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痕】食为天(征文·散文)
一
岁除下午,米宝把积木摊满地垫,玩得不亦乐乎。忽然看到爷爷端了两个大长糕进门,扔了积木爬起身,一溜小碎步迎过去,嘴里发出细脆婉转悠长欣喜的叹息,踮起脚尖小手乱抓。
陕州这地儿,过年家家户户基本都要蒸长糕。把面擀成圆饼,几张叠起,中间夹红枣,寓意小孩子“长高”,或“早早长高”。还有专门敬送长辈的“长糕”,据说外观上略有不同,我不大清楚。
爷爷把长糕抬起,我忙忙拉住小娃娃:“现在不能吃啦!又凉又硬,馏热乎了才可以!”
未随心意,米宝“啊啊”地叫,并围着爷爷打转转。看到爷爷不给吃,开启伤心哭闹模式,泪珠珠像听到了开闸命令,骨碌碌滚下来若干颗。之后便睡着了。宝妈说,早就瞌睡了。
年夜饭因为米宝迟迟不醒推迟了一个小时。这个日子,必须要全家人到齐开饭才好。必须要等米宝看到一桌子菜、尤其是“又又(肉肉)”,发出一声细脆婉转悠长欣喜的叹息才让人觉得这个除夕有味道,于是期间宝儿妈和奶奶多次进里屋查看。暮色初降,里屋变得幽暗,只听得米宝均匀的呼吸。最后还是宝妈捣乱,米宝才醒来。娃娃闷闷不乐,软软地爬在妈妈肩头。宝妈悄声问我:长糕馏好了没有?我会意,到厨房捧了出来,叫米宝:看看奶奶手里是啥?
米宝抬起头,立刻喜笑颜开。
后来,这个直径半尺多的大长糕就成了米宝最受欢迎的年夜饭。她把长糕放在自己面前,刚好一低头就啃得到。长糕的面又香又筋道,枣泥又糯又甜,真的让人欲罢不能。米宝下了餐椅,洗过了小油手,又把长糕抱在怀里,坐在自己的小沙发上啃起来,对我们的好笑视而不见。
二
米宝五个月时,宝妈给她举行了一个“开荤”仪式。吃奶娃娃第一次面对粮蔬:
吃口葱,聪明;
吃口蒜,能说会算;
吃口蛋,哪哪都好看;
吃口饭,腰缠万贯;
吃口鸡爪,抓钱一把又一把;
吃口青菜,逍遥又自在;
吃口肉,多福多寿;
吃个鱼头,吃穿不愁;
吃个鱼尾,顺风又顺水;
喝口小酒,长长久久应有尽有。
宝妈的筷子在食材和米宝眼前来来去去。初始米宝小手舞动,小嘴儿张张合合,后来见吃不到,皱眉并发出短促而不耐烦的抗议声,再后来明白吃不到,索性靠在椅背上当起了观众,由着妈妈自己表演,只眼睛跟着筷子来回移动。
辅食而已,对娃娃一生的期待却都在里面了。
米宝第一种“开荤”水果是苹果,刮成泥,放在小小的“咬咬乐”里,米宝咂得津津有味;然后吃香蕉泥,差点儿呕出奶水来。逐渐适应以后,开始加粮蔬。米宝六个月以后表露出对食物的极大热爱。那时给她做的面条,连盐都不放,了无滋味。但是米宝眼睛眯得月牙一般看看你,再看看食物,再看看你,表达她无比的满足。她还不懂得有盐就有滋味,有油会很香。不懂糖的甜蜜,酸的爽利。对小萌宝来说,有米面有蔬菜就够了。或许,这是民以食为天最朴素的注解吧。
三
很长一段时间里,米宝的饭种类很简单:粥、面条、蒸蛋。然后有一天,宝妈跟我说,米宝一顿能吃大半盘菜,冬瓜、西葫芦、花菜、西兰花,都吃。尤其喜欢吃西红柿炒的菜。我很吃惊:怎么突然这么能吃,会不会太多呀?
