广节水灌溉,改大水漫灌为小畦灌水和田间沟灌。使用现代化灌溉技术,搞喷灌、滴灌和低压管道灌水,使灌溉效益大幅度提高。
新疆的绿洲实行水田林路村综合规划,统筹兼顾,逐步推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优美生态。注重植树造林,实现农田林网化,农业机械化,科技信息化,道路直,林成网,田成块,信息化、机械化种植、管护和收获,保护地种植技术、地膜种植技术和日光温室全面推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地处塔里木干大沙漠西部边缘的喀什噶尔、叶尔羌河流域的绿洲,是全国最大的绿洲,它涵盖了喀什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16个市县和兵团农三师的农场,耕地上千万亩,人口达到500多万,那里是最大最富饶的绿洲。人们盖了新房,住进了砖木结构的房子,过上了富裕的幸福生活。
绿洲是人们不懈奋斗、创造幸福生活的结果。那一道道水渠、一条条道路、一片片树林、一个个城镇和村庄,一块块农田、一个个果园,寄托着人们的幸福梦,谱写了绿洲兴旺繁华的新篇章。
绿洲兴旺,百姓富裕;绿洲繁荣,百姓幸福;爱绿洲,兴绿洲,未来更美好!
导读简介很周全细致适当。祝你编辑顺利,生活安康!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文学和科学一样,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走向未来的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