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飞龙峡的涛声(散文)
滔滔不绝的青泥河,从这座小城横穿而过,由北向南潺潺而下。循着流水的身影,向前行两三公里,便把繁华小城以及喧嚣抛在身后,展现眼前的是另一番僻静之地——飞龙峡。飞龙峡谷,绵延数百里,宛如一条腾飞的巨龙从天而降,见首不见尾,直奔白水江而去。
如今小城扩建,飞龙峡似乎就在小城边缘,仅一步之遥,却别有洞天。两岸群山、水流、乱石、散落丛林的村舍,构成原生态乡野风景,引得小城居民闲暇来此游玩散心。
飞龙峡,是一个很普通的小峡谷,但曾有历史名人于此留下足迹,自然也就沾了名声。追问流淌不息的青泥河,涛声呜咽,向后世讲述一个伟大诗人的悲惨经历。时光倒退到1250多年前的一个冬日,杜甫为求生存,躲避安史之乱祸端,携家带口长途跋涉,经秦州到达同谷(今陇南成县)。诗人满怀希望而来,迎接他的又是什么呢?
之前邀他前来的那个人失去音信,杜甫举目无亲,无处可以安身,无奈无助,只好到城南不远处的飞龙峡,依着山崖下巨石的背风处搭建茅屋,一家人借此艰难度日。荒野凄凉,日闻猿鸣,夜听狼嚎,与风声、涛声为伴。一代大诗人,在此度日如年,饱尝人生彻骨的凄苦。飞雪、寒风、冰冻、饥饿、疾病、哀愁,充斥着瑟瑟茅屋。寒夜漫漫,穷困绝境,诗人一腔悲苦,心泪抛洒滔滔青泥河,以诗歌排解愁苦。
其中歌曰:“有客有客字子美,白头乱发垂过耳。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中原无书归不得,手脚冻皴皮肉死。呜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风为我从天来!长镵长镵白木柄,我生托子以为命!黄独无苗山雪盛,短衣数挽不掩胫。此时与子空归来,男呻女吟四壁静。呜呼二歌兮歌始放,闾里为我色惆怅!”
诗中字字呻吟,句句诉说,凄楚不堪。
生存困难,举步维艰,杜甫只好离开同谷另谋生路,沿着飞龙峡向蜀都颠沛流离。把两间茅屋,数首诗文,留在没有给他一点温度的同谷。
飞龙峡的涛声,经久不息哀唱诗人的《同谷七歌》,草堂对面的凤凰山,仰天吟诵着“再光中兴业,一洗苍生忧。深衷正为此,群盗何淹留?”岁月的长河风干了诗人留在飞龙峡的足印,却没有吹走他的一腔家国情怀。
也许杜甫做梦也不曾想到,千年以后的今天,他思想的光芒在这块让他饱受饥寒的土地上熠熠生辉。他曾经的草屋,被后人修建成了古色古香、豪华雅典的“杜公祠”,供奉一个伟大诗人的灵魂,世世代代为之敬仰,传颂。
今从县城滨河路一直向南,宽阔的公路把飞龙峡和小城一脉相承,一桥贯通峡谷两岸,天堑变通途。飞龙峡,已不是昔日豺狼出没、哀鸿遍野之地。
择一春日,驱车或是步行到飞龙峡,缅怀诗圣,感慨由衷而生。看“杜公祠”内,松柏长青、翠竹葱郁、红梅吐芳、牡丹妖娆、蝶舞蜂忙、鸟雀鸣唱,一花一草、一亭一台,都似在展示一个兴盛时代的幸福与喜悦。想来诗人的那尊雕像,该是有灵魂的依托,他凝重的目光会变得释然、欣慰,笑看飞龙峡青山绿水。
这目睹了杜甫的窘迫、见证了岁月变迁的青泥河,雪白的浪花在乱石间跳跃,清幽的潭水倒映着两岸青山、蓝天白云,滔滔的水声与山间的清风合诵一首春天的赞美诗。
一簇一簇的山花,粉的、白的、黄的、紫的,从山下一直漫延到山顶,像一团团彩色的云朵落满山野,在绿树映衬下更显鲜艳和韵味,和风送来甜蜜蜜的花香,山谷弥散着春天的味道。清脆婉转的鸟鸣不绝于耳,如一曲美妙的交响乐,令人陶醉其中。
不知何时起,那些破旧土屋消失得没有了踪影,两岸新型的村庄悄然扩展。曾经大山下的荒滩,建起了一座座小阁楼,白墙灰顶,背靠青山,面朝小河,绿树环绕,温婉祥和,极具江南风情。金黄色油菜花开得正好,家家都被一片片金色环拥,门口小径水泥硬化,田园菜花夹道,设若杜甫见此情景,又会创作出怎样的千古佳句?流于后世的怎是“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峡谷中的公路蜿蜒而下,时有小桥车来回穿梭。马拉车、人拉车早已被农用车代替,满载山货的三轮车,那红色、蓝色的身影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洽和谐,若彩色的甲虫在山间奔忙。瞧,过来一辆摩托车,在无人的峡谷奔驰,骑车的男子脸色黝黑,但掩不住满足和喜悦的流露。又有两三辆电动车朝县城方向结伴而行,车子上的年轻女子长发飘飘,衣着时尚,欢声笑语在山谷中回荡,她们说美容、说服装、说孩子读书、说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希望。城里人?乡里人?在这年月似乎已经没有明确的界限。所谓的幸福感,似乎不能再用城乡对比来评判。她们一路把笑声洒在在脑后,喜得青山含情,青泥河笑语欢颜。
偶有一对年轻恋人,在公路上追打嬉戏,忽而牵手,忽而拥抱,忽而摆拍。后来干脆钻到河道,相依相偎坐在大石头上,情歌声声,随青泥河流向远方。
越往峡谷深处,越是静幽,人行其中,若世外桃源,三千红尘于此绝缘。不知谁人慧眼,相中这宝地,依山傍水修建“古典庄园”,朱墙青瓦,飞檐翘顶,雕花栏杆……仿若仙宫落此,引来四方客人休闲娱乐,吟诗作画,好不安然。
小小飞龙峡,折射出历史的变迁,新时代的巨变。
观今日之繁华,念大诗人杜甫昔日之磨难,令人感慨生发。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飞龙峡春和景明,“杜公祠”对面的凤凰山,阳光下引颈高歌,高唱祖国繁荣昌盛。与之相依的“鲁公山”(一山峰像极了鲁迅先生仰卧的头像),仰望蓝天,神态舒然,“甘为孺子牛”的一代文豪,真的可以长眠安息了。他与“杜公祠”内大诗人的雕像近在咫尺,像个相似的灵魂,想必在寂静的夜晚,对酒言欢。
鲁公问杜公:昨日同谷多凄凉,今日成州换新颜,感慨几何?
杜公答曰:庆幸也!如今成州人民安居乐业,老杜昔日疾苦算得了什么?吾之所愿,“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一切愿望,早已如愿。老朽可瞑目地下了。
春风过处,飞龙峡涛声阵阵,似诗圣仰天而笑,更似在告慰诗圣的灵魂。
