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晓荷】刘姥姥二进荣国府(三)(随笔)

编辑推荐 【晓荷】刘姥姥二进荣国府(三)(随笔)


作者:秋水翁 秀才,1763.8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74发表时间:2022-04-17 20:48:18


   此为《红楼梦》四十一回笔记。
   小说里写到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已经逗留了两三天,她人生所有没见过的,没听过的,没吃过的,没喝的……似乎都已经历过了。然而对于细心的读者来说,通过刘姥姥进大观园里这一闹腾,也借她的眼,她的嘴,让人更能体会到贾府里隐藏着人性之中的美好、善良、虚伪和悲喜。
   刘姥姥就像一面镜子,她从乡下人纯朴的思想观照大观园,似乎一切都是美好的,快乐的,好似天堂一般的存在。有时候我读本小说就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作者会把贾府写得如此富贵?把大观园写得如此美丽和快乐?这本小说尽管在很多评论家那里有各种各样的写作方法,但我读过后,觉得本小说用得最多的方法是:对比。所以作者在小说前部穷尽所有的言词,大力地铺排大观园的豪华与富丽,其目的是对比小说的结局:贾府的衰落,大观园的凋零。这样的对比更能产生令人震撼的艺术效果。也更能突出人对生命过程的思考:人生到头来不过是一场梦幻而已。
  
   二
   而刘姥姥进大观园里,也正用不同的对比方式,间接或者直接地写出了生命之间,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之间的相融性与对立面。
   比如本回起首,刘姥姥端一个精致的磁酒杯,觉得这个物件珍贵和不凡,就说怕因为自己粗手粗脚,把酒杯打烂了,叫换一个木的来。这一件物品,相比贾府来说,并不算什么,而刘姥姥是乡下人,生命里正缺少物质的东西,所以才知道物质对贫穷的人家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我记得我父亲常说过的一句话:“只有饿过的人,才知道食物的来之不易。”所以现实中,如果哪个人觉得饭菜不好吃,浪费严重,仅是对他说教是不行的,饿他三天,我估计馊了的饭菜都吃得下去。
   不过此时凤姐却歪曲了刘姥姥的意思,为了把喝酒的气氛搞起来,正好借刘姥姥取乐,她便与鸳鸯取了一副木制的套杯来。什么是套杯呢?我想应该是像现在那种工艺品套娃:就是大的套小的,一个一个小下去,有的可能有很多个。而鸳鸯取出来的,恰好整整十个大套杯,这可把刘姥姥吓了一跳。
   但因贾母与薛姨妈在场,怕她饮酒过多伤身,所以劝住了,——允许她用最大的杯子饮一杯就好。其实即使这样,刘姥姥一个上了年纪的人,哪里经受得住。于是薛姨妈又叫凤姐给她多夹些菜,压一压酒劲。
   说到凤姐的这个菜,便大有来历。刘姥姥觉得这个下酒菜好吃,就问是什么菜呢,而凤姐说是茄子做的一道小菜。刘姥姥却不相信,既然茄子做的,为何这样精致,且没有茄子的味道呢,于是凤姐便讲到这道菜的做法:
   刘姥姥细嚼了半日,笑道:“虽有一点茄子香,只是还不象是茄子。告诉我是个什么法子弄的,我也弄着吃去。”凤姐儿笑道:“这也不难。你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刨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肉脯子合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豆腐干子、各色干果子,都切成钉儿,拿鸡汤煨干了,拿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磁罐子里封严了。要吃的时候儿,拿出来,用炒的鸡瓜子一拌,就是了。”刘姥姥听了,摇头吐舌说:“我的佛祖!倒得多少只鸡配他,怪道这个味儿。”
   关于这道菜,正式的名字叫“茄鲞”,我读了它的做法和刘姥姥的表现,便引发了一点思考:茄子本是自然状态下生长的一种蔬菜,应该有它自然的生命味道。而贾府里却把一道天然的蔬菜做成失去了天然的味道,真是一种享受和奢华。现实社会中,有许多食物做工复杂而讲究,这样才显现出它的珍贵和与众不同。以此来招待客人,既显示着礼仪的隆重,又似乎是对客人的一种尊宠。
   然而,真实的生命是自然的,纯粹的,充满烟火气息的。作者也许借这道菜,喻示着富贵里的不真实,虚无和飘渺。而现实中,那些讲究食物精致,讲究排场的食客,很有可能生命在被扭曲和压抑下产生的一种变态行为,他们吃的不是延长生命的食物,他们吃的是自己的脸面,而脸面的背后却掩藏着一颗空虚和寂寥的心。有一次我去一个工地,临近中午,我在一家路边的餐馆吃饭,来了两个农民工,浑身是泥土,一把将安全帽放在脚边,然后高声大叫:“老板来三两素椒面,再倒二两酒!”于是二人就着面条,喝着小酒,微眯双眼,那神态既幸福,又让人羡慕。所以我想,食物一旦脱离了烟火气息和自然的味道,那只不过是一种象征罢了。
  
