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星月】创新蕴含文化自信(外一篇)(随笔)

编辑推荐 【星月】创新蕴含文化自信(外一篇)(随笔)


作者:小鹿纯子 秀才,1470.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67发表时间:2022-03-26 16:30:38

★创新蕴含文化自信
  
   2月4日晚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给全世界奉献了一场视觉盛宴。开幕式的灯光设计、奥运五环的升起、主火炬点燃等环节无不体现了科技创新、低碳环保和运动健康的理念,充分展示了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和运动之美。
   奥运五环的升起显示了中国文化的韵味。请看,一滴水和一滴墨融合孕育而成一股巨大的水流,那是黄河之水自天而降,浩浩荡荡,汹涌澎湃,奔腾而下,汇聚成水立方。水立方逐渐增高,变成冰立方。冰立方开始雕刻,于是,24届冬奥会每一届举办时间和地点一一呈现在观众眼前。24届冬奥会历史完美呈现之后,奥运五环破冰而出,缓缓上升,悬挂在空中。五环是由一滴水一滴墨组成的,展示了我们中国的笔墨精神。而冰立方上雕刻的,不仅仅是冬奥会的历史,同时也是我们14亿中国人的心,是我们的文化自信。看到各国运动员欢天喜地地从五环下走过,他们的欢喜,似乎向全世界表明能来中国参赛是多么荣耀的事情啊。那一刻,我不由得百感交集,热泪盈眶。
   点火创新前所未有,充分显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主火炬是一朵雪花,雪花代表冬季,代表圣洁,代表团结。主火炬是在观众眼前构建完成的,是在表演的环节中一开始就存在的。而点火方式的更新更让人眼前一亮。最后一棒进来以后,往火炬台一插,就构成了主火炬,不再点然任何大火。以不点火代替点火,以微火代替熊熊燃烧的大火,这样一个观念转换,不仅体现了低碳环保的理念,更重要的是,主火炬上有各个参赛国的名字。没有讲中国故事,实现了从“我”到“我们”的飞扬。开幕式不再只为“我”表演,而是为了“你”表演,为了大家表演。“一起向未来”是态度,是倡议,更是行动方案,倡导追求团结、和平、进步、包容的共同目标,是“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的中国宣扬,表达了世界需要携手走向美好未来的共同愿望,同时充分显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鲁迅先生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定是个勇士”,是的,民族文化发展离不开创新。柳永变旧声为新声,创制了大量的慢词,是对宋词的创新;宋微宗首次将艺术纳入科举,突破了之前只有文状元和武状元的局限,培养了大量出色的画家,产生了大批名传千古的作品,是对科举制度的创新;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发起的新文化运动,改变了文言文独尊的局面,是对中国文学的创新;新课改提出的素质教育,新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是对传统教育的创新。只有创新,才能推动文化的发展。
   从柳永对宋词的创新,到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创新,无不蕴含我们的文化自信。让我们的民族文化在不断的创新中永生!
  
