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骑行者(散文)

精品 【东篱】骑行者(散文)


作者:刘春 进士,7064.5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099发表时间:2022-04-18 16:10:08

【东篱】骑行者(散文) 一个骑行者,岂止是有骑行山河,走遍天下的故事,还有难得的一份优渥的心境。青春在骑行的时候可以被演绎出最美的风采,留下最动人的镜头。
  
   一
   骑行者,按我的理解,就是骑着车子出行。可好像骑行者这个词,还包含着高大尚的意思,特指那些以骑行为运动的群体。骑行不是为了到达目的地,而是追求在路上的感觉,目标呢?是远方。嗯,这也对,每个地方总有那么一批人,有了时间就组织起来,朝着一个目标奔去,不为追求什么,只为爱好。用骑行者的状态诠释“诗和远方”,那么合适,那么精准。
   爱好不爱好,与我无关。我说的骑行者,是哪些忙忙碌碌在路上为生活而奔走的人们。好像这样的骑行者拉低了这个概念的档次。但是,自行车王国的自行车,可不是为了运动而风靡的。骑行运动,只能说是个舶来词,诞生不过几十年。在欧美骑行为了运动的时候,中国骑行正在为生活奔忙。所以说,骑行者这个名称,被专用于运动,似乎不太仗义。因为,打有了自行车,国人的骑行就开始了,无论为了什么,骑行者的庞大族群是那些为了生活而骑行的普通人。
   每当回想那时大街小巷蜂拥而至的自行车阵势,我都怀着一股兴奋之情,因为我曾经也在其中,为了谋生,却成一道独特的风景。风景从来都不是彩排的,生活的风景永远是那么真实,那么壮观。
   我们村第一辆自行车的出现,我无法追根溯源。我家最开始买的是一辆旧的二手车,车的牌子忘记了。那时候的车子花样不多,都是成人骑的,加重横梁,看不见后来的26女式车。为了骑行,兄弟姐妹轮流学骑车。一个为另一个扶着后车尾(读yinr)儿。骑车的歪歪扭扭,扶车的倒出了满身大汗,累得够呛。个子不够,上车要蹬着车蹬子根部上去,坐在车座上,脚够不到车蹬子,就用脚尖勾,勾上来用力蹬一下。当解决了方向问题,克服了恐惧感后,就觉得有了征服的无限乐趣。有时候,够不到,掏着骑,右脚从三叉子穿过,头略高过车座,一上一下,很是滑稽,但一样骑得飞快;熟练一些了,学从横梁上翘脚上车,长高了才会踏着脚蹬上车。
   当然,我们学着骑车,并非无论自己能够成为风景中的一员,完全是好奇,甚至可以说是为了一种技能。也正是我们这些骑行者,衔接了一代代人的自行车风景。哪里人多,我们就在哪里表演,循环往复,吸引着大人们的眼球,让我们的内心充满了自豪和喜悦。大人们看着回骑车的孩子,说一句“成器了”,我们知道,我们已经长大了。能否做一个“骑行者”,竟然是成熟与否的标准。
  
   二
   农村人,买车子,为了出行便利,这是肯定的,但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为了驮东西。我家这辆车子,对于家中的生活,可以说功莫大焉。每年冬天,父亲就用它驮一布袋麦子,去一百多里的外县换玉米,回来就不是一个布袋了。换粮食不是光明正大的行为,要偷偷摸摸地晚上去,晚上回,几个人聚在一起壮胆。细粮换成粗粮,无非是能让人口多的家庭多吃几口。平时,这辆车子是交通工具,驮着人东来西往,前边横梁坐一个,后面车座上坐一个,怀里还抱一个。如果驮运东西,只要能绑得住、撑得重,不影响视线和骑行就成。记得当兵第一次探家,就用这辆车子赶集,车后座右侧挂一个柳编筐,回来的时候,筐里装满了采购的蔬菜等物。数十斤的东西在车子一侧,骑行就要点技术了。为保持平衡,车子必须往左侧歪一些才至于倾倒。过去只驮过人,还真没有这样驮过东西,前面轻后面一侧重,紧紧握着车把,是斜着骑回家的。真是不经事不知事之难。那时,一个当兵的,骑着车子在大路上,真的是一道最美的风景,这个说法来自那些大姑娘,她们虽离骑车人很远,但眼睛是有穿透力的,我也听说这样的事,所以骑车时,并不自在,如芒刺在背,总觉得身后和身旁有很多火辣辣的眼睛,不知是害羞胆怯还是骄傲,有了车子,人就精神了,可以把这种状态一直带到部队。
