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晓荷·奖】评论絮语(随笔)

编辑推荐 【晓荷·奖】评论絮语(随笔)


作者:韩政 白丁,26.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330发表时间:2022-03-22 14:10:55
摘要:针对目前文坛现象阐发自己内心的感叹

手机上关注的文学平台很多,浏览一遍确实费时间,遇到熟悉文友的作品,都要认真阅读欣赏一番。有精彩的文章少不了读过之后还要写几句发自内心的赞叹,精彩的佳作还忍不住给打赏。一者是舒发一下自已的感慨,二者也是对作者的尊重与鼓励。但往往消费了每天临睡时那几个小时,把原计划的写作时间被占用了。一连好几天如此,好几天总是没能写不出一点东西来。
   给别人的文章写留言,圈子内的人都已约定成俗一样,多是拣好话说。也就是贊美的多,批评的少,当然也包含对作者鼓励的一些思想动机。
   最近发现,某些平台上有的文友的留言,铺天盖地地恭维,空前绝后地赞美。"里程碑“”经典"这些重量级的桂冠,轻而易举地被随便按在刚露点头角的作者的头顶上,也不管别人是否承受得起。大概这些人学过心理学,知道人在被别人赞美时心情是最愉快的!所以就想着法儿捧。
   还有些文友,他不捧张三,不捧李四,专捧王麻子。王麻子何人?因为他不简单不一般!有品,有位,有背景。捧他,迎合他是为了得到某些好处。一个文人,若缺失了自尊,文以载道,对他来说就做得差劲了。昔时司马太公修史,从不畏权势,秉公如实,不拍马屁,他的《史记》经得起几千年验证。欧阳修作《五代史记》遇帝称圣,多有拍马溜须之嫌,后人多有微词。
   还有些文友,让人觉得想要把文学圈设计发展成粉絲圈。因为他就喜欢,崇拜某一位小说家,某一位诗人,某一位书法家。你喜欢谁,对大家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平台不是演艺场的大看台!平台是广大文学爱好者学习,展示文学才华与成果的地方。每个人心中都怀有一个梦想,都有一个奋斗的目标。学习写作的人都有自已学习摹仿的榜样,没必要把自已对某位大师的崇拜,没完没了地向人倾诉,灌输。重要的是自已怎样从被崇拜者那里得到创作技能的真谛。并不是演员古月要学习领袖的举手投足那般为了演好剧中的人物。在许多评述中引用作家某某怎么说的,另一位作家某某某又是怎么说的,或者外国的什么名人怎么说,总不见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显得空洞乏味。就象七十年代时期的学生写文章,多写"伟大领袖毛主席说"。这样的文章,让人只记得几段语录。
   中国文坛,大师辈出。郭沫若的成就,世人瞩目。据说他一副字拍卖了几百万。可康生当年却说他用脚夹着一根柴禾棍,随便写出来的字都要比他的好!是康生口出狂言吗?现在书法界给他的评价是,康生的书法成就足以有资本蔑视郭的书法。这就是山外有山,人上有人!不要被某一位大伽挡住了窗子外面的风景。鲁迅为文化界旗手,贡献不为不大,可诺贝尔奖与他无缘。莫言当初做梦也不会想到,他能捧回大奖。也没见莫言的粉絲为他摘冠哭天呛地,热泪滚滚地不住地嚷嚷!而且《饺子歌》得奖,吐槽声一片。
   世间的事,正象诸葛亮所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袁世凯听六君子计,八十三天皇帝梦,梦醒命尽。人谓:起病六君子,送命二陈汤。黎元洪是武昌起义者从床底下拉出来的头领,竟然当了几载中华民国总统。我敢说他租祖宗几代也不敢想那个当总统的好事的。
   说这么多还就是一个意思,你能不能成为大作家,不要靠吹,不要靠拍,也没必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大师级别的,咱这等凡俗之人把头拌破也不一定学成个大师。心中敬重大伽名腕他老人家就行了,天天没完没了地念叨,就像老太婆嘴上总不离阿弥陀佛,临到死时还不知佛道底是那一尊佛。
