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晓荷】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二)(随笔)

编辑推荐 【晓荷】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二)(随笔)


作者:秋水翁 秀才,1763.8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37发表时间:2022-04-10 13:50:01


   此为《红楼梦》四十回笔记。
   话说刘姥姥进贾府被贾母留了下来,但二位老人身份地位悬殊巨大,从她们对于生命之暮的交流,似乎既让人看到人至暮年时不同的生命状态,又让人感到生命之终前的相同点。富贵如何?贫穷如何?生命的意义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这取决于每个人对自己生命的看法。
   就像贾母此回带着刘姥姥逛大观园,所见到的每一处居室一样:因为每个人的性格不同,其居室的装饰、布景、摆设等等相差甚远。而作者借刘姥姥的眼睛,看到大观园里不一样的景色,那些在大观园生活惯了的公子、小姐和丫头们,对大观园里的一切已经熟透,然而大观园在刘姥姥看来,那简直是另一个世界:充满着向往与羡慕。也许就像钱钟书先生在他的《围城》里讲的一样:“城里的想出来,城外的想进去。”所以当贾府里的众人见到刘姥姥带来的果蔬,听她讲的乡村见闻,无不充满着好奇。
   前一回刘姥姥讲完了她的故事,这一回我们就借贾母宴请大观园之际,跟着贾母与刘姥姥再游览一次大观园,看看在刘姥姥的眼中,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状态。
  
   二
   此一回开篇就讲到怎样在园中摆宴席的事。贾母叫宝玉过去商量,而贾宝玉别开生面,说既然是图众人一乐,何不自由而散漫一些:
   每人跟着摆一张高几,各人爱吃的东西一两样,再一个十锦攒心盒子、自斟壶,岂不别致?
   这个模式不就是我们今天的自助餐吗?只不过在这样的花园里,更像今天我们举办的酒会一样:自由、随性,也可任意地交流和谈笑,有一种轻松和愉悦之感。所以贾母一听,觉得很有道理,便立即答应了。——我想此时贾母的生命里也有一种自由的追求。
   于是大观园里开始忙碌起来:准备饮食的、摆茶的、摆餐具的、安排桌椅的、准备游乐的……进进出出,喧然热闹。而在这种热闹的场面里,再加上了刘姥姥的出现,又显得特别的不一般。
   当贾母一行带着刘姥姥走进大观园时,李纨正好摘了一盘菊花来,贾母便顺手给自己头上戴了一朵,便叫刘姥姥也过去戴。凤姐为了取乐,便把一盘花横三竖四地插在刘姥姥头上。而刘姥姥呢,不但不介意,反而很豁达地说:“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索性作个老风流!。”
   人的生命有时候很奇妙。孩子时代喜欢花枝招展地疯跑,到了一定年纪,就渐渐地变得素净起来,而当到了老年,又特别喜欢鲜艳的色彩。我曾在一本专门评论戏曲的书上读到过这样的一句话:“人生如戏,成年人更像一个演员,而幼儿和老人才是生命的真实。”孩子的天真无邪,对社会认知甚少,所以无忧无虑;而人老了,看到生命的终点,所以也变得开朗和豁达了,大约这才是真实的生命过程。
   我读《红楼梦》这本小说,总觉得刘姥姥的生命里有一种底层人生活的智慧。比如当贾母问起她对大观园的印象如何时,她的语言非常精彩和漂亮:
   贾母依栏坐下,命刘姥姥也坐在旁边,因问他:“这园子好不好?”刘姥姥念佛说道:“我们乡下人,到了年下,都上城来买画儿贴,闲了的时候儿,大家都说:‘怎么得到画儿上去逛逛!’想着画儿也不过是假的,那里有这个真地儿?谁知今儿进这园里一瞧,竟比画儿还强十倍,怎么得有人也照着这个园子画一张,我带了家去给他们见见,死了也得好处!”
   大家不妨想想,假如你是刘姥姥,面对贾母这样问话时,该作如何回答?我想大部分人会说:“好,非常好!”或者:“哇噻!漂亮!”但你看刘姥姥并没有这样说,而是像讲故事一样,用自己切身的经历间接地赞美了大观园的别致。我曾在一家德国公司做过设备销售,在一次培训会上,老师说做销售与客户交流要采取开放式的模式:不能人家问一句,你就答一句,这样就会冷场,陷入尴尬的局面。而刘姥姥此处的回答,是一个很好的交流的例子。从中可以看出,刘姥姥不仅有人生的智慧,也有社会上的世故。
   更特别之处:当他们一行人去黛玉的潇湘馆里,刘姥姥在苍苔布满的小路上摔了跤,贾母非常担心她是否受伤,然而你看刘姥姥的表现:
   说话时,刘姥姥已爬起来了,自己也笑了,说道:“才说嘴,就打了嘴。”贾母问他:“可扭了腰了没有?叫丫头们捶捶。”刘姥姥道:“那里说得我这么姣嫩了?那一天不跌两了子?都要捶起来,还了得呢!”
   我每每读到这里便有所思:刘姥姥来自普通的乡下,一生贫穷而寒酸,然而她从乡下的泥土里刨生活,有着不一般的生命力,她懂得生活的真实,所以她比拥有富贵更福气。这时常让我想到我自己的父亲,他已经七十岁了,老实而沉默,说话粗糙而洪亮,可一顿要吃三大碗饭。他一年四季从未休息,空闲时还要去工地打工,农忙回家帮母亲收拾庄稼,却很少见父亲生过病,连咳嗽都没听过。我总觉得父亲的生命是有质地的,也是健康的,充满活力的。
   所以当那些衣着富贵华丽的贵夫人、娇小姐、俏丫头取笑这位乡下来的老太太时,她们笑的正是自己生命的虚无和苦短。人啊!只有紧紧与大地相连,倾注生命的真实与豁达,才能更加健康与阳光;才能显现出生命的活力来,这才是人生至纯至性的道理。
  
