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我看仙(武)侠电视剧(随笔)
一
看完《陈情令》电视连续剧,被肖战的演技吸引,想看看他在其他影视里的表现,最初点开的是现代片《王牌部队》,可惜我的会员身份受限,无法跨域欣赏,于是找到他的另一部古装剧《斗罗大陆》。
我看武侠剧尚在学生时代,比较喜欢《射雕英雄传》。那时武侠小说风靡校园,我没看过小说,但看过几部武侠电视剧。深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武功高强,最厉害的人总是超出想象,不是最弱的老者,便是最嫩的少年。反差越大,越能够激发观众的猎奇心理与追剧念头么?
《斗罗大陆》刚看了开始,便有些看不下去。我家的电视屏幕也够大了,我从沙发躺椅上站起身,再次调整椅背的倾斜度,起起坐坐,眼睛依然不适,气得关了电视。几天后忍不住再去看,真不知道导演咋想的,光线搞这么暗,剧情发生地确实是山村老林,但也不至于非得这么模拟亮度。没办法,我只能拉起窗帘人为地营造出山洞的效果,以适应剧中环境。
我趴在“洞中”警惕着洞外的一举一动,果然,说是迟那是快,巨大的人面蜘蛛扑到唐三(肖战饰)面前,我立马手持遥控器关了电视。我不是担心唐三被吃掉,四十集呢,这才开头,主角怎么也不会这么短命。我只是无法容忍这个超现实的人面蜘蛛。什么时候,武侠剧已经从功夫的离奇转变到剧情的离奇了呢?难道《西游记》不再是神话故事,是武侠剧的普遍存在了吗?
我望着黑屏没了声息的电视机,想起当初看《陈情令》时的不解,不清楚那些武林高手为啥非要称作仙门世家,看到一半才发现原来佩剑之人真的会御剑飞行,众人并行长空,若非仙侠岂是单纯的武侠能够企及?待到主角魏婴吹笛控制怨气杀敌,红衣魅影挥舞着利爪于笛声中杀向对手的时候,始知此剧不但仙更有鬼,仙门世家的确不是虚有其名。正邪的区别在于邪将活人变成没有意识的傀儡为己服务,以达到颠倒黑白雄霸天下的目的,而魏婴则反其道而行,借助冤魂的力量匡扶正义。
50集《陈情令》御剑飞行的画面寥寥无几,毫无持续性,我看过一次便淡忘了,魏婴吹笛虽肉眼可见厉鬼,但潜意识里会觉得那只是笛音的幻象,毕竟魏婴不吹笛时从未见过鬼影现身。40集《斗罗大陆》就不同了,名副其实的神话故事,唐三的母亲就是魂兽修炼而成。当我观剧得知十万年的魂兽便可修炼成人形,猜准其母身份的同时,也明白了他身边少女小舞的来历。
二
仙侠剧,顾名思义,应是在武侠剧的基础上凭空生出一对翅膀,一翅曰“仙”,一翅曰“奇”。对比而言,《陈情令》侧重于“仙”,《斗罗大陆》侧重于“奇”。
点开《陈情令》,两大主角魏婴(肖战饰)、蓝湛(王一博饰)相貌出众,气质超群,外加国画般清新出尘的背景图,看一眼心中顿觉仙乐缭绕,绵绵不绝于耳。不过这里要吐槽下,魏婴于“云深不知处”听学时的白衣设计有点问题,他剧中那么多衣服,哪一套穿起来都有玉树临风之感,唯独这一件没有型,腰线似乎过高,肩背处理也有些臃肿不利落。让观剧的我心生烦躁,画面美是“仙”必不可少的因素。不是说非要仙衣飘飘,但侧重于“仙”的剧更应该做到合理地展现美,而非人为地丑化。“仙”的另一个内在因素是情感的至纯至美,完美的蓝湛对魏婴无微不至的深情本身就是一种人间妄想,那样不计名利不计得失甚至不计性别不计生死纯粹到不染纤尘的情感,恐怕只有仙界才能遇见。
《斗罗大陆》开篇灰蒙蒙的深山老林,一看就和“仙”沾不上边,但和它的同宗“怪”难脱干系,那就歪打正着,以“奇”制胜。
剧中,肖战扮演的唐三虽然衣衫褴褛,但扮相并不比《陈情令》中的魏婴逊色,依然英姿挺拔、演技在线。女主角小舞的服饰平淡无奇确有遗憾,毕竟她是魂兽柔骨兔修成人形,还好,小舞单纯活泼,体态轻盈娇俏,看打姿颇有些意趣。只是表情把控度不够,娇萌有余可爱不足。其实唐三与小舞也是可以为对方赔上身家性命的深情,但却无法博取观众对待魏婴与蓝湛的那份感动,这有剧情的局限也有演员的演绎。如果说追《陈情令》观众追的是一份情感,那么追《斗罗大陆》更多的是因为情节。适应了《斗罗大陆》的光线问题,观众不由自主地想要进一步探究唐三为什么异于常人拥有双生武魂?学院老师玉小刚为什么独独对唐三有兴趣?这个单纯到没有性别意识的小舞究竟是从哪儿冒出来的,有着怎样的目的?杀死魂兽吸取魂环可以进级如同打游戏闯关,那么唐三何时会高达九魂环成为封号斗罗,这期间他又会遇到怎样千年万年的魂兽,遭遇怎样的殊死搏斗?避而不见的父亲究竟是什么身份?深藏唐三心底母亲的声音是来自梦幻还是真实存在,她最终要将他引向何方?
