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敏思】心中的城· 散文
白落梅说:每个人,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城,无论那座城是宽阔还是狭窄,是繁华还是冷清。只要城里居住着自己牵念的一个人,一段记忆,一片风景,都会为之一生停留。
——题记
前段时间,在情结吴堡湾群里看见磊哥发的一组照片以及制作的小视频,让我心潮澎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视频的背景音乐一曲《友谊地久天长》,把我的思绪引出好长,好长……
乘着时光的列车,逆行而上,让时光回流,往事重现。青海省贵南县吴堡湾农场,那里曾是我们快乐的家园,人生的驿站,心灵的港湾。
贵南高原的吴堡湾,座落在连绵不断的凤凰山脚下,一条茫拉河曲曲弯弯围绕着凤凰山静静的流淌。几十年前,长辈们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很多前辈都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参加革命,之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们当中有八路军,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有赴美作战的志愿军,还有参加过淮海战役的战士等等……大家为了共同的事业,响应祖国的号召,来到艰苦的环境,开启了非凡的人生。
我们跟随在父辈们的身旁,无忧无虑地快乐成长。吴堡湾人,有着山一样的高尚品德,朴实无华;又有着海一样的胸襟,容纳百川;以及顽强向上,坚韧不拔的精神。古人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这是一个两千多人口的农场,我把它称之为心中的城。这座城,连空气中都充满了质朴与善良,纯真与友爱。
清晨的吴堡湾,在我们校园的钟声中开启了一天的生活。钟声悠扬,时光静美。那矗立在校园门口的雷锋画像,时时刻刻告诉我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校园两旁的白杨树笔直地站立着,像一排排坚强的战士守卫着校园。校区里,一张张纯真幼稚的脸上洋溢着天真的笑。教室里,我们倾听着老师的教诲。从入学的a、o、e,到后来的A、B、C,每一步的成长,都伴随着老师们的辛勤付出。若干年之后,我们又从这里走出贵南,走向全国。
遥望远处,濯濯的凤凰山是那样的雄浑厚重,又是那样的粗犷和苍凉。夏秋时节,常常与小伙伴们一起翻越小山头,登上最高峰,去看山外山。眼前呈现的是一片苍茫的大地,没有一颗树。脚下的山石,也是我们热爱的土地。放眼望去,朦胧之中,似乎父辈们金戈铁马,策马扬鞭的情景在脑海里浮现。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组成的大家庭,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时光飞逝,岁月如歌。曾经在一起玩耍的小伙伴,等到再见面时,会不会还像儿时一样亲密无间?
茫拉河两岸,涛声依旧。艰苦的孩子们,每天上学从破旧的桥上走过,四周没有护栏。他们年复一年,送走了冬天,迎来了春天。就这样风里雨里,走过四季。清澈的河水,洗涤着人们的心灵,更加清澈明亮。宽广的河面,敞开胸怀,倾听着路人的故事。旧桥是有记忆的,它记得每一个人从它身上走过,也见证着每一个人的悲喜人生。
最美的还是夏日的风景。马兰滩上开满了马兰花,我们喜欢叫它马莲花。紫色的马兰花,一丛丛、一簇簇,点缀着绿色的草滩。时儿云朵从天边飘来,洁白似雪。时而成群结队似的,从头顶移过,天空湛蓝,羊群在一边悠闲得踱步。远看,宛如一副唯美的画卷,人在画中游。“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童年的那首歌谣,有谁还记得?曾经一起跳橡皮筋的小女孩,如今都去了哪儿?
2016年,趁回青海之机,再一次回到了久别的吴堡湾。走进吴堡湾,看见了凤凰山,听见了茫拉河水在流淌。瞬间,所有的记忆被打开。那过往的旧时光,像一部放映机一样,画面一帧帧在脑海里重现。原来,无论自己走到哪里,对吴堡湾的记忆从来没有忘记;无论自己在何地,对吴堡湾的情意也从未改变。如今的吴堡湾,再见到它时,已是物是人非。
40年过去了,我们从少年到暮年,走过山一程水一程。一路跌跌撞撞,兜兜转转八千里路云和月,原来最难忘的还是吴堡湾,最想念的还是这里的人。生活在贫瘠的凤凰山下,造就了我们粗犷豪迈的性格。
走出吴堡湾,走向社会,卷入世俗的大染缸,难免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人之初,性本善。只是我们遇到的人,经历的事,教会了我们很多,所以不再那么善良的没底了。
回到吴堡湾,卸下满身的疲惫。昔日凤凰山的小山头左面已被开挖了一半,是谁想“愚公移山”?剩下的另一面还给我们留下了一点回忆和念想。马兰滩被公路分割成了两半,一半是昨天的故事,一半是今天的情缘。茫拉河水依旧在流淌,水中的涟漪荡漾出遥远的从前。谁家的阿爸在河边放鸭?又是谁家的孩子在河里捉鱼?曾经总爱惹我生气的那个男孩,现在还好吗?
徐志摩说:“人生不过是午后到黄昏的距离,茶凉言尽,月上柳梢。”人生在世,如草木一秋。如今暮年已至,边走边回忆。曾经路过我们年少一阵子的人,却在记忆的空间里储存了一辈子。曾经在一起共同生活过的地方,想必大家对那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有割舍不下的情感。
这就是我心中的城,不能忘怀的城,它的名字叫吴堡湾。
2022年3月29日于宁波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