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大山里的号子手(散文)

精品 【东篱】大山里的号子手(散文)


作者:枫桦 举人,3238.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437发表时间:2022-04-15 05:54:57

【东篱】大山里的号子手(散文) 我认识的朋友,天生一副好嗓子。他没有在戏剧舞台上亮过相,而是在生活的大舞台上,一展歌喉。他的嗓子,就是一只号子,吹响了自己的声音,也吹响了劳动的旋律。
  
   一
   李玉山兄弟四人,他排行最小。他们兄弟四人,按照名字的顺序排列,恰好是一句成语,“锦绣江山”。让人想不到的是,他们的父亲,在取名前竟然如此气势磅礴。四个儿子的名字是预先想好的,他们真的如约而至,在短短几年里,接踵而来。
   在那个曾经穷困的年月里,一个家庭有四个肩挨肩长大的半大小子,简直是四个填不满的大窟窿。孩子多,是那个时代的特点,他家有兄弟四人,别人家也不见得比他家少。不管是勒紧裤腰带也好,还是吃糠咽菜也罢,哪家的孩子都没有饿着,都健健康康地长大了。
   谁知道他们将来会是什么样?我想他的父母也一定有着这样的期待,谁知道哪个小子会出类拔萃。而从小就让人刮目相看的居然是老四。
   老四李玉山一张胖乎乎的圆脸,完全不像是从那个年代里走出来的人。谁都说“老儿子,大孙子,老人家的命根子”,这话一点都不假。兄弟姊妹多,家里排行老大的,总是承担的也多,排行最小的这个,不知有多少偏袒出的好处,都给塞进了肚子里。
   我最初认识李玉山,是在他的歌声里。他比我小一岁,上学比我低了一年级。记得那天刚在操场上做完课间操,就见他的班主任,把他推到同学们的面前,让他唱一首歌。老师或许早已有了发现,李玉山的伯乐就是他的班主任老师。
   他通红的脸,好像蒙了一层红布。他低着头,不敢看大家,班主任老师,两手按在他的肩膀上,似乎给他传输着更大的能量,他抬起头来,歌声已然响起。
   他唱的是当时最流行的歌曲《牡丹之歌》,高音之高,让人吃惊,歌曲的原唱也没有他这么高,一下子把全场都给震住了。他的嗓子竟然会这么好,高亢而清亮,是那么富于磁性,一曲歌罢,自发的掌声轰然响起,这一刻,谁都记住了这个会唱歌的小胖子。
   他俨然成了小伙伴里的明星,同学把羡慕的目光都给了他。
  
   二
   出名要趁早,对于唱歌也不例外。我一直都深陷于他的歌声氛围之中,毫不怀疑他从此会踏上音乐之路。后来,我才知道,有一个好嗓子是先决条件,同时,还有个附加条件,那就是需要有一定的财力。他如果能够考上一所音乐学院去深造,或者拜一位专业的老师去学习,没准还真的能踏上这条路。
   他家没有这个财力,他也便没有了这个能力。出去闯了一闯,才发觉比你条件好的人有的是,不说加鞭子赶,也差不多。他很快便认清了自己,知难而退了。
   唱歌这条路行不通,生计还是要维持的。身在林区,很自然要与森林打交道。去摆弄木头,是要靠身体吃饭的,最赚钱的活计,就是去抬木头。爹娘给了他一个好嗓子,同时也给了他一个好身体。抬木头这个活计,用木头帮里常说的那句话,“不养老,也不养小”。意思是岁数大了的人,力气头过了,干这个活儿就有些力不从心。岁数还小的人,力气头还没到呢,又干不了。这个活计,就适合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去干,血气方刚,年轻力壮,走起来一阵风,坐起来一溜坑。这个活计的特点就是这样,来活儿了,一阵风一样,把木头装完,把运材车打发走,杠子一扔,把地上坐出个大坑,都没人管你。
   不过,想端这个饭碗,也是不容易的。一根杠子压在肩膀头子上,不压掉一层皮,是断然练不成抬木头功夫的。第一次杠子上肩,都要开皮渗血,这里有句行话叫“打膀子”。第一个星期,肩膀上血肉模糊,杠子放上去就疼,不要说还要忍受大重量呢。肩膀的刺痛直剜心,额头上汗水直淌,多半儿是因为疼,才流出来的。
   为了止疼消肿,最好的办法,也是老木头帮代代相传的经验,不用抹药,也不用吃药,把老白干点着了,用冒蓝火苗的酒火往肩膀上去抹,去搓,并且有着不错的疗效。可以保证消炎止疼,第二天不耽误上工。
   用不上十天半月,这条膀子便复原了,也硬生生地扒去了一层皮。新皮肉长出来,木杠子再怎么压,怎么磨,都没有关系了。最后,这块皮肉变成了一块软钢软铁,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铁肩膀。
   李玉山正是经过这番磨砺,拿到了属于自己的入门许可证。他拉开了架势,加入了木头帮,成为其中的一根硬杠的同时,也成为喊号子的那个人。
   木头帮喊号子,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步调一致,齐心协力。特别是大木头够载,也就是够重量的时候,号子一起,八个人支开架子,每迈出一步,似乎是在和地球的引力在做最强有力的抗争。每迈出一步,这脚底好像是生根的,需要用千钧力才能拔出来似的。此时,号子越激昂,也越能唤醒心里的潜能。登上跳板,斜四十五度的坡度,让每一步的难度增加。八米的跳板,就在脚下,此时怎么觉得不是八米,而是十米,二十米甚至更漫长呢?
   李玉山的号子与众不同,他有个天生的好嗓子,用在这里,显得游刃有余。他的嗓音清亮高亢,更富于乐感,让从前粗犷的木头帮号子,发生了质的变化。这更类似于歌唱的号子,怎么觉得把肩上的重量卸下去了许多呢?原来,号子还可以这么喊啊!木头帮的人听到号子,会忘记身上的重量。而路上行走的人们,听到号子,会不知不觉地停下脚步,暂时忘记了自己要去干什么。
   谁听到他的号子,谁都说,这样的嗓子没进歌舞团,真的瞎了。这么好的嗓子,怎么就偏偏进了木头帮呢?
  