   ★孩子不是你的私有财产
  
   再读鲁迅的小说《社戏》,不由得为小说里迅哥儿的母亲叫好。
   迅哥儿同村里一些小伙伴晚上驾船去五里外的赵庄看社戏,母亲没有跟着一同去,也没有央求别人陪孩子们去。她就那么放心孩子吗?小说中是这样写的,当我们出发时,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我们回去时已经过了三更了,母亲却站在平桥脚等我们。三更过了呀,三更是什么概念?是晚上十一点到凌晨一点,也就是说,他们回去时,已经凌晨一点多了。我们可以推测,从孩子离开到回来这段时间,母亲一直提心吊胆,生怕孩子们有什么事。尽管如此,她却仍放自己的儿子出去,为什么?这就是爱,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真正的爱。我们可以推想一下,假如有大人陪孩子们去看社戏,他们会那么快乐吗?他们会在回来的途中偷罗汉豆吃吗?当“我”终于可以去看戏时,小说写道:“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结尾又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我”之所以如此怀念那个夜晚,并不是那戏有多精彩,那罗汉豆有多好吃,而是因为那晚只有孩子们,孩子们的世界是快乐的。
   是的,一个孩子,从出生以后,他就是一个独立的人,而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他需要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脑子思考、判断、认识世界,这个过程,任何人都不可以替代,包括母亲。
   小说中的母亲是明智的,现实生活中,却有很多母亲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孩子。最明显的例子是,当自己不喜欢某个人时,也不准孩子喜欢,甚至要求孩子不要理睬那个人,即便那个人是他们的邻居,甚至是爷爷奶奶、伯伯叔叔、婶婶姑姑,或者舅舅阿姨。如果孩子小,母亲这样做,我们还可以理解,可是有的母亲,孩子已经长大了,成人了,甚至孩子都有孩子了,她仍然要控制孩子的思想,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这就不可思议且可悲了。试问,这是爱孩子吗?你可知道,你亲手剥夺了你孩子的判断力,你就那么不信任自己的孩子吗?你就那么相信自己吗,你对别人的判断千真万确没有偏差吗?万一你错了呢?那么,你的孩子会失去什么,你可曾想过。而这些失去的东西,有的一旦失去,就永远也找不回来了,比如亲情。
   如果说我举的母亲的例子是小说中的,不可以让你信服,那么,我就举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给你。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写自己残废了双腿后,常常一个人摇着轮椅去地坛,母亲没有陪着去,他当时并不理解母亲,直到母亲猝然去世之后,他才想到了母亲的苦。他这样写道:
   当我不在家里的那些漫长的时间,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现在我可以断定,以她的聪慧与坚忍,在那些空落的白天后的黑夜,在那不眠的黑夜后的白天,她思来想去最后准是对自己说:“反正我不能不让他出去,未来的日子是他自己的,如果他真的要在那园子里出了什么事,这苦难也只好我来承担。”在那段日子里——那是好几年长的一段日子,我想我一定使母亲做过最坏的准备了,但她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你为我想想”。事实上我也真的没为她想过。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最终能找到。——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史铁生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宁愿自己在家担惊受怕,也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儿子,而是让儿子自己去寻找出路。这才是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真正的爱,这种爱是无私的,是伟大的。
   而那些自以为是的母亲,代替孩子的一切,不仅仅亲手杀死了孩子的生活能力,而且杀死了他们认识世界,判断是非的能力。这样的孩子,将来会遇到多大的困难,母亲可曾想过?不是吗,许多妻子闹离婚就是因为丈夫只听婆婆的话,许多丈夫想离婚就是因为妻子像丈母娘一样控制欲太强,如果不幸,一个男人娶的老婆跟母亲一样强势,那这个家就会常常上演婆媳大战。而这一切,都有赖于妈妈的“爱”,那种强制性的爱。
   面对这样的妈妈,我很想对她们说一句:孩子不是你的私有财产,他是人,一个有血有肉有爱有恨的活生生的人。放过孩子吧,那是你的亲骨肉啊!

共 287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视觉盛宴,过了多久还让人回味无穷。当然,从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中,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而作者,则是从中感觉到了:创新蕴含文化自信。作者在文中一一列举了开幕式的灯光设计、奥运五环的升起、主火炬点燃等环节的科技创新,并由此感受到了这创新也正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显示。作者由此生发开去,联系到民族文化上的创新同样蕴含着我们的自信,并在文章最后发出心底期盼的声音:让我们的民族文化在不断的创新中永生!第二篇随笔,作者从《社戏》中母亲的角度引出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问题,这个角度是一般人读《社戏》容易忽略的。给孩子信任,由孩子发展,爱是信任、是放手,而不是牢牢把控。两篇随笔条理清楚,而且读来还文采斐然。推荐欣赏。【编辑:快乐永远】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小鹿纯子        2022-03-26 16:56:30
  社长神速!非常感谢精彩编按,敬茶问好!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2 楼        文友:快乐永远        2022-03-26 17:11:34
  我说呢,还没写,怎么就有评论了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