   后来看到人家做小买卖的,把自行车用到了极致,驮数百斤不在话下。有驮苇蓆的,两捆苇蓆捆在后面,在公路上骑行,从后面看不到人。只见一卷卷苇蓆在飞。有驮笸箩、簸箕、农用工具的,层层叠叠,也不知道怎样捆绑上的,还有驮树苗的,两大捆数百棵树苗,竖着捆绑在后车座两侧。为了能多驮东西,就改装。用钢筋焊成L形挂架,挂在车座两侧,可以让驮的东西更稳。农村人最喜欢加重车子,怕闸不灵,专门买倒蹬闸的车子,上下坡以为安全保险。给一辆车“添枝加叶”,发挥了车子的最大作用。谁载的东西多,谁就是最让人羡慕的,这样的骑行者,简直就是无所不能的人。
   我们村真正骑行的第一人,我认为是一个高家小伙子。他是老三届高中生,赶上了文革。1977年恢复高考,他已经结婚生子,但基础扎实,略一复习,就考中了。本来要报考天津,媳妇不让,怕去了大城市变心不回来,无奈填了石家庄一所普通大学。在校是班长,用他的话说,领着一帮子孩子玩,孩子们基础不好,开始就是对初中高中知识的重新复习。基础好的同学根本不用学,上课轻松,回家更随心。他是骑着车子上学的。周六骑着车子回家,周一一大早骑着车子回石家庄。五十公里,每周周而复始,大学几年,就坚持了几年,其韧劲始终让我佩服之至。当然,这辆自行车也为他立下了汗马功劳。据说,每次骑车回家,媳妇都给擦半天,生怕出点毛病,不能坚持始终。
   高同学是一个孤独的骑行者,也是一个值得人尊重的“行者”,在当地,他的事迹都传为佳话了,遇到想变心退婚的人,常常拿高同学当例子,加以正面引导。
   转业后,骑车子上下班,是我每天的必修课。这不算什么,没多远,感觉不出骑行的效果。真正感受骑行的是下乡。连续三天,去最远的乡镇进行调研,离县城30公里,每天早去晚归。仗着年轻,与一个同事一起去。他在距城里五六里的村口等我,我骑车与他会合一起走。开始还觉得下乡很好,空气新鲜,还可欣赏田野风光。但三天下来,同事叫苦不迭。腿木了还能忍受,屁股摩擦扭拧实在受不了,坐都坐不踏实,一坐下就龇牙咧嘴,屁股火辣辣疼,蹬着车子,屁股得欠起来,累人不说,胳膊腿也受不了,这种感觉持续好几天。幸亏这样远路程的下乡只有三天。看来,骑行者不大好当,那是需要健壮的体魄和坚强的毅力的。
   也好,受点苦,心中很舒坦,有时候我们自我安慰,称自己是“武工队”,于是,车子就在乡野间飞行,人就像上了飞机的感觉。相比现在下乡开着骑车,我觉得还是自行车有风趣,兜风,说笑,赛跑,很多乐趣都在其中。
   与同事相比,我就觉得很轻松。在部队的时候,那里是内蒙高原,出门就是山,基本靠两条腿做行者。后来认识了当地老百姓,也能借到车子,去镶黄旗四十余里,就是骑行去和回。一次被蒙古包的狗追着,我心慌慌急忙忙,骑得飞快,那只狗竟然跟着我追了十余里,还好,自行车很给力,没有掉链子,我也表现很棒,没有被狗撵上。还有一次,借了一辆自行车去师部,车子属于除了铃铛不响哪都响的那种,去的时候还小心翼翼,下坡能不骑就不骑。回来推着车子上山坡,出一身汗,心想下坡骑行。大胆骑上,不用蹬,车子飞也似的往下冲。我紧捏车闸,开始还顶事,后来闸根本不顶用,就用右脚伸出去蹬住前轮轮胎减速(没有挡板)。自行车是慢了一点,可我的胶鞋受不了,冒烟烫脚,一股胶皮味道直冲鼻子。紧忙收回脚,眼睛被速度晃花了,弯曲的山路直扑而来。再不想办法,就要出事!我急中生智,正好弯道右侧一个漫坡,右拧车把,车子直冲上山坡,我扔下车子,倒在山坡上,还算有惊无险。
   自行车啊,可以串起我的人生故事,我就是一个典型的骑行者,风光里有着让我惊惧的细节,有着不堪的回忆,多少年后,这些回忆又变得弥足珍贵和美好。
  
   三