   三
   刘姥姥总算是把酒喝下去了,不过那套杯,的确也是精致异常的。她刚见到鸳鸯取出来时,就非常惊奇:喜的是雕镂奇绝,一色山水树木人物,并有草字以及图印。这就是说,这个木杯也不是凡物,有名家雕刻的山水在上面的,不但是个酒杯,还是一件工艺品。所以刘姥姥饮完酒后,把酒杯拿在手上把玩。
   这时鸳鸯就笑着说:“酒喝完了,到底这杯子是什么木头的?”刘老老笑道:“怨不得姑娘不认得,你们在这金门绣户里,那里认的木头?我们成日家和树林子做街坊,困了枕着他睡,乏了靠着他坐,荒年间饿了还吃他;眼睛里天天见他,耳朵里天天听他,嘴儿里天天说他,所以好歹真假,我是认得的。让我认认。”一面说,一面细细端详了半日,道:“你们这样人家,断没有那贱东西,那容易得的木头你们也不收着了。我掂着这么体沉,这再不是杨木,一定是黄松做的。”众人听了,哄堂大笑起来。
   前面专门说这酒杯是黄杨树根做的。而此时刘姥姥却不相信了,说它是更名贵的黄松做的,所以众人皆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刘姥姥在讲乡下人与树木的关系,似乎用一个词更能形容:休戚与共。——乡下人的生命与树木的生命之间,有一种共生关系。生活在乡下的人,每一天都与自然的生命在一起,也就一样有自然的属性,所以生命就会更加顽强。而这木头杯子,本是天然的木头做的,刘姥姥认得它天然的形态,却不认得经过雕饰的形态了。
   似乎在说,在功利的社会里,人都失去了天然的属性,人们为了生活得更好,不得不在社会里变得伪善和虚假,看不到真实的面目,所以只有乡下的自然生命里,才见到人与人之间的真诚。这常常让人想到时下流行的一句话:“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虽是一种调侃,但似乎也是对当下物欲横流的社会一种嘲讽。
   大观园里的酒宴,到此应该有一个转折才对。所以当音乐响起时,宴饮的娱乐就开始了。
   不一时,只听得萧管悠扬,笙笛并发;正值风清气爽之时,那乐声穿林度水而来,自然使入神怡心旷。
   当大家听着音乐时,宴饮就开始进入到一种静的状态。因为此时为萧管之音,那种悠长的、缠绵的音乐,最适合静静地听,慢慢地小饮。然而刘姥姥却不以为然,喜得手舞足蹈。
   有一次我与一群客户去参加一个音乐舞会,当轻音乐响起来时,大家都凝视静听,突然一个不懂事的人,站起来,在台上又舞又跳,使整个气氛一下子变了味,同时有许多人表示反感。所以刘姥姥此举是甚为不妥的。当宝玉叫黛玉看刘姥姥时,黛玉就很轻蔑地说:“当日圣乐一奏,百兽率舞,如今才一牛耳。”众姐妹都笑了。
   林黛玉体弱多病,她是经不住这样长久地闹腾的,所以她内心对刘姥姥有一种烦躁。其实有时候想想,当一个人的身体经受不住热闹和喧嚣时,她的生命也就意味着不会长久。——那花径风寒,苍苔露冷,抑或季节变幻,都会引发她身体的变化,所以在林黛玉的生命世界里,热烈和阳光是没有的,她终日沉郁,感物流泪,正是生命渐枯的一种表现。
   当音乐结束后,贾母带着刘姥姥再次游园,此时送来了各种点心。贾母说太过油腻,不想再吃。而刘姥姥却吃了一大半。对于一个生命里没有经历过富贵的人来说,食物无所谓精致和美味,能够充饥,能够延续生命就是很好的东西,所以两位老人对食物的态度是完全不一样的:一个是追求食物的自然属性,一个是对食物产生畏惧心里。我常常听父亲说:“你们城里一家三口的饭菜,还不够我吃一顿呢。”有时候想想父亲的话,内心顿时觉得辛酸无比。
  