   三
   李玉山的号子绝对是标新立异的,首先是他的嗓子是别人没有的。别人喊号子多半儿是挤出来的,好像被木头压着,声道出现障碍,声音像挤牙膏一样,是从胸腔子里挤出来的。而他喊号子是放,是充分的释放。原本胸中就有的东西,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放飞出来,像放飞一只鸟一样。好的声音可以余音绕梁,而李玉山的号子声,那可是可以穿山贯林的,射向更远的地方,十里八里都可以听见他的号子,也是这样的号子,让很多木头帮都羡慕死了。
   天分是个很奇怪的东西,它与生俱来,好像随时都在身边。可是,有些人想取却又取不出来,它被存入了身体的银行里,自己取都需要密码。每个人不一样,就在于愚笨的人总是把自己的天分锁进银行里,而聪慧人的天分像山泉水一样,汩汩往外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我见过两个木头帮在一起打擂台。在一个楞场里,两个木头帮相遇了,他们在一起,不是相融,而是相斥。“同行是冤家”这句话,在木头帮里更为明显一些。这个活儿,本身就有竞争,挤掉对方,自己的生存空间就更宽泛许多。尽管没有身体摩擦,却能感觉到双方在较劲,也如两条红了眼的大牤牛,两只角紧紧地绞在一起。
   你上一根木头,我也上一根。你一溜小跑,我大步流星。不示弱,不低头。两辆车相距不远,彼此眼睛都瞄着对方,冒着蓝光,一个个都如野兽一般。
   双方势均力敌的时候,号子的出现,一下子打破了这个均衡状态。李玉山的号子响起,想不听都不行,直往心里钻。本帮的人,行走顺畅,外帮的人却给带进了沟里。两个木头帮势均力敌,两个喊号人的差距却明显,迈起步就跟着人家的节奏走了,步点被瞬间带乱了,乱七八糟,下起了饺子,这个木头就没有办法抬了。没办法,只能歇一歇,避开这个势头。
   李玉山在木头帮里是出了名的,都说一副好肩难求,可是一个好号手,更是万里挑一。
  