   在城市骑车子,可以说提心吊胆。人少时还可以炫一炫车技,在城市,轮不到炫耀车技,甚至想炫耀也不会给机会。有一年我的坐骨神经疼,就去北京军区总医院检查诊治。朋友借给一辆自行车,从住处到医院要穿过长安街往北走。在大都市骑行,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那时候汽车还不多,自行车如潮水在街上涌动。夹在这股潮流中,如同一叶扁舟,身不由己。但是,沧海横流,方显出骑行者本色。就有年轻人如鱼得水,骑行时见缝插针,我看着有的缝隙可能过不去,人家身子一扭,双臂一收缩,呲溜就过去了,要不是骑着车子躲着别人,我会举双手要点个大大一个赞,可哪会儿我的赞叹只能放在心里。依赖自行车的上班族,在城市的骑行才是真的骑行者。浩浩荡荡,尽管拥挤,可如蚂蚁一样,壮观得很,骑行者虽不能看到自己在骑行者队伍里的样子,也是有着融入大潮般的自豪,那些骑行者好像都是陪衬,甚至是陪练。
   后来,车子的品种丰富多彩起来。给上中学的女儿买了一辆26式自行车。暑假的一个星期天,我对女儿说,走,出城,郊游。我们骑着自行车到城外田野,在乡间小路上骑行,哼着“走在乡间的小路上……”非常惬意。麦子将要收割,金黄色的麦浪,随风起伏,非常壮观。没有工作的烦劳,没有城里的喧嚣,没有负担的骑行,没有目的的游玩,是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快乐。累了,出汗了,就在路边浇地的垄沟里,撩水洗一把脸,那叫一个清爽畅快,非他人所能感受。骑行在林荫小路上,更有一种“摅怀旧之蓄念,发思古之幽情”的情思。
   其实,在农村,放飞野外,我现在认为还是骑行自行车好,视线辽阔,兜起的风,好像专门来逗着玩,我还觉得,如果有什么烦恼,用不着找什么心理医生,来回骑行兜风几趟,大汗一身,保准什么负担也没有。我也固执地认为,现代城市人容易犯的这个病,病因一大半来自城市的拥挤与喧闹,尤其这种喧闹还是变态的,容易造成大家情绪的波动,大家急急忙忙,各不言语,看似见面,却如同封闭。我曾劝人每周往乡下骑车跑一两回,目的是预防抑郁症,说完大家就笑,也是预防的一法。
  
   四
   过去车子少,学车好像是一门技术。哪像现在,从幼儿园开始,小童车比比皆是,随着年龄增长,一辆一辆被淘汰,又换新的。先买的没有蹬子,脚踩着地后蹬,几天就掌握了平衡,再买有蹬子的童车,骑行出去,小小骑行者更威风。就我的两个小外孙,就已经淘汰了三辆车了。买的飞鸽变速车,300多块,经常掉链子,看来一分钱一分货,便宜就是不可靠。转眼要上六年级了,再用三轮接送已经不现实,一个是,俩孩子重量压得三轮喘不过气来,天天要充电,再一个就是省会明确今后三轮不能上路。那就骑自行车上学,买就买好的买贵的。于是,上捷安特专卖店,一买就是两辆,每辆七百九,也是小八百。俩孩子很高兴,真正成为城市骑行者,可以自由放飞自我了。孩子放飞,可我们不能任其放飞,总觉得必须有一根线牵在手中才放心。因为不放心,我也会骑着车子跟在后面,不断提醒他们小心,小心,再小心。就算提醒,也少不了危险重重,车太多了,汽车电动车是城市的主流,反而显得骑自行车弥足珍贵。
   城市的空地是汽车停车场,即使人行道辅道也被汽车挤得满满当当,还有共享单车电车随意摆放,毫不夸张地说,各种车太霸道,让人无路可走。不可走也要走。孩子骑车可不管别人,只管骑行。那天,老大骑着车走了曲线,被人呵斥:好好骑车!好好骑车,好好骑车!谁不敢好好骑车?谁愿意出事故?成为一个骑行者,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前后左右有没有人,前面道路有没有坑,要注意“鬼探头”,拐弯要看行人等等,嘱咐再嘱咐,教导再教导。接送就是护送。总会有一天,再也不用接不用送,孩子就成为真正的骑行者。
   出行工具的改变,是社会的进步,但我又觉得,为了健康,也为了获得一种最近自然的情调,还是提倡少开一次汽车,骑上自行车,往郊外往农村的山路出发,尤其那些发胖的孩子,我建议每周往农村骑行几个来回,至少50公里,那就根本用不着生产减肥药。
