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乐亭文学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乐亭】闲来说“面”(随笔)

精品 【乐亭】闲来说“面”(随笔)


作者:韩瑜 布衣,128.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534发表时间:2022-03-30 10:14:54

一次正在面馆大快朵颐之际,朋友打来电话,被告知正在“下馆子”,便说“奢侈”,我又说“面条而已”,对方稍一迟疑,感叹“艰苦”。殊不知,真不是艰苦,确实独喜这口儿。面条这东西,南北东西,长短宽窄,各有不同,带汤带水的、加酱的、凉拌的、热炒的……家里做不出的味儿,我便到面馆儿来寻个新鲜。
   小时候,我不喜欢吃面条,后来出来上学,大锅饭彻底治好了我挑食的毛病,面条居然成了我最喜爱的食物。最先接受的是兰州拉面。那年冬天,我重感冒,室友拉着我到附近的面馆点了两碗兰州拉面,带着胡椒的辛辣,一碗热汤面下肚,脑门一层细汗,感冒似乎好了大半。
   到北京,不能不说炸酱面。面条过水,黄瓜丝又是生吃,总之偏凉,于是提起炸酱面,我便能想起夏天傍晚的火烧云和井拔凉水里的西瓜。据说在三里屯德云社郭家菜的菜单上,也有一道“师娘炸酱面”,不过价钱不菲,估计我吃不起,我吃的是庆丰包子铺的炸酱面。面条的灵魂在于面,炸酱面的灵魂在于酱,而庆丰铺的灵魂是包子,至于炸酱面,贼难吃。就像作家刘齐笔下的:“那个酱却不争气,黑乎乎的,齁咸齁咸的,酱上泛一层令人难堪的浮油,酱里面藏一些令人更难堪的肥肉丁。而且冰凉呆滞,好像搁了一百年,是慈禧手下的小太监炸出来的。”我去的庆丰是北海公园里的,没准儿真是陈年老酱,没了魂儿的那种。
   夏天适合吃冷面,我第一次吃延吉冷面是在学校食堂里,冷面中漂着苹果片,和泡菜,咖啡色的汤,再加上一坨暗红色的辣酱,一口吃下去,甜中带点酸,酸中还有点辣,滋味有点奇怪,但毕竟买了,只好硬着头皮吃,后来,竟然爱上这滋味,后来的后来,我尝过很多种版本的延吉冷面,直到今天,我仍固执地认为第一次尝到的味道最正宗。
   学生时代,最常吃的大概就要数方便面了吧?当年我几乎吃遍了市面上所有品牌各类口味的方便面,康师傅、统一、美厨、福满多之类,每个床铺下面都藏着一箱,我们在“艰苦的岁月”里练就了一手熟练的泡面工夫,每逢食堂打不到饭,或者夜里饿了,哗啦哗啦拆开一包,揪上点卷心菜叶,再加上一勺老干妈……揭开饭盒的瞬间,楼道里都能闻到香味。
   记得临近毕业的那个夏天,我求职面试早出夜归,常常错过学校食堂的开饭时间,于是校门口的面馆便成了我每天光顾的地方,一进门,老板娘便直接对送面的窗口喊一句:“细条小碗!”依旧是两块钱,端上来的却越发量大肉多,往往还伴着一句:“工作咋样?……”至今想起,心里仍泛起一阵暖意。
   说起吃面,不能不提陕北,陕北有一款面,不算最有名,却是最难写,名为“biangbiang面”,关于这个字的写法倒是有个顺口溜:“一点飞上天,黄河两道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里走,你一扭、我一扭,左一长,右一长,中间夹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个钩钩挂麻糖,推个小车逛咸阳。”那时候一直有个梦想,以后有机会到陕北,一定要吃碗地道的biangbiang面。后来的确有机会去了西安,面也吃了不少种,哪家是正宗,竟想不起来了。我估计,不论肉夹馍还是面,都像咱们北方的酸菜和大酱,没有哪家是正宗,因为家家会做,一家一个味,喜欢哪家,哪家就算正宗。
   始终认为最具烟火味的是四川的担担面,红油覆在上面,本是走街串巷的吃食,却被好吃的川人发扬光大。漂在北京,一出门便是一天,来回往往光车程就是两三个小时。倒车的间隙,寻到街头大排档,点上一碗红红绿绿的担担面,酸辣的层次感,加上香葱和炒黄豆,味道天成……我在《唐山晚报》发表的第一篇小文就是《担担面》,不得不承认,我对此面,情有独钟。
   和担担面可以称兄道弟的大概要算重庆小面了。它们同源巴蜀之地,一脉相承,风味相近。小面馆遍地都是,用料相近,味道也差不多。
   记得那年疫情袭来的时候,大大小小的餐馆都关了门,正是在家练就厨艺的好时机,我最常做的就是小面,不仅仅是因为喜欢,还有一份承诺和期待。当时我一位好朋友跟随援鄂医疗队远赴武汉,那天中午,家人煮好的饺子她只吃了一口就匆匆出发了,我给她发信息:“上车饺子下车面,等你回来我给你做一碗小面。”她说:“那你好好练,我等着。”我从网上搜了小面的配料和做法,一遍遍地尝试,有时面太软,有时汤太咸,有时辣,有时酸……终于52天后的上午,她说要回家了。我掐算着时间,把花生、芝麻炒熟备用,面条煮熟捞出,加鸡蛋和香肠,菜油烧热,麻椒爆香,放肉末、辣椒酱翻炒,放油菜加水烧开,往煮好的面上一浇,最后再撒上芝麻和花生碎……在我见到她的一刹那,突然明白,为什么下车吃面?也许只有跋涉过千山万水、历经过生死离别的人才懂得:一碗暖心面,足以慰风尘。
   没尝过的面还有太多太多,比如课本里学过的“阳春面”、沪上的葱油面、扬州的饺面——虾籽熬汤,加上胡椒、蒜花、香菜,海碗宽汤,那味道想想,必是超绝。
   一碗汤面,美味不贵,何乐不为?
  

共 195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人生在世,吃是第一要务,北方人的吃绝对离不开面。作者由眼前的面,回忆起北京的炸酱面,夏天的冷面,学生时代“细丝小碗”多加了肉的学校门口小面馆的面,以及心地善良的老板娘。再到陕西的面,重庆小面……一路读来,一碗碗色香味各异的面,便是一幅热气腾腾的生活画卷。 花样繁多的面,是对味蕾的犒劳,是对生活的热爱。 “一碗暖心面,足以慰风尘。”为疫情而战的英雄背后,有父母,有妻儿,还有这样肝胆相照的朋友!这多内容催人泪下,升华主题,使文章更饱满。 【编辑:花语流年】【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20410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花语流年        2022-03-30 10:28:21
  喜欢这样安闲舒适的笔调,这样充满烟火气的韵味!
2 楼        文友:黄金山        2022-04-13 08:22:15
  很有滋味的面条,文笔流畅,学习
活到老学到老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