   四
   随着时代的进步,木头帮的抬木头工作,也慢慢地走到了尽头。用机器装车,渐渐地成为主导,取代了人力。木头帮没有活儿干,只能解散,去干别的工作。可是,去干别的工作,觉得没有抬木头那么来劲。好像喝习惯了浓茶,来一杯清淡些的,反而不顺口。
   这一天,他去延吉市办事,远远地看见黑黑的烟雾升腾起来,把半边天都染黑。呀!这是发生火灾了!李玉山没有多想,立刻向着火灾现场奔去。这是一家百货商场发生了火灾,大火伴随在浓烟,正在向上升腾着。人们慌乱无章,拼命地奔跑着,都想躲过这场灾难。一辆车发动起来,猛然向前,没有开出几米远,就把一位步履蹒跚的老大爷撞到在地,并且卷到了车底。李玉山正好赶到这里,立刻跑到车前。他趴下身,先看看车下的老人,一声声地呻吟,还看不出伤痛有多么严重。当务之急是怎么把老人快一些救出来。可是,就他一个人怎么去救呢?身边有许多的人经过,需要把人们召集起来,齐心协力把车抬起来,才能把老人救出。
   时间不等人,刻不容缓。他大声向四散的人群呼喊着,并且自己先在车前蹲下了身子,使劲地搬动车身。一个人无能为力,他的心中升腾起的热望在涌动着,把最原始的号子迸发了出来。
   “哈腰挂了吗?嘿呦!向前走了吗!嘿呦!……”号子的激扬把慌乱的场面震住了!人们不由自主地向这里看来,并明白了其中的缘由,迅速聚来,自发地搬动着车身,并跟着号子的节奏,发出自己的声音。声音可以产生巨大的力量,这是在平时很难得出的结论,此时这个结论响当当。
   “嘿呦,嘿呦!”人们听着号子的节奏,应着这个节奏,越来越多的人们,终于在这个节奏中,搬开了车,把老人救了出来。喊号子的节奏,让大家集中精神,把力量集中在一起。没有谁不去认真的听,这时候,这个号子是一个意外,无意间唤起了人们心中的激情,像一股火苗在心中燃烧了起来。
   还别说,他一个号子下来,大家都服了,发力点找到了,感觉这股劲有了针对性,这辆车便轻了许多。有人打了急救电话,在等车的时候,李玉山却逆向人群的方向,走向火场的纵深处。号子声一直没有停歇,此时,怎么感觉不是普普通通的号子呢?好像是吹响了战斗的号角,让人们不再迷茫,不再慌张,纷纷停下了脚步,转身回头,定下心,面对滚滚升腾的火焰。
   他只是路过,只是想过过喊号子的瘾。多少日子没干这个活儿了,号子憋在心里,有点难受,再不喊出来,恐怕要生锈了。情不自禁地释放,让他把心灵深处的勇敢都释放了出来,此时,他觉得自己浑身是胆,虎虎生风。
   他的身影湮没在人群中,可清亮的号子声却没有停歇,一直很清晰地远播着,不曾被人群湮没。
   李玉山,没有成为歌手,但他却是一个生活在人群的真正歌手。他的号子,是行走世间最铿锵的节奏,是平仄格调最高雅的诗。
  