   我忘不了曾经伴随我的那些精美的自行车牌子,闲下来,我就喜欢跟自己念叨那些牌子,很美,现在读,也感觉很现代。例如金鹿,还分出大小金鹿,金鹿还是倒蹬闸,设计得真好。还有一串响亮的名字:白山,延河,飞鸽,红旗,永久,凤凰,三枪,捷安特……
   一个老骑行者,他所得到的骑行享受,永远是风光犹在,包括那些自行车的名字,还有一个个故事。
   在我的心中,如果还能跨上自行车,戴上头盔,躬下身子,撅着个屁股,骑行在路上,那就是最美最不失色的青春。我在梦中有过几次这样的冲动。
  
   2022年4月18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490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我觉得,若不会骑行自行车,那就不算个大人。从现在看,连小孩子都会骑儿童自行车,这个结论就不对了。骑车,对于国人而言,那是一生都美的记忆,在这个自行车的国度,谁不会骑车,真会被笑掉牙的。这些最美的回忆,可能只有上了年岁的人才有,挽留这份记忆,作者为我们留下了一段段唯美的镜头。“骑行者”是个舶来词,纯粹挽留浩浩荡荡的壮观,而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骑自行车,可是凤毛麟角,完全不是为了炫耀和锻炼,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作者的父亲就骑着自行车,载着百多斤小麦去外乡换玉米,那是为了糊住一家人的口。自行车,在那时几乎是万能的,载物的方式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成了骑行大观。作者所在的村子的那位高姓大学生,就是骑着自行车上大学,如果他来回首这段往事,完全可以成为“最美大学生”。作者曾与同事骑行自行车下乡,受了老大的罪,但那段时光难以忘怀。作者当兵时,还骑着自行车被狗追,还遇到车闸不好用,差点出险,好在平安无事,骑行可以锻炼人,智慧在骑行中也有了价值。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里骑行,那是千里走单骑的厉害,更壮观。这段人生骑行风景,完全可以载入个人的史册。作者还是喜欢和孩子尤其骑行在乡野田间,感受自然风光的美,焕发一段浪漫之情。作者记得骑行可以治病,尤其是什么抑郁症,完全可以用骑行来治愈,尽管没有什么根据,但颇有想法,这种情感逻辑很美,很有看头。现在的孩子都会骑车了,童车换了一茬又一茬。孩子们在此时骑行,危险太多,拥挤不堪的城市已经不好容下一辆辆自行车了。回忆起曾经的自行车牌子,这种如数家珍,给我们带来十足的美感享受。从“骑行者”一词的来历,到那年月学车的经历,从父亲辈骑车换粮到儿童学车,文章内容非常丰富,给我们描绘出一幅骑行者的画面,让我们看到各个阶段不同骑行者的面貌。文章里很多作者骑行的事件和感受,都放出精彩。作者对自行车充满温暖的情感,写得如数家珍,耐人寻味。有事件的叙述,也有场景的描绘,笔力纵放,尺度把握到位。语言生动朴素,段落转换自然。内容上给人以启发,有励志,也有情趣,更有幽默感,读感良好。堪称为自行车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力荐佳作,赏读为快。【东篱编辑:怀才抱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20426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04-18 16:13:24
  在自行车的国度,如果没有自行车的影子,如果没有骑行者的故事,那就让我们感到不解了,作者深情回忆,精细描写一幅幅骑行者的画面,唯美生动,作者也号召唯美做一个骑行者,为了身体,也为了情调。非常感谢作者投稿东篱,希望精彩不断,问候春好,谨祝在东篱收获创作的快乐!