“少了不行,她的餐盘一定得装满,不然就发脾气,哭闹,把餐盘打翻。”
“那是,又不会说,只能这样抗议了。”
某日中午,我接到宝妈电话,说,妈你到了没有?米宝闹人哩!我说到楼下了。心里疑惑,小孩子哭闹不是挺正常的吗?门外听到米宝的哭声,及至开门进屋,眼前的景象让我目瞪口呆:米宝躺在客厅地上翻滚,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妈妈和姥姥一边蹲一个,束手无策。米宝见我进来,只是微顿了一下。我伸手去抱,米宝根本不理会。又哭了一会儿翻身要起,我看到娃娃头发上,身上都粘了面条。我又去抱,米宝选择了妈妈。无论如何总算被抱起来了。娃娃软软地趴在妈妈肩上,抽泣不止。后来客厅卧室走了几个来回,竟然睡着了。我走向餐厅,桌上地下一片狼藉,碗、勺、水杯、面条,看样子能够得着的全给打翻了。
后来我们分析,面条端上来时,米宝应该很饿了,但因为烫吃不到。小娃娃又不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便完全失控了。
嫌饭食少时也会这样。比如某天晚上睡前要喝奶(平时是不喝的),我按宝妈的示意冲了半杯。米宝喜滋滋跑过来,看到仅及每天早上一半量的奶,一把甩了出去。然后便哄不住了。
米宝现在会说话了,每次吃饭,都会说“倒满、倒满”。我从不敢大意,饭菜一定会准备充足。如果怕积食不想让她多吃,就把菜铺开,使盘子看上去很满的样子。
现在的米宝,面食、果蔬来者不拒,还要吃“又又”。春节大家庭聚会,有人问米宝“喜欢吃什么”,米宝说“又又”。又问:除了又又呢?答:又又。闻者皆大笑。
岂止“又又”,还喜欢吃“包包”。“包包”最好是肉馅的。我不过连续两个早上过去时顺道给米宝买了个“包包”,居然被她捕捉到了规律。睁眼看到奶奶,听到奶奶说“我们打理好了出去吃饭饭”,就眯着眼说“包包”。有一次想前两日包的小饺子可以煮了当早餐,就没买“包包”。米宝初始听我说饺子,很伤心的样子假哭,坚持要“包包”。后来见我端出来的真是饺子,开始爆发。不得已快速冲出门买“包包”,早餐店只剩下最后一个适合她吃的。回去看到地上躺着一个饺子,米宝不做声,宝爸黑着脸。我对宝爸的不满也上来了:小娃娃而已,你这个样子干啥嘛!
米宝看到“包包”,又欢喜起来。应该觉得不是喜欢的味道,吃得很慢。我趁机舀了一个肉馅小饺子给她,没有拒绝。之后被她一口气吃完。
原来,民以食为天,一点不假。原来,民以食为天不止要吃得饱,还要吃得好。小娃娃都知道。
四
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而人之于味道,是一个由被动尝试、适应,到好奇,到选择的过程。这个过程,有外力的推助,也有自我的挑战。比如米宝,两岁以前不得不妥协于家长,两岁以后则是让家长不得不妥协:算了算了,我们都两岁了,啥都可以吃了。不妥协又能如何,不管是咸是酸,她已经飞快塞到嘴里了。
很长一段时间里,米宝的饭菜里都只加很少的油和盐。所以话虽如此,如果真的要吃一锅饭,油和盐还是不宜太多,调料还是尽可能地少,芫荽芹菜韭菜还是吃不了,——怪味道的菜会让米宝作呕。辣椒应该是尝过的,还不会说话的时候,一听说菜里有辣椒就小手扇扇,做被辣到状。
酸甜苦辣咸,苦辣家长是不会给娃娃吃的,她也不会主动去吃。一日米宝看到宝妈用餐桌上的小瓶香醋蘸饺子吃,坚持要,就给她了。这一吃,居然还挺喜欢,吃菜的时候总要来一点,蘸一下吃一口,认真而专注。