共 398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李玉山在家排行老四,在那曾经贫困的年代里,可李玉山长得一张胖乎乎的圆脸,完全不像从贫困里走出来的人。最初认识李玉山是在他的歌声里,他唱的歌是《牡丹之歌》,他的嗓音高亢清亮,是那么富有磁性,让全场的人记住了这个会唱歌的小胖子。“我”毫不怀疑他从此会踏上音乐之路,可家里没这个财务,也就限制了他的能力,他很快认清了自己,知难而退了。唱歌这条路行不通,但生计要维持,生在林区,抬木头是最赚钱的活计,不过想端这个饭碗也是不容易,一根杠子压在肩膀上,不掉一层皮,是练不成抬木头功夫的。李玉山经过了考量,加入了木头帮,成为其中一根硬杠的同时也成为喊号子的那个人。李玉山天生好嗓子,谁听到他的号子谁都说这样的嗓子,没进歌舞团真的是可惜了。在林地有两个木头帮,形成了竞争的架势,双方较着劲,两个木头帮势均力敌,可两个喊号子的人差距却明显,号子一出现打破了均衡状态,都说一副好肩难求,可是一个好号手更是万里挑一。号子是集体劳动中,协同使劲时,为统一步调,减轻疲劳所唱的歌,在抬木头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时试进步,木头帮抬木头的工作慢慢的走到了尽头,用机器取代了人力,木头帮只好解散。可有一天李玉山去延吉市发现别人在扛麻包,他忍不住帮着喊起了号子,别人说他瞎掺和,可他二话不说扛起麻包赶在前面,让别人走在后面,他的号子让别人找到了发力点,劲有了针对性的使,麻包便轻了许多。他的号子好听,别人听进心里了,想挽留他,他推迟了。他的身影渐行渐远,但他的号声留在了人们的心中。文章构思精巧,语言质朴无华,可谓清新扑鼻。文章并没有浓墨重彩,一切都在润物细无声中把读者带入情境,让李玉山这个人物鲜活于眼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仿佛听见了号子声声,看见了那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文章令人领略了团结奋进的力量,体会了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给人启迪,给人智慧,给人力量。好文,力荐品读,感受精彩。问候老师,祝安!【东篱编辑:李湘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20420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李湘莉        2022-04-15 06:01:29
  文章写得好!语言质朴无华,描写细腻,画面感极强,令人读罢如临其境。好文,力荐品读。遥握问候老师,谨祝写作愉快,精彩纷呈!
回复1 楼        文友:枫桦        2022-04-15 13:16:37
  谢谢湘莉老师的精彩编按,给小文增色不少,谢谢辛苦编辑,敬茶!
2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2-04-15 06:21:56
  老师的文再一次给我们带入那个年代,热火朝天的一群人 ,优雅的号子,铿锵的脚步,那是最美妙的劳动韵律。长白沙的林子里 ,回荡着经久不息的高亢,是一件永不言败的人们奋斗的足迹。文的质感特别美。乡土气息特别浓,人物勾画极为灵动。读罢留香 意犹未尽!
回复2 楼        文友:枫桦        2022-04-15 13:18:23
  那个年代有许多值得去回味的东西,现在想来,倍感珍惜。谢谢老师的来访留评,谢谢精彩解读,遥握!
3 楼        文友:白玄        2022-04-15 09:32:53
  文章构思新颖,以李玉山的号子为切入点,写李玉山虽有一副好嗓子,读书时唱的歌就醉倒同学,但家庭困难无力培育成为歌手,他有一副好身材,一身好力气,在木头帮喊号子,似乎减轻了重量,增添了大家的力气,很有作为,大家喜欢。可随着时代科技的发展,机器代替人工搬运木头,木头帮解散了,只能另谋他路,他的号子也时常发挥作用。描写生动,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也道出了生活的艰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问候作者,学习欣赏。
回复3 楼        文友:枫桦        2022-04-15 13:19:39
  谢谢白玄老师的来访留评,谢谢精彩解读,遥握祝春安!
4 楼        文友:东风第一枝        2022-04-15 11:39:25
  枫桦老师的文章总是这么接地气,人物故事,形象、语言惟妙惟肖,道理也寓其中。学习欣赏不已!
回复4 楼        文友:枫桦        2022-04-15 13:20:24
  谢谢东风老师的来访留评!谢谢精彩解读,遥握顺祺!
5 楼        文友:罗莲香        2022-04-15 12:16:30
  李玉山这个人与众不同,他那高亢磁性的嗓门一亮相,整个大森林为之沉醉啊!可惜,家境的贫寒让他不能行走在专业歌手的培养之路上,只能委屈求全,凭做力气活吃饭。他扛木头时成为喊号子的人,大伙听到他嘹亮的号声,觉得浑身是劲,干活不累。他成了木头帮的名人,声名远播。只是,时代变迁,机器装木头替代了人工,但他那美妙的号子声不曾被湮没,如同那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铭刻在人们的记忆中永不磨灭。该文语言活泼幽默,特别接地气,绘声绘色,表达惟妙惟肖,人物形象鲜活饱满,让人身临其境。盛赞才思,问候枫桦老师创作愉快!
回复5 楼        文友:枫桦        2022-04-15 13:22:04
  动人的劳动号子,现在已经听不到了,说实在的,心里很惋惜啊!谢谢罗老师的来访留评,谢谢精彩解读,遥握顺祺!
6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2-04-15 12:19:24
  李玉山,具有先天的声乐优势,没有从事声乐的专业,实在可惜。但李玉山作为木头帮的一个号手,却非常出色,在集体劳作中,他喊的号子发挥出了神奇的魔力。这篇文章语言质朴清新,别出心裁,匠心独运,刻画人物生动鲜活,通过李玉山在集体劳动中喊号子的神奇效果,告诉我们,一个集体中带头人的精神力量,会让所有人步调一致,齐心合力,再苦再累的活也能变得轻松,给人以哲思和启迪,深度佳作,力荐文友共赏!拜读老师佳作,大赞!问好枫桦老师,遥祝快乐!
回复6 楼        文友:枫桦        2022-04-15 13:25:34
  很是有意思的人生拐点,没有走上歌唱的道路,喊号子都是很意外,人生总是在不大不小地开着玩笑。谢谢如菊老师的来访留评,谢谢精彩解读,遥握祝春安!
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04-15 12:32:43
  李玉山的号子就是动人的旋律,一副好嗓子,不能在音乐上发展,并不等于白费,他就找到了自己的天地,用号子协调劳动的节奏,喊出了力量,喊出了精神。号子一直是他人生的高音,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也是让人着迷的。枫桦老师写人的文章出神入化,绝对精彩。刻画李玉山这个人物,很传神,血肉丰满,是一条亮着嗓子很有魅力的汉子。我为之点赞。
怀才抱器
回复7 楼        文友:枫桦        2022-04-15 13:27:26
  不能去当歌手,却能去当号手,也许,这正是人生的意义所在吧!谢谢老师的来访留评,谢谢精彩解读,遥握祝春安!
8 楼        文友:红花草        2022-04-24 14:07:06
  很精彩的美文,各方面原因当不了歌手,当号子手,用号子激发伙伴们的斗志与力量。那个年代,特别是山区农村,有很多这样的号子手,比如拉船有船工号子,打土有打夯号子等。读老师的文章如身临其境,读这些优美的文字是一种美地享受!学习学习再学习!
回复8 楼        文友:枫桦        2022-04-25 10:28:08
  谢谢老师来访留评,谢谢精彩解读,遥握祝春安!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