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青苔,那一抹澹然的新绿(散文)
世人皆爱春花发,吾独爱,青苔漫山遍野萌绿芽。
相较于那些生来就高大美丽,畅享阳光雨露,饱受世人赞誉的花木,我对生长在犄角旮旯、墙角石缝、山川河湖、大漠戈壁的青苔更为情有独钟。
青,生命之色也,形容植物浓绿,是春的代称;苔,阴暗潮湿之地紧贴地面生长的植物,象征谦逊和包容。
青苔,这生活中极其寻常又被漠视的苔藓植物,它们颜色翠绿,生命力极其顽强。它无需刻意向世界宣告什么,只用那一抹澹然的新绿,就展示了内在的品格,让你为这强大的生命力惊叹、感动、心折。
快到四月了,故园的草坪迟迟还未苏醒,不知是畏惧人类足迹的践踏,还是厌倦了尘世的嘈杂拥挤,总之,它们依旧是枯黄萎靡的。无论春风怎么献殷勤,它们就是不肯打开心扉。唯有青苔不请自来,用满腔赤诚化解了大地的苍凉和落寞。
春季雨水特别多,春雨从三月十五日一直断断续续下到三十日,足足半个月没有见到阳光,三十一日天气终于转晴,可以去故园饱览生命之色了!
清晨,我迫不及待地奔向那绿茵深处:只见大树下、湖水边、石缝里,一簇簇、一片片绿茸茸的青苔扑入眼帘,真是一汪绿色的海洋!我像一尾自由自在的鱼,穿梭在如蜜一般浓的青葱色里。
看着那些在阳光充足的肥沃之地生长的植物,再看看这缺少阳光、沙砾石缝里的青苔,我的心深受震撼。一个生命,能在优渥的环境中生存,并不算什么本事;能在恶劣的环境里扎根,才是真豪杰。
我常想,青苔是个怎样的物种呢?它既有浓厚的人间烟火气,又似超然物外的隐者。命运的不公打击不了它,尘世的纷乱惊扰不了它,残忍地践踏伤害不了它,它是真正的“世界以痛吻我,我报之以歌”的仁勇之士,除非你将它连根铲除、毁灭,要不然,它决不放弃向人类奉献绿意的机会。
相较于那些动辄抱怨命运不公,憎恨世道不平,唯利是图、见利忘义、贪婪自私的人类,青苔的品格不知要高多少倍!
我想去打开一株青苔的内心世界,与它们交谈闲聊,用那朝气蓬勃的生命之力洗涤内心的尘埃,赶走消沉颓废之气。踏青,就是在接纳天地之气,与天地对话。
青苔虽微小,也用绿色装点了大地。当你仰望天空,是蓝天白云;眺望远方,秀木成荫;俯视大地,如果脚下不见一星半点绿意,所到之处皆尘土飞扬,是不是很煞风景?没有绿色的大地,就像一个人虽然拥有琳琅满目的衣服帽子,唯独缺少一双与之匹配的鞋。一个局部的缺陷,往往能够破坏整体的协调与完美。所幸,有青苔救场,用生命之绿填补了大地的空白。青苔以最原始、最朴素的生命之色,烘托出万物的和谐与静美。
青苔虽柔弱,也用坚韧开垦了荒地。青苔总是生长在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或者环境恶劣之地,在沙漠戈壁也有会看到它们的踪迹。注意到青苔之美是去年的冬天,院子后面有条林荫小径,路面由红砖铺成,我每天去食堂吃饭都要经过此地。我发现,在红色的砖缝里,有一簇簇翠绿的青苔生长其间,砖缝间少有泥土,且路面有往来行人踩踏,它们是怎么活下来的?还有停车场的砖缝里,也有成团的青苔生长其间,它们不惧车轮频繁辗轧,欣欣然地生长着。那一捧一捧的绿,向世人昭示着生命的顽强与坚韧,不屈与抗争。
青苔虽平凡,也用赤诚守护着大地。在有些人眼里,青苔结构简单,根浅身微,属于低等植物,不堪大用。是的,青苔没有伟岸的身躯,没有绚丽的姿容,对人类没有更多的利用价值。但是,它不择环境,能随遇而安,落在哪里都能蓬勃生长,用一抹绿意给人以无限生机和力量。小小青苔堪称植物中的大力士,在岩石上也能扎根生长。青苔的存在,不仅保护了地表土壤的流失,锁住了水分,还增加了空气的湿润度。尤其是酷热的夏天,青苔发挥的作用更大。屋顶若有大片的青苔,可以减少太阳的热辐射;地面若有大量青苔,可以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给人们带来一丝清凉。如果说,一棵挺拔的树,是大地的守护神,是大地献给人类的一首诗篇;那么,一片浓郁的青苔,就是大地的垦荒者,更是大地捧出的赤诚之心。