   四
   贾母带着刘姥姥一行,进了妙玉修行的栊翠庵,贾母说要讨妙玉一杯好茶。
   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贾母接了,又问:“是什么水?”妙玉道:“是旧年蠲的雨水。”贾母便吃了半盏,笑着递与刘老老,说:“你尝尝这个茶。”刘老老便一口吃尽,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贾母众人都笑起来。然后众人都是一色的官窑脱胎填白盖碗。
   看看妙玉的茶具,不但精美而且昂贵。那“成窑五彩小盖钟”是明成化年间的官窑制成,以小件和五彩的最为名贵。明·沈德符《敝帚轩剩语·瓷器》:“本朝窑器,用白地青花,简装五色,为今古之冠,如宣窑品最贵。近日又重成窑,出宣窑之上。”大家不妨想想,一个修行的人,本应该追求一种纯粹与朴素的生活,而妙玉却显得与众不同,说明她内心不是真正的修行之人,她有欲望。这让我们想起《西游记》那观音院里的金池长老,他的衣作和器物都是相当华丽的,唐僧见了都说:“真是美食美器。”然而他拥有这些还不够,他为了贪图唐僧的锦襕袈裟,居然放火想把唐僧烧死在庙里,当然其下场也十分悲催。
   然而妙玉的茶具,更比金池长老还讲究。当贾母喝茶的间隙,她拉着薛林二人到里屋喝茶,而此时宝玉也跟着跑了进去,作者让借贾宝玉的眼,让我们观看了这处好戏:
   宝玉便轻轻走进来,笑道:“你们吃体己茶呢!”二人都笑道:“你又赶了来撤茶吃!这里并没你吃的。”妙玉刚要去取杯,只见道婆收了上面茶盏来,妙玉忙命:“将那成窑的茶杯别收了,搁在外头罢。”宝玉会意,知为刘姥姥吃了,他嫌腌臜不要了。又见妙玉另拿出两只杯来,一个旁边有一耳,杯上携着“ban瓟斝”三个隶字,后有一行小真字,是“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妙玉斟了一递与宝钗。那一只形似钵而小,也有三个垂珠篆字,镌着“点犀䀉”。妙玉斟了一与黛玉,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宝玉笑道:“常言‘世法平等’,他两个就用那样古玩奇珍,我就是个俗器了?”妙玉道:“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
   这一大段话里,很有些道理。列位烦请耐心等我慢慢道来:
   先讲品茶。品茶品的是人生。古时修行的人把茶看成圣物,因为茶生长在山林与泉石之间,吸天地之雨露,有一种纯洁、自然、朴素的象征意味,修行人饮茶,正是取一种清静无为的人生态度。然而这里写妙玉的品茶,却是如此苛刻和讲究,似乎与修行的人不太一样。
   其次是刘姥姥来大观园,给大观园带来了不一样的生命形态。作为修行的人,更应该看到世间不同的生命形式并给予不同的生命以普世的态度,但妙玉却嫌弃刘姥姥喝过的茶杯,——她觉得刘姥姥是土里土气的乡下人,是腌臜的,所以她不再收回的刘姥姥喝过的茶杯了。
   如果修行过程需要外物的劫来启示人生的话,刘姥姥也许给贾府众人带来了福祉,所以贾府众人对刘姥姥的态度就是积福的过程。然而妙玉内心里却装下的是世俗的欲望,哪里又能看到这样的福祉呢?记得有一年我去峨眉山报国寺游玩,正遇主持讲经,大家围坐听禅,完了有人问主持:“我想在寺里修行,能不能收下我?”那主持笑一笑:“佛只渡有缘分的人,而人最难自渡。”所以日日修佛,佛其实就在自己的身边、眼前和内心,只是叹世间修行的人没有慧根,与佛无缘。
   三是讲到妙玉给薛宝钗和林黛玉的茶杯:“ban瓟斝”和“点犀䀉”:
   前一个茶具,其实是一件用瓜做的瓟器。而“斝”是一种远古的酒器,三足,一耳,口呈喇叭状。其实这个东西用在这里是假的,妙玉怎么会有这样的茶具呢?
   其上面雕刻的两句话告诉了我们真相:一是“王恺珍玩”。王恺是西晋的一个大官,是皇帝司马炎的舅舅。据考证,西晋根本没有瓟器的酒杯,到明朝才有,何况那是用葫芦之类的瓜皮做的,不可能从西晋还能保存到清朝。二是“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这一句就更假了。元丰五年,那正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放逐到黄州写《前赤壁赋》中那“壬戌之秋”的年份,怎么可能那时在皇宫的藏书阁看见过这样的一件东西呢?再说林黛玉手里的那个茶杯。“点犀䀉”,多读几遍,好似读着两句话:“心有灵犀一点通”,“心较比干多一窍”,好家伙!这是在说明林黛玉的冰雪聪明呢!
   这两件假的茶具,也正暗示妙玉的清高、脱俗是假的,是装出来的,同时也正与小说“假作真来真亦假”主旨暗合。真是巧妙之文,必有巧妙之思!
   四是本小说对修行人的态度。《红楼梦》里写僧道出场的地方很多,比如王道士,馒头庵里的静虚,这里的妙玉,然而作者似乎都带着讥讽的口吻写出来,唯独写那疯疯癫癫、又聋又哑的癞头和尚、跛足道人、智通寺的老和尚,却又是另一番计较。可见作者认为:真正修行的人,不在乎外在的形式,而残缺才是真实的生命。我小时候记得看过一部电视剧叫《济公》的,那里面的济癫和尚可是“帽儿破,鞋儿破,一把扇儿破”的,他疯疯癫癫地到处游走,结果是哪里不平哪里有他的一个真菩萨。所以修行,修的是一颗远离世俗的心,而不是成天锦衣玉食,贪图名利,手里握着佛珠,嘴里念叨着“阿弥陀佛”的行为。

