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驼铃”(散文)

编辑推荐 【柳岸】“驼铃”(散文)


作者:听春雨 布衣,218.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91发表时间:2022-03-19 21:59:43
摘要:记忆中的“驼铃”,是唯一通往远方。

除了那辆白色的“驼铃”大班车而外,梁上很少能见到一辆车,哪怕一辆拖拉机,或是一辆摩托车。也正是这辆老“驼铃”,承载着每一个山上人关于外面世界精彩的梦。
   我在镇上读初中的时候,由于路远,中午不能回家吃饭。放学后,就和同样不能回家的同学一起去车站看热闹。一转过后梁的那道弯,白色的“驼铃”就鸣着喇叭一路风尘地驶来了,到了车站,总是扬起漫天的沙土,还有那浓烈的汽油味儿,不过那时的汽油味真好闻,闻着这浓烈的汽油味,我似乎嗅到了“驼铃”驶来的那个远在重重大山之后的县城的味道。那时候,我没有一点关于城市的经验,凭着几个想象的碎片,很难拼凑出一幅城市完整的画卷。
   “驼铃”长长地吐出一口气,停稳了。还没等尘土散尽,上下车的人们就卡在了车门那里,上不得上,下不得下。其实,在这梁上,除了正腊月,平时上下车的人并不多,有时候甚至都不开车门,因为没有上下的客。只是不知怎的,一看到车来了,准备上车的人就慌了起来,唯恐把自己落下,手中的车票变为一张废纸,耽误了行程。就不由地就拎了大包小包要往上冲,抢位子坐,抢好的位子坐。这大概是班车实在太少了,出行的人们心理上存在着一种普遍的恐慌,以及谁都想抢一把舒服的椅子至少有一把椅子坐的缘故吧!
   不等“驼铃”扬起的沙土完全散尽,站上卖小吃的便一涌而上,将“驼铃”重重地包围起来。因为车站附近的居民以回民居多,所以这些做生意的尽是戴了白帽子的回民女人。卖的主要是熟食,有鸡蛋、有油饼、有凉粉、有面皮。这些年轻的或年老的回民女人,一个个踮着脚,仰着头,双手高高地举起盛着食物的篮子,一边吆喝交易,一边忙着数钱装钱。直到司机不耐烦地连摁喇叭,她们才意犹未尽地散开。有时车都摇摇晃晃地上路了,她们还一路追着小跑,急着收钱找钱。直到那辆背着一身尘土的“驼铃”又转过一个弯,终于消失在前梁里了,几乎所有的人才都收回了眼睛,长长地出一口气。小镇又恢复了它一贯的平静。
   那时候,我还没坐过一次班车呢,我真羡慕那些坐班车的人,穿得很漂亮,隐隐的有一股香味,还可以坐在车上买了好东西吃。当时我想,书念好了大概就会是这样。
   后来,我经常坐这辆“驼铃”,不过,“驼铃”再也不是我心中那个威风得可望不可及的“驼铃”了,“驼铃”已经很老了。浑身漆皮斑驳,脏兮兮的,又松松垮垮,而且,行动起来,就像一个气管炎患者,喘得很夸张,屁股上又总是冒着一股很浓的烟。而我也从来没有在车站上买过任何吃的东西,因为,这辆车的行程很短,没有吃的必要,而且,车里的环境很差,座位上坐满了人,过道里也站满了人,大包小包堆积如山,还有好多人嘴里喷出的呛人的令人窒息的浓烟,坐车上吃东西实在不是一种享受。
   而且,每一次坐车都很麻烦。老家距离镇上的小站有十几里的路程,而“驼铃”是每天七点多钟就会到达小站,所以乘车的人宁可等车,也不能叫车等人,车是不会等人的。于是每次都是五点钟左右就起床准备,尤其是冬天,就总得踏霜伴月闻鸡而行。那时候的人很少出远门,所以对待出远门是很慎重的,一般临行前都要去庙里烧香许愿,以保出门大吉,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母亲一定又要为我做饭,父亲又总有叮嘱不完的话,一次并不远的出门,搞得人很有点辞家远行,十年八载回不来的酸楚。
   记得一次回家过年,从市里出发,塞了挤挤一车的人,我是站着的。老“驼铃”刚刚吃力地爬上梁就爆胎了,俩司机一老一少暴躁地赶下所有的乘客,换起备胎来。那是一个晴好的下午,夕阳斜斜地照在梁上的黄尘沙路上,将车和每个人的影子拉得老长老长,腿像两根修长无比的柱子,上身不知被照到了哪里,也许落到了另一座很遥远的荒梁上,也许落到了另一个不知名的从未到达过的世界里。阳光没有一点温度,梁上傍晚的风很烈,吹得路边的一棵老槐树光秃秃的,不剩一片叶子,就连一个鸟巢也架不住。路边的田地里、沟渠里,还是冰雪堆积,平整如镜的雪面上只有几行小野兽零乱的足迹。一个包裹得很严实的女人,托着一个满脸肮脏,袖口露出棉花团的男孩子,背了一背篓的柴禾正走在枯草乱抖的田埂上,转眼又不见了。不知为什么,这个情景牢牢地刻在了我的心里,多年以后还是不能释怀。
   而现在,老“驼铃”是早已退伍了,梁上每天都有好几辆面包车,一家跟一家竞争,好不热闹!公路也已经修到了家门口,坐车是方便多了,可我早已厌倦了坐车,何况,乡关何处是?

共 176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散文叙述了“我”在镇上读中学时,和“驼铃”大班车的交集经历。在过去的年代,因为交通工具很少,我在镇上读中学时,只能见到一个“驼铃”大班车,我和同学们感到很稀奇,经常去车站看热闹。看到“驼铃”来了,对它的汽油味都感到很好闻,车站人们争着抢着坐“驼铃”车的场景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我真羡慕那些坐班车的人。后来,我也坐上了“驼铃”车,不过,它已经很老了,车身已经很破旧,车况和车里的环境都很差,但这并不重要,因为坐车的人丝毫不在乎这些,他们感到能坐上车是一种享受。那时人们每次坐车五点就得起床,出行前还烧香许愿,祈祷平安。每次出门,母亲都给我做饭,父亲千叮咛万嘱咐。有一次出门,我还遇到了车坏在路上,那荒郊野地的场景至今让我难忘。如今,“驼铃”早已退伍,公路交通方便多了,百姓的生活也在走向康庄大道。散文通过叙述我和一个客车的故事,描述出在过去的年代,交通工具的落后状态,读之给人回忆,令人唏嘘。散文贴近生活,很有时代特征,读来令人产生共鸣!欣赏,问候作者!【编辑:刘柳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刘柳琴        2022-03-19 22:01:05
  问候作者,写作快乐,初春快乐!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2 楼        文友:刘柳琴        2022-03-19 22:01:23
  散文通过叙述我和一个客车的故事,描述出在过去的年代,交通工具的落后状态,读之给人回忆,令人唏嘘。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3 楼        文友:刘柳琴        2022-03-19 22:01:52
  恭祝创作丰收,期待更多佳作点缀柳岸,展示你的风采!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4 楼        文友:迎冬寒梅        2022-03-20 20:34:10
  日子越过人们生活越方便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