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八一】麦秸垛,故乡的影子(散文)

精品 【八一】麦秸垛,故乡的影子(散文)


作者:南山隐人 布衣,163.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155发表时间:2022-04-01 00:35:16

【八一】麦秸垛,故乡的影子(散文) 在我的故乡,大凡有村庄就有麦秸垛。麦收打完场,那些麦秸垛便从纷纷扬扬的麦场上立地而起,犹如一座座高耸的粮仓,在阳光的折射下,闪耀着金色的光芒和醉人的暖黄。它们仿佛是灵动的雕塑,连接着人间烟火,续延着庄稼的血脉,亲切又温暖。
   故乡的麦秸垛如同“蒙古包”一般,浑圆硕大,上面有一个圆锥体帽子,帽子上面覆盖着麦糠土,经过数月的雨淋日晒,酿成一个酷似龟甲的保护层。
   最理想的麦秸垛要端庄、对称,风吹不倒,雨渗不进。用乡亲们的话说,像馍头一样外光里实,咋看咋顺溜。砌麦秸垛是一个细法活儿,不是随便一个劳力就能砌成一个稳固美观的麦秸垛来,这是有眼力、悟性和娴熟的技艺,否则,砌的垛就会歪歪扭扭,既不防雨水渗漏,还容易坍塌。所以,每次起垛时,队长就会派几个“把式”,先用谷糠在根基处垫上一圈,再指挥大伙儿有序地传递麦秸。每铺一层,“把式”要端详大致的轮廓,不断调整麦秸的薄厚,然后用双脚转着圈儿踩踏,直到把麦秸压实堆紧为止。砌到顶部时,“把式”先铺垫一圈帽檐,随后逐渐地收缩麦秸,形成一个伞状的蘑菇头,再将垛身、垛沿收拾齐整,一座完美的麦秸垛就算大功告成了。记得小时候,每每新垛砌起的时候,乡亲们的眉头就舒展开来,大人小孩蹴在自家院落,啃着那雪白的馒头,滋溜着那光滑的面条,心里舒坦极了。
   上世纪七十年代,麦秸都是大集体的产物,是生产队牲口一年的口粮,没人敢拉回家烧火做饭,不然就会沾上薅社会主义“羊毛”的罪名。那个时候,一匹牲口能顶多个劳力,庄稼人对牲口非常呵护,宁可跑远路砍柴禾,也不打麦秸垛的主意。麦秸最好的保存方式,就是把麦秸砌成麦秸垛,喂养牲口时,用铡刀切成寸长的碎麦秸,搅拌一些谷糠或豆类,牛马驴骡吃得津津有味。
   麦秸垛是农民的晴雨表,垛的大小、多少,标志着村里一年收成的好坏,关联着公粮收交和每户人家的口粮,甚至影响着儿女们的婚姻去向。尤其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月,若是村庄麦秸垛大而多,村民说话也硬气,小伙子媳妇也好找,媒人不需多费口舌介绍村况家境,领着相亲对象偷偷在场边转一圈便知村庄的贫富。这足以证明麦秸垛在乡亲们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麦秸垛,承载着故乡农耕文明,守望着农人日出日作。记忆里,每年六月,当布谷鸟在云天鸣唱着“半黄半收”的时候,那些刚刚泛黄的麦子似乎有了约定,不出几天便变得黄澄澄的。放眼望去,滚滚的麦浪把田野染成一片金黄,成熟的麦子摇曳着身姿对你颔首微笑。这时,焦灼的村民便起早贪黑,在一望无垠的麦海里挥汗如雨,拼命地收割。伴随着镰刀和麦秆摩擦发出的“嚓嚓”声,一亩亩麦子倒了下去,一排排麦茬留在了身后。
   夏收不比秋收,时令不等人。如果晚收几天,熟透的麦粒便会破茧而出洒落到地里。再说,天气变化无常,一旦有雷雨侵袭,麦子就会伏倒并减产。庄稼人哪舍得到手的粮食遭损,一刻也不敢耽搁,没黑没明地与时间赛跑,与雷雨斗智,使出浑身本领,“龙”口夺食。那个年月,农村没有机械,全靠人工收割。“三夏”大忙季节,劳力非常吃紧,就连民办教师、中学生也要放十天“忙假”帮助抢收麦子。我们小一点孩子帮不上生产队里的忙,便承担起给家人送饭、送水的任务,间歇还到地里捡一些麦穗儿。捡麦穗也不是一件易事,小脸蛋儿晒得通红不说,气喘吁吁地跑个半晌也捡不了几把。当时,庄稼人把粮食看得很是金贵,队干部总担心社员割不净,漏下大麦穗被人捡走,往往会派人用齿密的大耙子在割过的地里来回勾耧,恨不得把麦茬儿都耧走充公,我们小孩子只能捡一些漏网之“鱼”。