共 6896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是作者阅读《红楼梦》四十一回笔记。小编很认同在文章开篇,作者提到《红楼梦》里采用的对比手法,那就是贾府和大观园自身的对比,曹雪芹之前是写尽了它们的豪华和奢华,而最终的结局却是衰落直至凋零,这种判若两景的强烈对比是及其鲜明的,这样的悲剧感对于文化作品来说是非常具有震撼力的。而在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这个章节,曹雪芹运用的手法正如作者指出的“也正用不同的对比方式,间接或者直接地写出了生命之间,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之间的相融性与对立面”。小编觉得刘姥姥进大观园里所发生的一系列妙趣横生啼笑皆非的故事,其实这是人的身份地位学识涵养不同,在同一“平台”位置的时候肯定反映出来不同的表现和认知。作者只有将原著已经烂熟于心,才能围绕曹雪芹描述的人物、场景和细节做出抽丝剥茧的解读,如此深刻而富有哲理令人深省的解读。一篇佳作,推荐赏阅。【编辑:叶华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22-04-17 20:50:08
  秋水老师的解读独具慧眼独具感受,所以才能写出这样与众不同的红楼赏析。创作辛苦了,感谢赐稿晓荷社团,期待更多精彩。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2 楼        文友:亭上秋风        2022-04-18 11:09:29
  红楼梦融合了中国儒、释、道三家的思想,老师能够将这幅宏大的生活画卷逐一解读,提炼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可见参玄悟道之功力。创作辛苦了,问好!
世间万事,皆有利我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