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暗香】忆少年·如风穿过(古韵)
忆少年·如风穿过(独木桥)
如风穿过,如烟已远,如心留迹。
星空自浩瀚,觅寻求踪迹。
往事悠悠无足迹。慰牵怀,或成陈迹。
远方亦憧憬,笑迷蒙形迹。
蝶恋花·心远(独木桥)
欲望红尘心自远。好恶心情,岁月心长远。
心喜借风天际远。心胸开阔天涯远。
四海如心高望远。万物心中,意境心悠远。
心在黄昏霞渐远。由衷好梦随心远。
醉花间·梦(独木桥)
人生梦。自需梦。寻梦悠悠梦。
今梦却平常,回味非常梦。
醒来思此梦。梦里朦胧梦。
多少梦中情,伴我黄昏梦。
【编者按】小令·三首,作者以类似直白或白描的手法,追述了自己“独木桥”似的人生轨迹,好恶心情,梦里黄昏。
《忆少年 如风穿过》
如风穿过,如烟已远,如心留迹。
开篇点题,开门见山,简洁明快,少年时光,如风穿过。
《蝶恋花 心远》吐诉了自己“欲望红尘”的“
好恶心情”,表达了自己“心在黄昏,梦随心远”
的怅惘心迹。
《醉花间 梦》通过对“梦”反复诉说,流露出追思黄昏梦朦胧,无可奈何花落去的“自需梦”的梦境。
【编辑 年轻的树】
1 楼 文友:年轻的树 2022-03-24 08:43:53
感谢投稿,大胆突破。
以下编者点评:
《醉花间》,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词谱》引《宋史·乐志》入“双调”。四十一字,前片三仄韵,一叠韵,后片三仄韵。
按《词林正韵》,作者的《醉花间·梦》文,平仄符合要求。
参考下例:《醉花间·深相忆》,仅在开始一、二句同字叠韵(深相忆。莫相忆。)。
在这里,在古今中外除了中国格律诗以外的诗、词、曲作品中,诗界还是认同或遵循某些规范的(更多的情况是约定俗成)或恰当的同字叠韵手法的--不拘一格,新颖活泼。
一般的说,格律诗是不允许同字的,更不允许“同字重韵”的--但是,格律诗并没有硬性规定韵脚必须“不同音”的,譬如白居易的《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加粗的韵脚字支、卮、枝属于《广韵》同一小韵,即这三个字同音。由此可知,至少近体诗不存在“韵脚不同音”的硬性规定--不过,格律诗“同字重韵”,确实是闻所未闻的了。
概而言之:
某些特定的词牌,在特定的地方,按特定的格式,“同字叠韵--这里不应否定,不要否定成:‘同字重韵’的错误”,是这些词牌特定的写作要求和创作手法;
在一切诗、词、曲中,不规范或死板地“同字重韵--这里不应肯定,不要肯定成‘同字叠韵’的正确”,甚至是“一个字”一根筋地“重韵”到底:“错误到底”。
微 看着我,你那诚实的眼睛
Q 2810703939
以下编者点评:
《醉花间》,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词谱》引《宋史·乐志》入“双调”。四十一字,前片三仄韵,一叠韵,后片三仄韵。
按《词林正韵》,作者的《醉花间·梦》文,平仄符合要求。
参考下例:《醉花间·深相忆》,仅在开始一、二句同字叠韵(深相忆。莫相忆。)。
在这里,在古今中外除了中国格律诗以外的诗、词、曲作品中,诗界还是认同或遵循某些规范的(更多的情况是约定俗成)或恰当的同字叠韵手法的--不拘一格,新颖活泼。
一般的说,格律诗是不允许同字的,更不允许“同字重韵”的--但是,格律诗并没有硬性规定韵脚必须“不同音”的,譬如白居易的《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加粗的韵脚字支、卮、枝属于《广韵》同一小韵,即这三个字同音。由此可知,至少近体诗不存在“韵脚不同音”的硬性规定--不过,格律诗“同字重韵”,确实是闻所未闻的了。
概而言之:
某些特定的词牌,在特定的地方,按特定的格式,“同字叠韵--这里不应否定,不要否定成:‘同字重韵’的错误”,是这些词牌特定的写作要求和创作手法;
在一切诗、词、曲中,不规范或死板地“同字重韵--这里不应肯定,不要肯定成‘同字叠韵’的正确”,甚至是“一个字”一根筋地“重韵”到底:“错误到底”。
2 楼 文友:年轻的树 2022-03-24 08:48:23
与读者讨论,向作者讨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者是不是太出格了。
1.作者的《醉花间·梦》,全词七句话,全部用“梦”字韵,错误率5/7--这里,按规定,一、二句可以同字叠韵--再说一遍,一、二句同字叠韵不是同字重韵的错误。
2.全词41个字,“梦”占了11个,余下的可运用“活字”,仅有30个,活字的可“利用率”30/41--“可利用活词”更少。
3.“生造”形容词一个:“自需”--可以猜,不宜“想”
4.严格的说,《醉花间·梦》的有效形容词仅有3个:悠悠、朦胧、黄昏(时辰名词用作形容词)--41个字,百分率:3/41。
5.《醉花间·梦》的意境其实仅孤零零的一个:追思黄昏梦朦胧。
另外特别提及:
《武陵春》·【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词被皇家钦谱搜罗,记为词谱变体的“标本”,为千万女子传颂,千万男子赞颂。
特别是“泛轻舟”、“舴艋舟”二句,冲破格律,在此大胆“同字叠韵”,集女诗人千万思愁于二?舟,为后世诗人所称道。
前后“舟”二句流露了心绪对比,传达了情绪波折;前后舟本身:轻舟/舴艋舟--构成“船型”递退性的夸张(舴艋名词用作形容词,对“轻舟”还形成暗喻/或自身形成“借代”);“载不动许多愁”:心酸的比拟、心寒的夸张。