   三
   当然贾母是经历创业的人,她懂得生活的苦难和不易,也懂得生命之中的色彩与艺术。
   所以当他们走进黛玉的潇湘馆,看见林黛玉房间里的窗纱旧了,贾母便和王夫人说道:“这个纱新糊上好看,过了后儿就不翠了。这院子里头又没有个桃杏树,这竹子已是绿的,再拿绿纱糊上,反倒不配。我记得咱们先有四五样颜色糊窗的纱呢,明儿给他把这个窗上的换了。”
   这里贾母讲黛玉窗上糊纱的颜色,有一种艺术的鉴赏力:贾母不识字,也不懂绘画,却从小生活在饱读诗书的大家族里,懂得许多生活之中的艺术和色彩。所以她说黛玉房间外本是竹子的绿色,而窗子上再配上绿色的纱,就越发使房间的明度减弱,光阴变暗了。
   也许贾母也看出了林黛玉生命的孤傲和体质的柔弱,她说这个院子里又没有桃杏树,色彩就更不合适年轻的生命了。生命是可以用色彩来描绘的:桃杏在春天开花,颜色鲜艳而热烈,充满着阳光的气息,所以贾母说林黛玉更需要这样的色彩。
   然而我想当时凤姐并不明白贾母说的这种生命的色彩,她理解的是贾母因痛爱林黛玉,故要给她换窗子上的纱,所以接过贾母的话,说家里有一种蝉翼纱,各种颜色,非常好看。
   贾母一听,就笑王熙凤不懂。然后贾母说那不是普通的纱,正经的名字叫“软烟罗”,是非常名贵的,比当今皇帝用的还要好。
   “那个软烟罗只有四样颜色:一样雨过天青,一样秋香色,一样松绿的,一样就是银红的。要是做了帐子,糊了窗屉,远远的看着就和烟雾一样,所以叫做‘软烟罗’。那银红的又叫做‘霞影纱’。如今上用的府纱也没有这样软厚轻密的了。”
   用现在的话来说,这四种颜色分别是:天蓝色,橙黄色,墨绿,光滑闪亮的红色。而在作者笔下,每一种颜色就像诗句一样令人充满着想象。有一次我与几个家乡的文友谈及写散文时应该注意的语言艺术,我说文字要令读者产生想象,感觉到美,其中就谈到贾母形容软烟罗的颜色来,不知道大家读到这里有没有产生美的想象,不过我每次读完这里,总想着一句歌词:“天青色的烟雨,而我在等你。”眼前仿佛看见暮春的江南,在某个小巷子里,一个孤独的少女,在雨过天晴后,轻踏着湿润润的石板路,向我走来。
   我想作者这样详细地介绍这个纺织物,不仅仅是让读者产生一种唯美、浪漫的感觉。作者家族曾任江陵织造,对纺织工艺和色彩非常熟悉,所以这里贾母讲软烟罗的色彩、样式及精致程度是非常专业的。同时贾母讲这个纱罗已经存放了很多年,算家里的珍藏之物,而到了她这一代,她却建议取出来用了。一则似乎暗示祖辈积累的东西,迟早要给儿孙败坏掉的。二则呢,人们视为珍贵的东西,如果仅把它存放起来,不用于生活之中,似乎也就失去了生命力,最终不过变成一件朽物。
  
