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家园】故土情深(散文)

精品 【家园】故土情深(散文)


作者:惠风 白丁,87.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459发表时间:2022-03-29 07:42:48
摘要:本文通过对过去与父母相处岁月的回忆,道尽了对故土的留恋和对父母的思念之情!


   以前,父母住在农村,我住在城里,每个周末我们一家四口都要回村里和父母小聚。有时给父亲带箱牛奶,或带点水果回家;有时就空着手,但很少专门给母亲带什么东西。
   但凡是“好吃的”东西,母亲都总会说不爱吃,但凡是需要花钱去买的东西,母亲都总会说不需要。所以母亲的一切,就往往被全家人忽视,年数长了,也都习惯了。和父母一起吃个饭,叙叙家常,或许是父母最开心的时段。我知道这个年纪了,父母也不图什么,单单是能看看他们的孙子孙女,儿子儿媳能时常回家看看,也就心满意足了。
   父母上了年纪,越来越孤独,每到周末在我们回家的节点,他们都会在进村的路口守望着。
   我们那个小山村,至今还在烧土炕,就烧晒干的树叶或树枝,还有玉米秸秆、蒿子、杂草等柴禾。除了大雪封山,这也不大分季节,每天庄稼地里劳作完的时候,从山上回来的半路上,也不用特意去寻找,随便哪一片地,都有“能烧的”柴禾。父亲看到一大片柴草,就抽下别在腰上的镰刀,三步并两步就爬到山坡上或跳到山沟里,这里砍一点,那里砍一点,再用杂草搓一根长长的草绳,把这些柴禾都摞在草绳上,一摞一摞地堆。等摞到快系不上的时候,就用那粗糙的两只大手抓着草绳两头对着一勒,膝盖一顶,再用力勒一勒,狠命系上,再憋口劲,猛地往肩上一撂,就把捆好的柴禾扛上了肩,一脚深一脚浅,左一晃右一晃,也不大用看路,凭着感觉走,一会儿工夫,就扛回家了。
   到了家门口,还没等开门,父亲就把柴禾捆往地上一扔,柴火捆就地打了几个滚,我儿子看见就乐了,“那是爷爷玩耍呢!”我哭笑不得,赶紧追上去扛起“柴禾”来,父亲还是夺了去,嘴上重复着不知道说了多少次的一句话,“别把你衣服弄脏了。”是呀,每每我要帮父亲干活的时候,父亲总会这样说。父亲从不服老,似乎从来不知道累,总是“丢下叉子拾扫帚”,像个陀螺一样不停歇。从田地里回来的父亲,每天必须做得事,那就是喂牛垫圈、担水烧炕。母亲则是上锅下锅,缝补洗涮,分工从来都很明确。
   几十年了,父亲“烧炕”的地位从来没有被撼动过。当我已为人父有几十载的时候,愈加感觉到父母的不易,每次回家总觉得父母都在慢慢变老。以前父母在我的眼前,我也只是一眼瞟过,不曾有何感念。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的眼睛开始在父母身上停留了,有了越来越多的眼神交流,看到他们越来越多的白发,看到他们脸上越来越深的皱纹,感到他们一天天苍老了。
   我说爸爸,我烧火吧,父亲还是和往常一样,还是那句重复了N遍多的话,“去一边吧,你烧火不如我!”母亲则在旁边说,“让你爸烧,他烧的炕耐实。”我说:“爸爸该退二线了,我要接班了。”嘻哈之余,看着父亲那布满老茧子的手,那裂开的爬满了一条条沟壑的手,我嘴上说,“爸,您这个手,可以当锉使,咱家都不用买锉了。”我的内心,却隐隐作痛。
   冬天的乡下,是冷得让人很不舒服的日子,乡亲们的窑洞,保温大多不是很好。记得小时候,父母经常和我念叨的几句话,大意是“你要好好学习,将来才能上大学,有了出息,才能住上楼房,我们也能跟着你享福”。这无意中成了我的人生信条,我要长大,我要有出息,我要住楼房,我要父母也住上楼房。如今我早已住上楼房了,可父母还没跟我享福呢!我心怎能安?
   在特别寒冷的一天,我又说,“爸呀,我们不住这个窑洞了吧,您和我妈都岁数大了,牛也不要养了,地也不要种了,咱去城里住吧。”我妈总是搭话快,“你说么,我不去,养的鸡咋弄?狗咋弄?猫咋弄?谁去喂?”我回话道,“把鸡处理了,猫狗给我嫂子吧。”父亲终于开口了,“等等吧,自己能吃能喝能干,去你那里干么。”我没有说服父亲,还是父亲说了算。
   2012年刚入冬的第二天,八十岁高龄的父亲终于被我接到了城里,但他这次来城里也是很不情愿。
   记得寒食节,按照老家的风俗,要给逝去的亲人送寒衣,我回家烧了纸,突然发现他走路的步子很蹒跚,经我再三询问,母亲才偷着给我说,父亲最近已经昏倒过几次了,因为害怕影响我工作,不准给我说,我知道父亲的倔脾气,一辈子没有吃过药、打过针的他,一点都不相信医生,更不相信医院,即使病了,仍认为自己没病,如果明着说接他去医院看医生,他是坚决不会去的。但我知道父亲一生最喜欢看戏,于是心生一计说,县上请了陕西几个秦腔名角,今晚要在县城影剧院亮相,非常值得一看。父亲一听,果然中计,母亲翻箱倒柜找出父亲一直舍不得穿的新衣服来,我给他换上,扶他上了车。为了害怕他晕车,我开得很慢,一路直奔县城而去。