但是,《武陵春》的正体和几种变体,自古未有叠韵者,所以李清照此处创造性的“同字叠韵”,未被《钦定词谱》推广--虽然仍被《钦定词谱》列为变体范文。
微 看着我,你那诚实的眼睛
Q 2810703939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者是不是太出格了。
1.作者的《醉花间·梦》,全词七句话,全部用“梦”字韵,错误率5/7--这里,按规定,一、二句可以同字叠韵--再说一遍,一、二句同字叠韵不是同字重韵的错误。
2.全词41个字,“梦”占了11个,余下的可运用“活字”,仅有30个,活字的可“利用率”30/41--“可利用活词”更少。
3.“生造”形容词一个:“自需”--可以猜,不宜“想”
4.严格的说,《醉花间·梦》的有效形容词仅有3个:悠悠、朦胧、黄昏(时辰名词用作形容词)--41个字,百分率:3/41。
5.《醉花间·梦》的意境其实仅孤零零的一个:追思黄昏梦朦胧。
另外特别提及:
《武陵春》·【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词被皇家钦谱搜罗,记为词谱变体的“标本”,为千万女子传颂,千万男子赞颂。
特别是“泛轻舟”、“舴艋舟”二句,冲破格律,在此大胆“同字叠韵”,集女诗人千万思愁于二?舟,为后世诗人所称道。
前后“舟”二句流露了心绪对比,传达了情绪波折;前后舟本身:轻舟/舴艋舟--构成“船型”递退性的夸张(舴艋名词用作形容词,对“轻舟”还形成暗喻/或自身形成“借代”);“载不动许多愁”:心酸的比拟、心寒的夸张。
但是,《武陵春》的正体和几种变体,自古未有叠韵者,所以李清照此处创造性的“同字叠韵”,未被《钦定词谱》推广--虽然仍被《钦定词谱》列为变体范文。
回复2 楼 文友:东望 2022-03-24 09:09:47
你好“年轻的树”诗友。词本是一种比较灵活的体裁,有韵律的要求。但是没有对文字的使用没有什么限制。我这样填也是尝试吧。谢谢讨论。问候。
3 楼 文友:年轻的树 2022-03-24 08:54:37
附录《醉花间·深相忆》·毛文锡
深相忆。莫相忆<转折>。相忆<顶针,顶针引出与上文类似偏正关系的短语,递进似的诉说“莫相忆”>情难极。银汉是红墙,一带遥相隔。
金盘珠露滴。两岸榆花白。风摇玉佩清,今夕为何夕?
还有:同一作者同样的《醉花间》
休相问,怕相问<递进·夸张>,相问<顶针,顶针引出与上文有类似偏正关系的短语,加油添醋地诉说“怕相问”>还添恨。
还有:现代 · 顾随的《醉花间》:
说愁绝,更愁绝<递进>。愁绝<顶针,顶针引出与上文有类似偏正关系的短语,夸张性地诉说“愁绝”>天边月。
还有许许多多一些其他词牌在规定处的同字叠韵的艺术手法,表达方式,多彩多姿,如毛泽东的千古绝唱: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反复吟唱;顶针,顶针引起追述>,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yè)。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反复;顶针,顶针引出夸张性的山川描述>,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微 看着我,你那诚实的眼睛
Q 2810703939
深相忆。莫相忆<转折>。相忆<顶针,顶针引出与上文类似偏正关系的短语,递进似的诉说“莫相忆”>情难极。银汉是红墙,一带遥相隔。
金盘珠露滴。两岸榆花白。风摇玉佩清,今夕为何夕?
还有:同一作者同样的《醉花间》
休相问,怕相问<递进·夸张>,相问<顶针,顶针引出与上文有类似偏正关系的短语,加油添醋地诉说“怕相问”>还添恨。
还有:现代 · 顾随的《醉花间》:
说愁绝,更愁绝<递进>。愁绝<顶针,顶针引出与上文有类似偏正关系的短语,夸张性地诉说“愁绝”>天边月。
还有许许多多一些其他词牌在规定处的同字叠韵的艺术手法,表达方式,多彩多姿,如毛泽东的千古绝唱: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反复吟唱;顶针,顶针引起追述>,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yè)。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反复;顶针,顶针引出夸张性的山川描述>,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4 楼 文友:年轻的树 2022-03-24 09:26:18
感谢作者在回复中表现出来的冷静--编辑职责所在:对作者,对读者,对社会的责任。
我感觉对得起作者的是,我在【编者按】中,恰如其分地评价了作品,面面俱到地展示了作品的亮点。
可以坦诚面对的是,我的评论,根本上是针对“同字重韵”手法的。
再次支持作者,大胆探索。
微 看着我,你那诚实的眼睛
Q 2810703939
我感觉对得起作者的是,我在【编者按】中,恰如其分地评价了作品,面面俱到地展示了作品的亮点。
可以坦诚面对的是,我的评论,根本上是针对“同字重韵”手法的。
再次支持作者,大胆探索。
回复4 楼 文友:东望 2022-03-24 10:16:51
谢谢百忙之中精心评论。真诚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