   麦收季节,打麦场可谓村上最的大舞台,人多,繁忙,热闹。一大早,还未日出,男女老少就聚集在场上,熟练地将一束束麦捆解开、抖散,用木杈均匀地摊开。等上一两个时辰,火辣辣的太阳将麦杆炙烤得“沙沙”作响时,碾麦的家什就上场了。两三匹老黄牛在男劳力的牵引下,拉着沉重的碌碡在场里“咯吱咯吱”的转圈儿。上面一层碾得差不多了,队长一声召唤“翻——场——了!”众人便纷纷从阴凉处起身,拿着木杈奔向场内。一杈杈麦秸被举过头顶,又一杈杈反扣在地上。大约二十来分钟,一整场的麦秆被翻了个过儿。
   鸟儿从头顶飞过,蝉儿扒在白杨树上鸣叫。此时,场上又响起了“咯吱咯吱”的声音……经过一遍一遍地翻场、碾压,麦萆由厚变薄,麦杆由黄到白,场上又掀起一轮“大战”,几十张木杈同时舞动起来。每杈起一团麦草,上下抖落几下,抖净麦粒,把麦秸挑在场边。待所有的麦秸挑出后,快速地将含有麦糠的麦粒用大推板、扫帚推扫到场的中间,就坐等风儿了。
   夕阳西垂,南风吹得树梢晃动起来了,有经验的中老年人便操起木锨,边吹着口哨叫着“来风”,边向空中抛洒麦谷,扬起的麦粒借助风势便从谷壳中脱颖而出,如同雨点般下落到地上。看着金灿灿的小麦堆成小丘一样,扬场人笑得像一朵花似的。故乡人习惯把这个环节叫做“扬场”。扬场看似简单,但需要配合和技巧。持锨者要站在上风向,每扬出一锨,站在下风向的人赶快用扫帚扫去表面杂物。有时还要根据风向调整站位、把握扬起的高度。否则,不但扬不出麦粒,飞扬的尘士还会钻入眼帘,磨得眼睛又红又痛。通常一场麦子扬下来,在场的人都灰头土脸的,连模样也认不出来了。
   大人们碾麦、扬场,小孩子却闲不下来,光着膀子赤着脚,时而在麦草上翻格斗,时而追着碌碡乱跑,时而在麦粒堆里打滚。惊险的举动吓得大人们满场子喝斥驱赶。
   砌麦秸垛是最后一道工序。这时,麦子碾完了,场地空了,劳力也腾出来了,乡亲们便集中整理柔软干瘪的麦秸秆。一两天功夫,一座座美丽壮观的麦秸垛就屹立在场上。麦秸垛一砌起,就像大磁铁吸引着孩子们,成天“泡”在麦秸垛玩“枪战”、捉迷藏、滚铁环、跳方块,一个游戏接着一个游戏。有时玩得忘记回家吃晚饭,直到月亮爬上麦秸垛、星星挂满夜空,才依依不舍地散去。
   那时,村上没有娱乐设施,坡下有一防空洞,深不见底。小孩子都胆怯,没人敢去玩耍,而麦秸垛便自然成了我们孩子的娱乐场。记得有一年,瑞雪飘了好几天,积雪把大地裹得密不露草。我们几个小伙伴憋在家实在无事可做,就相约到场里玩耍。起初玩了一会捉迷藏,但觉得麦垛太少,大白天很容易被“活捉”,就改为跳高比赛,看谁能将最高处的麦秸拽下来。跳着跳着就乱套了,许多小伙伴不守排队规矩,一哄而上,将麦秸垛撕得千疮百孔,麦秸撇了一雪地。恰逢队里饲养员来拉牛草,看到麦草被糟蹋,立刻火冒三丈向我们冲了过来,吓得大伙儿四散而逃。第二天,队长在社员大会上还点名批评了家长,我们小孩子自然而然地受到了家长的训斥。
   麦秸垛不仅是孩子们的乐园,也是村里大人们的活动场。闲时凑到一起吹牛聊天、打牌下棋;累了,背靠麦秸垛打一会盹儿;冷了,依偎在麦垛边晒晒太阳。就连小猫小狗也会随大人蹭到麦垛旁闲散地溜跶,能吃不能吃,都要拱舔几下。那些野鸡、喜鹊、麻雀更是肆无忌惮地在麦秸垛上空飞来飞去,悄无声息地栖息到垛顶上,搜寻遗落的麦粒。犹以下雪天最多,田野里无处觅食,场上也安静下来,它们便呼朋引伴,从天而降,叽叽喳喳地在麦垛周边左叼右啄。一旦遇有行人惊动,呼呼拉拉地腾空而起,天地间顿时响起一片振羽之声。
   麦秸垛是时代的产物。随着日月的更替,故乡也出现了许多变变化,土地下放承包,牛马驴骡、农具设施成了私有财产,大集体的麦场也被瓜分,麦秸垛由集中变分散,由大变小。再后来,原始的手工“做法”被轰隆隆的机械替代,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纷纷走出家门,或打工、或经商,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而那些陪伴乡亲们走过艰难岁月的麦秸垛也随老辈人的离去而渐渐消失……
   麦秸垛,承载着儿时的快乐时光,同如故乡的影子,定格在记忆深处,成为挥之不去的那抹乡愁。
  