   到了城里,我将车子径直开进了县医院,父亲竟然一点都没有察觉,下了车,才发现不对劲,但是木已成舟,父亲只能听我的安排了。
   做过多项检查后,医生说父亲的病必须住院治疗,于是父亲平生第一次住进了医院,挂上了吊瓶。
   也许是父亲平时身体素质很好的缘故,住院治疗了一个星期,各项指标就恢复正常了。
   出了院的父亲被我接到城里的家属楼里仅仅住了一天,就嚷着闹着要回家,说城里这楼房住不习惯,还是乡下的窑洞住着舒服。没办法,我只得送他回去。
   没想到父亲这一次回去,竟然是和城里的一次永别。
   记得转眼就到了年关,我和妻儿置办了好多年货,还有父亲母亲平时喜欢吃的东西,高高兴兴地回到老家,一家人过了一个祥和的春节后,就回城里上班了。
   开年的工作千头万绪,一片忙乎,平时和父亲只能在电话里联系。正月满后,在农历二月一个大雪纷飞的清晨,我突然接到母亲的电话,说父亲睡着叫不醒来了,我脑子“嗡”的一下,眼前一片模糊,直觉大事不好。
   当我好不容易驱车赶回家里的时候,妹夫所在乡卫生院的120刚刚离开,妹夫告诉我,老人家抢救无效已经去世了。
   父亲就这样永远地走了,留给我更多的是悲痛、遗憾和思念。
   我和姐妹们哭天跪地送走了父亲,把老家的鸡呀、狗呀、猫呀、鹅呀等一切交代给侄子之后,就坚决把母亲接到了城里。因为我不想让年迈的母亲再在农村受苦,更不愿让她感到寂寞。我想把未能给予父亲的孝心在母亲身上补回来。
   母亲在城里的日子应该是舒心的,吃喝住行一切都有我们姊妹照顾,为了让她免受住高楼的诸多不便,我给她专门买了一套一楼,虽然面积不大,却出入方便实用,老家的亲戚来也不拘束。尽管如此,母亲每年都要执意回老家一次,回去看看窑洞,摸摸有她用惯了的那些老物件。
   母亲在城里居住的几年,每天我们姐妹三家十几口人都和她在一起吃饭,一起逛街,每年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母亲就会被我或姐姐妹妹陪着,跟随老年旅游团去外省,如宁夏、陕西、河南、京津冀等地游览一些风景名胜古迹。每次旅游回来,母亲每逢老家来人,都会把路途所见所闻,滔滔不绝地说个不停,高兴地像个孩子一样,看见母亲脸上堆满了笑容,我们姊妹心里也暖和极了。
   心地善良、和蔼可亲的母亲虽然再没有家务缠身,更没有田园劳累,但还是没有躲过病魔袭击,在她人生最后的日子里,我们姊妹四人搀出扶进,轮流伺候,陪伴她以84岁高龄走完了最后的路程,慈祥离去,尤其是二姐伺候汤药,晨昏问省,陪伴左右,不离不弃,为母亲付出的最多。
   送母亲的时候,我们几乎不像送父亲时那样悲伤,好像要送母亲到另一个地方旅游一样的。虽然我们做儿女的远远还没有做够,但我们都尽力做了。
   如今,父母虽然已经不在了,可老家那个小山村,我每年仍然要回去多次,因为那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尤其是每次回去看见那些个土窑洞,我就仿佛看见了父母一样,心里格外亲切。
   故乡,故土,老屋、老树,这是我永远也忘不掉的乡愁。

共 303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通过与父母相处岁月的回忆,道尽了对父母的思念和对父母的感恩之情。作者从回乡看父母起笔,引出父母一生的回忆,再现了父母亲勤劳善良的感人形象。文章以亲情和感恩为主线,让人沉浸在浓浓的亲情里。整个作品,流畅自然,层次清晰,语言优美,欣赏,推荐。【编辑:秋觅】【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20402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觅        2022-03-29 07:47:26
  生动的叙述,深情的文字,道尽了对父母的思念和感恩之情。欣赏佳作,期待更多精彩!
秋觅
2 楼        文友:秋觅        2022-04-02 14:26:58
  祝贺精品,欣赏佳作,期待更多精彩!
秋觅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