   四
   上一回我说刘姥姥讲故事,刚讲到悬念处,突然被一阵火起给搅黄了,我非常佩服作者写小说的编织能力。在这一回里,作者更把小说的布局玩得相当纯熟。
   当大家游览了潇湘馆后,如果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就应该继续游览其它人的居所才对。而作者却把故事情节转向了另一个方面:写大家一起吃早饭的事。而这顿早饭也因刘姥姥的参与直接把本回的故事推向了一个高潮。
   为了讨大家高兴,王熙凤与鸳鸯商量,让刘姥姥在饭桌上演一出闹剧。首先她们给刘姥姥交待了家里吃饭的规矩,让刘姥姥扮牛相取乐。到吃饭时,凤姐又给刘姥姥准备了一双老年四楞镶金的筷子。这筷子有什么特点呢?一是非常沉,二是筷子头很光滑,所以当刘姥姥拿起这双筷子时说:“这个叉巴子,比我们那里的铁锨还沉,那里拿的动他?”引得众人大笑。接着小说又写道: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老老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掌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掌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掌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二十多年前,我在故乡读中学时,我们的语文课本上就节选过小说里的这一段。我记得当时老师带着悲悯的情感说,这是当权的贵族们对贫穷乡下人的一种侮辱和戏弄,是非常令人憎恨的事。
   后来我通读这本小说后,渐渐不太同意当时老师的思想了。大观园里众人在刘姥姥的表演中,都得到了特别的快乐,我初读时,仿佛从他们的笑声中会感受到辛酸和愤怒。但从刘姥姥的自愿表现和鸳鸯后面的道歉来分析:一是刘姥姥本觉得自己身份低微,加上此次为感恩而来,在贾母的关心下,贾府上下对他的态度,让她并没有像第一次来那样感到拘束和紧张,而似乎让她感到一阵温暖,所以她的搞笑表演,带着一种自愿和欣然接受的态度。二是鸳鸯给她的道歉中,态度温和诚恳,体现着贾府这个家族的文化和教养,有一种宏大的胸襟和气质。三是刘姥姥如此受欢迎,说明贾府里日常的生活精致而规矩众多,大凡规矩越多的氛围,对人的束缚就越多,对人性真实的挤压就越严重,而刘姥姥的到来,恰恰打破了某些规矩,释放了被压抑的人性,所以整个吃饭的场面表现出一种自由、畅快、轻松的气氛。似乎刘姥姥此次的到来,给大观园带来了一种福祉。
   特别是当刘姥姥用那双光滑的筷子好不容易夹起一个鸽子蛋,还没有送到嘴边,又掉落在地下,她忙放下筷子去拣,却被下人拣了去时,她叹了一口气:“一两银子也没听见个响声儿就没了!”这体现着一种底层人对物质的珍惜,以及生活中的辛酸与不易,——唯不易,才会更加懂得物质的珍贵。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婆婆炒了花生米给爷爷下酒的事。有时不小心,一粒花生米掉地下了,滚去很远,爷爷就追着拣起来,有时候花生米沾了泥土,他便在衣服上擦了擦,又放进嘴里,微眯眼睛,轻咂着嘴,似乎很享受的样子。后来我才知道,爷爷那是在艰苦岁月里养成的习惯,骨子里有着对粮食的珍惜。
  
   五
   当然大观园的宴会远还没有完。大家在欢乐而热烈的气氛中吃过早饭,自然又得在园是观景游览。他们走过探春的房间,最引人注目的是:
   探春素喜阔朗,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堆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的白菊。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联云:
   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
   列位,看了这一段描写有何感受?仿佛隔着纸有一阵淡淡的墨香透了出来。探春的心胸是敞亮的,所以房间就比较宽阔。加之其布置了米芾的画和颜真卿的书法,可以看出探春对书法的造诣很深,应该是大观园里书法最好的一位,所以他们诗社所作的诗,常常由探春誊写。
   从探春房间出来,他们一行坐着小般前行。路过一片荷塘,那时已经是深秋,荷叶半枯着,孤立于水面。贾宝玉说应该把这些荷叶全部清除了,而林黛玉在这里说了一句诗,很值得玩味:
   黛玉道:“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

共 653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作为中国古典四大文学名著之首的《红楼梦》,历来研读它的读者趋之若鹜。不同身份不同阅历不同人生的读者对于《红楼梦》这部百科全书的解读和感受呈现出来了千姿百态,真正应了这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篇洋洋洒洒六千多字的《红楼梦》四十回笔记,作者紧扣原文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故事描写,从人物的身份、言行举止性格以及所处环境等等千丝万缕的关联,作者结合自己的理解和解读,夹叙夹议夹抒情来说红楼品红楼悟红楼,真切让读者享受到文学名著带来的文学熏陶和艺术魅力。小编觉得很多的赏析给人具有那种冷冰冰和呆板的感觉,可是这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却标新立异别具一格,字里行间流露出亲切的带入感和一份暖心,让读者仿佛在听作者唠叨家常的轻松过程中,真切从红楼里体会和洞悉到复杂的人性,洞悉到那些人情世故和百态人生。一篇佳作,推荐赏阅。【编辑:叶华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22-04-10 13:55:51
  小编觉得,作者如果没有对原著进行特别深入的阅读和思考,是创作不出这样有独特理解和见解的红楼解读的。感谢作者赐稿晓荷,奉上一杯香茶。最美不过四月天,祝福。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2 楼        文友:亭上秋风        2022-04-10 19:00:56
  作者用朴素的语言精准表达出原著的思想内涵,以独特的审美及生活感悟引领读者品鉴名著细节,领略文学之魅力,感受阅读给人带来的心灵喜悦和思考。华君的编按也写得丝丝入扣,所有的轻松随意都源于平时的积淀,向两位老师学习!问好!
世间万事,皆有利我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