青苔最为谦逊,甘为万物背景。甘当背景,甘于陪衬他人,需要胸怀与气度,缺乏仁厚和包容,唯我独尊之人是不可能有成人之美的。人类最大的劣根性是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青苔不同,你拥有先天的优势,丰厚的资源,我不嫉妒;你挤占了我的生存空间,遮挡了我的阳光,我不憎恨;别人都不愿去的阴暗贫瘠之地,我去。“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是青苔的使命。最不起眼的青苔,内心却有最虔诚的佛性。
不知为何,每次看到青苔,我就会想到红楼梦中的刘姥姥,她虽然出身卑微,却有一颗高贵善良的心。在恶劣的环境里依然活得坚韧向上,热气腾腾,不抱怨,不自怜,能扛事,懂感恩,且大智若愚,谦逊低调。在这个急功近利,人人都争着表现自己的时代,这种品质更是稀缺和珍贵。
青苔最能解语,满怀悠然诗意。青苔如小令,总能给普通的环境平添几许诗意、几轮岁月、无限清幽。你若有心探访,总会在红砖青瓦的老房子的墙壁、墙角、屋檐,小径、院落,或者老树底下,古井里,看到青苔的身影。
一座古老的城墙,因爬满了青苔,就让曾经的故事变得鲜活灵动,富有感染力;一座幽静的禅院,因有了青苔,更显得静谧安详、超然出尘。
在唐宋诗词里,青苔是诗人们借景抒情的最佳物种:“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李白笔下的青苔,似乎将秋天的云烟都染碧了。
“鸟栖红叶树,月照青苔地。”是白居易对青苔的描绘,一动一静,一白一青,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一幅秋夜思亲的寂寥画面。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杜牧的青苔堆满了台阶,鲜有人迹之地,便是植物和鸟类的天堂,白鹤、白鹭都想多停留一会。青苔越多,环境越幽静,越能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凄清。
唐时明月依旧在,几经轮回,无数风雨,青苔又绿江两岸。也许,青苔感知到了人们对它的爱意与尊重,因为这份懂得,就越发努力地生长。
面对一地翠生生的青苔,我总怀着敬畏之心久久凝视。我时常蹲下身来,用手轻轻触摸青苔,探知它们心灵的密码,凝神静嗅那生命的芬芳,感应从它生命深处传来的柔软、柔情、真诚、包容、宽厚、宁静、谦逊、豁达,这些美好的品质,是上天的赠予,岂可漠视,岂能辜负。
青苔和我,彼此敞开心扉,毫无保留,这种无言的对话和交流,比和同类的交流更能让人获得心灵的平静、思想的沉淀。所以,和青苔在一起的时光更显珍贵、更有益身心。
也许有人会说:青苔只是植物,不会言语,你所有的感受都是唯心的。错!那只是你的一己之见。万物皆有磁场,不管是人还是物,都会散发出内在的语言,这种语言比从人的嘴里说出来的话更为真实、更加具体。
青苔用那一抹澹然的绿,向世人阐释了生命的价值:哪怕匍匐在地,也要奋力绽放;哪怕偏居一隅,也心系万物。你来或不来,懂与不懂,它一直静守在你身边,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2022年4月1日于竟陵,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