   我个人从幼儿园接孙子这件事,有了一个感悟:幼儿园有小班,中班,大班。我们平台文友圈沒有分班,但可以根据自已的箱子钉四嵌(以前木箱上的一种合页)。一个初学写作者,或者说也已有了点成就的,和大师的距离就别用口算了,自已心里呎谋嘎有多远?当然我决沒有打击这种人上进的热情的意思,实话实说而已。
   还想谈点文章的题材问题。为自已故去的父母,爷爷奶奶,写点追忆的纪念文章,缅怀他们的养育之恩,是很正常的事。在我的记忆中,朱总司令就写过一篇《我的母亲》,感念母亲一生含辛茹苦的操劳,临去世时还在灶房劳累。饱含深情,拳拳赤子之心,很感人的。但毛主席著作等身,却没有见他为父母写多少文章的。直到近年我才读到他在母亲去世后写的一首四言悼文。
   凤翔县作协主席鲁旭有篇文章讲到过为自已故去的亲人写文章这件事。他说他写文章不去写自已已故亲人的,那是怕搅扰长眠在地下亲人的亡灵。这句话,我也得到了启发。逝者如斯夫!阴阳两重天,我们不希望阴界有扰我们,他们想必也不盼望我们打扰他们。写文章的事,风雷电光石,金木水火土,万物千态任你尽管写,何必写了父母写爷奶,写了外婆写大舅。总在自已那一亩三分地里转能写个啥样子来。朱自清也是一代大师,他的《背影》据说从课本中都移走了。咱能写出他那个效果吗?人家莫言就写高密,贾平凹就写棣花镇,写商洛。陈忠实就写白鹿塬,怪不得人家是大师!
   最后一个问题是对待留言态度问题。当某某人一篇文章或一首诗,在某平台发表以后,受到好评,有许多点赞,说明了作品有一定的水平,引起了读者共鸣。大家点赞留言评论,或掏腰包打赏,是出于对作品的欣赏和认可,也是对作者的鼓励与支持。作者应当关注留言栏目,应该有一种礼貌的感谢的回复文字。可是有些作者,好象对此缺乏一种态度。似乎觉得,我的作品有力度,有深度,这么优秀,应该有许多的阅读量,应该获得许多许多条留言点赞,有这个自信和能力。这多少有点不领情的味道。
   网络平台,不像纸质刊物,读者与作者见不上面,沟通有困难。而网络平可以通过互动的形式增加作者与读者交流的。只要你有一颗感恩的心,不娇不燥的心,谦卑的心,都可以回眸一下读者为你的作品获得的成功所表现出的那份热情,那些赞赏,那些评论。而不应该漠不关心,高高在上。写作的初衷是要有广大读者,不能因为自已成长了,进步了,优秀了,写出的作品有点名气了,就不爱护读者就不去保护读者的阅读积极性。培养一个读者群,对平台有利,对作者读者都有利。读者留言的每一个字是鼓励作者作品上台阶的基石。鼓励的文字越多,提升得就越快。不论那一种情况下,用热脸贴冷屁股的事,相信大家都不愿意去做的。
  
  
   作者简介:韩政,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人,系市文学创作学会理事,市诗词协会会员,区作协会员。有诗歌,散文百篇,首发表在省,市,县纸媒刊物,网络文学平台。
   联系电话:15029477434微信h15229775151
   微信:h15229775151

共 259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评论之语,最难得公允,即不能太过贬损,也不能一味溢美。可人类的通病是皆喜欢听赞赏颂扬的话,对于指出问题的话不乐意接受。于是评论之人自然循着这个习惯,光说好的,不愿实话实说。还有甚者,借评论之语行阿谀奉承之实,极尽溜须拍马之能事,让评论染上污秽之色。而好的评论是出发点纯正,初衷也是为了与写作者共同进步成长,更多的是鼓励和善意。还创作一片净土,评论者多行雪中送炭之举。拜读欣赏老师佳作,推荐赏阅。【编辑:萧垦】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萧垦        2022-03-22 14:13:03
  问好老师,创作愉快,期待更多精彩。
2 楼        文友:韩政        2022-03-22 15:02:10
  萧垦老师洞悉人性本来面目,直指当下文坛不足之处。拙文直舒心意文字能让编辑老师产生共鸣,实属万幸!感谢老师支持!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