五
但是人的胃口总是有限的。每一次去推拿,医师都说“吃太多了”,看看,舌苔都白了厚了。人的胃就自己的拳头一样大,你说一次能吃多少呢?我就惊叹,然后每次吃饭都不自觉地看米宝的小手,估量她吃了几个胃的食量,心中就忐忑,老想摸摸她的小肚子。说米宝看你,走路都赶上小鸭子了。
娃娃的胃口又太娇弱,水果亦不敢多吃。“寒性的、非应季的都不要吃。”医师这话可真是颠覆我的认知。“到一岁七个月以后再吃。急啥,有的是时间吃呢。”又让我很惭愧,觉出自己的过分关爱和不淡定来。
仔细想想,岂止娃娃,成人一顿又能吃多少呢,且亦也不能随心所欲地吃喝。这是胃的公平,哪怕你富甲天下,哪怕你权倾天下。
六
上海,这座世界上最繁华之一的城市,疫情的原因,开始由封闭小区,到区域封城。封的结果,首当其冲是生活用品、尤其是蔬菜的短缺。
群里有多位疫情严重地区的文友,时不时会分享些小见闻。比如一斤葱20元,两根莴笋40元,诸如此类。不能说哄抬物价,市场经济下无论如何逃不出供求关系的平衡。虽然政府想尽办法保障蔬菜供应,到底不比平常。网上有很多跟采购食材有关的传言或视频,比如排队买菜起争执、老太太买了一棵葱掉了没找回之类的事情。真假姑且不论,对蔬菜的欲求倒可以共情。
有文友在群里询问莴笋如何可以保存时间长些,叶子菜如何可以保存时间长些。又有文友讨论如何做西红柿酱,以便应对封小区封城。
忽然便生出无限感慨。承平日久,物质的丰足让我们不再习惯节俭,吃着,倒着。隔夜的饭菜不能吃,倒;上顿的剩菜不好吃,倒;冰箱里的蔬菜黄叶子了,扔;肉放了有俩月了吧?给狗狗吃吧。平常人家,非朱门大户,亦会偶生酒肉臭的状况来。也没错。至圣也曾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可见,很少有人能抵挡美食的诱惑,何况关乎健康。
只是一场疫情,把人类的需求直接打回原形。原来,我们所需并不太多。原来,我们最需要的,并不是大鱼大肉,并不是汉堡火腿方便面,却依然是农耕时代延续而来的萝卜白菜。我们最需要的,除了莴笋、芹菜的茎,还有其叶;除了花菜的花,还有其梗。原来,民以食为天,不过是吃得刚刚好;是食尽其材,且用的食材,不多也不少。

说真的,即便是在流年,在我们大流年,落雪的鉴赏能力、编按能力都是一流的。谢谢!
所以米宝最大的有点,是有安全感,从不黏人,哪怕是妈妈要去上班,米宝都会招手说再见。
至于米宝的脾气,是阶段性的。那时还不会说话,现在基本不发脾气了。
同意子青同学的意见,管教孩子,花不要做慈善过度的奶奶哟。
关于米宝,子青姐和风姐提醒得极是,不过分宠溺,不过分干涉。
米宝的这两位奶奶用心良苦,花感动得眼泪哗啦啦哈哈!
民以食为天,小娃娃的需求里,没有太多思想,只想吃自己想吃的,只想要自己想要的,这是人的本性。而文中提到的冰箱里多余出来的食物,或喂狗子,或倒掉,或坏掉,都写出了人性中的贪,而疫情的到来,却给人类敲响了警钟,“民以食为天,不过是吃得刚刚好;是食尽其材,且用的食材,不多也不少。”
读完姐姐的文章,听雪有点惭愧,大多时候,其实吃不了多少,或者只是懒惰,或者只为随心,买回来的东西,一半放坏后,再倒掉、丢掉。心疼吗?是真的心疼,但心疼过后,还会犯同样的错。
听雪面壁去!
听雪面壁,我也要面壁。我跟你是一样一样的。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