观剧初期,这些疑点若能在观众心里打上问号,那么“奇”便有了初步的功效。以“奇”制胜,内在因素是剧情的构思奇巧有看点。
“史兰客学苑”无疑是剧中最大的亮点,声名远播却简陋窘迫的学苑是个迷,如何引导这些天赋异禀性格(身份)也异于常人的学生,也是一大看点。唐三等七位少年身份不同,经历不同,各有难以化解的心结。在两位老师玉小刚、兰德一文一武的指导下突破自我,功力大增的同时也学会了做人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七人拧成一股绳,号称“史兰客七怪”,为正义而战,所向无敌。剧情也随之不再拘限于个人情感,有了质的飞跃。
三
以“奇”制胜,外在因素便是字面上的含义,再直观不过的是外在表现形式。
唐三是罕见的双生武魂,肉眼可见,一手蓝银草,一手昊天锤,他先后斩杀了曼陀罗蛇、鬼藤、人面魔蛛、万年魔蛛吸收色彩各异的四魂环,魂技分别是:缠绕、寄生、蛛网束缚、蓝银囚笼,这些魂技叠加让唐三掌心生发的蓝银草功能齐全,威力无边。一个唐三尚且如此,另史兰客“六怪”也渐至四魂环,武魂分别是:白虎、灵猫、变异武魂火凤凰、厨师、九宝琉璃塔,每个人发功打斗时都会伴有武魂显形,很有气势。以“奇”制胜的外在表现形式,很直观但也是难点之一,小说可以凭借文字发挥无穷的想象力,影像却必须有相应的财力与技术支持。有时我瞪大双眼正等着两位高级别魂师打出新花样新高度,不想镜头一转,直接切到另一个不相干的画面,让我不由轻叹,这种断片多少有些硬伤的感觉。
魂师武魂各不相同功力千变万化,魂兽更是千奇百怪,凶猛异常,而人性的黑暗则加剧了双方的矛盾与冲突。变数、异常是仙侠剧以“奇”制胜的终极看点,这也是仙侠剧能够脱胎武侠剧的关键。武侠功力再强终究难逃人类体能的极限,“仙侠”就不同了,半仙半侠,即立足于人间,接地气;又可以纵身一跃沾仙气,打破常规,能俗人不能。古之神话,多隐喻,实属无奈之举,今之仙侠剧纯属娱乐。生活条件好了,物质丰富,人们见多识广,连众星云集盛大的春晚也无法吸引眼球。于是为了收视率,各显神通,十全十美的作品难寻,那就先从“仙”与“奇”入手,不惊掉凡尘俗子的下巴,至少可以博取一个惊讶的侧目,有了看的动作方有看的可能嘛。
仙侠剧的表现形式与武侠剧有所不同,但剧情设定大同小异,万变不离其宗,展现了个体或团队由弱到强的过程,诠释人性的真善美,弘扬社会的正能量。
看完电视剧,魂兽的凶猛,武魂的神奇,魂技的多变,炮竹烟花般于记忆的上空消散,只是母亲声声唐三的轻唤,依在耳边回响。母亲自始至终都没有显露真容,我却难以忘怀。难忘的还有剧中的师生情,走进一个人的内心很难,一群师生走进彼此的世界怎能不让人动容?
我会去看《陈情令》《斗罗大陆》起因于无意间刷到《陈情令》的拍摄花絮,《陈情令》看完不会再看,但遇见花絮还是身不由己地点入。有网友感慨,时隔三年,电视剧已成过去,花絮却一直反复刷到今天,不知着了什么魔?有跟评说,打败《陈情令》的只有《陈情令》花絮,这些花絮完全可以组成另一部电视连续剧。
其实这些花絮没有连续性,只是随拍的一个个小片段,琐碎而真实,却毫无情节可言,甚至有些对话让人摸不着头脑,然而那无处不在的真情流露,仿佛一根丝线将这些片段串连成形,触及观者心底最柔软的部分,便有了影视剧让人欲罢不能的效果。说到底,无论生活还是影视,最能够打动人心的莫过于真情。
如果仙(武)侠剧是一个花开的过程,那么蕴含其中的情便是果实成型的因由,它的成功与否取决于种子是否能够根植于观众的内心。
我不喜欢看仙侠剧,目前就看过这两篇。惊讶武侠剧向仙侠剧的过渡,就写了写。电视剧很少看,之前没时间看,多少年一部剧也不会看,就前几年曾看过《琅琊榜》和《伪装者》。去年和今年看电视剧最多,共四部电视剧都写在我文集里,我也不知道怎么看完就想写一写。以后还是不看了,眼睛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自然段《西游记》我忘了加书名号了,
最后一段如果仙(武)侠后面少一个剧字,请怀才老师帮我加上。谢谢老师精彩编按,和老师相比我差得远呢,敬茶!

我想仙侠剧也应该是孩子爱看吧,也算是时代的产物。谢谢老师留评,敬茶!
开始以为看的只是武侠剧,后来才知仙侠二字,其实无论仙还是武都只一种表现形式,最终演绎的都是一个情字,能够打动观众的也唯有有真情。谢谢老师,敬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