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清明节怀念婆婆(散文)
清明节快到了,由于疫情的影响我被困在外地,不能回烟台祭奠刚刚去世一年多的婆婆,心里面总感觉很抱歉。夜深人静的时候,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干脆坐起来,打开电脑,为婆婆写点什么吧!也许婆婆天上有知,会理解我的一片孝心。
婆婆是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出生的,去世的时候九十二岁了,要说也算是高寿了。要问婆婆有什么长寿秘诀吗?说实在的,还真有。至于这秘诀是什么?连她自己都说不清。现在老年人多起来了,许多有关长寿的理论也多了,有的人说:“要长寿,少吃肉”;也有人说:“生命在于运动,要长寿,多运动”。实话告诉你吧,我婆婆活到九十二岁,一直喜欢吃肉,九十多岁的时候,还吃猪头肉和红烧肉呢;另外,我婆婆也不喜欢运动,从来没有进行过体育锻炼。于是,我仔细想了想,感觉我婆婆这样的老长辈,其长寿秘诀就二个字“宽容”。或者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心宽”。
自从我嫁进烟台芝罘区民生胡同老张家,和婆婆相处已经43年了,我从来没有看见过婆婆发脾气,她是一个“凡事都能换位思考,能容忍天下不平之事”的好婆婆。婆婆生了四个儿子两个闺女,这样就四个儿媳妇和两个女婿。孩子多了,什么性格的都有,有心直口快的;有脾气温和的,有善解人意的,有脾气暴躁的;有看重金钱的;也有逆反心理强的。不管是什么样的脾气性格,我婆婆都能相处得很好,任何人说不出婆婆有什么事情办的不公正。婆婆对谁都是宁愿自己吃亏,也要让孩子们心里舒畅。婆婆退休的时候,才五十多岁,什么家务活儿都能干。婆婆毫无怨言得给儿女带孩子、做饭、收拾家……一天到晚忙忙乎乎的。四个孙子和两个外孙、外孙女,婆婆都照顾过,小时候的棉衣棉裤都是婆婆亲手做的,婆婆从来没有叫苦叫累,总是任劳任怨地买菜、做饭、洗衣服,忙个不停。住在儿女家,还要交生活费,儿女不要,婆婆还坚持自己的做法。婆婆自己的工资不高,从来没想到留点私房钱。于是婆婆在我家住的时候,我提出不要婆婆交生活费,每月还给婆婆零花钱,婆婆高兴地逢人就说我“是个好媳妇”。婆婆无偿地为我们做家务,我们有什么理由收她的生活费啊?这不是人之常情吗?可是婆婆宁愿自己吃亏,绝不占人便宜,儿女也是一样。婆婆这种高贵的、要强的性格,一直成为我学习的榜样,赢得了我们所有儿媳妇的尊敬。
1988年,单位安排我去承德参加国家统计局组织的新统计制度学习,同时还有参编教材的可能,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可是我老公不会做饭,孩子还小需要照顾。婆婆知道后毅然决定到我家来帮忙。这样我就放心的去承德学习,在会议上,我获得了国家统计局领导同志的好评,参加了教材编写,为以后的晋升副教授准备了条件。我非常感谢婆婆,给婆婆买了一件衣服,婆婆说:“这件衣服我不能穿,你还是送给娘家妈吧。”婆婆就是这样一个人,我每次给她买衣服,她都会推辞。她总是说:“我老了,穿不出好啦,你们年轻,应该打扮得漂亮点。”
婆婆八十多岁的时候,身体还硬朗,为了生活方便住到我们的房子里,她说:“烟台街变化太大了,我现在哪里都不认识啦,真想出去逛逛。”于是我和老公利用星期天和节假日,带着婆婆逛烟台。三站市场、南山公园、烟台山、毓璜顶、竹林寺、东炮台、西炮台、蓬莱阁、东花园、莱山区公园……都带着婆婆去逛了逛。趁着婆婆还能走得动,我们搀扶着婆婆慢慢走,婆婆的脸上始终带着微笑。老公说:“这么多年来,老母亲总是给我们看孩子、做饭、洗衣服,哪里也没去逛过,我们太亏待您了。”没想到,婆婆却说:“谢谢你们,叫我在有生之年,还能出来逛逛,这些地方,我做梦都想出来看看。在烟台生活了一辈子,还真没有时间看看烟台的风景。”
我和老公听了婆婆的话,真是羞愧难当!婆婆为我们一家子人贡献了她的一切,而我们连这个小小的愿望都不能满足吗?唉,我们总是忙着工作和学习,忽略了婆婆的需求,而她从来没有向子女提出过一点儿诉求。她是一个无私无畏的老母亲。
有了这样一个通情达理的好婆婆,我们兄弟姊妹的婚姻生活都很幸福,要是儿子和儿媳闹意见,婆婆肯定批评儿子;要是闺女和女婿有矛盾,婆婆就批评闺女。这样的好婆婆真的是“打着灯笼找不到啊!”所以我和丈夫结婚这么多年,从来没听说过兄弟姊妹们夫妻打架的事情,这都应该归功于婆婆的家教严格,以身作则,家风和谐。在清明节到了之际,我好想念婆婆,好想对她说一句,谢谢您亲爱的婆母,来世我还要给您的当儿媳妇。
本文于2022年4月4日发表在《烟台晚报》今日芝罘栏目
白斯琴姐姐说:“婆媳关系融洽,都是相互的。您是好儿媳妇,婆婆是好婆婆。”
白斯琴姐姐说:“婆媳关系融洽,都是相互的。您是好儿媳妇,婆婆是好婆婆。”
——看了我的文章姐妹们纷纷给我微信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