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奖】农家柴火灶(散文)
生活的乐趣,有一半来自于“吃”,人们对故乡、对童年的怀念,大抵都与“吃”有关。
在这个穿衣、居住、出行都追求“洋”的时代,唯独对“吃”这件事,却喜欢“土”,食材越纯粹天然,烧煮方法越土越招人喜爱。所以一些农家风味的柴火灶、土菜馆应运而生,总是食客盈门。
对于一个土生土长的吃货来说,尽管吃遍了大江南北,中西美食,还是觉得家乡的柴火灶,大铁锅烧出来的饭菜最香浓可口,最令人回味悠长。
每到星期六,我就约上三两好友,驾车去乡下找好吃的。一来可以看看郊外的风景,二来享受一下生活的乐趣,缓解和释放现实的压力。试问,如果一个人对吃都不感兴趣了,那活着还有多少乐趣可言?
我们最感兴趣的是一家坐落在城乡结合部的“农家柴火灶”,从去年到现在,已经吃了十多次了。这世间,能让人念念不忘的东西实在不多,像我们这样口味刁,对环境又挑剔的人,柴火灶真正吸引我们的隐秘之处,不仅仅在于食物的鲜美,还有一种怀旧情结。
农家乐的房子用原木做成,房柱、房梁、隔板、椅子全是纯木材质,透着天然流畅的纹理,散发着大自然的气息。浅浅的米黄色调呈现出雅致淡然,与世无争的态度。步入其间,有心之人便能感受到木材饱经阳光雨露、吸收天地能量后,所蕴积的温和磁场。这样的环境隔离了世俗的喧嚣嘈杂,心也随即沉静下来。
四四方方的灶台由青灰的砖块打造而成,中间搁着一口大大的铁锅,灶台的一角安了个椭圆形的小铁锅,是用灶内的余火来煨饭的。大锅的正上方吊着一个抽油烟筒,随时准备发挥吸走油烟的作用。
服务阿姨大多来至近郊或农村,透着家庭主妇的干练与麻利。一看有客人到来,就热情地端来茶水、杯子和碗筷,一边招呼我们点菜,一边揭开锅盖,准备烧火(在我们家乡,炒菜做饭叫烧火)。
相较于坐在餐厅等人从厨房端菜上桌,这种近距离的,可以参与制作的吃法更吸引人。一是打消了顾客心里对食材与调料的质疑,吃得安心、舒心;二是别人都洗切好了,自己动手炒几下,既没有劳累之苦,还可重温儿时的生活场景。
我们一行四人,通常是点一只土鸡,加上几条黄骨鱼,再配上千张、香菇、山药、白菜,满满一大锅。
很快,一位阿姨把淘好的米放进了小铁锅,注入适量的水,盖上锅盖;另一位阿姨端来了事先准备好的食材:鸡是正宗的土鸡,刀工精细,码得整整齐齐;鱼是刚杀的,尾巴还在挣扎;两碗调料先就按照比例配好了,干的有:生姜、蒜子、小米椒、绿皮花椒、党参,还有一些我不认识的像树叶、树皮,小粒籽的配料;另一碗是黄豆酱,里面含有冰糖和芝麻,还有半碗黄澄澄的豆油,白色的猪油沉淀在碗底。
一切准备就绪,就可以点火下锅啦,我们几个兴奋地在一旁围观。只见阿姨拿起几根长短粗细一致的劈柴放入灶膛,用液化气一点,马上就有红色的火苗呼呼地吐将出来。不一会,铁锅冒出了热气,阿姨将油倒入锅内,用锅铲将油四周翻动,猪油很快就和素油融合在一起。我问阿姨为什么要放猪油,那不是很油腻吗?阿姨说放点猪油可以增添香味。
待油烧滚,发出吱吱的声响,便把那些调料全部倒入锅内,在油的高温中释放出各自的味道,等辣椒花椒的麻辣香味飘出来了,就是鸡肉下锅的时候了。
鸡肉下到锅里,我不怕油溅到手了,便从阿姨手里拿过锅铲,开始在锅里翻炒起来,左一铲子,右一铲子,让鸡肉均匀受热。当鸡肉卷缩,由白色炸成金黄色,厚厚的鸡油溶解后,就可注入高汤,盖上锅盖焖了。柴火焖煮的时间一般为45分钟。
因为有抽油烟机,我们围着灶膛闲聊,一点都没有呛人的油烟味。我怕朋友们的腿不小心被烫伤,用手摸了摸灶膛的外围,是冰冷的。原来灶膛四周放了隔热材料,打灶人考虑得真周全。朋友说,看大家这么喜欢吃柴火灶,前段时间请人在老家打了一个,花了一千多块,当然,是材料和工钱算在一起。真看不出来,一个不起眼的柴火灶也这么贵。
约莫过了一二十分钟,就飘出了米饭的香气。米饭熟得特别快,可别说,同样的大米,即使是两千元的电饭锅煲出来的米饭,也没有柴火铁锅煲出来的饭香呢。
现在厨房用具一切都现代化了,不粘锅、电磁炉、电烤箱、微波炉应有尽有,为什么用电或者天然气烧出来的食物,就是没有用柴火烧出来的香呢?难道仅仅是心理原因?
以前,我住的街道有一家张港(小镇名)火烧粑,烧的是棉梗,用平底锅炕出来的粑粑特别香,每天都有许多人排着长队购买;后来为了环保,不允许在街面烧柴火,就改为用电炉子了。用电炕出来的粑粑像失去灵魂的人,缺乏那种特别的香味,也再也没有人趋之若鹜了。
盯着灶膛温暖的火苗,我在想:世间万物都有其独特的秉性与特质,火焰也有柔软和刚硬之别:木材是有生命的,燃烧时吐出的火苗温厚宽和,这样可让食物慢慢受热,变得软而不烂;而电和天然气的火焰太过凌厉刚硬,食物还没煮熟,水分已经被火烧干,再加入水,也不是原汁原味了。还有,木材在燃烧时,也会释放出独特的香气,与食物混合在一起,那种独特的气息能让人的心感到踏实安定。可见,凡事缓则圆满,过刚则遭损。事实证明:柴火是食物的最佳搭档,食物只有与柴火在一起,才能尽情地释放出生命最后的香味。
灶膛里,劈柴哔哔啵啵燃烧着熊熊火焰;大铁锅中,鸡鱼肉在咕咕嘟嘟沸腾着浓郁的香气;加一根柴禾,就想起了爷爷劈柴时的情景,拿起锅铲在锅里搅动一下,仿佛看到了奶奶慈爱可亲的面容。
我望着热气腾腾的锅盖,沉浸在儿时的回忆里。朋友在我面前挥了挥手,说:“在想什么呀?这么入神?”我说:“想起我的爷爷奶奶了”。我挚爱的亲人,你们在天堂还好吗?清明节快到了,孙女好想你们!从小承蒙厚爱,等我长大,有机会报答您们时,您们却已不在人世。人世的遗憾像个巨大的黑洞,时不时地让人深陷其中,不可自拔。
其实,餐馆遍地皆是,我偏偏喜欢穿越半个城市,来到这农家柴火灶边,不仅仅是为了吃上一碗柴火饭,我是在那熊熊的火苗中,回味儿时缓慢又宁静的时光,追忆那永不可能再见的亲人,重拾一份久违了的温暖。
这个世界一切都在变,唯有那消逝的炊烟,熟悉的味道,对亲人的思念,永远地沉淀在骨子里。
2022年3月27日于竟陵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