共 313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描写故乡麦秸垛的散文。麦秸垛是故乡存放麦秸,为牲口储粮的一种传统方式。砌堆麦秸垛看似简单,但要做到风吹不倒,雨渗不进,像馍头一样外光里实,要有眼力、悟性和娴熟的技艺才能完成。那麦秸垛是农民的睛雨表,垛的大小,多少,标志着丰收。最为忙碌,最为开心的还是收获季节,人们从收割、碾麦、扬场的每道程序里,享受着丰收的快乐和喜悦。那麦秸垛是小孩儿们的乐园,也是大人们的活动场所,还是那些鸟儿喜欢地方,因它们可在那里找到食物。当今,麦秸垛虽成了时代的产物,但它是故乡的影子,是永恒的记忆。我的老家在七八十年代,也会将收获完的玉米杆砍来堆成一堆一堆的,作用与麦秸垛同然。作者饱含深情,描写细腻,用普通的一个产物倾诉恋乡之情,颂扬家乡的巨变,让人身临其境。文章首尾呼应,构思新颖,特推荐共赏。祝作者春日快乐,再呈隹作。【编辑:乡笛】【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0402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乡笛        2022-04-01 00:39:27
  文章以物叙事,回味过去,讴歌现在,情感丰富,文笔流畅。好文章,推荐共赏。
回复1 楼        文友:南山隐人        2022-04-01 12:01:22
  万分感谢乡笛老师深夜对拙作精心编辑点评,令我十分感动。老师辛苦了。隔屏遥祝,顺颂春祺!
2 楼        文友:阿巧        2022-04-01 08:04:52
  麦秸垛,虽然已渐行渐远,但记忆还在,不会随时光流逝。文笔细腻,语言流畅,情感充沛,耐人寻味!欣赏学习老师的怀旧思乡散文!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回复2 楼        文友:南山隐人        2022-04-01 12:02:32
  谢谢老师留评,望多请点。
3 楼        文友:陌尘        2022-04-01 14:57:30
  收麦、打场、堆麦垛,这些年少时的劳动场景,总会不时地在心中闪现,尤以麦收时节为最,成为一代人最珍贵的回忆,感谢老师给我们一次重温那个物质匮乏但精神富足年代的机会。文章叙事条理清晰,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情景交融。向老师学习。
回复3 楼        文友:南山隐人        2022-04-01 17:56:37
  谢谢老师鼓励!
4 楼        文友:华为        2022-04-01 16:27:59
  麦秸垛承载的是几代人的记忆,有挥之不去的亲情,有父辈们的甘苦和幸福,更有许乡回不去的岁月。那夹缝在流光的趣事,更是一泓久放的佳酿。如歌的岁月,美美的记忆,有谁舍得丢呢?好文,拜读欣赏!
文章是心灵的窗户,以文发声,以文生情,以文为友,相伴终生!
回复4 楼        文友:南山隐人        2022-04-01 18:00:26
  谢谢老师留评。今后应多向老师请教。
5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2-04-01 17:16:57
  麦秸垛,承载着童年的快乐,凝集着庄稼人的辛劳,那热火朝天摞麦秸垛的情景,形象生动,如在眼前。笔触灵动有趣,情感自然丰沛,富有感染力。好文章推荐共赏,感谢老师带来的精彩佳作,祝春日快乐!创作愉快!
淡淡的云彩
回复5 楼        文友:南山隐人        2022-04-01 18:05:06
  谢谢社长美评鼓励!
6 楼        文友:燕山客        2022-04-01 18:53:00
  叙事流畅,情真意切,果然好文采。
燕山客
回复6 楼        文友:南山隐人        2022-04-01 20:53:24
  谢谢老总点评鼓励。您文笔好,写的东西老道,诚望今后多赐教!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