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香】新四军老战士与石门村的情结(随笔)
石门村是革命老区,它在大山之中。当年金萧革命者在石门村这片土地上和当地人民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在石门村留下了许多红色遗迹和斗争故事。
石门村优美的自然环境、以及当年浙东游击队留下的足迹,这些红色历史资源,成为石门村独特的风景线。
诸暨石门村书记方东很重视与支持红色文化,他与金萧后人共同开发红色资源,并为此积极策划和传承红色基因,当他得知金萧老战士杨光给当年老区群众柴鹏的信以后,马上联系了“红色小山村联盟”金萧后人。
浙东老战士杨光,当年是金萧支队政治部主任,我们从杨光给当年老区群众柴鹏的信中可以看到:“柴鹏同志,你和你母亲两次来信都已收悉,四月那天汽车按时来了,一直到八点半回去,因为不知道你们的住处,没法去接。下午打电话问了校良,才知道你们头天已经回去了,这次你母亲只说了一夜,没有好好招待,心里很不安。你们一家,特别是你父母、父亲、母亲,兰娟对革命贡献可大呀,你父亲还是共产党员呢,你的母亲记性也很好。于海娟躲在你们山庄里,是你父亲扮演他的父亲,送到义乌去的。以后还陪蒋明达到义乌去过。我们那时因反动派来搜山庄,在柴窝里搭山舍,野家常行山舍旁边看着我们,我们不好开枪防人家听到。兰娟就是这样攀藤钻柴棚送饭来的。打马剑也是你们山庄出发的,打败了又回到山庄。为防敌人追来,毛竹山里吃炒米,后来伤员也住在折掉的山庄里。(用稻草又盖成房子),现在还有一个伤员叫王木根,常常来讲起这些事真说不完。二日晚上本来要和你母亲谈谈往事,看看她太吃力了,所以没有谈下去,反正还要住几天,再慢慢谈。所以第二天下午一直等着。解放之后,我们这些在你们家里进出过的游击队,运动一个一个,没有一个人太太平平的。所以也没有心思去看望你们一家,只好心里记着。三中全会以后好了,可是工作忙,年纪大了,又是走不动了。前年我下决心到诸暨一个多月,看望农村老同志,就没有力气到你们那边和南乡去,回到杭州第二天就住院了。去年难得机会到你们村子,可是车子集体行动,也没有好好谈谈。小炳同志和朝江同志去世时,我们正很不顺利,得到消息已经很迟了,也没有写信。你的第二封信是14下午才收到的,估计大概你母亲不来了,以后如要来可以随时来一两个人,我家里还是可以住住的。听你母亲说你夫妻夫妇很孝顺,农村里孝顺也很难得了。我前年看望了100多位农村老同志。没有劳动力了,小辈孝顺的很少,有的还在吃苦头呢。所以,你夫妻孝顺是好样子,我们听了也很高兴,你母亲的眼睛是不大医得好的。不厉害起来就算不错了,所以你们特别要细心,使老年人心里高兴。不多写了,祝你全家好。杨光。1987年5月16日”这封充满深情厚意的信,字里行间是革命战士杨光,感谢老区群众在革命困难时期,对人民子弟兵的热爱与帮助,以及自己年老体衰身不由已的无奈,这是一封厚重情感饱满,思想丰沛鲜明,底蕴深厚有历史史料的书信。
当年支持革命的村民大都已经过世,但革命者在石门村的红色故事却代代相传,我们传承好红色基因也是对英烈们的最好的告慰。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