怀才抱器
回复1 楼        文友:刘春        2022-04-18 16:47:40
  怀才老师说得对,自行车王国,这个称号不是没有理由的。骑行可以锻炼,但最开始却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自行车是我们家最宝贵的财产。是年轻人结婚陪送的几大件之一。观城市如今,自行车真的很少了,车流中,多是电动自行车。城市中的弱势,是那些还骑着自行车的人。
2 楼        文友:枫桦        2022-04-18 16:23:24
  曾经的中国是自行车王国,不会骑自行车的人,简直就是个另类。老师这篇文章,对自行车所见,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是的,都是那个时代过来的人,谁没有骑过自行车呢?读老师的文,有深刻的同感。拜读老师的好文!
回复2 楼        文友:刘春        2022-04-18 16:48:40
  感谢枫桦站下老师读字。握手,问好!
3 楼        文友:刘春        2022-04-18 16:40:36
  感谢怀才老师精心修改和按评。有些话,我心里想着却写不出来,被高手妙手一点,砖头也有了色彩。第一次来此,受到怀才老师如此褒赞,实在是受之有愧。感谢怀才老师,辛苦了!
老兵
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04-18 18:21:57
  刘春老师的散文写得很见功夫,是我学习的对象。那些细节,真的让人可以回到从前。老了,不能骑行了,还是喜欢看着年轻人骑车兜风。心一点也不老。这是你文章给我的感触。刘春老师不要客气了,不在褒赞,是你的文章应该得到的评价。
怀才抱器
5 楼        文友:李湘莉        2022-04-18 21:30:39
  读老师的文,像看电影,画面感一幕一幕,令人回忆,令人感动,很有代入感。老师文章不仅仅写骑行者,更是在写一部社会发展史,语言不疾不徐,娓娓道来给人亲切。好文,点赞,必须的!遥握问候老师,谨祝在东篱创作愉快,精彩纷呈!
回复5 楼        文友:刘春        2022-04-19 08:58:14
  谢谢李湘莉老师评点,受益匪浅!遥握,祝好!
6 楼        文友:白玄        2022-04-18 22:14:58
  本文回忆了当骑行者的经历,介绍了自行车在农村的用处是运输东西为主,骑行为次,骑车远行更是一种兜风享受。骑行自行车是一种生活状态,也是一种生活追求。描写细致,感悟深刻,叙议结合,语言流畅幽默,内涵丰富。问候作者,学习欣赏。
回复6 楼        文友:刘春        2022-04-19 08:59:28
  感谢白玄老师评点,祝好!
7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2-04-18 22:43:52
  刘春老师这篇精彩的文章,能引起很多人心灵的共鸣。我上中学时,就是骑着自行车去上学的,还有小时候,父亲骑着自行车带着我去赶集,前边载着我,后面驮着货物。这篇文章不仅仅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骑行画面,也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文章语言优美灵动,文采斐然,文章内容丰富,蕴意深厚,给人以启迪。拜读老师佳作,大赞!问好刘春老师,遥祝春琪!
回复7 楼        文友:刘春        2022-04-19 09:00:56
  谢谢琳达如菊老师点评,小文浅陋,还得到老师共鸣,惭愧。谢谢,握手祝好!
8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2-04-18 23:11:50
  刘老师佳作,引起了我满满回忆,那时候我们这些半大小子都爱大撒把或者一只手扶把一只手挂在拖拉机槽帮上飞驰,想来乐趣颇多。受您启发,改天买一辆全景天窗,零排放,零油耗的无级变速的-自行车活动一下筋骨
回复8 楼        文友:刘春        2022-04-19 09:02:20
  感谢天方夜谭老师,同龄人的经历,更有说服力。骑车穷游去!问好!
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04-26 15:43:17
  祝贺刘春爱莲说的《骑行者》摘精。独特的视觉,精彩的内容,厚重的感悟,都让我读之兴奋。
怀才抱器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